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普朗克常數可以變化,世界將變成什麼樣子?細思極恐!

2020-12-02 想法捕手

普朗克常數是通過「黑體輻射」實驗發現的。它意味著任何能量的吸收與釋放都具有一個最小值,小於這個數值的能量不存在,這也意味著我們的世界是不連續的,而連續的世界反而是一種假象。

再小會怎麼樣?這是一個物理學暫時無法回答的問題,但如果說存在另一個世界,它的普朗克常量比我們這個世界還小,或者更大的話,這個問題就十分有趣了。

什麼的「黑體輻射」?

19世紀末,在麥克斯韋電磁波理論獲得空前成功後,物理學界唯有三大涉及光的實驗,無法用電磁波理論解釋,即黑體輻射、光電效應和原子光譜。

而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就是在解決黑體輻射時,發現了能量具有最小單位的秘密。

「黑體」是一個能把射入的光(電磁波)全部吸收的理想物體,當它被加熱時,又能最大限度地向外熱輻射。19世紀末,人們已經能通過實驗得到黑體輻射出電磁波的能量與波長之間的關係,然而在通過現有電磁波理論來解釋這些實驗數據時,卻出現了無法忽略的誤差。

即便其中與實驗數據匹配的較好的兩個公式:維恩公式只能解釋短波部分,而瑞利-金斯公式只能解釋長波部分。

上圖是兩個公式與實驗數據曲線圖的對比關係

以上兩個公式都是基於能量無限可分的傳統認知,從電磁波理論中推導出來的。而1900年,普朗克發現如果假設能量傳遞具有一個最小量,且能量總以它的整數倍傳遞,就能得到和實驗曲線完全吻合的結果。通過計算,普朗克得出了最小能量為6.62607015×10^(-34) J·s。也就是說任何小於這個數值的能量無法釋放,也無法吸收。

從此,普朗克發現能量傳播總是一份一份的,即量子化。最早的量子概念就是這麼來的,這個數值就被稱為普朗克常數h=6.62607015×10^(-34) J·s。

所以,如果問為什麼普朗克常數是最小能量劃分?那是因為實驗觀察到的結果如此。

普朗克常數與「不確定性原理」之間的關係

討論普朗克常數的問題,就一定得在量子力學的框架下來闡述。而量子力學中有一個最核心的原理,即1927年海森堡在索爾維會議上正式提出的「不確定性原理」

我們對它最熟悉的理解就是「量子的動量與位置無法同時確定,即動量越確定,位置就越不確定;位置越確定,動量就越不確定。」量子力學很多實驗結果都可以用它來解釋,它的數學表達式為:ΔxΔp≥h/4π (Δx:位置的變化值;Δp:動量的變化值;h:普朗克常數;π:圓周率)

從這個公式就可以看出,因為h/4π 是一個常數,當位置越確定,即位置的變化值Δx就越小時,那動量的變化值Δp就必定越大,反之亦然。這個公式揭示的是粒子的內稟性,所以「不確定性原理」其實與測量儀器無關。

同時,這個公式同樣滿足宏觀物體。但因為普朗克常數h太小了,宏觀物體的Δx和Δp又足夠大,所以ΔxΔp肯定大於h/4π。而只有Δx和Δp都很小的微觀粒子,才會由於這個公式表現出明顯的量子不確定性。

明白了這個基礎邏輯,我們再來看h如果變大或變小,會出現什麼情況?

如果普朗克常數h可以變化,世界會怎麼樣?

1、h變小。

那顯然h/4π的值會跟著h變小,那將導致微觀世界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小。雙縫幹涉實驗的精度要求會越來越高,衍射幹涉現象會越來越不明顯。

2、h變大。

那顯然h/4π的值會跟著h變大,那將導致微觀世界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只要h足夠大,就連宏觀世界的物體也會表現出明顯的不確定性。比如,你的杯子可能再也裝不了水,你甚至可以穿牆了,世界肯定一團亂。

這樣看來,似乎h變大,對世界影響有點大,h變小,好像影響不大。

「不確定性原理」的核心奧義

那我們再來看一下,大家不那麼熟悉的「不確定性原理」的第二種應用,即能量與時間的不確定性關係,數學公式表達為:ΔEΔt≥h/4π(ΔE:能量的變化值;Δt:時間的變化值;h:普朗克常數;π:圓周率)

