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聽技術進化史:從收音機到雷射和網絡

2020-11-23 TechWeb

竊聽器這隻「bug」(竊聽器的英文為bug,與臭蟲為一個單詞)的歷史並不算長。初級竊聽裝置早在一戰時就已經出現,並在二戰期間才開始逐漸成為間諜們獲取情報的選擇之一,但它真正成為間諜情報領域的常備工具,還是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隨著電晶體和微電子技術的突飛猛進才開始。目前,除有線、無線竊聽技術外,一些最新技術,如微波、紅外、雷射、網絡等也都在竊聽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文_許智博

一戰時期竊聽裝置

礦石收音機

礦石收音機是最簡單的無線電接收機,由長導線天線加上選擇信號頻率的調諧器和檢波器組成,因為檢波器可以使用晶體礦石,所以稱為礦石收音機。據說礦石收音機至今可能依然被間諜使用,因為它沒有振蕩器,不需要電池和電能,因此反間諜組織不能偵測到被監聽的頻率。

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法國北部一座幽靜花園裡,停著一輛毫不起眼的馬拉大篷車。這輛車裡安裝著當時英國軍事情報局最先進的礦石無線電收報竊聽器,用它來竊聽鄰近德國軍隊的無線電聯繫訊號。

二戰時期竊聽裝置

無線電監聽/有線竊聽

將無線電監聽納入竊聽似乎有些勉強,因為破解無線電密碼顯然才是這項情報工作的重點。不過這些技術現在很多都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比如wifi的802.11b標準所採用的直接序列擴譜技術原本就是二戰時期的軍用技術,本身具有防竊聽功能。

用金屬導線連接傳聲器和接收機的竊聽裝置稱為有線竊聽器,傳聲器收集聲音,金屬導線傳輸聲波信號,接受器放大聲音。有線竊聽器一般都是在新建或改建房屋時就埋設在建築物內,只要不被發現,就可以長期使用。蘇美情報機構常常利用為外國修建或改建大使館的機會,把這種竊聽裝置埋設在使館內。1985年美國在對其駐蘇大使館的新館舍進行安全檢查時,在混凝土構件中查出了一大堆麥克風。1987年裡根說:「美國除了全部拆除駐蘇新使館大樓外,別無選擇。整幢大樓竊聽器密布。」有線竊聽的第二種方式就是在電話等有線通訊的設備和線路上添加信號攔截裝置,這種竊聽手法也沿用至今,「水門事件」就屬於典型的有線竊聽。

冷戰時期竊聽裝置

無線竊聽

之前無線竊聽顯得笨拙無比,比如「金唇事件」裡蘇聯為了接收美國大使館裡竊聽器的信號,就要在大使館對面偷偷建一個大型微波接收器。

但1950年代,無線竊聽技術開始大步發展。遠程無線竊聽設備主要由微型拾音器(即話筒)、微型無線電發射機和電池組成。「蟲戚」是這個時代竊聽器的代表作,它是克格勃在1950年代中期廣泛應用的一種微型無線電竊聽器,體積只有火柴盒大小,可以用汽槍彈射到竊聽目標外牆上,用超短波將所收到的聲音發射到直徑為5英裡的範圍之內,用一個靈敏度很高的接收機就能收到。

美國中央情報局不久後利用微型電子集成線路研製出一種直徑0.25釐米、可以連續工作4小時,能夠向20米以外的地方發出信號的無線電傳送器。

到了1970年代,無線竊聽技術有了新的進步:一是頻率提高,超出了普通收音機的工作範圍;二是射頻輸出功率減小到1~10毫瓦之間,對方難接收到它的信號;三是普遍採用無線電波加密技術和無線遙控工作方式。目前,無線電遠程無線竊聽設備的已經日臻完善。如美國CCS公司的STG4003微型遠程無線監聽設備,體積僅有10 10 4mm3,重量僅有3克,使用一節1.5伏的紐扣式電池供電,發射距離達200米,可連續工作48小時,遠程無線監聽設備話筒拾音範圍為20米。

