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長期竊聽海底光纜 中國專家支招如何防禦

2020-12-02 環球網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亦馳 環球時報記者 劉揚】最近,多家外媒爆出美國對海底光纜進行竊聽的醜聞,日本媒體還稱美國曾請求日本政府協助監聽中國光纜。有人或許會感到驚訝——海底光纜也能被竊聽嗎?實際上,美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進行過竊聽試驗,目前的光纖竊聽技術已經十分純熟,如何有效防止光纖被竊聽也成為擺在各國面前的一個難題。

「卡特」號潛艇專攻光纜竊聽

相比普通電纜,光纜更難竊聽。由於光纖通信的載體——光波是在光纖這種密閉介質內部傳輸的,很難從光纖中跑出來。如果在光纖或者光纜表面塗上一層消光劑,那麼光波更是難有「出頭之日」。因此,在光纖剛剛誕生時,很難在光纖外面進行竊聽。特別是海底光纜安全性、隱蔽性都較強,所以光纖通信一度被認為是安全的。

不過,美國人首先打破這種傳說。美國國家安全局稱,如果不解決光纜竊聽的問題,美國將損失70%的情報能力。1989年,美國國家安全局(NSA)便開始進行光纜竊聽技術研究。上世紀90年代中期,NSA首次進行海底光纜的實際竊聽試驗。在那次試驗中,操作人員通過一艘特製的深潛器潛入洋底,將一段海底光纜拉進該潛水器的特製工作艙內,成功切開一條光纜。這次試驗並未被光纜運營商發現,這也意味著美國已經掌握了海底光纜竊聽技術。不過當時的信息處理設備無法處理光纖中的海量信息,因此並未得到廣泛使用。

2005年3月,美國「吉米·卡特」號核潛艇正式服役。該艇原定於2001年服役,經過長達數年耗資24億美元的改造,其具備海底光纜竊聽功能。與「海狼」級的前兩艘相比,該潛艇增加約30米,排水量增加2500噸,攜帶專門用於為海底電纜安裝竊聽裝置的深潛器。該艇最大下潛水深達到600米,通過坐沉海底,釋放出潛艇攜帶的深潛器實施竊聽,或者將竊聽裝置安裝到光纜上長期監聽。

兩種方式竊聽別國光纜

據美方資料透露,對光纖進行竊聽主要有兩種方式:光纜竊聽和中繼站竊聽。對光纜進行竊聽的技術也不止一種。有時需要用一根極細的「針管」,針管中空的部分是一根光纖的引線。將光纜外皮剝開後,把針插入光纜內護套,直抵光纖。於是,針頭中的光纖與光纜中的光纖連接,光束會被部分引入竊聽裝置。而光纜中的光強衰減並不影響光纜正常工作。

此外,還有一種方法是將光纜剝開至裸纖,將光纖稍微彎曲,光束會在彎曲處放出部分信號,對該信號進行截獲分析便可實施竊聽。光纖對比法也是美國較常用的竊聽方式,讓與雷射不同波段的光線沿光纖的徑向射過光纖,從而得到相應脈衝信號的光信號,進而轉換成電信號,達到竊聽目的。而中繼站竊聽更為容易,即通過打開光纜中繼器加裝竊聽裝置實現竊聽。

當然,監聽海底光纜必須同時對上萬根光纖的海量數據進行處理,然後慢慢篩選出重點監聽的線路再進行長期監聽。監聽裝置在安裝到光纜上後,會通過一個特殊裝置和NSA的中繼站保持通信,源源不斷將相關信號傳送到分析人員手中。

光纖反竊聽技術亟待提高

當然有矛必有盾,美國研究出高難度的光纖竊聽技術,別國就會找出防止光纖被竊聽的方法。防止光纜被竊聽,首先要能檢測到敵方的竊聽行動。一名中國信息安全專家29日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稱,由於大多數光纖竊聽技術都會導致光纖內部光束能量的微小減弱,因此檢測光纖能量衰減就是一種方式,其中就包括寬波帶能量監測,當監測到的通信服務下降達到超過一定閥值時,就認為遭到攻擊。

這名專家認為,防止竊聽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對可能遭到竊聽的光纜進行監測,通過光纖在非正常外力作用時受到的微小擾動和參數變化等情況,判斷出有無竊聽事件發生。最常見的就是光纖傳感器技術,這種光纖傳感器可分為分布式、準分布式。其中最有效的傳感器監測方式是分布式光纖傳感器技術。它已經廣泛應用到光纖線路的工程和維護中。不過,這些技術還都不足以非常快速靈敏地發現竊聽,畢竟光纖竊聽洩漏的能量非常少。為此各國正在研究更先進的光纖反竊聽技術。