一旦涉及能量與時間這兩個變量,這就不得了了。因為這個公式可以用來解釋量子隧穿和真空量子漲落。

只要Δt足夠小,ΔE就可以變得足夠大,對一些被勢壘所阻的量子,就可以在一瞬間獲得能量隧穿出勢壘,只要在Δt時間內,把能量再還回去就是了。而真空本應是什麼都沒的,但由於這個公式,在極小的Δt內,真空也可以產生能量,然後再把能量還回去,這就是我們說的真空量子漲落,與虛粒子湮滅。

第一,從量子隧穿角度來看。

如果h變小了,量子隧穿會變得更難實現,太陽或許都無法成為一顆恆星。因為即便太陽的核心能達到1500萬攝氏度的高溫,要實現氫聚變的質子-質子鏈反應也離不開量子隧穿效應的幫助。

如果由於h導致量子隧穿效應的減弱,太陽不能成為一顆恆星,地球上永遠不會出現生命,人類也不會出現在地球之上。當然這個影響不只是太陽系,而是全宇宙,宇宙中的恆星都會隨著h的減小而大量減少。

反之,如果h變大了,量子隧穿會變得更容易實現,更多的恆星可能形成,恆星燃燒得更劇烈,然而壽命也會大幅縮短。

第二,從真空量子漲落角度來看。

1980年,美國有個叫阿蘭·古斯的物理學家,基於「不確定性原理」的這層屬性,提出過一個宇宙誕生的假說。大概意思就是,這個世界本來是「無」的,但由於真空量子漲落,在十分微小的Δt時間內,真空獲得了巨大的瞬時能量形成了宇宙大爆炸,巨大的爆炸將正能量與負能量分開了,而正能量的世界就是我們的宇宙。

當然,這是一個腦洞奇大的假說,但至少在理論推導上是站得住腳的。如果在此假說的基礎上來理解,h變小的話,我們的宇宙至今可能都還未誕生,不知道還要等多久才能等到宇宙大爆炸。而h變大的話,那真空時不時的就爆這麼一下,可能也沒有生命適應得了這樣的宇宙更替。

結語

上面的分析,只是給出了一些極具代表性的可能性猜想,肯定還有很多無法想像的情況。畢竟宇宙中充滿了能量,而作為能量的最小單位,普朗克常數h只要有稍微一點變動,必定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所以,可能只有普朗克常數h剛好是目前這個數值,我們的宇宙才能誕生出生命,而我們是何其幸運。

