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慣性,上天下海沒它行嗎?不行

2021-01-18 科學塢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你知道載人飛船與空間站是如何實現精準對接的嗎?你知道核潛艇在茫茫的大洋深處是如何知道自己的位置的嗎?你知道飛彈是如何像長了眼睛一樣精確打擊目標的嗎?這一切都是因為慣性技術的存在!老郭今天就和您聊聊慣性導航技術。

一、牛頓帶來的慣性技術

1687年,英國物理學家牛頓在其出版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力學三大定律」,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

其中,牛頓第一定律就是關於慣性的定律,即任何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或者外力的合力為零時,物體將保持靜止或者是勻速直線運動。牛頓將物體的這種總是保持自身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稱為「慣性」。

由於任何物體都有慣性,所以就有了慣性力。牛頓第二定理給出了慣性力的計算公式:F=ma,即慣性力等於物體的質量與其加速度的乘,其方向為加速度的方向。

二、從陀螺到慣性導航儀

陀螺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玩具,物理學家們的研究表明,一個旋轉的物體,它的旋轉軸在一個靜止的空間(慣性空間)裡能夠保持方向不變,這就是陀螺的定軸性。物體旋轉的速度越快,其保持方向穩定的能力就越強。

1905年,世界上第一臺利用地球自轉角速度和重力場的綜合效應,使二自由度陀螺儀的自轉軸自動尋找真北,可以實用的陀螺羅經誕生,被應用於航海上的艦船導航。與此同時,另外一種利用擺的原理、測量運動物體加速度的儀表——加速度計也誕生了。

這兩種儀器的背後都是牛頓的力學原理,它們被統稱為慣性儀表(慣性器件),利用慣性儀表測量值進行測量推算的導航被稱為慣性導航。

三、慣性導航坐標系

只有慣性器件還不能實現真正的導航,因為還需要一個參考系。道理很簡單,就如同我們告訴人家自己所在的位置的話,你一定要說我在某某廣場某個角落一樣。地球為我們天然提供了兩個參考基準:真北和垂線。

所謂的真北,就是測量者所在的子午面與當地水平面的交線,這個方向指向地理北極的方向,稱為真北方向。由於地球自轉的角速度不受人為因素幹擾,其角速度值在可觀測時間內基本上是一個常數,因此,真北是慣性導航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基準線。

與地球形狀直接相關的是地球的重力場特徵,這裡說的是重力,沒有說引力,是因為,如果地球是一個均質球體,並且不旋轉的話,則地球表面各點的引力都相等。

由於地球並不是一個標準球體,且自身還在做旋轉運動,因此,地球表面上物體除了受到來自地球的引力之外,還受到地球自轉帶來的離心力的影響,物體所受到的重力是這兩個力的合力,其方向並不是指向地心的。單位質量的物體在重力場的作用下所獲得的加速度稱為重力加速度。

四、慣性導航的原理

有了慣性儀器,又建立了基於真北和垂線的坐標系,現在來看一下慣性導航系統是如何工作的。

加速度計的作用是實時測量載體運動的加速度,經積分運算得到載體的實時速度和位置信息。·在這個過程中,如何確保加速度計的輸出是沿著導航坐標系的,是實現準確導航定位的基礎。確保加速度計的輸出沿著導航坐標系有兩種辦法:

辦法一是利用陀螺穩定平臺建立一個相對某一空間基準的三維空間導航坐標系,來解決加速度計輸出信號測量基準的問題,即採用陀螺穩定平臺來始終跟蹤所需要的導航坐標系,陀螺穩定平臺由陀螺儀來控制,加速度計安裝在陀螺穩定平臺上;

辦法二是通過不同坐標系之間的變換,解決加速度計輸出的指向問題,即加速度計和陀螺儀都直接固聯安裝在運載體上,陀螺儀的輸出角速度信息用來解運載體相對當行坐標系的姿態變換矩陣,經姿態變換矩陣將加速度計的輸出變換至導航坐標系,相當於建立了一個數學平臺。

結束語

可以說,慣性導航系統就是以陀螺儀和加速度計為敏感元件,根據陀螺儀的輸出建立導航坐標系,根據加速度計的輸出並結合初始運動狀態,推算出運載體的瞬時速度和瞬時位置等導航參數的解算系統。由此可見,陀螺儀和加速度計是慣性導航系統的心臟。

真理是樸素的,就是這些中學物理課本中的知識,成為了高科技裝備中的核心技術。我國天琴計劃發射的空間引力波探測器中就搭載了目前最精確的慣性導航設備。當然了,它的導航基準不是用的真北和垂線,而是遙遠的恆星。

慣性真奇妙,沒有它,很多現代化設備都不能正常工作。小夥伴們,關於慣性導航系統,你們還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參與。