20世紀80年代至今竊聽裝置

數據竊聽裝置/雷射竊聽/手機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國政府部門、機要保密部門、企事業部門都配備有電子打字機、計算機、解碼電信機、電傳機、保密機等電子設備。1983年1月,法國駐莫斯科使館在修理電傳打字機的過程中,意外發現打字機的電容器裡有個複雜的電子竊聽器,它可使電文在未被譯成密碼之前就被截收。西德駐蘇使館還在一架解碼電訊機上查出一種特別精巧的電子儀器,可把使館發向國內的密電碼收錄下來。

誕生於1960年代的雷射因為可以探測到物體表面極微弱的振動,也被竊聽技術專家利用製作出雷射竊聽器。它的工作原理和微波竊聽的工作原理極為相似:室內談話的聲音引起窗戶上的玻璃發生輕微振動,然後用雷射來對準窗玻璃發射,再用一個雷射接收器接收由窗戶玻璃反射回來的雷射,還原成聲音。

而隨著手機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竊聽也與手機緊密相連。利用手機竊聽在理論上毫無難度,手機的通信過程就是使用手機把語言信號傳輸到移動通信網絡中,再由移動通信網絡將其變成電磁頻譜,通過通信衛星輻射漫遊傳送到受話人的電信網絡中。手機使用的無線信道的開放性,讓第三者只要有相應的接收設備,就能夠截獲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人的通話信息。

十大竊聽案

「金唇行動」

1943年,史達林下令對美國大使阿維列拉 卡裡曼進行竊聽。

1945年2月雅爾達會議期間,四名蘇聯少先隊員抬著一枚由各種名貴木料拼裝而成美國國徽走到卡裡曼面前,這枚內藏「金唇」(它不需要電池和外來電流,就可以接收到300米以內大耗電量振蕩器所發出的微波脈衝。)的美國國徽被懸掛在卡裡曼辦公室的那一刻起,克格勃竊聽美國大使的「自白」的行動便開始啟動,持續了8年,送走了4任美國大使。

「常春藤之鈴」

上世紀60年代末期,蘇聯諜報部門在鄂霍次克海的海底深處鋪設了一條海底通信電纜。因為海水對電磁波有屏蔽作用,而且大洋深處又是「蛙人」下潛竊聽的「禁區」,所以蘇聯諜報部門肆無忌憚直接進行對話。

1970年代初,美軍「哈利伯特」潛艇上的潛水員在電纜套上了一個6米長「項圈」,記錄下所有經過電纜的通信信號。

1981年,美國國家安全局僱員羅伯特 拜爾頓以3.5萬美元的代價向蘇聯出賣了這個執行長達10年之久的秘密行動。

「皮鞋竊聽案」

1969 年春,美國駐羅馬尼亞大使被監聽,保安軍官最後在大使皮鞋左腳的鞋後跟裡發現了一隻大功率蘇制K9R竊聽器,這隻皮鞋曾由大使館裡的一個「女傭」拿去修理過。在「修理」過程中,鞋後跟被人剜開,裝進了這個重量不到5.7 克的竊聽器,鞋跟上還挖了一個小孔,使竊聽器的麥克風頭露出來,在另一個小洞裡插著一根鋼針。這樣,只要「女傭」在夜裡把針拔出來就關閉了竊聽器,而早上在大使起床前把鋼針一踩進去,就又開啟了竊聽器。

「水門事件」

1972年6月17日凌晨,有5個人企圖潛入位於華盛頓水門大廈的美國民主黨總部時被警方抓獲。他們潛入水門大廈是為了更換此前被安放在民主黨總部但已失效的竊聽設備,不料當場被擒。

經過兩年的調查,「水門事件」終於暴露了尼克森在1972年利用非法手段贏得總統連任的政治醜聞,尼克森的兩名競選顧問和其他近30名政府官員先後遭到起訴,尼克森也在強大的壓力下於1974年8月9日辭職,成為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辭職的總統。

名古屋事件

1976年5月,日本一家生產家具帖面的大公司「名古屋維尼公司」宣告破產,留下了15億日元的債務,並把約1300家公司拖進了破產的邊緣。

破產之前,這家公司的董事會曾掩蓋自己帳本上的真實數據,並且一再試圖向銀行借錢。由於這家公司的全部領導人員被置於經常的監督之下,在一段間裡,似乎不可能了解公司財務秘密。

