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頓教授顏寧:自由自在是我的人生指南,我從不為別人活

2020-08-27 沐棋心理

最近幾天,學術圈很火,畢業於清華大學、現任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的顏寧,以通訊作者的身份在Nature連發2篇論文。

要知道,Nature可是國際三大頂級學術期刊(Cell、Nature、Science)之一,發表要求有多高呢?國內的大學對發表CNS有很大的金錢獎勵,清華大學是100萬,重慶大學是60萬,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等學校是50萬。

根據統計,在2019年,國內大學在CNS發表的論文,數量靠前的分別是中科院(52),清華大學(29),北京大學(19),復旦大學(14),浙江大學(12),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2),其他學校全是個位數,甚至為0。

可顏寧教授到目前為止已經發了34篇CNS,當之無愧的頂級科學家。

對於很多中國網友來說,顏寧就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學家,爾等只能望其項背,但這樣一位才女,如果只把她當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古板研究員,那就大錯特錯了。除了工作之外,她的興趣愛好非常廣泛,網絡社交、看電影、看劇、滑雪、烹飪、種植等等數不勝數。

比如,你打開微博,就會發現她更新的頻率非常高,1天可以發10條:追國產劇,聊明星八卦,追星(朱一龍),跟網友掐架,一言不合就刪除+拉黑,時而傲嬌,時而暴躁,活脫脫一枚娛樂圈迷妹,小編在搜索信息的時候,驚訝的發現竟然還有人能做到科研娛樂兩不誤,活得如此灑脫。

正如她的簡介一樣,自由自在。也正如她的微博暱稱一般,晃晃悠悠

01 網絡槓精:越失敗的人,怨言越多

作為一個媒體人,經常在各大平臺看到關於顏寧教授的推送,但內容並不是生物的科研科普相關,更多的是一些責備,比如身為一個中國人,清華大學的高材生,為什麼要出走普林斯頓,不留在國內做貢獻呢?一個不愛國的人,有再多的貢獻有什麼用?

一般來說,這種善於挑刺、責備、挑釁別人的網友,在現實生活中,是什麼樣的人呢?他們往往都是現實生活的失敗者。

社會心理學家費斯廷格,曾經提出了社會比較理論:處在社會群體中的個體,在缺乏客觀的評價背景之下,會利用他人作為比較的尺度,從而得出自我評價。

這個理論是針對社會上的所有人,成功者、失敗者,家境良好與家境貧窮的人都適用,它是普遍存在的,沒有人活成孤島,不跟任何人產生關聯,不跟任何人比較。

所以當顏寧在Nature上連續發表兩篇優秀的文章時,其實所有人都會投去豔羨的目光,不得不說,她就是比絕大多數人優秀。

但是這種羨慕在兩個群體中的反應是不一樣的:

對那些在現實生活中過的很滿足的人來說,這種羨慕也就只是羨慕,因為她比我們更努力,比我們更聰明,而努力和聰明又使她擁有更好的資源,所以她的成功比一般人要卓越很多。

這類人的心裡活動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要走,每個人也擁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陷,我會向他學習,但是我也會珍惜現在的生活、珍惜身邊的人。

而那些在現實生活中鬱郁不得志,工作、生活、感情都不順利的人,往往充滿了大量的負面情緒,他們要麼懶惰不願意努力,要麼努力了也改變不了什麼結果,網絡就成了他們發洩負面情緒的地方,在網絡上打擊優秀的人,成了他們獲得自信心的絕佳途徑。

你再優秀又能怎麼樣呢?又沒有為國家做貢獻。我再差,至少是愛國的,我在國內消費,我在國內工作,為國家增長GDP,為社會創造價值,我多了不起啊!

其實那些現實中越失敗的人,在網上發言越激烈,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這種發言可以發洩心中的不滿情緒,二是以為這樣可以打擊到對方,讓別人產生不快,從而產生短暫的幸災樂禍。

殊不知,自欺欺人,活在自己編織的美好世界裡,便永遠看不到世界的真相,也沒有辦法收穫更好的自己。

02 不結婚不是原罪,婚姻不是人生幸福的保障

關於顏寧,討論的第2大話題就是婚姻。

看過不少留言,很多網友都認為,她雖然事業很成功,但沒有家庭,沒有孩子,即使現在有很多朋友,但晚年了誰會端茶倒水、照顧生病的你,孤苦伶仃,這樣的人生難道不失敗嗎?身為一個女性,拼事業沒用,相夫教子才是最重要的。

這不僅是很多男性的想法,也是不少女性的心聲。

一聽到這種觀點,很多人都會憤怒,這種觀點就是一種偏誤,但具體錯在哪裡呢?

