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動物多樣性的寶庫——走進亞洲最大動物博物館

2021-01-14 中國科學院

  動物園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最熟悉的科普樂園,深受大小朋友的喜愛。而說到動物博物館,則顯得有些陌生。從著名的北京動物園向北約13公裡,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旁,坐落著一座低調但充滿「內涵」的博物館——國家動物博物館。

  國家動物博物館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是集科研、標本收藏與科普為一體的國家級學術機構,有著與其名稱相匹配的「殿堂級」地位——亞洲最大的動物專業博物館。從毫米大小的蝨子到12米長的布氏鯨,博物館館藏動物標本超過890萬號,其中對外展出的就有6500餘件。

  數百種五彩斑斕的蝴蝶爭奇鬥豔,形態萬千的貝殼珊瑚琳琅滿目;館內展出的500餘種鳥類標本中,僅「烏鴉」就有十種;以中華穿山甲、長臂猿、藏羚羊為代表的多種珍稀哺乳動物,展示著我國豐富的哺乳動物種類……在這裡,動物多樣性展現得淋漓盡致。

  如果說去動物園、自然保護區能看到活潑的動物,那麼來到一座全是標本的動物博物館,我們看什麼?國家動物博物館副館長張勁碩博士給出答案:看細節。「在動物園很難近距離觀察動物的細節,而很多有趣的知識往往就隱藏在細節中。」

  站在一隻海獅標本前,張勁碩就勢介紹起來:「我們湊近了仔細看才能發現,海獅有一個小小的耳朵。很多人分不清海獅和海豹,有耳朵的是海獅,沒有耳朵的是海豹。」

  遊客來到博物館,最好奇的就是鎮館之寶。國家動物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呢?

  走進瀕危動物展廳,記者見到一個獨立的展櫃,裡面擺放著一大一小、一黑一白兩件動物標本。小而黑色的是被譽為「長江的微笑」的長江江豚,另一件大而白色的則是已經幾乎滅絕的「長江女神」白鱀豚。

  張勁碩介紹,雖然白鱀豚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評估為極危級,但我國科學家早已宣布其「功能性滅絕」。2002年,生活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白鱀豚「淇淇」去世,這意味著它可能是人類見到的最後一頭白鱀豚了。

  他透露,目前,白鱀豚標本在國內其他博物館很難見到,觀眾若想一睹白鱀豚的真容,「就來國家動物博物館吧」。

  此外,館中還珍藏著朱䴉、華南虎、雪豹、雲豹、金貓、林麝、白頭葉猴等一大批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它們大多也是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估為極危級、瀕危級的物種。在這裡,國寶大熊貓已經排不上號了。

  博物館逛到這裡就結束了嗎?還早!不如找個晚上來「博物館奇妙夜」體驗一下在黑暗中打著手電筒聽科普專家講解、支起帳篷在動物標本旁睡覺的感覺。此外,博物館每個月的科普講堂、昆蟲工作坊等各類科普活動也已經舉辦了百餘期,受眾達萬餘人次。

  科學的精彩絕不受限於一座博物館本身。近年來,博物館藉助中科院動物所擁有多個野外研究基地的優勢,組織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少年,跟隨國內頂尖的動物學家、生態學家前往全國各地開展野外科考。有不少參加過活動的孩子,在步入大學時選擇了生物學、環境科學等專業。

  「我們希望觀眾走進國家動物博物館,可以學到與動物有關的科學知識,感受動物帶給我們的自然之美;走出博物館,也能夠不斷去思考、去探究、去熱愛這個美麗的國度以及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張勁碩說。

