內向型怎麼得到別人的理解,理解是愛的必要條件嗎?

2020-12-06 壹心理網

劇作家廖一梅有一金句被頻繁引用,她說:

「人這一生,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了解」是多麼難,又是多麼珍貴。

靈魂的同頻和共振,大概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如伯牙與鍾子期;我們平常所說的「了解」,或許沒有那樣的深度,但同樣彌足珍貴。

社會心理學表明,人和人之間的互相了解是通過「自我暴露」來實現的。「自我暴露」或「自我開放」,即告訴另外一個人關於自己的信息,真誠地與他人分享自己個人的、秘密的想法和感受的過程。

人們在自我暴露的過程中逐漸取得了解,並在傾訴和理解的過程中產生情感和羈絆。一般而言,自我表露的程度越高,情感捲入程度也越深;就像我們平時只會和好朋友交換心事一樣。

內向型的人會擔心,我不善言談,應該怎麼得到別人的理解呢?

自我暴露是唯一的法門,但不代表我們只能用「語言」進行;不需要向很多人表露自己,可以只跟合適的的人互相傾訴;嘗試先從小範圍開始……

總之:自我開放,才會有故事。

>>來自壹心理小蘑菇的提問

理解是愛的必要條件嗎?

我是一個內向的人,外人總說很難理解我。愛一個人,是不是一定代表對這個人有足夠的理解,如果不理解一個人,可能產生愛嗎?我這種很內向、別人很難理解的人,要如何讓別人愛我呢?

01

想要別人了解你,必須自我開放有傾訴和理解的過程,才能培養真摯的感情

壹心理精華回答者@王明燦二級心理諮詢師/人力資源管理師

理解是愛的重要條件,除此之外,在雙方的接觸當中,還有感受

舉個例子:

你很內向,不說話,感覺一個人悶悶不樂的,平時也經常一個人,去圖書館的時候,也愛獨來獨往。有一天去借書,突然發現旁邊的人手上正好拿著這本書,你的眼神,一直很渴望地盯著,但是卻無法開口說,「我想要」。身旁的這個人,正好看到你的舉動,忽然明白了什麼,把書遞給了你,說,同學,我手上同學還有其餘兩本書,暫時看不完,這本先借給你看吧,等你看完,下次我再借。

聽完這話,你覺得是什麼感受?內心會覺得很溫暖

因此,回到理解這個層面上,要想理解,首先得有感受

你的動作,你的神態讓人明白了你要做什麼,即使你沒有開口說話,很內向,心思細膩的人可能就理解到「哦,你要做……了」,既而做出「理解」的行為。

人不是一開始都能理解別人的,因為大家的經歷和生活都不一樣,要想了解,得「自我開放」。

我要說出我的東西,我的故事,以及我為什麼會有這些情緒的原因;

而傾聽者,他也能夠對你進行熱忱的回應,「原來,是因為這些情況你才會這樣的哦,我明白了。」

當雙方有了傾訴、理解的雙重過程,時間久了雙方才能培養真摯的情感。

內向的人,並不是不好的人,而是向內這種行為,讓人想要接觸,需要費很大的勁,你不開口說話,我了解你太困難了,因此覺得很有難度。

如果要讓別人愛你,內向的性格改不掉,唯一可行的辦法就只有遇到「共情」能力很強的人,當他了解你的行為,和你接觸以後才能破冰。

最好的方式時,還是試圖讓自己開放一些,適當外一點點,不一定跟外向者好談那麼明顯,至少到合適的人、好的朋友時也能做到不錯的傾訴和溝通,時間久了,也就能得到別人對你的愛了。

02

愛的產生有很多因素

當一個人感覺到被理解,更容易產生愛

壹心理精華回答者@陳抒雲Shirley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科院心理所碩士

愛的產生,它有很多因素,往往是因為這些人身上的很多特質,會吸引著你,而不只是這一個決定的。

但是一個人感覺到被理解,是容易產生愛的。

因為在關係裡都渴望被理解。被理解意味著被看見了,我的情緒我的想法我的需要,我是被看見的。

看見即存在

因為被看見,因為被理解,我才感覺到我的價值,才感覺到我是值得被愛的,

所以,在關係裡彼此理解彼此支持是很重要的。

但是,如果你在關係當中有太多的期待得不到滿足,是容易有太多的情結總是會勾起你的一些情緒,會讓外人覺得不能夠理解你,為什麼這一點點的事情是有這樣的反應。

其實你也不能看見自己的情緒去理解它,你也不能理解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個狀態。