相關焦點

  • 美"卡特"號核潛艇下水 竊聽各國海底光纜[圖]
    另外,潛艇還有對接裝置,可以發射和回收小型潛艇,更重要的是,它還能發射「戰斧」式巡航飛彈,當然,它還能當成美國研究21世紀潛艇動向的秘密平臺。   真實使命是竊聽世界各國海底光纜   然而,美國議員和海軍所說的僅僅是「卡特」號最基本的任務,它真正的使命卻是對世界各國的海底通訊光纜實施全方位的竊聽!
  • 俄海軍間諜船偽裝海洋調查船 專派深潛器竊聽海底光纜
    參考消息網10月6日報導 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9月19日發表了記者凱爾·溝上的題為《俄羅斯間諜船在東地中海做什麼》的報導。一艘歷來形跡可疑的俄羅斯海軍軍艦目前正在東地中海水域航行。這些都是用於合法的科學考察活動的裝備,但有個事實是這艘船經常被目擊到徘徊在國際海底光纜上方。這些光纜組成全球通信網絡的一部分,在國與國甚至大陸之間傳輸數據。當2015年美國和古巴的關係解凍時,「琥珀」號被發現在古巴的關塔那摩灣活動,有一條海底光纜從那裡上岸。
  • 海底光纜是如何鋪設的?那麼多光纜,會不會被船隻、漁網刮斷?
    80年代,海底通信光纜進入發展期,1988年第一條跨大西洋海底通信光纜鋪設成功,1989年跨太平洋海底光纜鋪設成功。從此海底光纜取代海底電纜,成為遠距離傳輸信息的主流。到現在,總長39000公裡的海底光纜已將四大洲33個國家連接在一起,成為四通八達的密集網絡。每天數以億計的信息在網絡中傳輸,成為世界繁榮和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 海底光纜10個真相:情報機關愛聽鯊魚愛咬
    海底光纜的長度達到數十萬英裡,一些光纜的深度相當於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海底光纜由鋪設船鋪設,鋪設過程並不是簡單地將鐵砧固定的光纜沉入海底。通常情況下,光纜必須穿過海底的平坦表面,鋪設過程必須小心翼翼,避開珊瑚礁、沉船、魚類棲息地以及其他生態棲息地和常見障礙物。鋪設在淺水域的光纜直徑與罐裝蘇打水相當,深海的光纜直徑較小,與一根魔筆差不多。
  • 美排擠中國海底光纜,專家:美遏制的不是中國通信產業發展,而是全球...
    一個半世紀後的今天,海底光纜已經成為全球的「海底信息生命線」和國際網際網路「中樞神經」,海纜業的美日歐三強鼎立的格局也迎來新的變化——中國海纜建設企業成為「黑馬」,不僅技術一流且佔有的全球市場份額越來越大。但近年來,美國方面以「存在國家安全隱患」等為藉口,屢屢對中國海纜企業進行打壓和排擠。除了企業受損,中國打造安全可靠的海底光纜系統的進程也面臨嚴峻挑戰。
  • 科普貼:如何鋪設、防護和維修海底光纜?
    海底光纜如何鋪設  陸地光纖的鋪設要簡單的多,只需挖好電纜溝,然後再由人拉著走然後再埋起來即可。而海底光纜的鋪設簡單來說就是把光纜放在海底光纜敷設船上,然後船慢慢開動的同時把光纜平鋪沉入海底。不過實施起來要困難的多,主要包括光纜路由勘查清理、光纜敷設和衝埋保護三個階段。
  • 美國阻撓中美合資海底光纜,光纜不能連接中國香港
    此前美國就以國家安全為由,對中興、華為接連出擊,儘管在疫情這一特殊時間段,美國也絲毫未放鬆對中國企業的「打壓」,有消息稱美國或許對華為採取新的措施,欲切斷華為全球晶片供應來源,4月9月其以國家安全為由吊銷並終止中國電信在美國分公司的經營授權,美國一系列組合拳動作讓不少國內企業受到打擊,如今美國連海底建設也不放過。
  • 海底光纜是如何鋪設的,破壞海底光纜又要承擔怎麼樣的代價
    以這條亞歐三號國際海底光纜,西從德國諾爾登一路連接了三十九個登陸點延伸近三萬九千公裡,到東日本衝繩,是目前最長的海底光纜。海底光纜有什麼特殊之處,如何把它們鋪到數千米深的海底而在環境相對平靜的深海,反而只需這種防護較低的等級防護的光纜。有了光纜,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把他們放到海裡。通常來說,從地下將光纜連接到岸邊的一個豎井,成為入口,這裡將是光纜入海的起點。
  • 揭秘中國海底光纜【組圖】
    5.FLAG海底光纜:帶寬:10Gbps 長度:27000km 經過地區:西歐,中東,南亞,東亞 入境地點:上海。 連接亞洲、中東和歐洲的大型國際海底光纜系統,全長27000公裡,共有12個登陸站。該系統為分支型網絡結構。中國的登陸站為上海南匯。
  • 美將否決「太平洋海底光纜連香港」?專家:按政治思維布局光纜非常...
    【環球時報記者 張旺 宇揚】美國《國會山報》17日稱,由美國司法部、國土安全部和國防部組成的「通信服務業外國參與審查委員會」建議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否決「太平洋海底光纜」項目中與中國香港連接的申請,原因是「這條光纜有可能使中國政府獲取美國數據」。
