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縣,中國浙江省溫州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浙江省東南部,甌江下遊北岸,東鄰樂清、黃巖,西連青田、縉雲,北接仙居,南與溫州市區隔江相望。總面積2674平方公裡。下轄7街道11鎮4鄉。素有「中國長壽之鄉」,「中國泵閥之鄉」,「中國紐扣之都」,「中國玩具之都」的美稱。是浙江第四大縣、溫州第一大縣,也是全國首批沿海對外開放縣、中國文化旅遊大縣、中國千年古縣、浙江老革命根據地縣。 2020年10月9日,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01楠溪江
楠溪江位於浙江省溫州市北部的永嘉縣境內,南距溫州市區26公裡 ,東與雁蕩山毗鄰,西接縉雲仙都。楠溪江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世界地質公園。
楠溪江,古名甌水,浙江省東海獨流入海河流甌江的第二大支流。發源於永嘉縣、仙居縣交接的黃裡坑。在括蒼山、雁蕩山脈間,千回萬轉,自北而南,流經永嘉中心腹地,直注甌江,幹流總長140公裡 、
楠溪江景區物種豐富,群落多樣,生態系統保存比較完整。該處物種集楠溪江物種的82.5%,達1000多種;生長分布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4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銀杏、南方紅豆杉共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有福建柏、香榧、長葉榧樹、樟樹、閩楠、花櫚木、紅豆樹、鵝掌楸、厚樸、凹葉厚樸、香果樹、櫸樹共12種;動物物種也很豐富。
楠溪江劃分為七大景區:即楠溪江及沿江農村文化景區(簡稱楠溪江巖頭中心景區)、大若巖景區、石桅巖景區、北坑景區、水巖景區、陡門景區、四海山景區,七大景區總計有800多處景點。主要景點有:龍河古渡,百丈瀑,石門臺,芙蓉三崖,藤溪潭瀑,十二峰,陶公洞,永嘉書院,崖下庫,石桅巖,蒼坡村,芙蓉古村,獅子巖,太平巖、崖下庫、麗水古街等。
楠溪江源頭及中上遊兩岸,有多姿多彩、千奇百怪的瀑布50多處,兩岸有3萬畝灘林。楠溪江貫穿永嘉南北,流域集雨面積2429平方公裡,溪流自北往南,末處注入甌江,流歸東海。
巖頭中心景區(亦稱楠溪江及沿江農村文化或大楠溪景區),主要景觀在永嘉縣巖頭鎮境內,並包括沙頭鎮和渠口鄉境內的沿江灘林、奇峰、古村等。大楠溪渡頭流至太平巖長約39公裡的溪流水域,彎曲多姿,灘潭相濟,及兩岸的灘林、寬闊的沙灘,還有其流域規劃奇特的古村落古建築群。
楠溪江巖石之奇的另一特色就是崖如削。具有垂直節理特性的凝灰巖,經流水侵蝕、崩塌作用,形成許多峽谷、嶂谷、峭壁、懸崖。獅子巖,位於大楠溪景區,是巖頭鎮下日川村前潭中的兩座小嶼。一如獅一似球,名「獅子球嶼」,昂首張口,迎流而踞,全嶼為石,石色黑中透白,石壁嶙峋。
十二峰,位於浙江溫州市永嘉縣楠溪江大若巖景區,在陶公洞西北約3公裡處,是一組流紋巖因節理風化和流水侵蝕,地殼抬升而成的蜂群。一群峰巒如柱石一般拔地而起,環列在一座飯甑形的半圓的山上,群峰嵯峨、峭拔,氣勢磅礴,奇峰怪石,各有所似,形象逼真,甚為壯觀。
楠溪江流域位於我國東南部新華夏系次隆起帶南側,斷裂構造發達,尤其是各支流上流,山崖險峻,河谷深切,形成多姿多彩的瀑布。楠溪江具有一定規模、觀賞價值較高的瀑布達50多處。百丈瀑景區,位於中國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楠溪江大若巖景區境內,總面積8000畝,瀑布落差高達124米。