其實這個時候比較建議您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因為很多的情結無法排解,很多的情緒會干擾你在關係裡面的言行。

這個部分是無法要求對方一定理解你的,因為沒有一個人是上帝,沒有一個人會猜透你的內心發生了什麼;

更何況其實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當中都有自己內在的黑洞,所以這個部分是需要外界的力量給你支持和幫助的。

03

一點一點展示自己,先從幾個人開始理解你最多的,可以是愛的候選人

壹心理優質回答者@無妻曰矜心理學和哲學是開啟命運之門的鑰匙

我認為不一定要刻意改為外向,你現在內向是你根據過往生活經歷的體驗做出的選擇,如果脫離體驗定目標是很難實現的。

你現在感覺不被理解,是走出來的一個契機,所以可以嘗試著一點一點展示自我,先從幾個人開始,然後擴大,會有人能夠理解你的,而且你可能發現會是不同人理解不同的部分。

找個諮詢師陪伴你是個不錯的選擇。

那個理解你最多的就可以是愛的候選人了,當然諮詢師除外,因為諮詢關係並不是一個對等關係。

多補充一點,我所說「刻意」是指按照所謂「內向」「外向」標準要求自己,我做到A就是外向、做不到就是內向之類等等刻意的變化,因為那樣不自然,容易受挫並引起焦慮,反而阻礙了自己的情感表達。

04

理解和愛是一致的都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

壹心理精華回答者@雲之彼岸熱愛心理學

理解是愛的必要條件嗎?答案是是的。

拆分一下說明:

理解是一個很虛泛的詞語,什麼叫理解,如何證明那就是理解。

從人類的進化,到我們成長,可以說從古到今所有的人生經驗的演變,進化都是為了讓這個世界中的任何一個人都能夠更大限度地生存,生活的更好。

當然這其中理解也不例外。

理解是由了解而來的,沒有了解,自然也談不上理解。

當我們了解了一些人事物之後,我們就能夠更理性,更客觀的看待人事物的發展,這也是一種心態的轉變;

理解它的樣子,接受它的樣子,配合它的樣子,這是我們一直以來都在奉行的更有利於生存和生活的方式。

什麼是愛,這真的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如果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表達,我想應該就是使它(可以是任何東西)有更多、更大存在的機會。

連接起來,理解是愛的必要條件嗎?我覺得可以理解為:

「理解這種方式是讓它更好的存在下去的必要條件嗎」

我的回答仍然是,是的!

