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理論解釋了地球為何繞其軸自轉:慣性旋轉、磁場和太陽能

2021-01-13 悟空科學世界

為什麼地球不僅繞著太陽旋轉,而且還繞著自己的軸旋轉?是什麼「永動機」不允許它停下來呢?是什麼力量能夠使地球和太陽系的其他行星產生旋轉運動?長期以來,天體物理學家和其他空間研究人員都一直在這些領域尋找答案。

儘管如此,但在現代世界中,科學家們仍考慮了三種基本理論來解釋地球和其他行星的自轉。

1.慣性旋轉

根據一些天體物理學家的說法,在它形成之初,未來的地球就旋轉著。一段時間之後,它繼續做慣性運動。在它誕生的那一刻,這顆行星就吸引了宇宙中的塵埃和巖石的微粒。在不同力的作用下,它們被壓緊,從而增加了它的面積。這就使得地球變得更大成為了可能。面對地球的未來,這些因素給了它更多的動力。

雖然它有一個令人高興的「黑點」,但一個類似的理論解釋了太陽系中其他行星的自轉情況。遺憾的是,目前還沒有一個可靠的理論來解釋為什麼地球在自轉時會加速或減慢,以及太陽系中的一些行星為什麼以完全不同的方式繞著它們的軸心旋轉。例如,金星以相反的方向旋轉著。

2.磁場

另一種理論則是基於磁體的工作原理。如果你試著把兩個帶同樣電的磁極連接起來,則它們就會互相排斥。這個原理就解釋了地球繞地軸旋轉的原因。

研究人員認為,「藍色星球」的兩極電荷相等。正因為如此,它們似乎相互排斥,讓地球旋轉起來。

幸運的是,科學家們成功地做出了一項影響地球磁場的發現。根據他們的研究,磁場將地球的內芯從西向東推動。此外,它的旋轉速度要快於地球其他部分的旋轉速度。

3.太陽能

在博學多識的人群中,關於太陽對地球運動影響的理論,大多數信徒都是其追隨者。太陽的光線到達「藍色星球」的表面,不僅加熱了其上層的大氣,還加熱了其表面,這包括世界海洋。但是,空氣和水層的加熱是不均勻的。

從物理學的基本知識來看,暖氣流之所以會向下流動,是因為它們更重,而冷氣流則向上流動。根據這一原理,所以才有固有的海洋和海流,以及在空氣團的運動。也正因為如此,它們的力量還影響了地球的活動性,並使地球旋轉。大陸就像渦輪機一樣,它那堅硬的地表和多山的地形則成為了空氣和水團的一道屏障。