第一,把結婚、有孩子照顧,當成了晚年幸福的必要條件。

有伴侶的陪伴,有孩子的照顧,這真的是晚年幸福的必要條件嗎?不管是網上還是現實生活中,不少七八十歲的老人生了四五個孩子,一旦生病之後,依然沒有人願意去照顧,因為子女越多,就越容易互相推脫責任,產生一種責任分散現象。

既然贍養父母是我們共同的責任,那憑什麼是我一個人負責?憑什麼我出1000塊,你只出800塊,父母小時候最疼愛的可是你呢!

至於伴侶,同為七八十歲的老人,身體的健康狀況都差不多,也沒什麼餘力要把對方照顧得多麼無微不至。

第二,以為結婚養孩子,是0成本的投資行為。

很多人,以為結婚生孩子是一件非常輕鬆的事情,只要把這一件事情做好了,晚年就一定快樂無憂。但實際上,兩性的相處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生孩子對身體的健康影響很大,養育孩子花費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也相當高。

如果是出於養孩子可以養老的目的,有沒有想過,如果放棄這個選擇、選擇其他的選項,同樣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是否可以換來更大的回報呢?

第三,認為敢於挑戰世俗、拒絕從眾的人都是瘋子。

不得不說,從眾心理在社會上是廣泛存在的,別人娶了個漂亮的妻子,你也想娶個美女,別人買了漂亮的好車,你也想買,別人拿到了名校的MBA學位,你也想去讀。

對於很多人來說,從眾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為了防止被群體排斥,我不這樣做,大家就會詆毀、擠兌我,被孤立的滋味太難受了;二是為了降低風險,因為大家都在做的事情,怎麼可能是錯的呢?為什麼要冒險去做與眾不同的事?

但事實上,大家都在做的事情不一定是對的,或者他們沒有想清楚為什麼要這樣做,只是隨大流。即使後悔,結了婚還可以離,生了孩子還可以讓對方一個人養,也可以把一切責任拋給父母長輩:都是你們逼我的。

女性必須結婚生子,把精力放在家庭上,對於整個社會來說,當然是有好處的,尤其對於男性:有人能把家庭打理好,做好後勤工作,就可以放心地把全部精力放在事業上,何樂而不為?

按照如今的離婚率,全世界很大一部分人都會經歷離婚的歷程,在美國,結婚時不管多麼信誓旦旦、海枯石爛,終將會有50%的夫妻會離婚。而在中國離婚之後,妻子為家庭的付出是沒有折現功能的。在看到了別人的教訓之後,很多女性就把重心放在事業上,甚至終身不婚。

法國作家伏波娃曾說過一段非常有深意的話:

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他們都被要求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而女人的不幸則在於,她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享受的巔峰,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所以女性被社會文化裹挾著結婚、生子、回歸家庭,不僅僅是男性的強迫,更是不少女性自以為是的幸福。

03 獨立思考,遵從內心,每條路都是殊途同歸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應該全心全意拼事業,不談戀愛、不結婚、不生孩子。你的選擇應該來自你的內心,而不是外界的強迫。

顏寧在採訪中說過這樣一段話:每個人的選擇要儘量遵從內心,決定要儘量來,選擇要自己做,如果不知道應該做什麼決定,可以多跟別人聊,在聊天的過程中發現還有更多的選擇,從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個。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與眾不同,在人生道路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感,顏寧覺得做科研就是她的價值,而有一些人想要成為作家,有一些人想要成為企業家,因為是自己的選擇,所以不會後悔。

當然,也正是因為選擇了自己想要的,所以必須承擔更多的責任,但無論是什麼樣的選擇,每個人都不是踽踽獨行。

顏寧教授很排斥別人叫她女科學家,在她看來,科學家並不是男人獨有的標籤,並不是只有男性才能幹科研的工作。她曾經在瑞典參加一次學術討論會上,發現現場有一半的科學家是女性,她感到很震驚,原來有的國家真的做到了男女平等。

不僅如此,她還發現,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中,女性數量遠高於男性,誰說的女子不如男,第1個獲得諾貝爾獎理科類的華人不也是女性嗎。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在無形中給自己戴上了枷鎖,給自己設定了很多限制,我們彷徨、不甘、抱怨,是因為沒有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而每個人要做的,就是打破自己固有的思維信念,挖掘人生更多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無關性別、無關國籍、無關年齡,只與你是否想要把它做好、想要把它弄明白有關。

