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在新一期《共識》節目中,馮侖與張朝陽就「我曾陷入中年危機」這個話題展開了討論。
馮侖:我好像沒有。我一直比較樂觀,沒有到太大的危機。曾經有危機,但是當時我不知道,就像小孩一樣,我那時候不懂。
張朝陽:我是曾經陷入危機,但是不叫中年危機。可以說,我的人生的跨度是比較大的。也就是說,從小長大的環境,到後來激烈的高考和學習,追求自然科學的學好數理化,激烈的考試、競爭,對人是有一定的傷害的,這種傷害造成了一種厭學。
馮侖:你是 80 級的吧?
張朝陽:1981 年到清華。在清華的這種激烈的考試、競爭的挫敗感,對人的心理傷害是比較大的。
馮侖:你都考上了,還有什麼挫敗感?
張朝陽:因為那時候的腦子,就像刀刃,特別薄,腦子裡只有一件事,『我要當大科學家』,如果這件事實現不了,就會有挫敗感,不像現在,人的腦子很寬。再加上到美國,面臨的是 10 年的孤獨,這是一種到異國他鄉的孤獨。這是一種留學生面臨的問題。所以說我一直是表面上看很順,但實際上經歷的是一種很極端的狀態。然後回國創業又迅速出名,像冰與火這種,整個就是那種非常極端的狀態。而且我這個人想問題會比較極端一點,所以經歷的心理路程是很漫長很跌宕的。
馮侖:有一段,我們見面就比較少,你是抑鬱了,還是?
張朝陽:對,depressed。那個東西跟企業沒有關係,別人說什麼『搜狐不行了,你才那麼難受』,不是的,搜狐那時候還挺好,我自己『不行了』。俗話說,『經歷就是財富』,我覺得確實這樣的,我現在等於是滿血復活,而且人生觀非常好。
馮侖:精神、身體、事業都是非常正向。
張朝陽:比那會好,比危機之前要好。我覺得折騰很重要。以前都想著什麼退休,賺很多錢退休,躺在沙灘上、打排球、喝咖啡什麼的。我覺得這個想法是不對的。人其實是活到老、幹到老、學到老,人的狀態會通過運動、學習和思考改變,思維跟年齡的關係不是特別直接的。
馮侖:其實人生、公司、事業是波動的。如果說危機,中年有可能有,到 80 歲還會有危機,但是只要積極面對,去折騰,就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其實這也就和考試一樣,你考的成績要靠努力得來。
張朝陽:你看美國,川普、拜登都 70 多歲了,還在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