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燈外的善意:一場十七年的愛心之旅

2021-01-10 鋒面報導

△ 2018年,何敏以「幸福煮義」的名義結對幫扶了三戶貧困家庭

嶺南的冬月,清晨透著涼意,碧江附近的一戶農莊卻異常熱鬧。

這家由農莊改造的寵物餐廳,尚未到營業時間,後廚卻已有十餘人忙活著,既有20歲出頭的青年,也有雙鬢斑駁的老人。

大家默契地忙碌著,偶爾有人翻箱倒櫃找不到東西,扯著嗓子喊一句「叻媽」,一位梳著低垂的長馬尾,圓臉大眼,笑意盈盈的中年女性便從後廚跑出來,手往柜子一指,又鑽回後廚忙碌起來。

這位大家口中的「叻媽」,名叫何敏,今年47歲,從事公益活動已經17年。她既是這家餐廳的主人,也是「碧桂園幸福煮義志願者服務隊」的負責人。每月兩次的長者派飯是由她發起的固定活動,從2017年至今,無論颳風下雨,她幾乎從未缺席。

1

大家的「叻媽」

12月15日,冬月初一,又到了「幸福煮義」愛心派飯的日子。

臨近中午11點,雖然還沒到約定的派飯時間,但不少老人早已在門口等候,遠遠看到何敏那身熟悉的藍色馬甲,便熱情地招手。何敏小跑上前,握著老人的手聊起家常。從清晨到晌午,她一直精神滿滿,很難看出剛在2020年廣州馬拉松賽的救援輔助隊熬過兩個深夜。

△ 2020年廣州黃埔馬拉松賽,何敏作為廣東救援輔助隊隊員,為參賽者提供緊急救援服務,成為他們堅強的後方。

作為連鎖餐廳「幸福煮義」的創始人,何敏的日常似乎已經和生意無關,她的首家幸福煮義餐廳成為碧桂園社區公益活動的聚集點,眼下這家位於大夫山附近的寵物餐廳,也成為了志願者的活動中心。

這家寵物餐廳的故事,很多人都有所耳聞。2018年,為了方便照顧40多隻收養的流浪寵物,何敏在廣州番禺區租下一片魚塘,前後投入300多萬打造成農家樂式的寵物餐廳,又跟社區公益組織「慧靈」合作,招聘心智障礙人士做服務員,每天用大量的時間和耐心教這些孩子溝通和學習,孩子們成長得很快,越來越多人慕名而來。

△ 在愛心寵物餐廳,何敏經常幫心智障礙的孩子理髮。

△ 空閒時間,何敏會到餐廳陪她收養的流浪寵物玩耍。這些年,她已經陸續收養了40多隻「毛孩子」。

2020年,因為疫情影響,這家寵物餐廳暫停營業。「如果不是這些孩子和寵物,我應該早就關門了。」何敏粗略算了一筆帳,開業至今,餐廳已經虧損了100多萬,但是那些孩子找不到別的工作,寵物也無處可去,她始終放心不下。

何敏的日常生活幾乎已被公益活動填滿——每周二、周四去志願者大廳值班,周三給殘疾人上烘焙課,周五去居委會值班,周末組織隊員參加社區、街道的公益活動。

除了打理寵物餐廳和日常值班,她還有許多長期關注的愛心對象:通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何敏長期資助6位兒童,每個月都會給他們捐贈善款;

2018年,何敏以「幸福煮義」的名義對接幫扶了三戶貧困家庭,除了經濟上的支持,她還會定期去看看孩子和老人,帶去愛心物資;

△ 2020年夏天,何敏和志願者一同看望結對幫扶家庭,在精準扶貧的新房裡留下合影。朋友圈的配文中,她高興地寫道「孩子們都長高了,生活越來越好。」

偶然接觸到一戶丈夫意外去世、孩子還不到一歲的家庭,何敏和志願者們在碧桂園社區組織了一場大型愛心義賣活動,籌款結束後就開始定期給這個家庭送去雞蛋、糧油等生活物資,一送就是四年多。

何敏居住的順德碧桂園內有一家殘疾人家庭寄養中心,這裡住著一批成年心智障礙者,日常生活仍然需要照顧,何敏不僅每個月都帶他們去餐廳吃飯,還記住了所有人的生日,認真為每一位孩子準備生日禮物,大家見到她,都會高興地擁上來叫「姐姐」。