  據了解,國家動物博物館目前限流開放,觀眾可通過「國家動物博物館」微信公眾號預約購票參觀。

相關焦點

  • 動物多樣性的寶庫——走進亞洲最大動物博物館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題:動物多樣性的寶庫——走進亞洲最大動物博物館新華社記者溫競華、董瑞豐動物園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最熟悉的科普樂園,深受大小朋友的喜愛。而說到動物博物館,則顯得有些陌生。從著名的北京動物園向北約13公裡,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旁,坐落著一座低調但充滿「內涵」的博物館——國家動物博物館。國家動物博物館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是集科研、標本收藏與科普為一體的國家級學術機構,有著與其名稱相匹配的「殿堂級」地位——亞洲最大的動物專業博物館。從毫米大小的蝨子到12米長的布氏鯨,博物館館藏動物標本超過890萬號,其中對外展出的就有6500餘件。
  • 走進亞洲最大動物博物館
    而說到動物博物館,則顯得有些陌生。從著名的北京動物園向北約13公裡,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旁,坐落著一座低調但充滿「內涵」的博物館——國家動物博物館。  國家動物博物館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是集科研、標本收藏與科普為一體的國家級學術機構,有著與其名稱相匹配的「殿堂級」地位——亞洲最大的動物專業博物館。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之二 講述地球生命多樣性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採訪活動現場 記者 李悅春 攝雲南網訊(記者 李悅春)12月4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感受雲南生物多樣性寶庫的豐富與獨特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記者 李悅春 攝澄江生物群自1984年7月1日被侯先光教授發現以來,已發現了20個門類、280餘種的寒武紀珍稀動植物化石,且80%屬於新種,幾乎所有現生動物門類的祖先都能在這裡找到,被國際科學界譽為「古生物聖地」「世界級的化石寶庫」。
  • 探秘亞洲最大昆蟲博物館: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
    2015-05-21 08:53:12    華夏經緯網
  • 雲南珍稀瀕危明星動物見面會亮相昆明動物所昆明動物博物館
    昆明動物博物館副館長李維薇以提問的形式引出主題,館藏的亞洲象、滇金絲猴、白頰長臂猿、西黑冠長臂猿、黑頸鶴、綠孔雀、犀鳥、褐鳳蝶、金斑喙鳳蝶、格彩臂金龜等十餘種瀕危珍稀動物標本,以「走秀」的獨特方式一一與公眾見面,加深了公眾對它們的了解。
  • 來這裡感受動物別樣的美
    【走進自然科學博物館】進入國家動物博物館,一頭懸浮在空中的巨大的藍鯨骨架就撞進眼中,讓人忍不住發出一聲驚嘆。國家動物博物館坐落於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1號院中國科學院奧運科技園區,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 來雲南省博物館,發現古滇生物多樣性之大美
    有網友認為這些場景可能反映了2000多年前的古滇生物多樣性的一個方面。希望能有文博專家做些解答,解疑釋惑。為此,1月6日,記者專門採訪了雲南省博物館的相關專家,請他們就網友關注的話題作些解答。採訪中,有專家稱,雲南省博物館以動物為題材的青銅器藏品在整個中國的青銅藏品中都十分獨特罕見。從一個側面精彩生動地展現了古滇生物多樣性之大美。
  • 亞洲貓科動物演化和遺傳多樣性形成的重要機制
    羅述金研究組於2014年4月8日在《分子生態學(Molecular Ecology)》發表題為「Sympatric Asian Felid Phylogeography Reveals a Major Indochinese-Sundaic Divergence」的論文,以全新的觀點闡釋了在第四紀冰河時期環境氣候變化影響下東南亞同域分布貓科動物的生物譜系地理學格局
  • 亞洲象、滇金絲猴數量增長2倍 雲南守好生物多樣性寶庫