- End -

相關焦點

  • 只有缺乏愛的人才會得到表現的「不能理解」
    其實,小時候缺乏愛,應該是也挺多一點,但程度是深而淺的。因為其實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是特別脆弱的,希望得到更多大人的愛和關注。那麼,如果缺乏愛的嚴肅的人,在長大之後,可能有這些無法理解的心理特徵。1、很難快樂。
  • 性格內向的人,等於嘴笨不會說話?錯了!
    」,是身上最大的缺點,情商也很低,同時,外向的人對內向的人也帶著滿滿的惡意,難道社交就只歡迎外向性格的人嗎? 同樣,外向的人也不可能永遠的外向,也許以前那個活波開朗,無話不談的人,在經歷了一些大的變化波動後,比如工作不順,創業失敗,戀愛分手等等,讓他逐漸開始變得內向起來,不再愛說話了,所以,內向和外向這樣的標籤不能隨便下定義,有時候你看到的外向,也許是內向的人,假裝外向。
  •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怎麼理解?為什麼傷害自己的孩子?
    如果父母不知道如何愛自己的孩子,那麼只能對孩子造成傷害。有很多父母就是打著這樣的旗號,無意當中傷害自己的孩子。有這樣幾種父母,最理想的父母是真心愛護子女並真正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孩子。其次是不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子女,卻口口聲聲說完全知道怎麼愛孩子。最壞的就是並不愛自己的孩子,卻認為自己深愛著孩子。
  • MBTI小知識|以INFJ和INFP為例,理解功能等級的重要性
    一些剛入門MBTI(十六型人格)的讀者表示不解:●功能等級很重要嗎?●四個字母不就能看出基本性格了嗎?●這個人是內向外向,是怎麼搜集信息作決定,生活態度怎樣,不都很清楚了嗎?非也。功能等級重要,而且非常重要。尤其對於內傾型的人來講,他們不像外傾型那樣表裡如一,外在表現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很容易被理解。
  • 性單戀者:我可以大方愛別人,卻總覺得自己不配得到愛
    「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你怎麼選?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個問題是個世紀難題,可是,性單戀者們會義無反顧地選擇「我愛的人」他們可以大方地愛別人,卻不知道如何自信地接納愛。由於自我懷疑、自我否定,他們認為自己不配被別人愛,尤其當自己喜歡的人反過來表達他們對自己的喜愛時,總覺得哪裡不對。「你這樣美好,怎麼會愛上我這種平平無奇的人!」「愛上自己」也拉低了對方在他們心中的地位。性單戀大多是迴避型依戀。性單戀者們對親密關係的恐懼多於期待,害怕被拋棄,害怕受到傷害,於是就乾脆不開始。
  • 自我「解剖」系列之INFJ 的I型特質分析——內向外向自畫像(下)
    內傾型I:獨處,在精神世界中,安靜思考做事,或和信任的個別人交流時處於充電狀態;在社交場合等外部現實環境中處於耗電狀態,尤其是陌生人很多,社交時間過長,或在外部現實世界待的時間越久越難受。然而,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就算是喜歡獨處的內傾型,也會因偏好性的程度差異表現不同。
  • 小孩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是怎麼改變的?主持人小尼告訴你
    小尼小時候是個性格特別內向的孩子,不敢抬頭和別人說話,上課的時候不敢舉手發言,人多的時候喜歡躲在後面。爸爸媽媽看到他這麼內向,像個小女生,很著急,就想辦法去改變他,重塑他的性格,平時逼著他和別人去交流,逼著他參加集體活動。他媽媽曾單獨找班主任,請老師多給他鍛鍊的機會,開始老師讓他發言,他竟害羞地鑽到桌子下面去了。
  • 我該怎麼處理別人對我婚姻的指指點點?
    還有就是關於內向的定義是什麼呢?內向表現的形式和狀態是什麼呢?內向真的是不懂得溝通和交流嗎?也許是選擇性的溝通和交流呢?如果就是內向的性格,那麼對於結婚來說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呢?既然結婚了,排除包辦婚姻和政治婚姻的話,是不是都是自己的選擇,也都得到彼此同意和認可了才結婚的呢?那麼就一定有彼此的需要和相互依賴的部分,而這個又和內向有什麼關係呢?
  • 性格內向的人,做好這3點,一樣能靠銷售賺錢
    在工作後的這些年,有個問題一直被大家反覆提起,那些成功的人,到底有什麼優點,性格外向是不是一定比內向的人更容易成功?我有個發小,前些年想去做銷售,但被他家人一直阻攔。原因就是,你看人家那些銷售員,都是口若懸河,太會吹了,你半天憋不出來幾句話,怎麼可能做好銷售呢!
