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天體都在旋轉,它們最初的角動量從哪裡來的?

2020-11-29 李論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

當宇宙中的天體開始形成時,它們最初的角動量是如何來的呢?我們首先要知道,當一個物體開始轉動時,也就是擁有角動量以後,只需要改變它的轉動慣量就能夠改變它的旋轉速度。

轉動慣量也稱為慣性矩,那麼慣性矩是什麼?

牛頓第二定律告訴我們,力等於質量乘以加速度(F = ma),更準確的說法:力是物體的動量隨時間變化的方式。如果你對一個物體施加一個外力,這個物體的動量,或者說它現在的運動方式就會發生變化,並且會精確地告訴我們動量的變化量。如果不對物體施加外力,它的動量就不會發生改變。

如果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是由點質量沿同一條直線構成的,那麼宇宙這個系統中就不會存在角動量這麼一說。但是在真實的宇宙中,物體的運動分布在三個維度上。

所以在一個系統中不僅有動量,而且還有角動量。動量的變化依賴於質量,角動量的變化依賴於質量和質量分布的組合形式。質量及其分布方式構成了慣性矩。牛頓第二定律與物體如何改變其動量有關。描述了質量在速度上是如何變化的,有一個等價的定律同樣是來描述物體的角動量是如何變化的,或者慣性矩在旋轉速度上是如何變化的。

花樣滑冰運動員在加速旋轉時,改變胳膊和腿的位置就是慣性矩在速度上如何變化的最好例子:當運動員的質量分布更接近旋轉軸時,慣性矩就變小了,相應旋轉速度就會增加以補償慣性矩的減小。所以旋轉物質質量分布變化(上升或下降),相應的旋轉速度也會變化(下降或上升)來補償,以達到動量守恆。就像牛頓第二定律告訴我們的,我們可以通過施加一個外力來改變一個系統的動量,也可以通過施加一個外力來改變一個系統的角動量。

力矩就是這樣一種力,它能改變一個物體的旋轉狀態。

宇宙中氣體雲的角動量是怎麼來的?

宇宙中的每一個恆星系統都曾經是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氣體雲。氣體雲的質量可能是太陽質量的數千倍或數百萬倍,而且它們曾經散布在數百或數千光年的範圍。如果這些氣體雲或者我們今天看到的氣體雲有任何形式的旋轉,由於慣性矩太大,旋轉速度就會非常非常小,基本上無法探測到,因為彌散的氣體雲可能需要數十億年才能完成一次旋轉。

但是氣體雲和宇宙中的所有物體一樣,並不是孤立存在的。氣體雲存在於宇宙中所有其他物質和能量之中,所有的物質都受萬有引力定律的制約。當宇宙中的任意兩個質量相對運動時,只要它們之間稍微錯開一點點距離,兩個物質之間相互施加的引力就會產生一個力矩,從而在引力的作用下產生角動量。

這一現象被稱為潮汐力矩,早在1976年,物理學家Jim Peebles就從理論上解釋了宇宙天體角動量的來源。這就是為什麼宇宙幾乎每一個質量物體無論它是否以非零角動量誕生,138億年以後都存在一個角動量。包括每一片氣體雲,包括形成我們太陽系的氣體雲。

我們可以把巨大的氣體雲進一步分解,分解成形成獨立恆星和恆星系統的區域。就以我們太陽系來說。

太陽系的各大天體為什麼公轉方向和自轉方向幾乎相同

不論最終形成太陽系的氣體雲其內部角動量是多少,一開始氣體雲都是以三軸橢球體的形狀分布的。氣體雲一開始不可能是完美的圓球形,它在物質分布上總會出現不均勻,上圖中三軸橢球體就是一個很好的類比,在橢球體中其中一個軸會比其他兩個軸更短。當氣體雲受引力作用坍縮時,首先會沿著最短的軸以最快的速度坍縮,因為正常物質,所有恆星和行星的組成物質會在引力的作用下相互作用和碰撞,氣體雲收縮以後其旋轉速度也會加快。

無論行星盤的角動量是多少,整個行星盤都會有一個整體的淨旋轉方向!這就是為什麼在我們的太陽系中所有的行星都以相同的方向圍繞太陽旋轉(逆時針方向,從太陽的北極往下看),太陽也以相同的方向旋轉,幾乎所有的衛星都以相同的方向圍繞著行星旋轉,所有的行星都以相同的方向繞軸自轉。

只是兩個例外:金星幾乎不旋轉,方向也是相反的;天王星直接躺在軌道上旋轉。這兩個世界的角動量都被認為在外部物體的幹涉下發生了顯著的改變,很可能是很久以前發生了一次巨大的碰撞。也就是說,它們的旋轉是受外部扭矩的影響而改變的!

這就是為什麼行星、衛星、恆星和恆星系統會這樣旋轉的原因!