相關焦點

  • 幾年前從「清華」出走的美女教授顏寧,現在怎麼樣了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社會愈發需要女性的力量,許多優秀的女性也在用自己的力量打破性別偏見的天花板,活出璀璨的人生。有這樣一位女性在30歲的時候創造紀錄,成為清華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可在外界認為她已經是功成名就之時,她又毅然選擇接受普林斯頓大學的邀請,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終身講席教授。這位不斷創造歷史的傑出女性就是——顏寧。
  • 清華大學顏寧教授,43歲依舊單身:「我不結婚,不欠誰一個解釋」
    顏寧教授專研的領域為生物醫學領域,在國外學有所成的她,放棄了在美國不錯的工作待遇,回到了清華大學任教,顏寧教授率領的科研團隊在清華大學實驗室解開了葡萄糖轉運蛋白的結構,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就攻破了生物學界一個幾十年未解的難題,顏寧教授也因此備受矚目。
  • 顏寧:我不結婚,我也不欠誰一個解釋
    當問到有關這方面的事時,顏寧教授直言:「我不結婚,也不欠誰一個解釋」,其實這應該是每個人對自己人生的態度。顏寧教授從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起步,1996年進入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學習,2000年順利取得學士學位。她並沒有在大學畢業後立即投入工作,而是選擇繼續深造,繼續攻讀專業學位。
  • 清華美女教授負氣出走美國?面對網友非議,顏寧淡然活出自我
    ,仿佛與她個人的人生選擇也大相逕庭。 那麼,顏寧到底真的如她所說,她的幸福感不是由金錢所衡量的嗎?那她出走「清華」,遠赴美國,真的又是為了什麼呢?讓我們再次走進顏寧,看看這位出走「清華」的美女教授,到底有怎樣的人生經歷。
  • 顏寧用行動告訴世界
    清華大學本科畢業那年,顏寧也想過工作,她甚至收到了諾和諾德中國製藥公司的高薪offer,但思慮再三之後,她拒掉了,「我自由自在慣了,讓我在等級森嚴的公司制裡待著,肯定不習慣。」不止一次,顏寧看到一對教授夫婦,都晚上11點了,還在各自的實驗室觀察顯微鏡下的生物,那份淡然和單純感染了顏寧,她甚至悄悄為自己畫了像:「我將來就是要這個樣子,很簡單地做自己喜歡的研究。」
  • 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我們失去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娛樂博主」
    告別了國內的爭議,她再次來到熟悉的普林斯頓,這次,是以教授和博導的身份。到了國外,不用背負社會的期望值,顏寧又重新體會到自由徜徉在科研之海的快樂。2019年她拿下「魏茲曼女性與科學獎」,才三天後,她又成了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還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聯名推薦入選的。
  • 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我們真的失去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中)
    顏寧能否回來為我們所用,我想應該成為我們科研部門考慮的主要問題。顏寧照此發展下去,也許某一天,就會成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如果人家再加入外國籍,那就徹底與我們沒有任何關係了。希望網上少一些惡毒的攻擊,少一些道德綁架,多一些對科學家的尊重,只有如此,還可能吸引這些人才的回歸。
  • 清華顏寧發微博求救 我去不去普林斯頓關基金委什麼事?
    近期,《清華才女顏寧教授為何負起出走普林斯頓》在微信圈和其他社交媒體上流傳。文章表示,顏寧是因為連續兩年拿不到自然科學基金委的科研項目,負氣而去。未來網(www.K618.cn)北京5月9日電(記者賀卓輝)今日中午時分,清華大學教授顏寧@nyouyou在微博上發表「求救」:「萬能的微博,請問如何投拆這一類造謠公眾號文章?
  • 為何從清華跳槽去普林斯頓大學 顏寧終於說出原因
    顏寧。攝影/張沫顏寧為何從清華跳槽去普林斯頓大學,她終於說出原因了......  影響中國 2017 年度科技人物 顏寧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拜耳講席教授、結構生物學家。2017年,她因受聘於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擔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而在國內引起強烈關注。
  • 顏寧:別叫我女科學家!
    但顏寧太不一樣了,因為長得實在好看,而且學術成就「超神」。她未滿30歲就從普林斯頓博士畢業回到清華任教,成為「清華最年輕教授」。2009年以來,她以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最有影響力的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科學》、《細胞》上發表了19篇論文,其中兩篇被《科學》「年度十大進展」引用。
