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1日,財視傳媒、傳播達人匯主辦的「變與不變」上海首屆創新傳播峰會在上海市政協文化俱樂部成功舉辦。餓了麼公關副總裁作為演講嘉賓與大家分享「創業公司為什麼要極端重視PR」。他表示,「如果我只剩一美元做市場,我就會投在PR上面」。
郭光東曾是《博客天下》、《財經天下周刊》、《人物》雜誌出版人,博雅天下傳播機構副總裁,他在公關領域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PR是無價的,但是它是沉默而有力的。它的力量表現在四個方面,分別是招聘業務精英和大牛、找到投資、激勵士氣、開拓業務和獲取用戶。因為非常的難以量化,所以PR經常被創業者所忽視,「這是一種非常短視的行為」。
在招聘業務精英和大牛方面,郭光東認為,「PR做得好了之後,可能某一個大牛就在一個飛機上看一本雜誌,看到了一個報導,在瀏覽微信的時候看到公司宏偉的規劃和價值觀,他自己都會投簡歷來」。
在尋找投資方面,郭光東表示,「從心理學上來講,每個人都會受到PR的影響」。雖然投資人不會承認,但他仍然會被優秀的PR施加影響。
同時,PR能起到激勵士氣的作用。因為每一個人,每一個員工都是非常希望看到自己公司的新面貌,「接著就會增進了這個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郭光東表示。
在開拓業務方面,郭光東以餓了麼為例,「陌生的商戶在了解你的時候會有一個習慣性的動作,在國外叫GOOGLE一下,在中國叫百度一下。這也是你的形象,別人要了解你這個公司,不熟悉的情況下會通過以往的PR來認識你」。
獲取用戶方面,郭光東以自己舉例:「我來餓了麼之後,我認識的狐朋狗友就說我卸載了美團外賣,卸載了百度外賣,我現在用餓了麼」。
最後,他總結道:「如果我只剩一美元做市場,我就會投在PR上面。」
在PR的操作方面,郭光東給出了兩個建議:首先要找到優秀的PR人才。他表示可以尋找現有的PR人才,也可以找到資深媒體人。
其次,要進行公司的人格化。郭光東舉了一個例子:「你想到阿里就會想到馬雲,想到騰訊就會想到馬化騰。」
最後,藉助媒體。「要做到封面意識,隔一段時間來放一個猛料」,郭光東說,「定期邀請記者採訪,重視自媒體都很重要」。
以下為郭光東現場演講實錄,由財視media編輯整理:
為什麼要極端重視PR?我這裡說的創業公司不僅僅是說幾個小兄弟在咖啡館裡,我這裡所說的創業公司是指所有未上市的公司,我覺得他們都是創業公司,包括像餓了麼這種已經到了F輪了,我覺得還是創業公司。因為只要你上市,潛在法律要求就是必須經常的和公眾說話,來公布公司的信息。未上市的公司就可以由這個藉口,是商業秘密,不告訴你。我覺得創業公司應該自覺的跟公眾對話,去做好自己的PR。
PR和我們做的那些產品或者技術,或者是整個服務是非常不一樣的,用不太準確的話來說PR是虛頭八腦的,所以說它是經常被創業者所忽視的職能,因為它非常的難以量化,甚至PR花了十萬塊錢,有沒有帶回12萬的效益,甚至我看到的都是零,我什麼都沒得到。所以他覺得這個東西太不靠譜了,所有的時間,所有的金錢都應該投在產品上或者是技術上,而不應該浪費在PR上面。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短視的行為。
我覺得PR是無價的,但是它是沉默而有力的。它的力量表現在這幾個方面,對創業公司而言第一個最重要的就是招聘,招聘不是說招聘前臺,招聘掃地的,招聘一般的文員,這些人一般來說他們是不講究這個公司有沒有名氣,有沒有前景,我能拿到市場平均的收入就OK了。但是你要找到業務的精英,找到大牛,沒有PR他是不回來的,默默無聞的公司很難吸引到高精尖的人才。這個時候需要PR的作用,PR做得好了之後,可能某一個大牛就在一個飛機上看一本雜誌,看到了一個報導,在瀏覽微信的時候看到公司宏偉的規劃和價值觀,他自己都會投簡歷來。
第二個就是找到投資。數據是找投資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但是創業公司多如牛毛,為什麼這個投資人要把錢投給你。現在我們經常在媒體裡邊看到很多,我不要相信跟誰聊了幾分鐘就決定投資我,除非他有5個億投你50萬,可以拍拍腦袋投資。但是對於大型的錢不是拍腦袋做出來的。但是任何投資人也不會承認自己的投資是因為我看到了某篇報導,看到了某個人跟我怎麼說來決定投資的,他可能說我會經過詳細的論證、考察,盡職調查,甚至走了各種程序。但是從心理學上來講每個人都會受到影響。
舉個例子,美國陪審團裡邊有一個非常嚴格的決定,只要你被選為陪審團期間,在陪審期間禁止你看任何關於這個案子的報紙,為什麼會這樣?就是避免陪審員受到其他觀點的影響。人都不會承認,但是決定是有的。比如說這家公司很有前途,我在這個雜誌上看到報導這個公司,創始人怎麼牛,我想是不是應該找這家公司聊一聊,這個時候PR往往就起作用了。