社區裡有一些獨居老人,身體不適無人照顧,何敏和志願者聯繫物業管家定期上門了解情況,每月的長者派飯活動也會重點照顧,老人們每次見面都會拉著她的手久久不願鬆開……

雖然很多都是偶然接觸到的人,但何敏總能做到有始有終,在聚光燈消失的地方,繼續幫助那些有困難的家庭,「除非是我自己三餐不飽了」。漸漸地,她從孩子口中的「叻媽」,變成了大家的「叻媽」,街坊鄰居們有困難就會找她。

2

碧桂園的「女兒」

「大家都說,我現在是無所不能的叻媽,但我自己知道,最難熬的那些年,是大家把我當女兒一樣照顧。」

對何敏來說,人生最難的日子來源於8年前的婚姻變故。因為常年在國外做生意,她對國內的生活幾乎一無所知,「我連米多少錢一斤,煤氣多少錢一方都不知道。」

在那一段晦暗的日子裡,很幸運地,碧桂園的物業管家關注到了她的情況,硬拉著她走出家門,參加社區活動。熱心的鄰居們也給她很多幫助,從買菜到開車,事無巨細,帶她重新走進生活的熱鬧和美好。

「每當我覺得喘不過氣,像在桌子邊要掉下去了,總有人伸出手來拉我一把。真的,每一次都是。」

2015年,碧桂園舉辦首屆廚神大賽,鄰居和物業管家極力慫恿何敏報名參加,要強的何敏拜了一位酒店大廚為師閉門學習,沒想到從來不會做飯的何敏竟然在廚藝上頗有天賦,憑藉一道「佛跳牆」,超過同時參加比賽的師傅,奪得了碧桂園物業佛山區域第一屆廚神冠軍。

更讓何敏沒想到的是,當她站在領獎臺上的時候,男友突然當眾求婚。驚愕、欣喜、難為情……當她終於鼓起勇氣說「我願意」時,何敏意識到,自己終於走出了上一次婚姻的陰影。多年以後,何敏仍清晰地記得當時的場景:陽光燦爛、微風輕拂,背著她苦心策劃了許久的物業管家和鄰居們在熱鬧地起鬨,自己的心雀躍地跳動。

△ 何敏拿下首屆廚神冠軍後,她的好鄰居和物業管家在第一時間送上了祝福。

原本想低調開始的這場婚姻,因為物業管家那句「我們嫁女兒,不能不辦婚禮」,變成一場500人的盛大宴席。何敏回憶,那場婚禮,鄰居和物業管家來了150多人,「我老公單位的人,到現在都以為我是碧桂園的工作人員。」

收穫愛情的第二年,何敏又迎來了自己的新事業。在物業管家的推薦下,她拿下了碧桂園首個商鋪改造,從不會做飯,到成為中西餐廳「幸福煮義」的創始人。

「一開店就爆滿了,我在群裡向管家求救,管家一發信息,鄰居們就全過來了,男士把背包往收銀臺一放就去後廚幫忙,女士就去前臺幫忙寫菜。」

故事如果到這裡,那只是「女兒」被偏愛的故事,但何敏顯然不願如此。早在03年,何敏就已經開始接觸公益活動,但現在,她覺得一個人的單打獨鬥遠遠不夠,她想做更多事情。第二年,她在餐廳裡發起了關愛長者的免費派飯活動,開始了回報愛的人生。

3

愛心的「引路人」

何敏沒有想到,公益活動最難的不是付出,而是接受。

「我們預算是120份,最後只派出去不到30份。」 第一場長者愛心派飯頻頻受挫,何敏和志願者們在街上挨家挨戶送上愛心午餐,但願意接受的人寥寥無幾,一些不理解的業主,甚至在社區的微信群裡聲稱這是騙局。

何敏努力安慰自己,實在送不出去,還可以當員工餐吃,但當她滿身疲憊地回到餐廳,看著大家從大清早就開始準備的幾十份愛心盒飯堆放在角落裡,何敏的心裡像堵了塊石頭,「那種委屈說不出去,我就覺得怎麼做一個好事這麼難。」

讓她感到欣慰的是,也有不少人一直給她加油打氣,「老業主跟我說,無論是做公益或者別的事情,任何一件事你沒有堅持,別人就看不到效果。」 何敏把這句話記在心裡,一直堅持到了現在。