直到有一天,公司的總會計師石田德川牙痛,銀行僱傭的工業間諜化裝成一名牙科大夫進入牙科醫院,在他的牙根裡安裝了一臺微型無線電發信機,這臺發報機在幾天內讓銀行知道了真相。

密特朗竊聽門

法國前任總統密特朗為了阻止他的婚外情和私生女事件洩密,從1983年1月到1986年3月,「愛麗舍宮電話監聽系統」對至少150多名法國名人的電話進行了竊聽,電話記錄高達3000多個,許多政要、記者和律師都成為受害者。此事在1993年被法國《世界報》率先曝光,經過數年調查,目前已有12名密特朗的前助手成為了被告,而密特朗於1996年1月去世,躲過了司法追究。

蘇聯解體導火索

1991年7月底,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同當時的俄羅斯總統葉爾欽和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的機密電話被竊聽。

當時3人談到克格勃首腦克留奇科夫和國防部長亞佐夫的去留,戈巴契夫認為「那些達到退休年齡和構成負擔的人應該被替換」。談話被克格勃秘密偷聽並錄音,克留奇科夫很利用錄音要挾亞佐夫共同發難。

1991年8月19日,以克留奇科夫為首的「緊急狀態委員會」發動政變,政變終因人民反對、軍隊倒戈而流產,蘇聯也在政變中宣告解體。

聯合國遭竊聽事件

2004年2月26日,英國前國際開發事務大臣克萊爾 肖特對媒體披露稱,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前,英國負責海外情報事務的軍情六處曾經在政府的授權下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的辦公室進行竊聽,她本人就翻閱過安南私人講話的監聽記錄文件副本。

「米林小組」

2005年7月26日,58歲的韓國前安全企劃部(韓國情報機構)負責竊聽的「米林小組」組長孔雲英在家裡自殺未遂。

「米林小組」成立於1992年,1993年韓國總統金泳三上臺後一度「休眠」,1994年重新開始竊聽活動。政壇和商界實力派人物常去的酒店、餐館,都有「米林小組」的線人,也到處被安裝了竊聽器。「米林小組」的竊聽報告直送安企部長官。小組對韓國要人進行了大約1170次竊聽,竊聽對象達5400多人,還自行研製生產了20臺手機竊聽設備。

《世界新聞報》竊聽醜聞

2011年,默多克新聞集團旗下的《世界新聞報》記者克萊夫 古德曼被曝於2006年始僱用私家偵探竊聽威廉王子和哈裡王子手機信息。

2002年3月,英國一位名叫米莉 道勒的13歲女孩在放學路上失蹤,當時《世界新聞報》僱傭私人偵探竊聽道勒的手機語音信箱,並刪除了部分留言,這幹擾了警方的偵破工作。6個月之後,道勒的遺體在一片樹林裡被找到。