相關焦點

  • 天體的旋轉依靠慣性,那麼最初是什麼推動天體旋轉的?
    我們在觀察宇宙天體的運行時,發現它們都有著兩種基本的運動狀態,即自轉和公轉。按照牛頓力學定律,當一個物體在沒有受到任何外力或者外力的合力為零時,這個物體就將保持續原有的靜止或者勻速運動狀態,這個規律也被稱為慣性定律。
  • 宇宙中幾乎所有的天體都在自轉,動力源從何而來?
    宇宙中幾乎所有的天體都在自轉,這裡的幾乎,是要排除一些不會自轉也不會公轉的天體,比如一些靜止的小行星或者彗星,它們沒有固定的運行軌道,只能在渺茫的太空中到處遨遊。不從天體從星球來看,太陽在自轉,地球也不例外,整個宇宙幾乎沒有不自轉的星球。
  • 天體旋轉靠慣性,那最初是什麼讓天體轉起來的?
    所有的行星、衛星和恆星都因為同樣的原因而旋轉。其跟靜止狀態是一樣的普通。這些概念自然引出了下一個問題:太陽最初是怎麼旋轉起來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有點複雜了,其歸結為角動量守恆定律、引力和分子熱運動的共同作用。先了解一個知識點:物體的總角動量保持不變,即使對象改變形狀,只要物體不受外界影響。
  • 什麼力量在維持天體的運動?
    宇宙中的每個天體都在太空中不斷運動,例如,地球自從45億年前誕生以來,它一直在環繞太陽運動,並且自身還一直在自轉;就像地球一樣,太陽本身也會繞軸自轉,並且它還會環繞銀河系中心旋轉。那麼,宇宙中的天體是永動機嗎?為什麼它們一直在運動而不會停下來?
  • 宇宙早期宇稱是否守恆?利用星系角動量來檢驗
    既然對稱性在微觀尺度被完全破壞,那麼在宏觀的宇宙呢?宇宙早期微觀尺度的對稱性破缺(parity violation)會不會在今天的天體物理尺度上留下可觀測的印記?為了解答這些令人好奇的問題,研究團隊試圖通過宇宙大尺度結構來重構宇宙早期可能出現的對稱性破缺,如手性(chirality)不對稱、螺旋性(helicity)不對稱。宇宙大尺度結構是觀測到的星系在宇宙空間中的三維分布。
  • 宇宙中的天體為何會做「圓周運動」?它們的作用力又是哪裡來的?
    宇宙中的天體為何會做「圓周運動」?它們的作用力又是哪裡來的?在宇宙當中有大大小小無數個星系,幾乎每個星系當中都會存在行星圍繞著恆星,衛星圍繞著行星的運動。但是這些橢圓的離心率通常都非常小,和圓形差不多,姑且不論「克卜勒定律」,只當做這些天體在做勻速圓周運動。那麼宇宙當中的這些天體,為何會做「圓周運動」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分析一下這些天體受到的「力」,探究一下它們運動的原因。首先根據物理學上的定律,物體要做勻速圓周運動,一定是有一個初速度,然後再加一個和初速度時刻垂直的向心力,就能夠保持勻速圓周運動的狀態了。
  • 為什麼宇宙中的天體都在轉動?
    雖然滿月看起來都是一樣的,但月球也有自轉,只是自轉與公轉達到了同步。另外,太陽自身也有自轉,平均周期為27天。同時,太陽還會環繞銀河系中心旋轉,周期大約為2.3億年。 那麼,為什麼宇宙中的天體都會旋轉呢?有沒有不會旋轉的天體呢?
  • 地球為什麼會旋轉?從初生太陽系擁有巨大角動量說起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天體物理學家斯瑪達爾·那奧茲(Smadar Naoz)解釋道,隨著新生的地球漸漸長大,太空巖石不斷與之相撞,使地球開始旋轉。由於早期太陽系中的所有物質幾乎都沿同一方向圍繞太陽旋轉,受到這些撞擊的影響,地球也開始朝這個方向旋轉。但太陽系一開始又為何會旋轉呢?太陽和太陽系都是在一團氣體塵埃雲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發生坍縮形成的。
  • 黑洞是靜止的還是旋轉的?哪種黑洞真實存在?它們都有什麼特性?
    但是我們的太陽很大,密度很低,而宇宙中有太多極端天體,它們的物理尺寸和質量都很小。正如一個旋轉的花樣滑冰運動員將胳膊和腿往內收時其速度會加快一樣。如果天體物質的半徑減小,它們就會旋轉得更快。 如果太陽是一顆白矮星——其質量不變但物理尺寸與地球相當——那麼它就會每4分鐘自轉一次。
  • 天體依靠著什麼轉動?能自轉的天體都是永恆性的嗎?
    在浩瀚寬廣的宇宙,天體的旋轉是一個非常集體的現象。地球圍繞著太陽系旋轉。月球上的雲和圓的缺乏是月球圍繞地球旋轉的結果。雖然滿月看起來相同,但月球也旋轉,但旋轉與旋轉同步。此外,太陽也有自己的旋轉,平均周期為27天。同時,太陽將繞銀河系主旨轉動約2.3億年。