    掌上春城訊12月4日下午,雲南省政府新聞辦在海埂會堂召開「COP15雲南省籌備情況暨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題新聞發布會,邀請COP15雲南省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省林草局、中科院昆明分院就COP15雲南省籌備情況、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等相關工作進行發布,並回答記者提問
  • "亞洲最大恐龍" 隱身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
    新華網四川頻道訊:據華西都市報報導,說它豪華,它沒有堂皇的建築,華麗的裝修,甚至沒有完善的安保設備。但從恐龍化石標本的擁有量和珍貴程度來講,它絕對豪華,引得不知有多少中外恐龍專家、博物館垂青。
  • 守護基因寶庫 海南舉全省之力守護生物多樣性
    守護基因寶庫 海南舉全省之力守護生物多樣性 2020-05-22 15:30:00來源:央廣網
  • 亞洲最大昆蟲博物館 開館兩周迎客六萬
    亞洲最大昆蟲博物館 開館兩周迎客六萬   位於都江堰市的華希昆蟲博物館是西南地區唯一的昆蟲博物館,也是亞洲最大的昆蟲博物館,自6月1日正式開館以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截至昨日上午,已累計接待遊客6萬餘人次。
  • 國家動物博物館:寓教於樂,情趣無比
    它就是位於北京朝陽區奧運村內的國家動物博物館。國家動物博物館佔地面積7300平方米,是我國乃至亞洲最大的一個以動物標本收藏和展示的博物館。 進博物館大門一層右邊的展廳為獸類廳及瀕危動物廳,廳內不僅有老虎、熊、鹿、猴子等動物標本,還有很多瀕危動物標本如白鱀豚。
  • 令人震撼的秘魯博物館陶器寶庫
    、墨西哥、伊朗、中國以及歐洲系列的俄羅斯一直走到亞洲系列的土耳其等。(圖:伊朗彩陶碗,伊朗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人形陶器,秘魯拉爾科博物館藏)前面說了,儘管世界各地早期先民們的生活環境有所不同,但都不約而同地發明(製作)了陶器。這些陶器因製作者所處的地理環境和生活實踐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形態與裝飾風格,展現了世界各地早期人類不一樣的生活習性與審美情趣。
  • 甘肅發現中國規模最大的三趾馬動物群化石
    甘肅發現中國規模最大的三趾馬動物群化石 2015-11-04 10:54:35來源:新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查雲帆 2015年11月04日 10:54 來源:新華網
  • 推薦 | 《走進北極動物》
    這麼多可愛的動物,這麼有趣的知識,哪裡才能看到?如果有一本關於北極的書,能看,能玩,又能學,就太好啦!寶書在此。《走進北極動物》是由上海科技館科研專項資金(種子資金)資助的,由九三學社社員馮羽主編的一本少年兒童科普讀物。
  • 昆明動物博物館全國科普日活動等你來
    昆明信息港訊(昆明日報 記者羅昆婭)19日是第17個全國科普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昆明動物博物館(下稱「昆明動物博物館」)聯合上海昆閱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在當天13時至17時舉辦以「唯一地球 多樣物種」為主題的關注云南珍稀動物科普宣傳活動。
  • 湖北發現「清江生物群」,或為已發現寒武紀化石的最大寶庫
    湖北發現「清江生物群」,或為已發現寒武紀化石的最大寶庫 錢成熙 綜合報導 2019-03-23 08:07 來源:澎湃新聞
  • 回到消逝的動物王國|古動物博物館遊學
    本片最具教育意義的是主創們到世界各地取材外拍,將場景模擬到最接近古代恐龍棲息的環境,並讓運鏡宛如真實的紀錄片一般呈現,配合生物知識與編劇的結合,藉由奈吉、鮑伯、蘇珊三人生動的演出許多小狀況,讓觀者產生像是真的在看恐龍的紀錄片錯覺,這些突發狀況都可以讓小朋友們開始跟著參與他們一起思考怎樣解決,並因此自然的了解了遠古生物的一些相關知識~恐龍生存的時代過於遙遠,我們如今還能見到的動物演進成為現在的樣子
  • 昆明迎COP15科普動物專場漲知識
    、黑頸鶴、綠孔雀、滇金絲猴、紅豆杉、華蓋木,眾多的珍稀野生動植物安家繁衍;這裡,省會昆明,即將在2021年迎來全球矚目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11月22日上午,在昆明市民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倡議聲中,「COP15全民愛科普開放日」體驗活動昆明動物博物館專場開場,近千市民參與科普體驗,解鎖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