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5 13: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一座博物館,一部南嶺史
▲博物館,濃縮南嶺精華
在廣東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一座白牆紅柱的小樓在重山掩映下格外顯眼,這裡就是剛剛布展完成的南嶺博物館。
館中展示著粵北生態研究的豐碩成果、保護區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西京古驛道悠久的歷史和瑤族群眾獨特的文化,這裡不僅引來了許多遊人,也是中小學生開展自然教育的寶貴課堂。
植物展廳中陳列著形態各異的種子,它們有的通過風傳播,有的依賴動物攜帶,播撒在南嶺的土地上。
▲博物館展示的植物種子(廣東省林業局供圖)
在廣東南嶺,共記錄到野生高等植物323科1520屬5098種,其中被子植物4135種,佔廣東省已記錄的60.80%,佔全國的13.92%;裸子植物26種,佔廣東省已記錄的76.47%,佔全國的11.45%;蕨類植物503種,約佔廣東省已記錄的75.87%,佔全國的16.77%;苔蘚植物434種,佔廣東省已記錄的45.97%,佔全國的14.25%。
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38種,其中,仙湖蘇鐵、南方紅豆杉、伯樂樹、蓴菜、中華水韭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金毛狗、華南五針松等33種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野外觀測的動物難以得見細節,而在動物展廳中,唯一的國家一級保護蝶類—金斑喙鳳蝶標本可以近距離觀察,標本生動細膩,仿佛一陣微風吹過,蝴蝶就會翩翩飛舞。
在南嶺國家公園範圍內共記錄到野生脊椎動物722種,佔廣東省已記錄1136種的63.56%,佔全國已記錄4430種的16.30%。其中,黃腹角雉、中華秋沙鴨、穿山甲、鱷蜥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歷史上,南嶺山地也是華南虎的集中分布地。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鱷蜥(廣東省林業局供圖)
除了野生動植物,南嶺也是人類活動的重要見證者。南粵古驛道是歷史上中原入粵和嶺南商貿活動的主要路徑,特別是分布在保護區內長達38.6公裡的西京古驛道,曾是連接粵湘贛三省的重要橋梁,在古生物、古地理、人類遷徙等方面具有重要保護意義。
這裡也是瑤族「過山瑤」分支的聚居地,鮮豔的民族服飾、動人的民歌,為崇山峻岭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廣東南嶺在歷史人文科普、自然教育和生態旅遊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活化利用價值。
▲瑤族婦女(廣東省林業局供圖)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記者:遲誠 李克 王爽宇 黃山
原標題:《科普視頻·國家公園丨走進廣東南嶺:一座博物館,一部南嶺史》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