  • 內向不愛說話,要怎麼改變自己?
    因為咱們平時會表現得比較沉默,在行為舉止上會讓人覺得我們不好相處,比較冷淡,通常會被別人疏遠;我們喜歡希望有自己的個人空間,避免喧囂和吵鬧,這樣會讓別人覺得我們不大合群;同時我們喜歡偏向於慢節奏,會讓人感覺沒有精力沒有那麼充沛。那麼我們內向的人有哪些優勢呢?
  • 性格內向的人是怎麼找到女朋友的?
    1、社交是技能 不要覺得因為自己是內向的人,所以就應該什麼都很被動,什麼東西都是等別人主動,很多就人會覺得我這樣啊,就是很容易斷句別人,我說話對方就冷場,這一定是我這個人的問題。
  • 你有社交恐懼嗎?社恐就是內向嗎?
    當你在面對很多人時會莫名緊張、想要退縮嗎?你會過度自責嗎?或是總認為別人會不喜歡自己嘛?也許你應該了解一下社交恐懼症!換句話說就是害怕人群,害怕別人不喜歡自己,對於那些友好的評價,也會把它歸結於偶然,認為是對方看走了眼,而對於那些挫折,更加在乎,遲遲走不出來,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如果有社交恐懼症,對於自己未來的發展、個人目標的追求都是極大的阻礙,所以我們首先要認識它,然後解決它! 社恐就是內向嗎?
  • 理解、尊重與接納,源於愛
    愛需要學習嗎?愛是付出還是索取?這些都是困擾我們的問題。青音曾告訴我們答案--愛是需要學習的,既要學習付出,也要學會恰當的索取。不怕閃腰地接近聖賢語錄愛的能力是代代相傳的,如果一個人從上一代獲得愛的過程中有所缺失,那麼他就沒有足夠的愛分給下一代
  • 外向性格一定比內向性格優秀嗎?乾康基因告訴你!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性格內向和性格外向的人之間哪個更有優勢呢?哪一種性格更好呢?這兩種截然不同個性的觀點,是由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首次提出,並由英國心理學家漢斯·艾森克進行了更詳細的解釋。外向的人由於興奮覺醒的程度很低,所以需要做更令人興奮激動的事情來使自己得到滿足。
  • 《簡·愛》:關於尊嚴、生命和愛的理解和詮釋
    因為經歷,因為成長和成熟,因為心境的巨大改變,我看待事情的視角和對事物的理解都有了很大的變化。重讀《簡·愛》,也有了不一樣的理解和感悟。所以,即便是成年以後,簡·愛已經憑著自己的努力,擺脫掉那些被歧視被虐待的境遇許多年,可她還是會在哪怕那麼一點點不平等的待遇面前,分分鐘就像個炸毛的刺蝟,豎起渾身的刺,時刻準備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而「開戰」。其實簡·愛的行為並不難理解,一個人越是缺少什麼,就越是渴望得到什麼。
  • 蕭敬騰:對有閱讀障礙的人來說,最痛苦的是別人的不理解
    蕭敬騰:對有閱讀障礙的人來說,最痛苦的是別人的不理解 2020-12-04 13: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愛的力量,融化了我和婆婆的認知差異,我們因為理解而珍惜
    當我在生命的低谷裡遇見愛的力量時,我告訴自己必須重新站起來,並以新的認知方式打開我與婆婆的相處之道。而這所謂的相處之道,就是我學會了理解婆婆,並懂得了何時該站在婆婆的角度裡,感受到婆婆內心裡對於愛的表達方式。只是我為此而付出了生命裡最珍貴的健康,這樣的代價實在太大了,好在我們都在理解了彼此後,而懂得好好珍惜對方。
  • 事業單位言語理解:詞語理解題解題技巧
    今天為大家帶來言語理解與表達之詞語理解題解題技巧。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詞語理解題是行測考試中一種常型,整體難度不大,故而很多考生對此類題目思想上不重視,方法上靠自我的語感。實際上,詞語理解題也有一定的解題方法。今天就和同學們來介紹詞語理解中的「修辭詞」問題,如何去掌握正確的做題方法。什麼是「修辭詞」?
  • 不愛說話,獨來獨往:性格內向的人,是不是註定不討人喜歡?
    很多人喜歡說,不愛說話的人,都交不到朋友。只有多多說話,才能招人喜歡。尤其是在職場上,如果一個內向的人,是不可能被領導同事喜歡的,也就做不出成績。聽到這種說法的所謂「內向人」,多少有些心寒吧。這個說法太絕對了。
  • 粒子的「自旋」究竟該怎麼理解?
    我們說到粒子的時候經常聽到「自旋」這個詞,但緊接著你可能又聽到,自旋為1甚至1/2自旋,類似這種奇怪的說法,我們之所以會感到奇怪,主要是因為我們把「自旋」直接等同於「自轉」來理解了,主要是因為我們把「自旋」直接等同於「自轉來理解了,你想想是不是,肯定是,日常生活中我們把這兩個詞等同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