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體的旋轉依靠慣性,那麼最初是什麼推動天體旋轉的?

2021-01-11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我們在觀察宇宙天體的運行時,發現它們都有著兩種基本的運動狀態,即自轉和公轉。按照牛頓力學定律,當一個物體在沒有受到任何外力或者外力的合力為零時,這個物體就將保持續原有的靜止或者勻速運動狀態,這個規律也被稱為慣性定律。在茫茫宇宙中,一個天體不可能不受到引力的作用,因此維持它運動的原因就要歸功於所受到的外力合力為零。那麼,天體旋轉最初的能量來源是什麼呢?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體會到慣性作用的例子,比如坐在車裡急剎車身體會前傾、在水泥地上彈玻璃球可以彈出很遠、在冰面上玩陀螺能夠持續很長時間等等,但這些例子中的物體運動,隔一段時間以後都會減速最終停止,主要原因在於物體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物體所受到的外力合併不為零,因此即使物體都有保持原有運動即擁有慣性的「本領」,但在外力不為零的情況下,物體的運動運動狀態肯定會發生變化。

對於處在宇宙空間中的天體來說,由於空間中的氣體分子密度非常微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對於較大質量的天體來說,其本身因為時刻處於運動中,它們擁有著巨大的慣性,在其所受到的外力合力基本為零的情況下,它們會一直保持著原有的運動模式。對於旋轉的天體來說,衡量其轉動能量有一個物理量-角動量,即這個物體在轉動時其轉動慣量與角速度的乘積:L=I*ω(這裡L代表角動量、I代表轉動慣量、ω代表角速度),角速度大家很好理解,就是單位時間旋轉經過的角度;而轉動慣量表達的是物體的質量相對於物體旋轉軸的分布情況,其表達式為:I=m*r^2,這裡m為物體的質量,r為物體的旋轉半徑。

在物理學中有一個應該最廣泛的定律,那就是能量守恆定律,而針對旋轉的物體,其能量守恆的表達形式就是角動量守恆,旋轉物體的能量,在沒有外界因素的影響下,不會因物體形狀的改變而發生改變。我們平時在看冰上運動項目時,運動員身體旋轉就遵循著一定的動量守恆定律,當她的四肢伸展開來時,由於四肢距離旋轉軸的距離變大,因此轉動慣量變大,為了維持角動量守恆,則轉動的角速度就會變小,表現出轉動的速度變慢;而當她收縮四肢和身體時,表現出的結果正好相反,轉動速度就會提升。

要分析宇宙中的天體-無論是公轉還是自轉-它最初的能量來源問題,我們按照能量守恆定律來看,勢必要有相應的能量輸入,而這個輸入的能量,則來源於天體形成過程中其組成物質本身所具有的角動量。以太陽係為例,在距今50億年前,其所在的區域還是被大量「濃密」的星雲物質所籠罩,這些星雲物質來源於上一任大質量恆星在生命演化的末期,通過超新星爆發而形成的,超新星爆發的能量,其中有一部分轉化為星際物質的內能,然後星雲氣體就表現出隨機的熱運動形式,通過相互摩擦和碰撞,最終在整體上呈現出微弱的旋轉運動模式。

在漫長的引力擾動作用下,這些星雲氣體持續發生著聚合和坍縮,越靠近質心的區域,星雲氣體由引力勢能轉化為動能的程度就越高,從而表現出角動量越大,因此最終形成了圍繞星雲質心短軸方向不斷聚集的圓盤狀密集星雲,而在距離質心不同距離的區域,其旋轉速度各不相同的局面。而對於核心區來說,隨著坍縮物質越積越多,其本身質量就會越來越大、溫度也越來越高,當達到一定程度以後就會在量子隧穿效應作用下激發氫元素的核聚變反應,最終形成向外持續釋放能量的恆星。在太陽的形成過程中,其組成物質-星雲氣體原先所具有的角動量,則會被太陽所繼承,成為太陽自轉的能量源泉。

而沒有被太陽吸收的剩餘星雲物質,也在圍繞太陽公轉的過程中,在與太陽距離不同的區域內也進行著緩慢的聚合和坍縮現象,最終在星雲物質的引力以及太陽風的吹拂下逐漸形成固態行星和氣態行星。這些太陽形成之後所剩餘的「邊角料」本身所具有的角動量,一方面成為行星圍繞太陽公轉的能量來源,另一方面也推動形成行星繞著一定的自轉軸自轉的能量來源。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宇宙天體的旋轉,其能量來源就是天體在形成之前,那些後來聚合形成這些天體的眾多星際物質所具備的角動量,「眾人拾柴火焰高」,無數的星雲物質角動量集中起來,共同推動了天體在宇宙空間中持續進行著公轉和自轉,無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還是太陽系圍繞銀河系中心運轉,都離不開這種角動量的貢獻。

