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溫室氣體中的甲烷排放達到歷史新高
過去十年由於人類對能源和肉食的需求不斷提高,導致溫室氣體甲烷 (methane, CH4) 排放量增加了 9% 。溫室氣體中吸收熱能高的甲烷主要來自石油和農業畜牧業生產,對全球氣溫升高影響嚴重,在全球甲烷排放普遍升高的背景下只有歐洲排放量下降。
-
新研究稱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半來自牲畜
新研究稱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半來自牲畜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09年11月11日15:32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肉類生產造成的引發氣候變化的排放遠遠高出當前預測
-
溫室氣體排放的停止可能無法阻止全球變暖
僅僅停止排放可能不再足以阻止全球變暖。最新研究認為,現在是投資積極的碳捕獲的時候了。 根據近日發表在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的關於1850年至2500年之間全球氣候覆雜性的簡化模型,即使人類所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夠減少到零,全球溫度仍可能在之後的幾個世紀裡繼續上升。
-
科學家稱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是「生存排放」
此研究報告刊登於《中國農業工程學報》2008年第10期,題為「中國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與減排技術對策」,第一作者為中國農業科學院的董紅敏研究員。氣候變化是當今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全球性問題,也是人類面臨的最為嚴峻的全球環境問題。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人類活動向大氣中排放過量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亞氮(N2O)等溫室氣體而引起的。
-
溫室效應和人類無關?如果沒有人類,地球仍然進入全球變暖階段!
今年氣候飽受眾人爭議,上半年全球各個國家都突破了歷史高溫,進入10月份之後,氣溫突變,冷空氣瞬間到來讓很多人不解,今年究竟是變冷還變熱呢?對於這種情況,科學家把所有的行為怪到了人類頭上,尤其是工業革命後,人類肆意的向大氣層中排放溫室氣體,所以才導致地球氣候多變,最近幾天科學家研究發現,這一切很有可能和人類沒有關係,即便沒有人類地球也會走到現在這般模樣,為什麼這麼說呢?
-
...原創首發:儘快推行糧食系統優化策略,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
——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不可忽視的環節 編譯:王巍 該研究指出即使化石燃料停止排放溫室氣體,僅全球糧食系統排放的溫室氣體就會使全球升溫幅度超過 1.5℃,甚至超過 2℃。如果我們想要實現這一《巴黎協定》的核心目標,就需要儘快對全球糧食系統做出重大調整。
-
聯合國環境署:溫室氣體排放缺口比想像的更大
中國氣象報記者史一卓報導 11月21日,聯合國環境署在北京舉辦了《2012年排放缺口》報告發布會。該報告以倫敦為主會場全球發布,北京是亞洲區域的發布城市。 該報告指出,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水平比2020年需要達到的水平高出約14%。
-
國際最新研究:溫室氣體排放為零後 全球氣溫或仍上升
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日前發表了一項氣候科學報告,歐洲研究團隊建立了一個「減複雜度地球系統模型」(ESCIMO),在對跨650年的全球氣候進行模擬後得出結論:即使人為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夠降為零,在今後的幾個世紀裡,全球氣溫可能仍會繼續上升。針對這一結果,團隊鼓勵其他研究人員使用不同模型進行探究。
-
溫室氣體排放為零後全球氣溫或仍上升
原標題:溫室氣體排放為零後 全球氣溫或仍上升 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日前發表了一項氣候科學報告,歐洲研究團隊建立了一個「減複雜度地球系統模型」(ESCIMO),在對跨650年的全球氣候進行模擬後得出結論:即使人為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夠降為零,在今後的幾個世紀裡,全球氣溫可能仍會繼續上升。
-
溫室氣體排放為零後 全球氣溫或仍上升
跨650年地球系統模型表明溫室氣體排放為零後 全球氣溫或仍上升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日前發表了一項氣候科學報告,歐洲研究團隊建立了一個「減複雜度地球系統模型」(ESCIMO),在對跨650年的全球氣候進行模擬後得出結論:即使人為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夠降為零,在今後的幾個世紀裡,全球氣溫可能仍會繼續上升。
-
英研究稱溫室氣體排放推遲下個冰河期到來