石桅巖景區,位於浙江省永嘉縣境內,在鶴盛鄉下岙村北約500米處的峽谷中,三面環溪成峽。其景觀具有雄、奇、險、秀、幽、奧等特點。主要景點有石桅巖、小三峽、水仙洞、麒麟峰、水響巖、菠蘿巖等。
盛夏無暑是四海山森林公園的魅力所在,獨特的山中小氣候,即使在盛夏的中午氣溫也不過30度,尤其登上1097.7米高海拔的四海尖,碧山聳翠,崗巒起伏,是避暑的絕勝之地。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巖頭、蒼坡、芙蓉、蓬溪四個宋村。這些村落至今仍保持著比較完整的歷史風貌和許多傳統文化遺蹟。在這裡,不但可以了解到中國古代社會耕讀文化、宗族文化演變情況,而且可以感受到村寨建築藝術的動人魅力,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欣賞價值。
蒼坡古村位於浙南永嘉縣境內楠溪江上遊巖頭鎮北面大山腳下,原名叫蒼墩。始祖李岑為避戰亂從福建長溪遷居於此,五代後周顯德二年(955)開始營建,至今已1000多年曆時。南宋淳熙五年(1178),九世祖李嵩邀請國師李時日重新規劃,建成以文房四寶為主要形象的村落格局。
02四海山
粼粼楠溪江,幽幽四海山。四海山山勢起伏綿亙,奇峰高聳,雲霧洶湧翻卷,林海濃綠幽深,有盤山公路蛇形明滅,迂迴其間。深冬季節,整個四海山由茫茫林海變作了皚皚雪海,呈現出一派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溝壑峰巖、惟餘茫茫的北國風光來。
四海山,系括蒼山餘脈、雁蕩山支脈,自東北向西南延伸。它地處永嘉縣北部山區,是楠溪江風景區面積最大、地勢最高的景區,海拔大部分在500米至1000米之間,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四海尖、天高尖、金崗尖等10餘座,海拔最高在上潘大尖,達1196.7米。
登上瞭望臺,極目遠眺,只覺山到天盡頭,林到山盡頭。山、林、天相接,成了一個汪洋大海,波濤洶湧,拍巖擊岸,捲起千堆雪的景象。那時,這些峰巒谷壑都還深潛海底。在劇烈的地殼運動過程中,它們相互撞擊、擠壓、拱抬,滄海變成了桑田。這便是「四海山」名字的原始由來。而如今,真正的海洋不見了。卻代之以茫茫林海、雲海、霧海、雪海、照樣還是「四海山」。
在四海山景區西北部,面積單位平方公裡,谷幽、林密、巖險、水長、瀑美是其特色。沿途有蘭馨河、楊桐拄磐、青龍瀑等景點。楊桐拄磐景點舉世無雙。雲間峻陡斜坡上,一磐石橫空而在,其底闊平如切,離地近丈,唯後部與山體相連,懸懸欲墜,只有一楊桐樹自下毅毅支撐著。
包括水龜休養區,美華堂遊覽區,上潘狩獵、別墅區。其中水龜休養區是森林公園的精華,它由水龜、大平頭兩個林區組成,位於森林中心。這裡自然景色優美,茂林修竹隨風搖曳,柳杉林木清幽涼爽,枯枝落葉鋪滿林地。漫步林間,頗有「靜聽水聲真活潑,飽看山色自清涼」的感覺。而且,著名的四海尖高峰就在此區。若不耐煩林間悠遊,自可登高遠望,開闊胸襟,養浩然之氣。
「智者愛水,仁者樂山」。走進四海山森林公園,在兼得山水之樂外,更添林野奇趣,無論智者仁者,徜徉其間,都會流連忘返,樂不思「蜀」。
在四海山尖上看日出,那也是人生一快事。在峰頂東面揀一高處坐下,靜觀東方深藍的天空一點點亮起來,灰藍的雲層中艱難地露出一絲、一瓣的「臉」,憋得紅彤彤的。它顫抖著,掙扎著,猛地一跳,終於脫開了雲層,噴薄而出。太陽柔和溫暖,潤澤如玉,就象初生的嬰兒,安靜甜蜜地躺臥在大片的雲層和茫茫林海之上。
清晨,雨後,時時可見山中雲霧繚繞。層層霧氣沿著溝壑坡谷上下飄蕩,款款移動。處在霧中,迷迷朦朦,恍恍惚惚,似幻似真,大有飄飄欲仙的感覺。倘是夏天雨過初晴,身前身後白茫茫一片,而遠處山頭依然清新明亮,翠顏欲滴。舉目望天,紅日在上,白雲悠悠,簡難以想像身旁這層雲霧自何處而起。走在這樣的雲霧裡,莫非到了蓬萊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