與此同時,該理論還解釋了地球運動的不同速度。由於各種原因,電流變得惰性,從而減慢了旋轉;相反,一旦獲得了動量,地球就會加速自轉。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地球磁場?
    如巖漿在冷卻凝固成巖石時,會受到地磁場的磁化而保留著像磁鐵一樣的磁性,其磁場方向和成巖時的地磁場方向一致。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有些巖石的磁場方向與現代地磁場方向相同,而有些巖石的磁場方向與現代地磁場方向正好相反。科學工作者通過陸上巖石和海底沉積物的磁力測定,及洋底磁異常條帶的分析終於發現,在過去的7600萬年間,地球曾發生過171次磁極倒轉。距今最近的一次發生在70萬年前,正如布律內所指出的那樣。
  • 地球為什麼會存在磁場?如果地球停止自轉,磁場還會存在嗎?
    在宇宙中並不是所有的行星都擁有磁場。比如地球的鄰居火星就沒有磁場的存在,這也是火星無法成為一顆宜居星球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有科學家認為很久以前的火星是存在磁場的,只是後來不知因為什麼,導致了火星磁場的消失。
  • 中高軌道衛星只靠慣性,為何會越來越遠離地球?
    而軌道近地點和遠地點都比較高的中高軌道的衛星,其實絕大部分是永久性的不會墜落地面和海面,除非故意的將其捕獲或者用反衛星武器擊碎。這些報廢太空飛行器已經失效的整體或者比較大的結構碎片,基本都要無休止的圍繞地球繼續旋轉,甚至軌道會逐步的遠離地球。上次提到了這種奇特的現象,卻沒有解釋原因。有人問起這個問題。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就在這裡再深入的解釋一下。太空飛行器為何都有軌道,而且必須按照軌道運行?
  • 地球到底是如何產生磁場的 為何可以如此持久
    說到地球磁場,大多數人頭腦中大概會想像出一塊巨大的磁鐵,它的北極大致指向地球的地理南極,南極大致指向地理北極。實際上,這與歷史上人們對於地球磁場的想像頗為相似——地球就像是一塊巨大的磁石,它的磁場穩定,並長期存在。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地球到底是如何產生磁場的?它又為何可以如此持久?實際情形比想像的要複雜得多。01.地球如何產生磁場?
  • 地球磁場有什麼用?
    當然,地球中心是高溫狀態並沒有磁鐵棒,而是通過外核的電子隨地球自轉的電流效應(近似於電生磁)產生磁場的。地球的磁性,是地球內部的物理性質之一。地球是一個大磁體,在其周圍形成磁場,即表現出磁力作用的空間,稱作地磁場。它和一個置於地心的磁偶極子的磁場很近似,這是地磁場的最基本特性。
  • 不用相對論也可以解釋尺縮鍾慢
    理論與觀測發生了矛盾,要麼是理論錯了修改理論,要麼是觀測出了問題,但萬有引力沒錯,那就只有假設宇宙中還存在一種觀測不到的物質:暗物質,由暗物質提供多餘引力,但是我們花了一百多年也沒能找到暗物質的珠絲馬跡,暗物質不是找不到,而是不存在,在上一篇論文中,我從力的角度解釋了暗物質和暗能量為何不存在,這篇論文中從運動的角度解釋為何不需要暗物質和暗能量。
  • 旋轉現象|地球為什麼會旋轉?
    月亮繞著地球轉,地球繞著太陽轉,這屬於公轉;而月亮、地球、太陽等星球,其自身都在繞著一個假想的軸旋轉,這屬於自轉。那麼天體為什麼會旋轉呢?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5億年的歷史,就讓我們通過地球的旋轉來揭秘這背後的原理。
  • 磁鐵在450度時就消磁了,地核溫度高達6千度,為何還有磁場?
    然而科學家卻告訴我們,地核的溫度極高,可以達到6千度,這就有點奇怪了,磁鐵在450度時就消磁了,地核溫度高達6千度,為何還有磁場呢?很明顯,在高達6千度的溫度下,所有的磁鐵都會消磁,因此我們可以確定,地核並不是一塊大磁鐵,它的磁場肯定是由另外的機制產生的,那具體是什麼機制呢?
  • 地球磁場出現「斷裂」,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地球磁場為何出現「斷裂」?其實這就是大家說的「地球磁場反轉」。專家認為,地球磁場是自地球深處的地心部分,是由地球動力支配的,至於為何會出現地球磁場翻轉,只有板塊運動理論能解釋巖石中磁極反轉的原因。沒有更多的理論來支持,所以具體是為何還是沒有人還知道,可續結盟也沒有一個肯定性的結論。
  • 如果地球失去磁場,地球會發生什麼?科學家:或成為下一個火星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旋轉電荷說以及地核運動說。 旋轉電荷假說認為,地球存在等量的異性電荷。一種電荷在地球的內部,一種電荷分布在地球的外部。而地球的自轉帶動了這些電荷旋轉,從而產生了磁場。這個假說利用了電磁原理,但是也有其不合理之處。
  • 你可能理解錯了,電子的自旋並不是自轉,電子也沒有繞原子核轉動