△ 2020年,餐廳生意受到疫情影響,但何敏和志願者們從未放棄每月的長者派飯活動。

2019年,一位業主因不慎操作致煤氣爆炸引發嚴重燒傷,住院一個多月花光了積蓄,走投無路的時候,業主的兒子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聯繫了何敏。

「我們當天下午就坐車去廣州」,何敏跟其他熱心鄰居一起趕到醫院確認了情況,當場就用手機編輯簡訊,組織了三天的素食義賣和水滴籌。

為了讓更多人關注到這場愛心義賣,何敏和志願者們當天就準備了400多份素食盒飯,發動周邊所有社區的業主關注和參與。在何敏的帶動下,一位業主提供了500多份點心參與義賣,物業管家也一口氣買了20多份愛心盒飯並參與捐款,「我們下午3點多發出去的,到晚上7點,400多份素食全部賣完了。」

爭分奪秒的三天裡,何敏的手機消息響個不停,「不但幫忙捐款,還幫忙轉發,手機裡信息一直滴滴滴,不停的在刷新。」說到這裡,何敏忍不住哭了,她說自己是一個淚點很低的人,可哪怕回想起昔日的生活變故、做好事卻遭受的委屈時,她都不曾如此落淚。

最後,3天的愛心義賣活動順利完成,加上社區物業在總部申請到的愛心款項,難題總算解決了。出院的那天,大家還一起到醫院接業主回家。

從一個人默默獻愛心,到牽頭組織志願者服務隊,何敏也有被人質疑「作秀」的時候。但其實,早在被外界發掘之前,她已經默默做公益十餘年,聚光燈之外,善意從未停止。現在的她,學會不在乎流言蜚語,她知道站在聚光燈下便要承擔更重要的責任,「總得要有人去牽頭,有人牽頭才有人參與去做。」

在何敏的堅持下,越來越多人看到公益活動的真實意義。「以前發活動還是要挨個叫,現在不用了,甚至有人不但自己來了,還把家人帶過來。」

△ 2020年夏天,何敏再次前往英德市太平小學,為孩子們帶去文具和零食。這也是「幸福煮義」和部分愛心業主的定點扶貧點之一。

從開始簡單的愛心派飯,到建立「碧桂園幸福煮義志願者服務隊」,團隊的力量越來越大,能做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一次次的愛心活動,又讓更多人相信這個組織,參與愛心活動的人數也從5人逐漸發展到140多人。

更讓何敏高興的是,很多當年質疑她的人,還有她曾經幫助過的人,如今都成了志願者服務隊裡的積極分子。

△ 何敏和她最喜歡的「毛孩子」們

以前,何敏時常會想,年輕的時候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老了以後給孫輩們講故事,但是現在,她只想做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在過程中感受生命的意義。