相關焦點

  • 1頁長65米的書,能帶你上天下海,你敢信?
    在太空,當太空飛行器結束了它的使命,有責任感的當代航天人會讓它墜毀在海洋附近的尼莫點(48°52.6』S,123°23.6』W)附近。尼莫點是地球表面距離陸地最偏遠的一處,與最近的陸地相隔2688千米,離它最近的人是高空400千米處的航天員。
  • 來美國塞班島,一定要感受上天下海的速度與激情
    跳傘其實並沒有想像中恐怖,一開始從飛機跳出來就有些離心感,就像坐垂直過山車一樣,當教練指導小編張開雙手的時候,小編感受到的是一望無際的天空,聽著風的聲音,穿越雲層,真的很奇妙很快樂!塞班島的一大特色是租野馬敞篷車,怎麼酷炫怎麼來,分分鐘刷爆朋友圈呢,只要國內有駕照就可以開了,小編還見到了以為在電影裡才能看見的大黃蜂,真的很拉風了。除了陸地有速度,還有天上的速度呢,還可以開飛機!
  • 嫦娥五號上天、奮鬥者號下海,它的身影竟曾多次出現!
    而且為了讓更多人了解並共同見證嫦娥五號、奮鬥者號「上天下海」的全過程,科研人員也通過科普的方式分別進行了講解。而這個「新物種」在此前央視對奮鬥者號進行報導時也曾經出現,它就是有著「智慧辦公、一屏到位」體驗的華為辦公寶。
  • 流浪地球沒吹牛,中國空間站真的要上天
    沒想到,電影還沒下映,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就宣布:中國空間站飛行任務今年啟動,空間站將於 2022 年前後建成。一旁的八弟,看到這新聞也很興奮,說:好想親眼看看,中國空間站的發射。但是,機哥要說但是了。這還沒完,由於咱們的空間站,還預留了新艙段接口,所以無論以後有什麼新的需求,只要直接造個新艙,發上天拼起來就 ok 了。機哥看到,未來中國空間站,要在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等方面,進行大規模研究。
  • 什麼是慣性思維?面對慣性思維該怎麼破?
    沒想到,這一招果然奏效,從此,再也沒有人進入花園。哲理啟示:豎立籬笆、警示牌無用,用「可能會被毒蛇咬傷」的警示來提醒人們,則非常有效。這告訴我們,當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跳出慣性思維,或許很快就會柳暗花明。
  • 疏油層是什麼鬼 手機屏幕沒它真不行嗎
    有沒有差別大嗎?其實疏水疏油層在生活中很常見,只不過當你接觸到時並沒有注意到罷了。疏油層是什麼鬼 手機屏幕沒它真不行嗎解讀疏水疏油層 它就是屏幕上的一層膜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疏油層是什麼鬼 手機屏幕沒它真不行嗎http://mobile.zol.com.cn
  • 上天沒多久,送他上天的國家就沒了,於是他在太空呆了311天
    為什麼沒能如期找到接替謝爾蓋的太空人呢雖然被困太空,但謝爾蓋堅信他的祖國會接他回國,直到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了,送他上天的國家已經不復存在了現在好了,想要接謝爾蓋回國已經不僅僅是「人的事」和「錢的事」了,因為前蘇聯用來發射火箭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基地此時已經不屬於俄羅斯了,它在分裂出來的哈薩克斯坦的境內。那麼俄羅斯用一用行不行?當然行,交錢就行,而問題恰恰就是沒錢。
  • 上天是太空漫步首位女太空人 下海成挑戰海底最深淵第一女性
    她之後加入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工作,事隔三十六年後,由上天變成下海,再次成功增添一項個人紀錄。每天更新 包羅萬象 圖文並茂 歡迎關注
  • 上天是太空漫步首位女太空人 下海成挑戰海底最深淵第一女性
    她之後加入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工作,事隔三十六年後,由上天變成下海
  • 你的人生,被慣性思維帶跑了嗎?
    我們可以從經驗中獲取有價值的內容,會幫助我們積極的生活和開展工作,可是一味地依賴慣性思維,便很難有創新,最終也只能在這樣的工作中把興趣和希望消磨殆盡。記得那個有趣的實驗嗎?把六隻蒼蠅和六隻蜜蜂同時裝進一個玻璃瓶中,然後將瓶子平放於桌上,瓶底朝向有光亮的窗口。
  • 普京乘深潛器下海考察波羅的海海底二戰沉船
