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以陵為名的縣僅兩座,全為兩千多年古縣

2021-01-09 魅力時尚穿搭

河南省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其自古為華夏腹地,是我國中早期的中心,其地處黃河下遊,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河南現處於我國東部內陸,但歷史上其為華夏之中,有「中原」「中州」之稱,其境內名城、古縣眾多,有「天下第一縣」之稱的息縣就隸屬於河南,今天要說的兩座縣同樣為歷史悠久的古縣,其建縣均有兩千多年歷史,是河南僅有的兩座以「陵」為名的縣。

寧陵縣,位於河南省東部,為地級商丘市轄縣,是一座土地肥沃、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古縣。寧陵地處豫東平原,土地平坦、肥沃,耕作條件良好,是河南省糧食生產大縣。寧陵歷史悠久,古為葛地,為我國舞蹈、音樂的發源地,有「中國葛天文化之鄉」之譽,是典韋故裡。

寧陵,古為葛地,後為葛國,春秋為宋國寧邑,戰國時期寧陵為信陵君封地,因此又被稱為「信陵」,秦統一六國後廣設郡縣,但寧陵並未位列其中,稱寧陵城,屬碭郡。到西漢初為寧陵侯國,侯國在兩漢時基本相當於縣,漢武帝時寧陵縣正式設立,有兩千一百多年的正式設縣史。寧陵設縣後儘管曾改名或撤銷,但時間均較短,其一直沿襲至今,建國後大部分時間屬商丘,現為商丘市轄縣。

鄢陵縣,位於河南省中部、黃河南側,為地級許昌市轄縣。鄢陵歷史悠久,春秋時期晉楚兩國曾在此爭霸,是著名的「鄢陵之戰」發生地。鄢陵是我國著名的「花都」和「長壽之鄉」,是環境優美、物產豐富之地。

鄢陵,古為鄢國,春秋時鄭滅鄢國後於一土陵上築城,因此得名鄢陵。鄢陵地處中原,春秋時期儘管隸屬於鄭國卻為晉楚爭霸之地,戰國時期先後屬韓、魏,秦統一六國後屬潁川郡。鄢陵設縣於西漢初年,有兩千二百餘年的設縣史,時間仍早於寧陵縣。鄢陵設縣後除極短時間曾撤銷外,均為縣,曾隸屬於潁川郡、許州、開封府等,建國後一直隸屬於許昌。