因此,角動量是決定著天體旋轉最根本的能量來源,而在天體誕生之後,還會受到諸如其他大質量天體引力、其它行星碰撞等因素的影響,從而進一步「雕琢」著天體的運行方式,使其旋轉的特徵發生著輕微的變化,從而造成各個天體的自轉和公轉有著多樣化的態勢,比如自轉傾斜角的差異、公轉軌道偏心率的不同等等。

相關焦點

  • 天體旋轉靠慣性,那最初是什麼讓天體轉起來的?
    以太陽為例,下面先說下太陽為何一直在旋轉?太陽為何在長時間內而已保持旋轉狀態目前的太陽在它自己的慣性下旋轉,並不需要任何外力幫助來保持它的運行。早在17世紀艾薩克·牛頓就觀察到運動中的物體傾向於保持其運動狀態,這就是慣性定律,為啥說人家是最牛的科學家之一呢,因為這種保持自身運動狀態的現象在生活中很難觀察到。如果一個物體已經在運動,如果沒有任何其他的外在因素作用於這個物體,來阻止它的運動,那麼這個物體就會在它自己的慣性下保持自己的運動狀態。
  • 宇宙的天體都在旋轉,它們最初的角動量從哪裡來的?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當宇宙中的天體開始形成時,它們最初的角動量是如何來的呢?我們首先要知道,當一個物體開始轉動時,也就是擁有角動量以後,只需要改變它的轉動慣量就能夠改變它的旋轉速度。
  • 什麼理論解釋了地球為何繞其軸自轉:慣性旋轉、磁場和太陽能
    為什麼地球不僅繞著太陽旋轉,而且還繞著自己的軸旋轉?是什麼「永動機」不允許它停下來呢?是什麼力量能夠使地球和太陽系的其他行星產生旋轉運動?長期以來,天體物理學家和其他空間研究人員都一直在這些領域尋找答案。
  • 銀河系的中心到底是什麼,能讓所有天體都圍繞它旋轉?
    在太陽系,太陽作為我們的老大哥,系內所有的天體都圍著它旋轉,而放眼整個銀河系,則是圍繞著銀河系中心人馬座A星而旋轉。銀河係為橢圓盤狀,是一個巨型棒旋星系,有巨大的盤面結構,囊括了1200 億顆恆星,直徑長達16萬光年。
  • 天體依靠著什麼轉動?能自轉的天體都是永恆性的嗎?
    在浩瀚寬廣的宇宙,天體的旋轉是一個非常集體的現象。地球圍繞著太陽系旋轉。月球上的雲和圓的缺乏是月球圍繞地球旋轉的結果。雖然滿月看起來相同,但月球也旋轉,但旋轉與旋轉同步。此外,太陽也有自己的旋轉,平均周期為27天。同時,太陽將繞銀河系主旨轉動約2.3億年。
  • 旋轉現象|地球為什麼會旋轉?
    月亮繞著地球轉,地球繞著太陽轉,這屬於公轉;而月亮、地球、太陽等星球,其自身都在繞著一個假想的軸旋轉,這屬於自轉。那麼天體為什麼會旋轉呢?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5億年的歷史,就讓我們通過地球的旋轉來揭秘這背後的原理。
  • 小質量的天體都圍繞大質量天體旋轉?科學家提出新觀點:引力質心
    我們都知道,宇宙在138億年前,因為一個奇點,從而爆發了一場大爆炸,之後,宇宙中誕生了無數的恆星、行星等天體,再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天體慢慢地形成了不同的星系、星系團等等。雖然宇宙中有著無數的天體和星系,但是它們非常井然有序地穩定運行著,可以說引力是大功臣。
  • 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太陽系圍繞銀河系旋轉,銀河系繞什麼轉?
    每天我們打開窗戶,就可以看到早餐時明亮的陽光,晚上太陽落山過後,天空就會慢慢進入夜晚,許多人知道這是由地球自轉引起的,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地球自轉時也圍繞太陽旋轉,地球的遷移產生了四季的變化,城市化是維持地球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如果沒有地球繞著太陽轉,四季就不會有變化,地球也不會產生那麼多五彩繽紛的動植物
  • 什麼力量在維持天體的運動?
    宇宙中的每個天體都在太空中不斷運動,例如,地球自從45億年前誕生以來,它一直在環繞太陽運動,並且自身還一直在自轉;就像地球一樣,太陽本身也會繞軸自轉,並且它還會環繞銀河系中心旋轉。那麼,宇宙中的天體是永動機嗎?為什麼它們一直在運動而不會停下來?
  • 太陽最初自轉的秘密——是外力?還是它自身的慣性導致的?
    如果運動過程中沒有諸如摩擦力等外力的延阻,或者運動路線上沒有障礙物,那麼由於慣性,冰球將永遠保持滑行運動。慣性定律只是一種概念性的表述,其更具有普遍性和數量化的觀點就是著名的動量守恆定律,即如果一個物體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為零,這個系統的總動量保持不變。運動有兩種基本形式:直線運動(線性運動)和圓周運動(旋轉運動)。
  • 地球圍繞太陽旋轉,銀河系是否也在圍繞什麼旋轉?
    古人曾經把地球當作世界的中心,無論是太陽還是月亮都是圍繞著地球旋轉,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月亮是繞著地球旋轉的,但是太陽卻並非如此,反而是地球繞著太陽旋轉,而愛因斯坦告訴我們,所謂的引力不過是天體扭曲了其周圍的宇宙空間形成的,質量越大的物體,引力也就越大。
