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神魔小說存在的意義,有人這樣問:「如果沒有《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中國的神話會不會失傳?」《西遊記》和《封神演義》毫無疑問是神魔小說的扛鼎之作,但它們本身只代表仙話的最高水平而並不完全代表中國神話。那麼什麼是仙話呢?仙話以長生不死和逍遙快活為宗旨,既暗合神話關於能力崇拜的定義,又做出超神話的畫蛇添足。具體表現在神話講究靈魂不死,而仙話不僅講究靈魂不死,更追求身體的不朽。在以仙話為基礎的神魔小說身上,常常發生仙話失去神話範疇的現象,這也就緊扣了本文的主題——失範的仙話不能稱其為神話。
那什麼樣的神話可以代表中國神話呢?一般只有在學術上得到認同的民間故事可以代表中國神話,其分類為起源神話、創世神話和人文英雄神話,比如女媧造人、大禹治水和愚公移山等等,這些神話零散分布在各種古籍不成系統。歷代文學對這些零散分布的神話多有著述,所以中國神話沒有失傳的憂慮。失傳的神話或許在文字發明以前發生,或者在焚書坑儒時發生,或許在文學優選中發生,這些損失已經無法挽回。但是出於文學素材的需要,人們不斷開發人文英雄神話,這在給文學定性的學者看起來不可理喻,卻實實在在的為中國神話的生存開闢出一條道路。
不可否認,明清神魔小說在民間文學上取得的成就是後世無法比擬的。但是,沒有《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中國神話仍舊生存。在這裡列出中國神話生存發展的幾大特色,以正本清源。首先,中國神話立足在中國文學史的起點上,沒有其他東西可以取代口承神話的發端。其次,中國神話在文學體裁上有一席之地,沒有其他體裁擁有中國神話這麼多的母題。再次,中國神話將在魔幻主義中重新崛起,沒有其他新興文學在網絡上佔有這麼大的優勢。最後,中國神話已經在儒家觀念的圍剿中突圍,沒有其他唯我獨尊的學說可以對中國神話學科建設形成歷史上這麼大的阻力。綜上所述,中國神話逐漸會出現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繁榮,就算《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等神魔小說題材從來沒有出現,中國神話也不會失傳。
那麼此前提到的仙話我們要如何看待呢?一直以來《西遊記》作為神魔小說出現在人們眼前,而不是神話小說,它就是仙話的集大成者。失去生殖功能和繼承功能的仙話,每一個都只能以觀滄桑為劇終,沒有更新穎的題材奉獻,不能成其社會鏈體系。由此可見仙話是神話發展的一個瓶頸,突破這個瓶頸就可以還原其神話,但是網絡文學中修仙修真一脈還未明確意識到這個要點。這樣一個要點其實像窗戶紙一樣一捅就破,說到底網絡小說還擺脫不了商業操作的因素,雖然龐大的商業基因也就是一座可收合的屏風而已,大家仍舊深陷其中遲遲不能突圍。所以,神魔小說對中國神話而言是莫衷一是的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