如果喜歡,歡迎關注、點讚,欣賞更多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河南中部一縣,被評為"千年古縣",綜合實力排名全省第六
    在河南省中部的許昌市境內,有這樣一個特別的城市:其不僅是河南13個"千年古縣"之一,還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在文化底蘊和經濟實力方面,都排在河南省前列。秦統一六國後,開始推行郡縣制,始置長社為縣,屬潁川郡。東漢末年,著名的鎮壓黃巾起義之戰——長社之戰,便是發生於此。
  • 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大?為何歷經兩千多年一直保存得如此完好?
    《史記》司馬遷的記錄,是秦始皇陵以水銀為江河大海。 可見,其陵墓水銀有多多。現在考古專家,經過探測已經證明了,秦始皇陵裡確實是有大量的汞的。 能夠證明秦始皇陵裡有汞,也就說明秦始皇陵保存的是十分的完好的,至少是沒有被破壞的,因為若是陵墓破壞了,汞肯定也就揮發完了。 汞還是有毒的,若是開挖秦始皇陵,揮發出來的汞很可能給當地居民帶來災難,這個是難以估計的。
  • 李斯故裡,3000多年的古縣,重陽文化發源地,一座古墓被盜12餘次
    河南有太多古都古城,有些地方甚至有上千年的歷史,可謂是與中華文明一同誕生,只不過隨著歷史的發展,朝代的更迭,這裡有很多地方逐漸被人遺忘,人們現在能想到也只有洛陽、開封等古都,或者是崛起中的鄭州,在河南有一座地處天地中心的城市——駐馬店市,這裡也同樣擁有厚重的歷史。
  • 河南一座被「挖走」的一個縣,形成有縣無城,市縣同城的情況
    常理來說:縣是縣,市是市;縣城都設縣裡,而市區也都設市轄區裡。但是在咱大河南卻有那麼一個奇葩縣,竟然將縣城設到了市轄區內,而且比市區位置還中心。它就是我們要說的主角--安陽縣!安陽縣是隸屬於安陽市管轄的一個縣,從三面環行安陽市區,地處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處,自古被稱為「豫北四省通衢」。
  • 河南最牛千年古縣,司馬懿的故鄉,還出了四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鄭州、焦作兩市的交界處,有一個很厲害的縣城,它由聯合國地名專家組和中國地名研究所聯合評定為「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它還是聞、蘇兩個姓氏的發源地,也是三國時期名將司馬懿的故鄉。這個超厲害的縣城就是河南溫縣。溫縣位於河南省焦作市,其總人口約47萬,佔地面積為481.3平方公裡。溫縣地名溫縣因為其名歷史悠久,被評為「中國地名文化遺產」,溫縣是焦作各縣中地名沿用時間最長的一個縣。
  • 河南商丘這一個千年古縣,GDP破百億,還獲得一項「國家級」榮譽
    柘城縣,是河南省商丘市下轄縣,位於河南省東部、商丘市西南部,惠濟河中下遊,東北與睢陽區相接,北與寧陵縣、睢縣相連,南與周口市鹿邑縣接壤,西與周口市太康縣相鄰。柘城縣總面積1048平方公裡,2個辦事處10個鎮10個鄉,總人口104.4萬人。
  • 中國文化旅遊大縣、千年古縣,永嘉縣山河秀美,風景獨特
    永嘉縣,中國浙江省溫州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浙江省東南部,甌江下遊北岸,東鄰樂清、黃巖,西連青田、縉雲,北接仙居,南與溫州市區隔江相望。總面積2674平方公裡。下轄7街道11鎮4鄉。素有「中國長壽之鄉」,「中國泵閥之鄉」,「中國紐扣之都」,「中國玩具之都」的美稱。
  • 河南名稱相似的兩個縣,名字僅一筆之差,經濟實力卻「相差甚遠」
    如您所知,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的國家,中國的土地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公裡,在如此廣闊的土地上孕育了美麗的風景,在日本的北部和南部,我們可以看到用彩色繪製地球景觀的時代,這也是因為中國太大,森林很大,還有各種各樣的鳥類,在中國的許多城市中,即使相距遙遠,也不可避免地會有多個同名的地方,還有一些奇怪且不同的地名,今天,我想向您介紹河南兩個最「令人尷尬的」縣,這兩個縣的名稱略有不同,
  • 河南一縣,是炎帝朱襄氏故裡,盛產柘絲,被譽辣椒之鄉和鑽石之都
    相傳牛首人身,他親嘗百草,發展用草藥治病;他發明刀耕火種,教民墾荒種植糧食作物;他還領導部落人民製造出了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被華人共同尊奉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對於炎帝的故裡目前有六地之爭,分別是:陝西寶雞、湖南會同縣連山、湖南株洲炎陵縣、湖北的隨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今天跟小編到河南柘城看一看。傳說遠古時代,三皇之一的炎帝朱襄氏在柘城建都並安葬於此。
