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最初自轉的秘密——是外力?還是它自身的慣性導致的?

2020-12-03 天文在線

百家號獨家內容。

太陽-公開影像,來源:NASA/SDO

太陽自轉並不藉助外力。其自轉產生的原因是基於它本身的慣性,沒有其它任何外力的參與。牛頓提出處於運動狀態下的物體趨於保持其原有運動狀態,這就是著名的牛頓第一定律,即一切運動中的物體在沒有受到力作用的時候,總會由於其自身的慣性而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

例如,在場地上滑行的冰球只有在它撞到障礙物或者受到足夠大的摩擦阻力時,才會減速直至停下。如果運動過程中沒有諸如摩擦力等外力的延阻,或者運動路線上沒有障礙物,那麼由於慣性,冰球將永遠保持滑行運動。慣性定律只是一種概念性的表述,其更具有普遍性和數量化的觀點就是著名的動量守恆定律,即如果一個物體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為零,這個系統的總動量保持不變。

運動有兩種基本形式:直線運動(線性運動)和圓周運動(旋轉運動)。不管是哪種運動形式,一切未受外力影響的物體的運動總量是始終守恆。換言之,作直線運動的物體未受外力幹擾時會保持直線運動狀態,作圓周運動的物體同理。舉個例子,如果你讓一個玩具陀螺轉動起來,那它將保持轉動。但最終它在底部摩擦力的作用下停下來,否則它將會永遠保持轉動。

動量守恆定律同時適用於線性運動和旋轉運動。在旋轉運動中,這一定律稱為角動量守恆定律,它是太陽自轉的原因所在。由於太空中零阻力的真空環境以及太陽未受任何天體的幹擾,因此沒有什麼阻止太陽的運動。因此,太陽在其角動量的作用下保持著自轉運動。這一效應並不只在太陽自轉中存在,所有的行星、衛星和恆星的自轉都是這一原因。

在了解了上面的理論之後,我們可能會有一個新的疑問:那麼,是什麼導致了太陽最初的自轉運動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比之前的複雜多了,但是它同樣可以用角動量守恆定律來解釋。角動量守恆定律不僅僅闡釋了旋轉運動的物體具有保持旋轉運動的趨勢,它同樣闡釋了一個獨立物體只要不受外力影響,即使是發生了外形上的改變,其角動量總和會始終保持不變。物體的角動量等於其旋轉的角速度與其慣性力矩之積。慣性力矩闡述了物體中不同的質量分布部分在旋轉運動過程中偏離軸心的程度。為保持角動量不變,如果物體的慣性力矩減小(如物體受到擠壓),則其旋轉速度必然會增大。

在生活中你可能已經見過了這個現象。設想場上有位快速旋轉的溜冰選手:當他收縮自己的手臂時,其旋轉速度也隨之提高;當他伸展自己的手臂時,其旋轉速度也隨之降低。所有這些現象的發生都是由於物體自身的角動量總和守恆。你也可以親身體驗這一效應。你可以坐在一張旋轉辦公椅上,雙腳離地,並讓自己旋轉起來。你可以通過調整手和腿的伸展程度來控制自己的旋轉速度。這一現象的另一個生活實例發生在是水排進下水道的過程。

由於房間裡存在著微小自然的振動,洗澡盆裡的水會發生微量的旋轉運動。由於其太細微,你無法察覺到它。但當洗澡水排進下水道時,它被擠壓成更小的水流。為了保持角動量不變,排進下水道的水會加快旋轉速度。而最終水流會形成快速的漩渦排進下水道。(與大眾的認識不同的是,水流排進下水道時產生的漩渦運動並不是由於地轉偏向力導致的。)

好了,我們現在回到太陽這個話題上。太陽,實際上包括整個太陽系,都形成於一團巨大的星雲和塵埃。由於與其它天體存在著隨機的萬有引力的相互影響,這些雲狀氣體和塵埃開始作細微的旋轉運動。統計資料顯示,對於任何流體狀的星雲而言,一點旋轉運動都不會發生的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

它們在重力的影響下不斷地塌陷聚縮,最終形成太陽和太陽系中的行星,就像洗澡水排進下水道一樣,角運動量守恆的存在使得一大團旋轉中的星雲和塵埃聚縮成旋轉中的體積相對較小的太陽和行星。由於行星和太陽都形成於同一團星雲,所有的行星都按照太陽自轉的方向繞其公轉。

