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的古裝劇中,我們都會聽到「我是正四品官員」「我的品級比你高」這樣類似的話語,而這裡面的品級也就代表著官員的地位,那麼這種品級制度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根據史籍記載官員的品級制度起源於魏晉時期,當時的朝廷使用一種名為「九品中正」的方式來選拔官員。
簡單來說就是朝廷會派一批人擔任中正官來到地方,以上中下三品來為參與官員選拔的人打分,每一品又有三個小級別,共九品。因為這種制度帶有強烈的主觀意識,經常有人會去賄賂中正官,所以魏晉時期的大官基本上都已經被國內的大世家壟斷。到了隋唐時期,便借用前朝的這種九品制度作為官員等級的評判標準,之後的朝代基本上也是使用這個框架,只是在一些細微之處有差別而已。
根據清朝的官員制度,一品官員大致上分為兩種,一種是沒有實權的大學士或是太師太傅這樣的虛職,還有一種就是一省總督、九門提督等當地軍政一把抓的實權人物,這些權臣可以說在他們自己的封地裡就像是土皇帝一樣,沒翻下什麼大錯連皇帝都不會過多指責他們。葉名琛就是這樣的一個封疆大吏,在晚清時出任兩廣總督,妥妥的朝廷核心人士,可是他的命運卻非常悲慘。
葉名琛1807年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葉名琛有這樣的家庭條件,再加上他少年時便勤奮好學,他在17歲的時候就考上了貢生,8年之後考取了進士,走入仕途12年之後,剛剛滿38歲的葉名琛就當上了廣東巡撫(正二品官員),這樣的升遷速度只有乾隆在位時的和珅能夠比得上。
到了廣東之後葉名琛就開始在廣東及附近地區開始剿匪、鎮壓一些暴亂,靠著這些功勞葉名琛在上任巡撫6年之後就當上了兩廣總督,位極人臣。因為鴉片戰爭的原因,很多洋人都到了廣東地區經商,經常有很多洋人會在廣州為非作歹。葉名琛並不像有些官員那樣阿諛奉承,一直都是秉公執法,也會爭取為百姓做實事,在封地中葉名琛有很大的名聲和威望。
在此期間葉名琛曾經扣押過英國商人從事奴隸交易的黑船亞羅號上面的船員和水手,英國海軍隨即向鹹豐皇帝施壓。在清廷做出決議之後葉名琛也只好讓步,釋放了扣押的英國人,但是因為此時英國人也和葉名琛結下了梁子。第二次鴉片戰爭打響之後葉名琛向鹹豐皇帝提出增兵的要求,可惜被鹹豐拒絕。
當時科技以及武器本就落後,人數又不足,葉名琛便沒有抵抗直接投降,這也是之後很多人反感葉名琛的原因。被英國人俘虜之後葉名琛先是被英國人作為人質想要和清廷進行交易,可是葉名琛被俘之後鹹豐就放棄了他。眼看葉名琛沒有作用,英國人就把葉名琛送到了印度,關在鐵籠裡被人當作動物參觀,上面還掛著一個牌子介紹葉名琛之前的身份。
葉名琛知道自己的處境之後,直說何顏食外國之物,拒絕進食,七天後客死他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