  • 顏寧19歲入清華,30歲成清華教授,40歲成美國院士,為何仍單身?
    「當我定義了這樣一種人生追求,也同時意味著選擇了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一種自找麻煩的思維方式和一種自得其樂的存在方式。」——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顏寧。顏寧,是中國科學界一個比較傳奇的存在。她是我國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之一,年近40歲就成就了院士,培養了很多優秀學生。雖然她的名聲很大,但是她卻是一位只有43歲的女科學家。顏寧為何會收到那麼多人的追捧呢讓我們一起開了解一下顏寧的傳奇人生吧!
  • 跑去美國當院士,42歲顏寧婚姻成謎:我不結婚,不欠誰一個解釋
    6歲時候,父母帶著顏寧遷居北京。大城市的生活遠不比鄉下,來得自由自在,歡脫快樂。但她還是改不了性子,放學回來從不寫作業,總是在學校早早地把作業做完,回家就是玩耍。可是她的成績一直都不錯,父母也就沒有限制她太多。文科是顏寧的強項,她在心裡藏了一個夢想,希望將來可以上北京大學中文系。
  • 清華回應39歲顏寧出任普林斯頓終身講席教授:持開放態度
    39歲的清華大學教授、著名科學家顏寧將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一事已經塵埃落定。  5月9日,清華大學相關負責人針對此事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顏寧教授經本人慎重考慮並與學院和學校領導仔細溝通,已決定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Shirley M.
  • 顏寧教授離開清華大學,遠赴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顏寧是現任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教授的得意門生,她在海外完成了學業以後,便回到了中國,回到了清華大學,成為了清華大學的一名老師,顏寧的加入讓清華大學如虎添翼,加入清華大學以後,顏寧教授十分用心地在高科研,做學術研究,她帶領著清華大學的研究團隊,取得了許多顯著的研究成果,為清華大學爭光,
  • 顏寧的人生經歷實在太發人深思了!
    我們不妨在百度上查一下顏寧就可以看到相關的介紹:顏寧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女,1977年11月出生於山東章丘,結構生物學家 ,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首屆「國際青年科學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她現在才43歲啊。她的人生經歷實在太發人深思了!
  • 清華教授顏寧再發重磅論文,施一公女弟子做了別人嫁衣你怎麼看?
    據最新消息,5月13日,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作為共同通訊作者的2篇論文在Nature同時上線。這是顏寧今年的「CNS首秀」,也是其學術生涯的第33、34篇CNS論文,這位傑出的女科學家再一次讓我們眼前一亮,也再一次讓我們提高了對她的關注度。
  • 2017年度科技人物顏寧:從清華跳槽去普林斯頓真相
    對此,顏寧解釋說,她把發微博當作寫論文時的調劑,「有時腦袋卡殼了,就打開微博,寫140字發出去,再回到論文上,思路就已豁然開朗。」  「施一公和我對顏寧早年的印象都是憨厚。她擔任系學生會主席期間,默默地為系裡做了很多事。另外,她一直比較 文藝 ,喜歡看小說、看電影,還擔任系刊的主編,我那時從來沒有想過她後來會從事科研這條路。」
  • 顏寧、李一諾這對清華姐妹花為何如此強大?
    可誰又能想到,這兩個有點無聊、有點八卦又有點可愛的清華女生,不是別人,正是後來名動中國的顏寧與李一諾。這段有趣的往事,被清晰地記敘在李一諾的回憶文章《我和顏寧這些年》裡,它是兩人大學時代的軼事,更是「革命情誼」的見證。誰的青春裡,又沒有個一塊做傻事的人呢?
  • 清華教授顏寧再發重磅論文,施一公女弟子做別人嫁衣,你怎麼看?
    相信不少同學都非常了解顏寧這位教授,她以前是清華大學教授,後又去美國發展,很多同學都說她不懂得感恩。而近日顏寧教授又發表了一篇重磅的論文,再一次提高了人們對她的關注,這位施一公的女弟子做了別人的嫁衣,大家怎麼看呢?
  • 清華大學美女教授顏寧,為女性正名,優秀女性並非「滅絕師太」
    有一位清華女教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回國後廣受好評,被人們稱為「美女學霸」,但是在2017年她做的一件事情令人費解,那就是她離開任教10年的清華,跑回美國,入職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還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