  • 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太陽系圍繞銀河系旋轉,那銀河系繞著什麼轉?
    由於宇宙中存在萬有引力,因此各種天體都會圍繞它中心的母天體旋轉,地球的母天體就是太陽,因此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常識。,這個中心就是銀河系的中心,簡稱銀心,為什麼太陽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呢?
  • 地球圍著太陽公轉,太陽圍著銀河系旋轉,那銀河系圍著什麼旋轉?
    每年我們都會經歷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之所以出現這種變化是因為我們的地球圍繞著太陽公轉,太陽是太陽系中最龐大的天體,它的質量佔據太陽系總質量的99.8%,巨大的質量讓太陽產生了強大的引力,從而不斷吸引附近的行星圍繞它旋轉,最終形成了如今的太陽系,可以說太陽是地球的母星,地球無時無刻都在圍繞著太陽進行公轉
  • 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太陽圍繞銀河系旋轉,那銀河系圍繞什麼旋轉?
    在宇宙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天體,這些天體不是靜止的,而是在高速運轉的,就比如我們生活的地球,每秒運行的速度為29.8公裡,換成時速是10.7萬公裡,也就是說地球一個小時就飛行了10.7萬公裡,這是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平均速度,地球在圍繞太陽旋轉的同時,太陽系也在圍繞銀河系在旋轉,那麼太陽系的運行速度是多呢
  • 美國天體物理學家計算出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旋轉速度
    美國天體物理學家計算出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旋轉速度(Credit: BarkerNCSA Advanced Visualization Laboratory)(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美國天體物理學家第一次能夠計算出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旋轉速度。研究結果發表在了《天體物理期刊通訊》上。
  • 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太陽系圍繞銀河系旋轉
    每天我們都能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這是因為太陽正在圍繞太陽旋轉,公轉不僅產生地球上日出日落,而且使地球產生四季變化,四季變化是地球物種多樣性形成的重要原因,所以如果沒有地球圍繞太陽的旋轉可能沒有發生地球上有那麼多多彩的生物,為什麼地球圍繞太陽旋轉?
  • 研究:由暗能量形成的奇異天體可能在推動宇宙膨脹
    有一種假說認為,這種膨脹是由神秘的、由暗能量構成的類似黑洞的物體驅動,現在天體物理學家已經理論化了這些物體是如何對宇宙產生魔力的--以及它們都去了哪裡。1998年,兩組天體物理學家各自得出了令人驚訝的且獲得了諾貝爾獎的結論:宇宙膨脹的速度正在加速。這種加速背後的驅動力被稱為「暗能量」,據計算,這種物質約佔宇宙萬物的68%。但我們仍然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一種邊緣假說認為,這種未知形式的能量可能潛藏在一種被稱為普通暗能量天體(GEODE)的奇異類型的物體中。
  • 研究:由暗能量形成的奇異天體可能在推動宇宙膨脹
    有一種假說認為,這種膨脹是由神秘的、由暗能量構成的類似黑洞的物體驅動,現在天體物理學家已經理論化了這些物體是如何對宇宙產生魔力的--以及它們都去了哪裡。大半個世紀以來,人們已經知道宇宙不是靜止的--它在膨脹。1998年,兩組天體物理學家各自得出了令人驚訝的且獲得了諾貝爾獎的結論:宇宙膨脹的速度正在加速。
  • 宇宙中的各種天體為什麼要轉?
    大概100000億公裡,假如用現在的高鐵跑,那麼要跑800萬年,要是用最快飛機那,那就要飛上4000年,我的天啊,太太太遙遠了。宇宙天體存在太多神秘和未知,宇宙也是太浩瀚了,太大了,大到無法想像,那麼宇宙中天體它在轉動嗎?是的,各個天體,星系好像都是在旋轉的,地球,太陽,銀河系也都在旋轉,這是自然規律嗎?為什麼有這樣的現象?
  • 什麼因素決定了天體是行星還是恆星?
    宇宙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天體——小行星、彗星、衛星、矮行星、行星、恆星。那麼,為什麼有些天體是像地球一樣的行星,有些則是像太陽一樣的恆星呢?是什麼決定了天體的性質呢?138億年前,最初的宇宙並沒有天體,也沒有物質,而是只有純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