新華網倫敦1月9日電(記者黃堃)英國一項最新研究說,如果沒有人類排放的大量溫室氣體,下一個冰河世紀很可能會在1500年內到來,但現在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決定了它不會在這個時間段內到來。研究人員表示這個成果不能被用作支持排放溫室氣體的證據。
-
研究稱溫室氣體排放將加重氣候災害疊加效應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19日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說,隨著溫室氣體排放加劇,許多地區未來面對的氣候災害威脅將不僅僅限於某一種,很可能是多種災害同時發生且影響加重。 美國夏威夷大學馬諾分校和南安普敦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深入分析了此前發表的數千份研究論文,以評估熱浪、乾旱、山火、洪水等多種氣候災害對人類健康、食物供應、基礎設施等產生的影響。相關報告已刊登在新一期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
-
人類不背鍋!研究發現月球居然「排放」了大量溫室氣體
是由於人類活動大量排放的溫室氣體導致的。溫室氣體包括水蒸氣、臭氧、二氧化碳、氧化亞氮、甲烷等,能使地球表面變得更暖,類似於溫室截留太陽輻射,並加熱溫室內空氣的作用。2018年,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首次直接證明了甲烷導致地球表面溫室效應不斷增加。
-
如果沒有人類排放溫室氣體,地球會不會發生「全球變暖」現象?
全球變暖問題的公眾了解程度如此之高,不僅僅是因為該問題是全球性的,而更多是因為全球變暖問題的背後存在著眾多國際勢力的博弈。目前,普遍認為全球變暖的原因是人類大量排放以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導致大氣的保溫作用增強,從而使得全球溫度升高。
-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也能賺錢(圖)
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也稱「碳交易」。由於發達國家減排二氧化碳成本很高,《京都議定書》建立了清潔發展機制(CDM),發達國家或者企業幫助發展中國家每分解一噸標準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就可以獲得一噸標準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排放權。
-
保護臭氧層同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HFCs是目前唯一一類世界各國都設定了減排時間表的溫室氣體。2006年,歐盟公布《含氟溫室氣體法案》開始管控HFCs;2013年6月;中美兩國達成關於控制HFCs的減排協議;2016年;全球在《蒙特婁議定書》下形成了減排HFCs的《基加利修正案》,全球實質性HFCs減排行動已經開始。
-
正確認識溫室氣體排放核算
一方面它們使地球表面變得更暖,科學家研究表明:如果沒有溫室氣體的保護,地球上的年平均氣溫將降低至-23℃,而正是因為它們的存在,我們才能在年平均氣溫14℃的地球上生活;另一方面,導致了全球變暖和極端氣候事件頻繁發生為特徵的氣候變化。由於人類活動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破壞了自然活動釋放的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平衡,且短時期內不能恢復。
-
研究顯示:食物生產佔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近三分之一
周三公布的一份研究顯示,食物生產過程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佔人類活動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29%,是聯合國對農耕溫室氣體排放估計量的兩倍。 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的該研究並未單純研究農耕本身,而是涵蓋了整個食物系統,包括林地清理開荒、化肥製造及運輸等。該組織稱,減少食物生產過程溫室氣體排放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
研究人員發現河源區域為全球溫室氣體重要排放源
全球溫室氣體(GHGs)排放持續增長,引發全球變暖等一系列重要生態環境問題。為應對和解決全球變暖問題,首先需要釐清全球GHGs的主要源匯途徑。在傳統全球碳循環研究中,河流生態系統僅作為陸地碳庫通往海洋碳庫的一個傳輸通道,加之總面積相對較小,一般不納入碳源或碳匯估算過程。
-
地球臭氧層正逐漸恢復 溫室氣體排放減少
地球臭氧層正逐漸恢復 溫室氣體排放減少 2014-09-12 10:08:28議定書實施以來,破壞臭氧層的氟氯化碳等氣體在大氣中的豐度逐漸降低。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全球大部分地區的空氣臭氧含量都有所減少,但2000年以來基本保持不變,而近年有跡象表明臭氧層正在逐漸恢復。如果議定書能得到全面執行,中緯度地區和北極上空的臭氧層有望本世紀中葉前恢復到該水平,南極部分地區有望晚些時候達到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