    盧瑟福的行星模型存在著致命的缺陷,電子繞核運動會輻射能量,隨著能量的釋放電子最終會墜入原子核,這樣我們周圍的原子都會塌陷到幾乎不留體積。可現實中不會發生這樣的現象。玻爾後來將量子化概念引入到氫原子模型時,仍然保留了電子繞核運動的形式,但是強加了繞核轉動不會輻射能量。在玻爾的氫原子模型裡仍然存在著軌道這樣的概念。
  • 如果說地球不是一個「永動機」,為何它旋轉了46億年還沒停下?
    引言:在地球內製造永動機似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放眼宇宙,宇宙內似存在大量永動天體,以熟悉的地球為例,它為何能旋轉數年?它所擁有的旋轉能力從何而來?單從理論角度來看,這一想法似乎是可行的,但從實踐角度來看,多年過去,並沒有人成功研製「永動機」,「永動機」仍是一個可想像而不可製造的事物。雖然根據日常生活情況來看,研製永動機並不現實,地球內應不存在能永久運動的事物,但是若將眼界拓寬至浩瀚宇宙,許多星體似都屬於永動星體。以我們熟悉的地球為例,地球自誕生之日便不停轉動,時至今日,它已不停歇地旋轉了約46億年。
  • 天體旋轉靠慣性,那最初是什麼讓天體轉起來的?
    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靜止狀態和運動狀態在物理學上有著同等的地位。而我們的直覺卻告訴我們,靜止是正常的狀態,而運動則是特殊情況,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認識。以太陽為例,下面先說下太陽為何一直在旋轉?太陽為何在長時間內而已保持旋轉狀態目前的太陽在它自己的慣性下旋轉,並不需要任何外力幫助來保持它的運行。早在17世紀艾薩克·牛頓就觀察到運動中的物體傾向於保持其運動狀態,這就是慣性定律,為啥說人家是最牛的科學家之一呢,因為這種保持自身運動狀態的現象在生活中很難觀察到。
  • 中日科學家:宇宙線等離子體繞銀河系中心旋轉
    中日科學家:宇宙線等離子體繞銀河系中心旋轉 ,作為整體,在太陽系附近的宇宙射線等離子體和太陽系一樣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就像大氣層會隨著地球旋轉一樣。」
  • 從旋轉原理來解釋為何電機啟動時電流大,啟動後卻又小了
    打開APP 從旋轉原理來解釋為何電機啟動時電流大,啟動後卻又小了 伍文輝 發表於 2018-03-28 15:49:16 這裡我們有必要從電機電機啟動原理和電機旋轉原理的角度來理解: 當感應電動機處在停止狀態時,從電磁的角度看,就象變壓器,接到電源去的定子繞組相當於變壓器的一次線圈,成閉路的轉子繞組相當於變壓器被短路的二次線圈;定子繞組和轉子繞組間無電的的聯繫,只有磁的聯繫,磁通經定子、氣隙、轉子鐵芯成閉路。
  • 天體的旋轉依靠慣性,那麼最初是什麼推動天體旋轉的?
    那麼,天體旋轉最初的能量來源是什麼呢?對於處在宇宙空間中的天體來說,由於空間中的氣體分子密度非常微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對於較大質量的天體來說,其本身因為時刻處於運動中,它們擁有著巨大的慣性,在其所受到的外力合力基本為零的情況下,它們會一直保持著原有的運動模式。
  • 為什麼地球可以保持旋轉?剛體力學對慣性提出新定義
    什麼是剛體?從初中到高中,各種力學的定律無不是建立在質點的基礎上,比如萬有引力,我們就是把兩顆恆星看作質點來計算。但是僅討論質點的情況是不全面的,在許多實際問題中,研究的對象往往是由許多質點組成的系統,剛體就是其中一種特殊的質點系。
  • 研究者提出南極上空慣性重力波漣漪的解釋
    在地球大氣層中,出現了巨大而神秘的漣漪,這便是所謂的「慣性重力波」(inertia-gravity wave)——由地球重力和科裡奧利力共同作用而產生的大氣振蕩。  慣性重力波並不罕見,經常出現在地球大氣的不同區域,但通常會在幾小時內消失。不過,南極上空的慣性重力波卻令人驚奇地持久,從數年前第一次發現至今,研究人員的每一次觀測都可以發現這些漣漪。
  • 地球磁場為什麼能穩定存在?
    然而,對於地球如何產生磁場這件事情,科學家們卻仍然莫衷一是。  許多人都提出了可能的解釋。例如,愛因斯坦認為,這或許是因為在地球內部,電子攜帶的負電荷與質子攜帶的正電荷總數不相等,從而導致整個地球具有磁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Patrick Blackett試圖通過實驗來尋找地球自轉角動量和磁矩的關係,結果始終一無所獲。
  • 運動物體都存在地球自轉慣性
    凡是運動的物體都存在旋轉運動。這種旋轉運動與地球運動慣性密切關聯。我這個觀點可能會遭遇到很多學者反對。他們會說,我們每天到處行走,但是,我們並沒有發現自己在做什麼無意識下的旋轉運動,看不出與地球運動有什麼聯繫。實際上,不僅僅是運動中的人,還有動物,甚至包括汽車、火車在運動中都會做旋轉運動,只是表現得非常不明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