「只要是我覺得我能做到的,我都去做。」

現在,何敏還加入了廣東救援輔助隊,開始學習急救技能和知識,以幫助更多的人。她的天地更廣闊了,像一滴水匯入大海,從有愛的地方,奔向了更多有愛的地方。

END

本文首發於FT中文網《瞰樓市》

鋒面News原創出品 轉載需註明出處

撰文 / 陳湘婷

圖片 / 受訪者提供

編輯 / 仰鏡伊

相關焦點

  • 鄆城縣在外遊子獻愛心,情系家鄉同戰「疫」
    這個春節,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讓出門在外的許多人不得不停下回家的腳步。身在異鄉,卻情系家鄉。疫情當前,在外遊子通過各種途徑踴躍捐款捐物,從千裡之外帶來一份份愛心。濟南億航源汽貿公司負責人趙化印,是菏澤市鄆城縣唐廟鎮胡莊村人,與弟弟趙化寶一起在外打拼。多年來,他們一直心繫家鄉,時時關注家鄉。
  • 朱婷的二十六歲:聚光燈外的當打之年
    2020年,疫情的來臨如同一場心理海嘯,改變了全世界的脈搏。 這一年,處在當打之年的朱婷本該是奧運賽場的聚光燈下最耀眼的明星。而事實上,她卻突然從賽場「消失」了。從1月14日隨天津女排問鼎聯賽冠軍,到11月13日再次在聯賽中登場,球迷們的等待長達304天。
  • 大多「聚光燈效應」作祟,正面引導是關鍵
    第三、天性使然有些孩子性格本身就會比較的內向,臉皮比較薄,非常恐懼在公眾面前得體地展示自己,並且非常害怕聽到別人對於自己否定性的評價,就算是善意的指責與批評也會讓他們心裡感到非常難過。之所以孩子會患上「說不得」的小毛病,多半還是聚光燈效應在起不小的推動作用。
  • 孩子「說不得」的背後,或是聚光燈效應在起作用,家長試試這樣做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導語每個人都會犯錯誤,需要身邊的人善意的提醒或者批評指正,尤其是孩子,更需要父母的教育。朋友見狀,立馬說:我不是說你的不是,我只是善意地提醒你,害怕你以後不小心被燙到,然後拉著孩子進了臥室。事後,朋友說:我家孩子就是自尊心太強了,總是認為別人在說他不好的地方,一點兒都說不得,一個男孩子這個樣子,以後進入社會怎麼辦。
  • 寧夏文旅廳宣裡:在星星的故鄉 赴一場夢幻之旅
    宣裡表示,此次參展旅交會,除展現寧夏的獨特資源與美景外,例如沙坡頭旅遊景區、沙湖景區、賀蘭山巖畫等,還帶來了眾多寧夏的美食特產、非遺技藝,例如賀蘭硯、沙畫、剪紙等。為遊客展現多元化的「神奇寧夏」。2019年,寧夏文化和旅遊廳著手打造「星星的故鄉」文旅品牌,將天上銀河孕育恆星與地下黃河孕育文明結合起來,在天文觀星基礎上多層次挖掘寧夏文化旅遊發展內涵。提出並實施了「五個一」計劃,即:一場長三角地區星空主題推介會,一場星空之旅高空發布會、一場《神奇寧夏,星星故鄉》微電影發布會、一場《星空朗讀》走進寧夏主題晚會以及一系列落地寧夏的星空主題研學遊等活動。
  • 當善意的念頭疊加時,足以感動全世界
    就像愛心書屋一樣,你捐一本,我贈一本,最終匯集成了小書屋,照亮留守兒童的內心。所以萬物都是由小小的「細胞結構」匯集而成,疊加而成。不要輕視了小小的「細胞結構」或者是「小小念頭」。粒子愈小,能量愈大冬天了,許多動物都要冬眠,不吃不喝,那麼它們是如何度過整個冬季的呢?因為它們利用量子細胞的微能量使自己存活了下來 。
  • 來一場「流浪地球」的科幻之旅
    來一場「流浪地球」的科幻之旅 2020-12-02 09: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十七年蟬
    當時感到非常驚訝,蟬竟然要在無邊的黑暗中苦苦等待四年方能迎來短暫的光明。 前幾天看電視時看到中央10臺播的一個片子,在這個片子裡我第一次看見也是第一次聽說了「十七年蟬」。那是一個頗為壯觀的場面,似乎聽從了號令一般,無數蟬的幼蟲破土而出,迅速的攀附到地面上垂直的物體,蛻去外皮,鑽出長著翅膀的成蟲。
  • 十七年蟬的第十五個夏天
    十七年蟬的第十五個夏天黃玉潔十七年蟬寂寞成長著,在地下。
  • 蟬存十七年,知鳴為一夜.
    十七年蟬的一生都在等待,守護著一個恆久的約定。在生命的伊始,他曾與一粒水姜的種子承諾,十七年後的夏天,水姜將綻放最芳香的花朵,而他將在漫長的蟄伏結束時發出此生最鳴亮的叫聲。等待是煎熬的,十七年蟬的世界充斥著無聲的寂寥,以及無邊無際的黑暗和冰冷。
  • 視界| 來一場「流浪地球」的科幻之旅
    視界 | 來一場「流浪地球」的科幻之旅 2020-12-02 19: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魯創創詩作——《七古·己亥年九月十七偶感》(外一首)