    普京乘深潛器 圖片來自俄羅斯衛星網 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他之所以乘坐潛艇下海以及開飛機上天,是為了更好了解在這種條件下俄羅斯公民勞動創造的價值。 普京對記者說,"我下海上天是因為我們的公民在不同條件下工作,在空中,在水下,在地下。我認為,我應當親身體驗一下我國公民和專家工作的環境,親眼看一下他們的工作,以便更好地了解很多人一生為之奮鬥的價值"。 他還說:"地面上存在很多問題,為了使問題少一些,需要上天下海"。 "S-308謝姆加"號潛水艇於1930年開工建造,1933年4月下水。
  • 探秘奇妙海底世界
    「為什麼會有『上天容易,下海難』的說法?」從下沙趕來的大三學生張維對此頗感興趣。在李家彪看來,這個「俚語式」的句子,卻蘊藏著深刻的科學道理。「無論上天、下海,最重要的是控制。在太空,太空飛行器的定位靠衛星,可以非常精準。但是海底的定位卻一直是難題。」他說,目前潛水器的定位只能依靠事先建立好的校準基站,而校準基站本身的定位也要耗費很大精力。
  • 開市第一天就壓不住了,都要上天啊!!丨復盤論
    收~3500點喊了3年沒想到新年第一天終於見到了真是活久見活著真好啊!新能源這是要上天,軍工也是要上天。科技也想上天,就是要上天了。萬億成交大A股開市長陽,上證指數突破3500點,還是在銀行地產大跌,「北向資金」全天淨流出狀態情況下!
  • 和孩子玩「雞蛋跳水」實驗,學牛頓慣性原理
    為什麼飛機降落後必須要剎車嗎?這和小小鯊今天做的實驗有關哦~   每天5分鐘,積累科學知識!   實驗視頻   你需要準備:   兩張名片,不要太硬,平常的就行   半杯水,太多了會撒的到處是水,太少了雞蛋會碎   一個雞蛋
  • 空間的性質~時間是什麼~慣性本質
    宇宙開始很小,說明我們周圍的空間,在宇宙沒爆炸之前是在宇宙之外的,只是宇宙行成之後,才變成我們今天這個樣子的。我幻想把所有爆炸形成的東西都抽離出去,得到一個絕對空間(這個絕對空間不是牛頓說的絕對靜止,它是絕對零度的空間)。跟著我的思想,來飛越百億年的光陰去感受它了解它的性質。
  • 這屆蝗蟲行不行,還得看CG的!【偷笑】
    有人問「這屆蝗蟲不行」是什麼梗?今天小編給大家嘮嘮。除了關注肺炎疫情的新聞之外,我們這兩天還注意到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警各國高度戒備蝗災的消息,稱「4000億隻蝗蟲已到達印度和巴基斯坦,數量在一年半之內增加了6400萬倍,破壞力空前,距離中國可以說僅一步之遙」。看到網上各種密密麻麻飛蝗的圖片,小編密集恐懼症都要犯了,這疫情還沒結束,難道不長眼的螞蚱又來了?
  • 要想打破慣性思維天花板,突破自我,那這三個建議值得聽取
    我們一開始就掉進了慣性思維的陷阱裡。印度有個訓象的傳統,小象很小的時候,就把它拴在一個足夠讓它掙脫不了的小樹樁旁,久而久之,小象長大了,雖然力大無比,可以搬很多東西,但只要把它拴在小木樁上,它卻很安分,依然不會掙脫掉。這是重複了多次後的經驗形成的一種思維模式,這棵木樁成為了大象的固定思維、定勢心理。
  • 人類發展到巔峰,也無法造出一個細胞,它是神級文明創造的嗎?
    有人說就算人類達到巔峰,也無法造出一個細胞,它是神級文明創造的嗎?有人說把細胞放大,就是一個世界。這句話沒有錯,即便是最簡單的一個細胞,其複雜程度,構造之精美,也是超乎我們想像的。幾千年來,人類的科技不斷進步,尤其是二戰以後,人類科技更是突飛猛進,上天下海已不是傳說
  • 慣性
    力學上,慣性是指 「物體有保持當下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如果某物體靜止不動,或者其瞬時速度為零,當這個瞬間力消失後它便保持速度為零的狀態,即靜止不動;如果某物體是運動的(速度不為零),那麼當所有力都消失時它就保持當下這個速度沿直線做速度大小恆定不變的直線運動,即勻速直線運動。
  • 遭遇慣性出軌的女孩,你只求第一不做唯一嗎!
    只是沒想到,意外來得這樣快。前年秋冬,大姨媽遲遲不來,偶爾還噁心想吐,袁萱悄悄買了早孕試紙,一測,兩條槓!林濤接到電話的時候也很高興,立刻想到前幾天感冒,兩個人都吃了藥,不知道對寶寶有沒有副作用。兩個人著急忙慌趕去醫院,預約了各種檢查。袁萱又期待又緊張,生怕醫生嘴裡吐出壞消息。結果怕什麼來什麼,她的狀況比藥物影響糟糕一百倍:宮外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