這次竊聽激起了公憤,迫於壓力,《世界新聞報》在2011年7月9日發行最後一版後關閉。

相關焦點

  • 「冷戰」竊聽風暴:貓狗成了訓練有素的「間諜」
    原標題:「冷戰」竊聽風暴:貓狗也成了訓練有素的」間諜「!我不在場的時候,你說了什麼?想要了解別人的信息,這絕不僅僅是出於八卦和好奇,更和很多政治的、軍事的、經濟的利益密切相關。從1945年到1953年,蘇聯克格勃竊聽美駐蘇大使館的一項代號為「自白」的間諜行動,整整持續了8年時間,是世界間諜史上屈指可數的經典之作。
  • 以色列發明全新竊聽技術:燈泡在百米外就能偷聽你的對話!
    1、竊聽技術升級  最近,以色列本·古裡安大學和魏茨曼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揭示了一種新型遠程竊聽技術,他們稱之為「燈泡電話」(Lamphone)。他們表示,這種技術只需要兩樣東西就能實現:筆記本電腦和一臺不到1000美元的設備(這臺設備包括望遠鏡和價值400美元的光電傳感器)。
  • 手機網絡進化史
    歲月變遷,世事變化,時間一點一滴不動聲色地侵蝕和雕琢,你總會在不經意間回頭時,感嘆時空的變化。  只有時間,是一切事物進化的親歷者和見證者,手機也不例外。  不用去考證誰第一個使用了最原始的手機,也不用去考證好顯擺的中國人,越在人多的時候越對著「大磚頭」大哥大狂吼亂喊是什麼年代。隨著時間的推進,手機勢不可當地進入每個人的生活當中,成為生活中的必備品。
  • 以色列大學發明新的長途竊聽技術,可通過燈泡識別24米外的聲音
    (Weizmann)的研究人員公布了一項新的長途竊聽技術,「lamphone」。多年來,各種複雜的竊聽技術一直不斷增加:竊聽、竊聽電話、牆壁監聽,甚至是利用建築物玻璃上的反射雷射來監聽室內的對話。而現在,間諜可以直接通過窗戶的燈泡就能進行監聽。據相關研究人員介紹,只要一臺望遠鏡和一個400美元的光電傳感器,通過室內燈泡玻璃表面的微小震動,就可以在數百英尺外的房間裡實時監聽任何聲音。這些聲音在內部燈泡玻璃表面上產生的微小振動。
  • 圖文解說手機進化史
    短短幾年的時間,科技的進化已經讓我們目不暇接。從1973年3月,摩託羅拉的工程師Marty Cooper用「手提式行動電話」打出了第一個電話,到2007年iPhone的誕生,手機的演變譜寫的就是一場飽含創新的進化史。在這幾十年間,手機的影響日益增大,不管是隨時隨地發簡訊,還是方便快捷地上網、拍照,手機從許多方面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下面,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不同時期的手機型號是怎樣的,並且做一個展望吧。
  • 菟絲子「竊聽」寄主開花的秘密這樣揭開
    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吳建強研究團隊利用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技術,揭示了菟絲子非比尋常的開花調控機制,這對解析寄生植物的生理、生態和進化史具有重要意義。研究成果以《寄生植物菟絲子「竊聽」寄主植物發出的FT信號而開花》為題,於北京時間9月1日凌晨發表在著名國際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上。
  • 網絡頭像進化史:從歪脖子到剪刀手再到不要臉
    ,一時間,很多微博、微信、QQ用戶紛紛將自己的網絡頭像改成了歪脖子,而時下,「剪刀手」、「不要臉」等一些新的頭像素材又開始在網友們當中流傳開來,類似這種追求個性與時尚的網絡頭像,儼然已經成為一種潮流文化。
  • 【深度】機器學習進化史:從線性模型到神經網絡
    機器學習的進化從你在Google工作,到現在Spark計算框架上工作,應該有機會看到機器學習的進化吧,因為它們和分布式計算的聯繫都非常緊密,你會如何描述這種進化呢?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機器學習已經過了一些過渡時期。從1995年到2005年,很多人專注在自然語言,搜索,以及信息檢索領域。
  • 沒有葉子沒有根菟絲子開花 靠「竊聽」
    菟絲子總會與寄主同步開花菟絲子總是和寄主同步開花,這是為什麼呢?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員揭示了這一秘密。原來菟絲子可以「竊聽」寄主植物的開花信號,從而能夠與不同寄主的開花時間保持一致。在自然界中,寄生植物約有4000-5000種,約佔被子植物的1%。寄生植物菟絲子是旋花科菟絲子屬植物,約200個種,是人們經常食用的紅薯的近親。