    魯創創詩作——《七古·己亥年九月十七偶感》(外一首)
  • 關注聚光燈照射不到的地方 一起關注CJ真實的實景
    人們習慣了關注聚光燈下的精心包裝過的美好,卻自然性的選擇屏蔽聚光燈照射不到的地方,很多美好的景象背後都是有人在負重前行罷了。今天一起跟隨我們的鏡頭,關注一下那些為cj默默付出的群體。2016年CJ場館外的EVA模型吸引力所有人的目光,今天的CJ場館外同樣一個巨大的模型,也是一大亮點。在上海室外超過40度的高溫下,搭建這些模型的工作人員頭頂一塊遮陽布,為了讓今年的CJ更加精彩而在炎炎夏日默默的付出著汗水。通過近距離人與模型的對比,能感受到這個模型到底有多大。
  • 荊楚網東湖社區助網友成功手術 愛心捐款達17萬
    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許光澤 謝偉)1月22日,一場姍姍遲來的飛雪讓水都丹江口銀裝素裹,玉樹瓊花,讓期待已久的市民興高採烈,歡呼雀躍。  1月14日,正是傳說中滴水成冰的嚴寒三九時節,「武當散人」因心臟主動脈夾層破裂住進丹江口市人民醫院的消息不脛而走,迅速在東湖丹江口、丹江口曙光愛心服務隊成員群及一些朋友群中轉發、傳開。通過這些消息,大家得知這個荊楚網丹江口論壇創始人之一,曾經的東湖社區丹江口論壇版主「武當散人」自2007年3月註冊至今的八年多來,心繫家鄉,通過論壇和貼吧,始終如一為水都丹江口的理性發展奔走高呼。
  • 鄭鶴凌:"聚光燈"背後的人
    她為營造健康活動、奮發有為、積極向上的檢察環境默默地奉獻著,猶如舞臺上,那些被人們遺忘的「聚光燈」背後的人。  「在檢察院,卻沒有辦過案件,不得不說是一件憾事,雖然爬格子寫材料很苦,但是,我還是熱愛自己的工作。」2016年12月20日,河南日報第六版刊發葉縣人民檢察院稿件《科技強檢的「葉縣樣本」》。12月21日,檢察日報頭版刊發葉縣人民檢察院圖片新聞《檢察官扶貧進農戶》。
  • 文明對話,一場美的發現之旅
    原標題:文明對話,一場美的發現之旅 看電影、品美食、逛博物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期間,豐富多彩的文化和民間交流活動在多地舉行,帶來一場文化盛宴,也開啟一場美的發現之旅。 這場文明對話,既包括國家外交行動的宏大篇章,也深入百姓生活的細微肌理,更激蕩起思想的共振和鳴,凝聚起命運與共的強烈共識。
  • 孩子「說不得」,多半是「聚光燈效應」在作祟,父母有必要了解
    所以說不喜歡聽到批評的孩子,大多數都是有原因的,而且這種原因與聚光燈效應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聚光燈效應」跟孩子「說不得」有哪些關係孩子之所以說不得,就是源於聚光燈效應。所謂的聚光燈效應,是基洛維奇和薩維茨基進行的實驗所展現出來的結果。用最簡單的話可以理解成:過分高估自己。
  • 聚光燈效應
    這位大學生的這種心理感受,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焦點效應」,也叫「聚光燈效應」。一個人因為有了這種心理作用,就會感覺自己站在聚光燈下,所有的不完美都會被別人注意到,因此,愈發誠惶誠恐。  美國心理學家基洛維奇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在康奈爾大學隨意挑選了一名學生,讓這名學生穿上一件十分怪異的T恤衫走進教室。
  • 你有聚光燈效應嗎?
    你緊張不安,雖然事實並不是這樣的———這就是心理學中所說的聚光燈效應。<br><br>   你自信地去參加一次聚會,衣裝整潔,精神煥發,只是微風稍稍弄亂了你的頭髮。正當你打算推門而入時,門口的一面鏡子讓你驚駭不已———你感覺衣服邋遢零亂、頭髮簡直就是鳥窩。
  • 一場奇妙而有趣的食品安全科普之旅
    9月8日,在孩子們期待又好奇的目光中,「全國兒童食品安全守護行動」在沃爾瑪基金會的愛心支持下走進甘肅省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小學,由項目專家委員會委員、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鍾凱博士為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食品安全科普課,同時,融合了高科技與多種互動遊戲的兒童食品安全移動體驗營活動也為蘭州市的孩子們開啟了一場奇妙而有趣的食品安全科普之旅。 「白白的魚湯裡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