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的質疑和指責聲中,螞蟻金服旗下的相互寶又走過了一年。根據相互寶近日公布的年度回顧數據,這一年又有接近7萬人獲得了幫助,參與人數最多的大病互助計劃累計分攤金額為90多,不但沒有突破相互寶年初預測的188元額度上限,而且只花了不到一半,可以說完全在平臺的預料之中,也在參與成員的可承受範圍之內。
儘管如此,隨著相互寶分攤費用越來越高,還是有越來越多的成員開始擔心,並且主動選擇退出了相互寶。根據相互寶分攤公示數據:去年11月第一期,分攤人數為10580萬人,去年12月最後一期分攤人數為10219萬人,快速減少了361萬人。而剛剛公示的新年第一期分攤數據顯示,分攤人數只有10100萬人,又退了119萬!這麼多人開始放棄相互寶,難道相互寶不「香」了嗎?
確實有這樣的趨向。相互寶為什麼不「香」了?在不少用戶看來,相互寶主要有三個方面令人擔憂的問題。
第一,是擔心需要幫助的時候難以獲得所期待的賠償。最近一段時間,網上曝出了多個相互寶「拒賠」的案例,相互寶理賠困難等問題也被很多用戶所抱怨。對此,相互寶在前不久還針對幾個典型案例進行了解釋說明,實際上主要是因為申請材料不足,或者不符合當前的相互寶救助規則,但用戶並沒有完全理解,從而引起了對相互寶的部分規則合理性的質疑。
誠然,從加入相互寶事前的告知,申請過程中的線上線下審核,以及各種專業團隊覆審等流程來看,程序上看不出有什麼大的不合理,很多爭議確實來自用戶本身的問題。相互寶之所以不能讓用戶放心,還在於其成立初期規則的不穩定性,可能會經常調整。另外,相互寶作為一個互助平臺,目前並沒有被納入監管,這也是大家認為最大的變數所在。
去年9月份的時候,就有權威媒體建議,由於相互寶等網絡互助平臺成員數量龐大,可能存在跑路的風險,應儘快納入監管體系。很多用戶擔心如果哪一天相互寶被要求整改甚至下架,已經參與分攤的用戶權益就難以保障。
第二,是擔心分攤的金額越來越高,難以承受。在相互寶成立之初,大家的分攤只有幾角甚至幾分錢,按照一般情況理解,加入相互寶的人越多,人均分攤金額應該更低,但隨著用戶的增加,分攤金額卻不降反升,有時候更是急劇增加,到目前每期的分攤額度已經穩定到了5元左右,增加了數十倍。
在這一點上有些用戶可能真的是誤解了。分攤金額的暴漲,一方面確實有加入相互寶的成員越來越多,成員的疾病發生率開始走高等因素。但更多的原因,是因為前期很多成員還沒有過等待期,申請者比較少,加之相互寶的審核團隊和審核流程越來越嫻熟,後面理賠的效率更高了。到目前為止,經過了差不多兩年時間的運營,需要救助的比例也已經逐漸趨於穩定,估計相互寶的分攤額度不會有大的起落了。
據了解,有人通過重大疾病發生概率等統計數據分析出來的結果,結合相互寶的年齡結構和參與人數,認為相互寶的年分攤費用應該在230元左右。也許正是基於這樣的推算,相互寶此前才敢於承諾,首年的分攤金額不會超過188元,超過的部分由螞蟻金服承擔。去年相互寶也預測全年分攤費用在188元以下,結果大家只花了90來塊錢。
但是今年第一期已經公示了,相互寶為什麼沒有新的預測數據呢?這很可能是越來越多的成員選擇退出引起的,今年的情況確實不太好預測了。人數大幅減少的後果,很可能助推分攤金額也越來越高,因為選擇退出的成員中,健康狀況更好的會更多。
三是擔心相互寶的規則不透明,成員的善意被平臺或者不需要幫助的人所利用。有人懷疑個別案例的真實性,也有人質疑相互寶平臺收取8%的管理費太高,有違公益的初衷。這個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於相互寶資金使用的透明性。此前螞蟻集團曾經表示,支持將相互寶納入監管,將確保相互寶的運行公開透明、不設資金池、實行實名認證。隨著相互寶規則的日益完善,其透明度也正在提高,尤其是有其身後的支付寶、阿里巴巴和馬雲的信用背書,這方面我們還是應該給相互寶更多的時間和信任。
至於究竟要不要退出相互寶,還是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與受到監管的商業保險相比,相互寶畢竟只能起到輔助的作用。但每年只花一兩百塊錢,就能獲得10萬以上的保障,還順便幫助了那些急需幫助的成員,怎麼看都是划算的。因此我的建議是,想加入的就加入,加入了的最好繼續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