  • 人類進化史好玩嗎 人類進化史玩法簡介
    人類進化史好玩嗎 人類進化史玩法簡介 作者:九遊 來源:九遊 發布時間:2019-11-03 19:14:14手機訂閱 期待已久的手遊人類進化史即將登陸九遊
  • 衛星收音機與普通收音機區別
    打開APP 衛星收音機與普通收音機區別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11-23 14:43:23   收音機又名無線電,是用電能將電波信號轉換並能收聽廣播電臺發射音頻信號的一種機器。
  • 中國收音機60年:從「話匣子」到數字音頻廣播
    從點燃過無數人科學熱情的礦石收音機和電子管收音機到能隨時隨地接收聲音、圖像、文字的移動多媒體廣播和數字音頻廣播,60年的歲月恍如隔世一般。  一臺收音機,一段難忘的記憶。  每臺收音機背後都有著一段動人的故事,每臺收音機上都留下了共和國科技發展的腳印。
  • 從中控臺看汽車進化史,在中控5.0時代,儀式感是最大的賣點
    如果說特斯拉用中控大屏讓汽車中控臺正式進入4.0時代,那麼奧迪提出取消中控屏幕,以投影方式代替,並且可以實現根據駕駛者位置遠近不同畫面也可自動調整大小的技術,可以說將標誌著汽車中控臺邁向5.0時代。與此同時,汽車進化史也將開啟全新篇章。
  • OPPO手機的美顏進化史,把我驚到了
    看到OPPO美顏進化史,真給我驚到了!從2012年的OPPO Ulike U701便推出美顏結果,要曉得,當時候的手機相機真的是戰五渣,人臉當做二維碼都但是分。而從這一進化門路也不丟臉出,OPPO正處於從靜態美顏到動靜美顏的過渡,這次行將於12月10日公布的#OPPO Reno5#,所首發搭載的OPPO FDF 全維人像視頻技術體系,將美顏用到視頻拍攝裡,完成動靜美顏。並且,OPPO Reno5所接納的Reno Glow2.0晶鑽工藝,更是讓其顏值頗具迷惑力。
  • 美國長期竊聽海底光纜 中國專家支招如何防禦
    兩種方式竊聽別國光纜據美方資料透露,對光纖進行竊聽主要有兩種方式:光纜竊聽和中繼站竊聽。對光纜進行竊聽的技術也不止一種。有時需要用一根極細的「針管」,針管中空的部分是一根光纖的引線。將光纜外皮剝開後,把針插入光纜內護套,直抵光纖。於是,針頭中的光纖與光纜中的光纖連接,光束會被部分引入竊聽裝置。
  • 掃地機器人「眼睛」進化史
    眼睛」的進化史絕對是其中最精彩的一部。近年來,隨著主流導航技術從LDS雷射雷達發展到vSLAM視覺導航,掃地機器人已經從「聽聲辨位」進化到「目之所及」,正當大家還在想未來掃地機器人會有一雙怎樣的「眼睛」時,2020年,各大廠商新一輪掃地機器人的產品發布,3D傳感器、dToF技術的應用,讓這雙「眼睛」繼續進化。這讓人類更加好奇,掃地機器人眼中看到的會是怎樣一個世界?
  • 無線雷射通信技術詳解
    無線雷射通信是指利用雷射束作為信道在空間(陸地或外太空)直接進行語音、數據、圖像信息雙向傳送的一種技術,又稱為「自由空間雷射通信「,「無纖雷射通信」或「無線雷射網絡」。無線雷射通信以雷射作為信息載體,不使用光纖等有線信道的傳輸介質,屬於新型應用技術,早期的研究應用主要是在軍用和航天上,隨著技術的發展,近年來逐漸應用於商用的地面通信,技術也在逐步完善。
  • 自拍神器進化史
    >從80後到90後,90後到00後,從一個時代人有屬於一個時代人的自拍神器,到一個時代人有好幾樣自拍神器的回憶,「神器」迭代的速度在加快,不變的是每一代自拍神器都會被每一代年輕人奉為「潮」的一種代名詞。
  • 小蝴蝶身上有大學問:新技術揭示蝴蝶進化史
    最近,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科學家對一些常見蝴蝶和飛蛾的將近3000個基因進行跟蹤研究,一直追溯到它們最古老的祖先,並製作出一份涵蓋廣泛的「鱗翅目樹」——這也是首次利用大範圍下一代DNA測序技術進行的研究。相關論文在線發表於近日的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輯:生物科學》上。
  • 加速度傳感器會成為竊聽的工具?
    但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任奎帶領團隊研究了發現「加速度計竊聽」。這是一種基於深度學習加速度傳感器信號的新型「側信道」智慧型手機竊聽攻擊方法。 智慧型手機App可在用戶不知情、無需系統授權的情況下,利用手機內置加速度傳感器採集手機揚聲器所發出聲音的震動信號,實現對用戶語音的竊聽。這一攻擊不僅隱蔽,而且並不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