  • 秦始皇陵真的有那麼多水銀?別懷疑,看山上石榴樹就知道了!
    除此之外便是跨越兩千多年遺留至今的秦始皇陵。秦始皇陵是秦始皇嬴政為自己所修建的陵寢,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陵中建有各式宮殿,陳列奇珍異寶無數。同時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沒有之一。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是中華民族的魁寶。
  • 秦始皇陵為何至今不敢挖?德國專家用核磁掃描後,揭開了謎底
    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最著名的有兩件事,其一為派徐福出海尋找仙藥,其二為修建秦始皇陵。  其次,秦始皇陵裡可能還有大量的機關,當初秦始皇為了防止有盜墓賊進入他的陵墓,請來了無數的暗器高手為他布置了機關,即便是幾千年過去了,這些機關也有一部分依舊有殺傷性。
  • 五地爭神話故事中女媧陵
    神話故事中的女媧陵在哪裡?傳說中的風陵渡是嗎?說到女媧死後葬於女媧陵!現在女媧陵有山西洪洞縣,永濟,陝西潼關,河南西華縣和靈寶市五處。哪處是真的女媧陵呢?第一處是山西洪洞縣侯村這處女媧陵什麼時候建的沒人知道,最早《平陽府志》記載唐代天寶六年也就是公元747年重修過,據說當地侯村歷經商周存在有三千多年歷史,可見其時間久遠。第二處河南西華縣思都崗村,當地有女媧城,女媧宮,女媧陵,建築遺蹟非常豐富。還有陝西潼關女媧,河南靈寶女媧陵。這二處遺蹟不存在了據說在母親河黃河中。那麼大概率是衣冠冢。
  • 千年古縣,名字來源於2500多年前,縣治歷史2200多年
    說起河南,人們會想什麼呢?一想到這裡的悠久歷史,就想到這裡的洛陽、開封、安陽等古都和快速發展的鄭州,但是這次我們不說這些大城市和古城,而是要說千年高賢、河南省直觀的申彩賢。大約有2500多年了,但當時叫蔡珠,李彩賢真正命名的是秦始皇時期,秦國統一天下,全國實行郡縣制,也就是說,公元前221年,申彩賢成立,距今已超過2200年,此後數千年間,申彩賢的名字多次更換,明代朱元璋再次確定,截至2014年1月1日,申彩賢成為河南省直觀縣。來到申彩賢,大家能看到哪些旅遊景點?
  • 安徽有一個縣,地處三省交界,名字常被人讀錯
    今天,我們百家號:圖報將要給你講述的這個古縣,地處三省交界,雖然歷史悠久,名人輩出,然而,其名字卻常常被人讀錯,哪古縣呢?一起來看看。上圖中你看到的這一幕,是天靜宮老君殿廣場舉行的老子誕辰公祭大典,而舉辦這一大典的地方,正是我們今天所要說的主角:渦陽縣。
  • 河南將再多一個市!這個縣啟動撤縣設市了……
    河南將再多一個市!夏邑縣相關負責人表示,撤縣設市是夏邑發展的目標,相關職能部門要積極作為,形成合力,把工作做好、做細,對於還未達到指標要求的要加快推進,已達標的要穩步上升,把工作指標分解再細化,在規定時間內按照撤縣設市指標要求完成達標,確保撤縣設市工作加快推進,如期完成。各部門務必要高度重視,全力做好各項工作。要對撤縣設市各項指標進行研判,補短板、強弱項,高質量完成各項任務指標。
  • 河南「最窮」的縣,分別位於河南的東南西北邊界,你知道是哪嗎
    我國經濟總體發展很好,但地區間的貧富差距仍然很大,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扶貧,這幾年更出臺了精準扶貧政策,越來越多的地方終於脫貧,河南省是中國第五大經濟省份,雖然不及沿海地區,但總體上還算不錯,至今河南省仍有4個縣屬於深度貧困縣。
  • 秦始皇陵如果有水銀河,經過2200多年水銀還會流動嗎?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這是司馬遷在《史記》裡對秦始皇陵的描寫,經過科學的勘探,秦始皇陵下方的水銀不是很多,是非常多。我第一次看到這句的時候,竟覺得這陵墓的設計者是一個非常浪漫的人。
  • 河南農民發現兩千年前「鐵路」,震驚考古界,至今還是未解之謎
    我們總以為對歷史很了解,其實不然,如果我說中國兩千多年前就有了「鐵路」,你是否認為是天方夜譚?我國在公元前221年時,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之後,對於國家的公路要求就非常高。明確提到要修建國道,而且國道旁的綠化要求還不低。
  • 為何至今不敢挖秦始皇陵?看完「衛星雲圖」後,專家嚇出一身冷汗
    秦始皇兵馬俑的發掘讓中國和世界意識到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們中國就已經獨步全球,擁有世界上最發達最先進的技術了。也難怪一直以來都有人懷疑有現代人穿越回了秦朝。但是大家為什麼每次都要懷疑是現代人的幫助,難道中國老祖宗自己就不具備這樣的智慧嗎?奉勸大家自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