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個成語,罪不容誅,字面上理解,此人犯下的罪過尚未達到誅殺的程度;但還有一層意思,就是此人犯下的罪,就是誅殺他九族都不能抵消他的罪過。
那麼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不得不說中國文化的確是博大精深,很多成語或者詞語都不能看表面意思,比如空穴來風,萬人空巷什麼的,都是及其容易用錯的成語。
所以說成語不能單看字面意思,需要結合歷史故事,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十分精彩的歷史故事,罪不容誅的背後,同樣有這麼一個精彩的歷史故事。
那麼我要開始講故事了,一個黑社會的故事,少兒不宜!
黑社會叫自己黑社會嗎?
不會!他們會稱自己為江湖好漢,綠林好漢,甚至梁山好漢,這是中國的,外國的比較洋氣,日本山口組,俄羅斯光頭黨,美國黑手黨……
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教父》了,電影上映後,就掀起了一陣黑幫熱潮,這哪是黑幫啊,明明是一群有道德,有俠義,有胸懷,有尊嚴的一群人,尤其是教父,更是所有人的偶像。
其實你不知道的是,咱中國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這種人了,甚至比他還厲害!
西漢時期有這麼一位行俠仗義之士——郭解,他明於事理,有胸懷,有武藝,有膽量,有道義,知恩報德,善於施捨,卻不求回報,名噪一時。
有一次,他的侄子同別人喝酒,可是人家酒量不行,他的侄子卻不依不饒,定要人家喝得一塌糊塗,那人卻是個倔脾氣,一言不合就開罵,兩人就互懟起來了。
或許是失手,或許是吵得過於激烈,兩人動起武來,那人一不小心刺死了郭解的侄子,一看事情不對,趕緊就跑路了。
郭解的姐姐十分生氣,畢竟自己的兒子被殺了,便讓郭解去處理這件事,相信憑藉郭解的人氣,一定會將抓到此人並痛快地處理他。
可誰知呢,人確實找到了,在郭解仔細詢問事情的經過後,判定此事過在侄子,不怪人家,竟直接將此人放了。這件事情之後,郭解的名氣更高了,門客不遠千裡來拜訪郭解,求拜於他的門下,向他學習道義的行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
郭解雖家居鄉裡,城中賢人豪傑無人不識,誰家有棘手難以處理的問題,都來找郭解解決,直接忽視縣令,當然大部分都是縣令無法痛快解決的問題,比如什麼恩仇死生一類的。
遇到這些事情,郭解也從不吝嗇,而且不貪圖財產,做事有分寸,有手段,有道義,講情場,讓求事者滿心滿意,讓承擔著問心無愧。就這樣,郭解是越來越出名,不僅城中的人認識他,連朝廷都有人想認識,並結交他。
但是有時候,勢極必反,太出名也未必是好事,這不,麻煩就上來了。
漢武帝為了壓制各個地方的豪強,想了一個好方法,令家族資產超過三百萬的遷移茂陵,茂陵是幹什麼的?是漢武帝修陵園的地方,就是去服勞役,明白著壓榨你們,打擊你們,很符合如今的仇富心理。
茂陵現址
可是郭解行俠仗義,家中資產並沒有三百萬,但名單上卻的確有郭解的大名,郭解還沒說話,他手下一堆人爭先恐為為郭解奔走,希望去除郭解的名字,甚至連大將軍衛青都去向漢武帝求情。
最慘的莫過於將郭解寫入名單的官員了,竟然被人肉了出來,直接在家被殺死了。官員的家人前去京城告狀,到了宮廷門口,又莫名奇怪被殺死了,這些郭解都是不知道的。
漢武帝聽衛青說完就挺好奇,家裡沒錢竟然能讓將軍為他說情,讓他人情願為他殺人,郭解到底是何方神聖,便下令將郭解抓了起來。
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郭解早期是黑社會出身的,什麼殺人綁票,掘墓偷盜,無所不為,只不過他運氣好,每次都能遇到天下大赦。後來郭解黑社會日子過夠了,竟然開始學習俠義之士來,提倡道義為先,吸引了許多人拜訪於他的門下。
郭解「改邪歸正」以後,確實沒有殺過人,也沒有觸犯法律,該如何處置讓漢武帝煩惱了,而且朝堂外為郭解求情人的絡繹不絕,下至平明百姓,上至滿朝文武,集體籤字畫押,乞求武帝釋放郭解,人能活到這面子,這輩子也夠了。
這時候,官員公孫弘卻站出來說:「況於郭解之倫,以匹夫之細,竊殺生之權,其罪已不容誅矣。」郭解一市民匹夫,居然有殺生之權,罪不容誅!接著又說道:「雖郭解不知情,但他的罪名,比親自殺人的罪名還大!」
這正是武帝想聽到的,遂下令,郭解大逆不道,罪不容誅,誅九族。
罪不容誅,某人所犯下的罪過誅殺他九族都無法抵消,郭解正是如此,生命大於一切,又有什麼道義比生命更需要遵守的呢?換而言之,我覺得漢武帝處理富強以及黑幫的方法,確實是個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