  • 旋轉現象|地球為什麼會旋轉?
    可見,旋轉方向也是相對而言的,描述時需要有參考系作為依據。●宇宙中天體的旋轉現象1,天體的旋轉分為自轉和公轉。自轉是天體繞著自己的軸心做圓周運動,自轉軸一般會穿過質心。天文觀測發現,宇宙中幾乎所有天體都存在自轉。
  • 宇宙大爆炸的最初物質從哪裡來?
    在生活中,我們總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特別是不清楚某一東西來自於哪裡,比如說:人類是從哪裡來的,地球是從哪裡來的,銀河系又不是哪裡來的,直至宇宙大爆炸最初的物質是哪裡來的?人的眼睛感受的光波長度和顏色是有局限的,口能感受的味道是有限的,耳朵能聽到的聲波也是有限的,人的觸覺也只能感受到有牛頓作用力的物體,這些就決定了人的思維和意識都是受限的,甚至是低級的。
  • 世間本沒永動機,大到星系宇宙,小到恆星行星,為什麼都在運動?
    世間不存在永動機,但如果有人舉出一個地球的自轉來例子來,估計很多朋友會啞口無言,儘管能量守恆大家都學過,但地球自轉卻是永恆不變!所以這地球真的會是永動機嗎?
  • 宇宙中有沒有不轉的天體?宇宙本身又是怎麼運動的?
    中學的科學書上就明確告訴大家,宇宙中所有天體都在不停的運動,地球在自轉的同時本身還以30千米/秒的速度繞著太陽公轉,太陽則帶著一幫小弟以120千米/秒的速度繞著銀心公轉,而銀河係數千億顆恆星卻正朝著一個叫做巨引源的神秘區域以超過600千米/秒的速度前進!更大範圍呢是怎麼運動呢?宇宙又是咋個運動呢?
  • 為什麼宇宙中的天體都是一個球體?
    球體是我們見到的天體的形狀,無論太陽還是月亮,在天空中的形狀都可以說是標準的球形,而且比較湊巧的是它們的視角幾乎就是一致的,因此得以讓我們看到了日全食!這帶來很多額外的彩蛋,比如能看到太陽的日冕層,在1919年還驗證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引力彎曲光線)。
  • 為何八大行星都向著相同方向轉?
    在上一篇文章的評論區,一位名叫阿杜12065的讀者提了一個問題:地球公轉和自轉的動力在哪裡?這個問題其實還挺有意思,因為我找了一下現在網上有的文章,基本沒有把它展開來細緻說清楚的,所以今天我就來解答一下這個問題,細說自轉和公轉的動力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 宇宙中存在不會轉動的天體嗎?行星停止自轉會發生什麼事?
    一個公認的事實是,宇宙中的可見天體,都處於無休止的旋轉之中。這或許是一件讓人習以為常的事,就像在引力的作用下,蘋果往下掉一樣。但有人會想,為何天體必須處於旋轉中呢?宇宙中是否存在不會自轉的天體?因為它們不是撞擊才聚合在一起的,這就導致聚合成天體後,天體保留了一部分轉動能量。
  • 宇宙中有沒有不自轉的星球?既然所有天體都轉,為什麼月亮不轉?
    中學的科學書上就明確告訴大家,宇宙中所有天體都在不停的運動,地球在自轉的同時本身還以30千米/秒的速度繞著太陽公轉,太陽則帶著一幫小弟以120千米/秒的速度繞著銀心公轉,而銀河係數千億顆恆星卻正朝著一個叫做巨引源的神秘區域以超過600千米/秒的速度前進!更大範圍呢是怎麼運動呢?宇宙又是咋個運動呢?
  • 宇宙中有沒有不自轉的星球?既然所有天體都轉,為什麼月亮不轉?
    中學的科學書上就明確告訴大家,宇宙中所有天體都在不停的運動,地球在自轉的同時本身還以30千米/秒的速度繞著太陽公轉,太陽則帶著一幫小弟以120千米/秒的速度繞著銀心公轉,而銀河係數千億顆恆星卻正朝著一個叫做巨引源的神秘區域以超過600千米/秒的速度前進!更大範圍呢是怎麼運動呢?宇宙又是咋個運動呢?
  • 太陽系中為什麼包括太陽在內的大部分天體都是逆時針自轉和公轉?
    在我們的天空中有兩個比較突出,而且特別重要的天體,那就是太陽和月亮。每一年、每一天,它們都會從東方升起,在西方落下。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地球在繞著南北軸自西向東旋轉!這就是為什麼在白天或者夜晚,我們看到所有天體都在東方升起,在西方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