第三個方面,激勵士氣。我們有時候也經常被忽視,我們往往認為PR是對公眾的,是對外界的,而忽視了PR是對內部團隊的激勵作用。因為每一個人,每一個員工都是非常希望看到自己公司的新面貌。如果你的爸媽看到了這個報導,你的同學看到了這個報導,他們會說你現在在這麼牛的公司,你自己也會有一種自豪感,接著就會增進了這個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當然這也是一種無形的打雞血。
第四個是開拓業務。這也是非常明顯的作用,當你沒有名氣的時候,你接觸了比較深的客戶,別人是不願意答理你,如果他經常聽別人說起這家公司,溝通的成本就會非常大。比如說前段時間去廣州出差,跟我們廣州分公司的同事們聊天,他們有一個反應,最近半年來餓了麼的遞推非常輕鬆,跟餐館和商務部聊的時候別人都會非常熱情,一開始就會說你幹什麼的,他覺得名字看了沒有人家百度外賣這麼高大上。但是最近這半年他會覺得我們的推廣,商戶對我們的熱情接待上面跟以往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就是我們的PR起到的作用。陌生的商戶在了解你的時候會有一個習慣性的動作,在國外叫GOOGLE一下,在中國叫百度一下。這也是你的形象,別人要了解你這個公司,不熟悉的情況下會通過以往的PR來認識你。
最後一個是獲取用戶。我們以往講到獲取用戶很大程度上是靠廣告投放,其實PR也是在默默起作用的。至少有一個例子,我來餓了麼之後,我認識的狐朋狗友就說我卸載了美團外賣,卸載了百度外賣,我現在用餓了麼。這也是我們獲取最終用戶的表現。PR會默默的招聘,在激勵團隊事情,包括開拓業務和獲取用戶方面都能起到非常有利的作用。所以有人說,特別是對創業公司來說,如果我只剩一美元做市場,我就會投在PR上面。
以上我跟大家講一下為什麼創業公司應該極端的重視PR,不要把它當做可有可無,甚至是虛頭八腦,浪費錢的事情。
接下來我想聊一聊創業公司既然重視了,但是我怎麼做PR呢?剛才幾位老師都間接的提到了,特別是張剛總開場裡邊提到,目前公司的PR和幾年前,甚至幾十年前的PR完全不一樣,時代完全變了,媒體的方式也變了。
我想談三個方面:第一,你得有人。目前我們在做公關這一塊,做PR的人才一般來自於兩種途徑,傳統的就是來自於這個人一貫是做公關的,甚至有的大學也開始設公共關係系,都覺得找公關人才應該到他們那裡找。另外還有從媒體裡邊找,在現在社交媒體時代非常重要的方式、一個渠道是要找到資深媒體人。
第二個方面講的就是公司的人格化,這是我做PR這幾個月最深的體會。不要提到餓了麼的時候,你只想到這家公司,公司人格化做得最好的,比如在座的阿里,你想到阿里就會想到馬雲,想到騰訊就會想到馬化騰。公司初創之期是這樣,這個公司只知道一個人的公司成長大了之後你慢慢會知道阿里還有其他人,創業的階段我認為公司必須把所有活力集中到一個人身上,集中到CEO身上,不要多品牌,創始人可能有四五個,不要宣傳每個人,集中火力宣傳CEO,想到這個公司就想到這個CEO。
我要把餓了麼的CEO推到聚光燈下,我來之前基本上不太知道CEO是誰,你會發現好多出來,我來了以後重大工作就是其他人退一下,所有的事情讓張旭豪一個人出來,張旭豪現在說我現在就是一個演員,老郭是導演,你讓我去哪就去哪,我們現在配合的非常默契。
他們在去年的時候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之後,外界都在紛紛傳言餓了麼可能也會加入到合併裡邊,我們內部的員工也開始有點人心浮動了。我昨天還跟他們幹,今天老大就說併購在一起,我們本來不想回應,最後我們決定還是要回應一下,以張旭豪的名義發布了內部郵件。我們的標題就是「他在變,我們不變」。為什麼舉這個例子?我們這個案例裡邊表態是沒有用的,必須在裡邊透出硬貨,就是點出了大眾點評在餓了麼裡邊的董事席位自動放棄。
第三,藉助媒體要做到封面意識,隔一段時間來放一個猛料。我們定期邀請記者來做採訪。還有就是自媒體,現在趕上了好時代,公司終於可以自己辦報了,我們可以像辦報一樣辦公司的自媒體。有公司的自媒體,特別是微信訂閱號之後,公司的申明可以自我發布,不用仰仗其他媒體。比如說今日晚間有一個謠言,啟動之後就可以發聲明。還有公司的新聞,這是華爾街日報頭版報導了,後來我們自己做的報導,返過來採訪了華爾街日報的記者。通過不到三個月的時間粉絲破了10萬。
歡迎關注財視Media微信公眾號:財視Media(ID:caishibagua)更多精彩內容,企業八卦,等你來挖。加入我們的Q群:418295218讓我們一起八卦
轉載請標明本文地址:http://www.caishimv.com/party/1453375414.html
餓了麼郭光東:創業公司要把最後一塊錢投到PR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