總而言之,太陽保持自轉是由於沒有外力的阻撓。太陽開始自轉是因為它形成於作自轉運動的星雲和塵埃。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wtamu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自轉是一種慣性運動嗎?為什麼地球可以自轉幾十億年?
    還由於角動量收恆,在沒有受到外部足夠力量的情況下,太陽的自轉、地球的公轉和自轉會一直持續下去,不止幾十億年。下面再來回答第一個問題。狹義上講,自轉當然不是一種慣性運動。牛頓力學的慣性定律說的很清楚,慣性就是物體維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因此在不受外力的情況下,物體或者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
  • 天體的旋轉依靠慣性,那麼最初是什麼推動天體旋轉的?
    我們在觀察宇宙天體的運行時,發現它們都有著兩種基本的運動狀態,即自轉和公轉。按照牛頓力學定律,當一個物體在沒有受到任何外力或者外力的合力為零時,這個物體就將保持續原有的靜止或者勻速運動狀態,這個規律也被稱為慣性定律。
  • 地球為什麼自轉46億年不停止,它的能量從哪來呢
    也有一些最經典的搖擺小球,當人類用外力使其擺動時,它不可能永遠地擺動下去,因為在擺動過程中它會遇到空氣摩擦,所以人所施加的重力勢能不能始終轉換成動能,所以最後重力勢能在摩擦力的阻擋下,慢慢地變小最終消失,導致小球停止。
  • 它公轉自轉,為什麼我感受不到?
    它無時無刻都圍繞著太陽公轉同時又繞地軸自轉可是地球上的我們為什麼感受不到地球在轉動呢?一個物體,不論是運動還是靜止,都是相對於某個參照物而言的。例如,相同速度的車在進行同向運動時,互相看對方覺得彼此是靜止的,這個現象稱為相對靜止。如果換個參考物,比如道路旁的樹木,便發現自身是在運動的。同一物體選擇不同的參考系,顯示的運動狀態也就不同。
  • 天體旋轉靠慣性,那最初是什麼讓天體轉起來的?
    以太陽為例,下面先說下太陽為何一直在旋轉?太陽為何在長時間內而已保持旋轉狀態目前的太陽在它自己的慣性下旋轉,並不需要任何外力幫助來保持它的運行。早在17世紀艾薩克·牛頓就觀察到運動中的物體傾向於保持其運動狀態,這就是慣性定律,為啥說人家是最牛的科學家之一呢,因為這種保持自身運動狀態的現象在生活中很難觀察到。如果一個物體已經在運動,如果沒有任何其他的外在因素作用於這個物體,來阻止它的運動,那麼這個物體就會在它自己的慣性下保持自己的運動狀態。
  • 地球為何自轉46億年不停止,它的能量是誰給的?
    還有最經典的搖擺小球,當人給它施加一個外力擺動的時候,它不可能永遠的擺動下去,因為它在擺動過程遇到空氣摩擦,這樣人施加給它產生的重力勢能就無法一直轉化為動能,因此最終重力勢能在摩擦力的阻擋下,慢慢變小最終消失導致小球停了下來。
  • 地球是永動機嗎,否則其自轉動力哪裡來,會一直轉下去嗎?
    而天王星和金星受到的撞擊更大一些,因此就改變了娘胎裡帶來天生的自轉公轉模式。我們地球也受到了一顆火星般大小的行星碰撞,碰撞的結果是自身質量加大了約1/8~9,雙方混血生出了一個月球,自轉軸歪了23.44°,從此有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慣性會讓地球一直保持姿態和動量,永遠運動下去。
  • 地球自轉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關於地球自轉的原因,現在還是停留在各種假說之中,並沒有科學的證實,或許,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在以後會弄明白這一點。有人說,地球自轉是由於太陽系早期形成時的慣性,這種慣性一直保持到了現在。按這種說法,太陽系所有的行星都應該是往一個方向自轉。但是,當其它行星都按著逆時針方向旋轉時,金星卻按著順時針方向旋轉;其它行星都是斜著身子轉,天王星卻橫著身子轉。
  • 運動物體都存在地球自轉慣性
    有的物體即便在運動中不能做旋轉運動,那麼他們必然會產生另一種物理現象,即以物理振動來抵消地球自轉形成的轉動慣性。這就好比是我們阻止漩渦流動,那麼一定會出現激流湧動一樣。我這樣說,可能有人會說我睜眼瞎說話。那麼,我們就來仔細分析一下吧。我們知道,我們人體內存在體液,如果我們運動,實際上就是這些體液在跟隨我們運動,但體液就是螺旋狀態的,並不是完全直線運動並同各個器官交換物質。
  • 地球在自轉,太陽也在自轉,但它的自轉很奇葩,兩極比赤道慢10天