  • 美國監管部門批准谷歌部分啟用中美海底光纜
    4月1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當地時間周三,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批准了Alphabet公司旗下谷歌關於使用美國和中國之間部分海底光纜請求。谷歌將運營美國和中國臺灣光纜,而中國臺灣到中國香港部分未獲批准。
  • 來,一起見識下全球海底光纜分布圖
    那麼今天我們所享受到的網際網路「寬帶」溝通又是如何實現的呢?答案就是海底光纜。那麼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國與全球聯接的海底光纜究竟有幾條呢?登陸站又有幾個呢?答案是4個入口(登陸站)和8條海底光纜(不包含香港、臺灣),下面具體介紹一下:首先是登陸點方面,目前我國的登陸站設立在三個城市的四個地區,分別是山東青島登陸站(隸屬中國聯通)、上海崇明登陸站(隸屬中國電信)、上海南匯登陸站(隸屬中國聯通)和廣東汕頭登陸站(隸屬中國電信)。
  • 脆弱的海底光纜是如何鋪設的?看完漲見識了
    但是由於海洋的阻隔,很多國家並沒有接壤,比如說,中國和美國,美國和歐洲等等,這些國家如果想要通過光纜連接來完成信息交換的便捷與快速,就必須通過海底的通信光纜連接來完成了。那麼很多人就會問了,海洋深不可測,幾千米的海溝都是隨處可見的,海底的光纜是怎麼埋進去的呢?
  • 海底光纜大範圍斷裂之後(組圖)
    中國電信上海公司員工徹夜不眠,憂心如焚。90%多的國際電路都是通過國際海底光纜與世界各國相連,而上海又承擔了其中近70%的進出口通信任務。電信人肩上的責任可想而知。在中國電信集團國際部的直接領導下,上海公司勇敢地挑起了搶修國際海光纜的重任。  十萬火急!十萬火急!。  怎麼辦?中國電信上海公司火速拿出攻關方案。海底光纜有危機,那麼向太空尋求幫助!
  • 中美合資連接香港與洛杉磯的海底光纜,美有人要...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蕭強 環球時報記者 王盼盼】「中美合資海底光纜項目恐因國家安全擔憂夭折」,《華爾街日報》29日以此為題發文,引述不具名消息人士的話稱,美國官員正尋求阻攔由谷歌、臉書和中國鵬博士電信傳媒集團支持的「太平洋之光」海底光纜項目,相關國家安全審查「可能會改寫中美間網際網路連接的規則
  • 海底電纜被切斷噩夢成真 茅利塔尼亞斷網2天
    由於海底電纜被切斷,非洲國家茅利塔尼亞3月末時全國斷網2天。沒有人知道電纜中斷的原因,也沒有人知道它是如何被切斷的,但海底電纜特別容易受到破壞。  多年來,各國始終擔心,敵對的外國勢力可能會切斷向世界提供網際網路服務的海底電纜。3月底,這種網際網路噩夢首次在現實中上演。  由於海底電纜被切斷,茅利塔尼亞全國斷網2天。
  • 全球通信「大動脈」極易受傷 海底光纜讓中國操心
    中國最脆弱的地方或許不在某個大城市的中心,而在海底。2006年底,因為臺灣南部沿海地震損壞了海底光纜,中國大陸至臺灣地區、美國、歐洲等方向通信線路大量中斷,中國用戶訪問國際網際網路受阻,整個亞洲的商業交易也陷入混亂。那次記憶把全中國的注意力罕見地拉向很少有人見過的神秘海底光纜。
  • 誰弄斷了海底光纜
    聽新聞說,這是由於海底光纜出故障,修好需要兩個星期,如果是這樣的話,不知道我會損失多少錢!事件--網絡大塞車2月9日上午8時左右,中美之間的一條海底光纜在日本橫濱維護區(位於我國上海崇明海纜站以東375公裡的公海中)發生阻斷,造成中國電信及其他電信運營商北美方向部分電路中斷。
  • 中美海底光纜「退休」亞太直達海纜「接棒」
    圖說:亞太海底光纜拓撲圖 中國電信供圖圖說:海底光纜維護船出海中國電信供圖【新民晚報·新民網】一根比頭髮絲還細的光纖,可同時容納192萬對通話,埋在海床下的海底光纜,由8根這樣的頭髮絲組成。此次「退休」的中美海底光纜系統由中國電信、日本KDD和NTT、美國AT&T和MCI等來自9個國家和地區的40家運營商共投資11億美元,從1997年開始建設,到1999年投入使用。該系統呈環形網絡,共有九個登陸點,總長約30000公裡,採用當時最先進的2.5G波分復用傳輸技術,提供80G容量,能解決100萬路電話的通話需求。
  • 關於海底光纜的最強科普!
    而海底光纜,就是保證全球各大區域網絡之間能夠互聯互通的主動脈。實際上,海底光纜的誕生時間並不算長。世界上第一條海底光纜,是1988年建好的,連通歐洲和美國,全長6700公裡。這條光纜含有3對光纖,每對的傳輸速率為280M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