    我們的地球會自轉,因此才有了晝夜之分,它每轉一圈被認為是24小時,實際為23小時56分04秒,那麼我們熟悉的太陽會自轉嗎?實際上,宇宙中的每一個天體都在自轉,根本沒有絕對靜止的天體,所以太陽也在自轉,不過它的自轉和我們的地球的自轉不同,地球自轉的時候,不同地區不同維度的時間都是相同的,地球上任何一點自轉一周的時間都是23小時56分04秒,但是在太陽的不同緯度上,自轉的時間卻是不相同的。
  • 其實太陽也會自轉
    儘管木星和土星是超出想像的巨大的氣體球,但它們也和固體的地球和月球一樣在自轉。事實上,木星的自轉速度是太陽系所有行星中最快的:自轉一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10個小時!以此類推,太陽當然也不例外了!難道因為它是木星的10倍大我們就覺得它會有所不同嗎?
  • 太陽會自轉嗎?太陽是怎樣自轉的?太陽黑子又與自轉有什麼關係?
    1613年,伽利略在筆記中寫道:「這表明了它們的周期性運動與太陽有關」,可是他同時也寫道或許是黑子是運動的而太陽是靜止不動的,「對我來說,我更認為是太陽自身在運動而不是其他別的東西。」伽利略發現太陽和其他天體一樣,也繞著自身的地軸選擇。但是除了自轉時間長短之外,太陽自轉的方式也不同於地球這樣的巖質星球。而且,正是由於這種差異產生了太陽黑子,並引導著伽利略最初的發現。
  • 地球已經自轉了45億年,什麼時候才能停下來?
    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5億年的歷史,從誕生之初就一直在繞著太陽公轉,自身還在不斷地自轉。太陽每天東升西落,就是地球自西向東旋轉引起的。高速旋轉的陀螺都會停下來,40多億年了,地球為何現在還在旋轉?什麼時候才能停下來?難道有什麼神奇力量在暗中推著地球轉?
  • 地球在自轉,飛機朝不同方向飛,消耗的燃油和速度會一樣嗎?
    但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一般可取近似的慣性系,如與地球相固結的坐標系是一個很好的近似的慣性系。在地球上,地球就是我們的參照物,相對其他物體,地球就是靜止的。地球一個直徑為12742公裡的大球,它每時每刻都在以約466米/秒的速度自轉(赤道線速度),以約30公裡/秒的速度公轉,其運動方向本身是直線勻速運動的,只是在太陽引力作用下被拉扯著走一個橢圓軌道。
  • 奇妙的慣性,上天下海沒它行嗎?不行
    這一切都是因為慣性技術的存在!老郭今天就和您聊聊慣性導航技術。一、牛頓帶來的慣性技術1687年,英國物理學家牛頓在其出版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力學三大定律」,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其中,牛頓第一定律就是關於慣性的定律,即任何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或者外力的合力為零時,物體將保持靜止或者是勻速直線運動。
  • 宇宙的天體都在旋轉,它們最初的角動量從哪裡來的?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當宇宙中的天體開始形成時,它們最初的角動量是如何來的呢?我們首先要知道,當一個物體開始轉動時,也就是擁有角動量以後,只需要改變它的轉動慣量就能夠改變它的旋轉速度。
  •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和公轉?
    這要從公轉和自轉這兩個方面來回答。萬物皆在運動。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但卻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在合外力為0的情況下,物體總是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物體這種保持原有靜止或者運動狀態的性質被稱之為慣性,我們通常用質量來度量。天體的質量越大,運動狀態越難被改變。萬物誕生於大爆炸,萬物運動的初始動力也來源於此。
  • 地球不是永遠繞著太陽公轉,自轉嗎?為什麼不是永動機?
    地球的公轉和自轉,運行了幾十億年,的確能夠稱得上是永動機了。但是,地球的公轉和自轉運行卻並不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永動機,而是需要源源不斷的能量補充的。如果沒有源源不斷的能量補充,只是單純依靠慣性作用力運行,一是無法解釋初始的動力來源,二是避免不了象人造衛星一樣最終隕落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