相關焦點

  • 宏觀世界宇宙之大,微觀世界細菌病毒之小,讓人細思極恐嗎?
    所謂細思極恐是一個現代網絡興起的流行用語,意思是初看沒什麼,仔細想想,就會感到越來越恐怖,而且越思量越恐怖,最後恐怖到極點。那麼人類有些什麼可以細思極恐的呢?其實也可以說很多很多,每一件事情細思一下,都有極恐之處;但也可以說沒有,人們天天過生活,如果有那麼多的極恐還咋活?有這種情結的人是過於矯情罷了,沒事找事。既然矯情,今天就也來矯情一下,先說說大與小。
  • 未來:細思極恐,這個世界正朝著科幻的方向發展
    縱觀整個人類歷史,我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細思極恐,這個世界正朝著科幻的方向發展!用「細思極恐」這個詞可能誇張,但是我覺得一點也不為過。也就是說這個詞裡面既有機遇又有挑戰。太空機遇就是隨著我們知識的豐富,探索太空、建立空間站、發射太空旅行號的活動漸漸增多,這將解決很多我們目前解決不了的問題
  • 我的世界:五個嚇人一跳的恐怖場景,細思極恐,最後一個已被移除
    當玩家進入世界時,就仿佛身臨其境,如果遇到一些恐怖場景,可能會把他們嚇一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的世界中五個嚇人一跳的恐怖場景,細思極恐,最後一個消失已久。第一個,末影蟎咬斷末影人的頭。末影人在世界是一種性格怪癖的中立生物,別人看他一眼,他就不分青紅皂白地打人。
  • 普朗克常數
    我們都說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世界結構、運動與變化規律的物理科學。它是20世紀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重大飛躍。這樣的一份能量叫做能量子,每一份能量子等於hV,V為輻射電磁波的頻率,h為一常量,被叫為普朗克常數。在量子化概念的基礎上,海森伯和薛丁格分別創立了矩陣形式的量子力學和波動形式的量子力學。在他們的創立過程中,普朗克常數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海森伯是通過泊松括號的變換將普朗克常數引入,才建立矩陣形式的量子力學理論的。而薛丁格也是通過算符將普朗克常數引入,從而建立了波動形式的量子力學理論的。
  • 敖烈簡單一句話卻讓九月細思極恐,烈烈你到底經歷了什麼
    第一張圖片是烈烈還沒出生的樣子,還只是一個沒有破殼的龍蛋。看到這張畫像我們的呆萌九月恐怕在想,這只是一個沒破殼的龍蛋,幹嘛要穿衣服,著實是想不通呀!接下來一張圖片是烈烈30歲的時候樣子,看著畫像上這簡易的Q版畫風,烈烈簡直是萌萌噠。雖然只有寥寥的幾筆,但是我們的烈烈依然這麼可愛。
  • 普朗克常數是什麼?為什麼宇宙要依賴它?
    普朗克常數幾乎是所有學過物理的人所知道的,可以說是常識。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於1900年計算得出該常數,這使得他獲得了1918年的諾貝爾獎。這一常數改變了遊戲規則,其通過描述物質的最細微部分如何在稱為量子的離散束中釋放能量,從而將「量子」本質上置於量子力學中。
  • 這款APP,細思極恐!
    這款APP,細思極恐!這款APP被網友曝光後引發質疑,很多網友認為如果利用這款應用提供虛假的展示健康碼,一旦感染新冠肺炎,相關防疫部門將難以追蹤到患者準確軌跡,不利於疫情防控。應用商店顯示,這款APP開發者名為「Morrowind Xie」,其地址為杭州市上城區嶽王路某科技公司。
  • 普朗克常數與一系列普朗克常量分別是什麼?它們支配著這個世界!
    那普朗克常數究竟是什麼呢?普朗克常數是一個物理常數,用h表示,被用來描述量子的大小,是量子力學領域最重要的常數,其大小為6.62607015×10^(-34) J·s。人類七大基本單位之一的「千克」就是基於普朗克常數,利用質能公式轉換而制定的。除了這個普朗克常數外,還有一系列的普朗克常量,如普朗克溫度,普朗克時間,普朗克長度。
  • 宇宙中有什麼細思極恐的事實?
    宇宙中的各種常數恰到好處,它們完美配合在一起,不然的話,我們所知的宇宙是不可能存在的。精細結構常數α是物理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無量綱常數,其表達式如下:上式中,e為基本電荷;ε0為真空介電常數;為約化普朗克常數,它與普朗克常數h的關係為=h/(2π);c為真空中的光速。
  • 和普朗克常數無關的量子效應
    這裡h就是著名的普朗克常數而ν是光的頻率。自此,普朗克常數(或約化普朗克常數ħ = h /2π)開始出現在描述各種微觀粒子性質的物理量中,比如自旋⻆動量等於ħ的整數或半整數倍,原子或分子的大小正比於ħ的平方。在各種量子效 應,比如量子隧穿和能級分裂,我們也都能看到普朗克常數扮演的重要⻆色。現在普朗克常數已經成為量子效應的代名詞。
  • 宇宙外面有什麼?答案讓人細思極恐
    如果我們想知道整個宇宙的外面是什麼我們看不到整個宇宙的樣子,不知道整個宇宙有多大,更不知道宇宙外面是什麼,或者宇宙到底有沒有外面。對於宇宙外面的樣子,天文學家提出了超乎想像的觀點。物理學中存在著一系列的常數,例如,萬有引力常數、真空中的光速、普朗克常數、精細結構常數,這些常數決定著我們的宇宙是什麼樣子,尤其是精細結構常數。
  • 物體熱輻射的規律,普朗克常數,普朗克常數
    物體熱輻射的規律,普朗克常數,普朗克常數
  • 我的世界:讓人「細思極恐」的四個情況,天堂傳送門跟下界有關?
    我的世界玩家們時不時就會探討一些「深奧」的問題,它們往往會觸及到玩家們的知識盲區,難以解釋清楚,最終歸咎於「特性」上面,有四個情況讓人「細思極恐」!01死後重生能回家如果萌新玩家詢問在迷路的時候,用什麼方式能夠最快地回到家?那麼老玩家一定會暖心地回答「跳進熔巖湖」,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宇宙盡頭:人類在未來會變成什麼?宇宙的盡頭又是什麼?細思極恐
    宇宙大的簡直沒有邊際,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在銀河系中,也渺茫的,就像一粒塵埃,而我們的銀河系在宇宙中,更是渺茫的,連塵埃都算不上,因為我們的宇宙太大了,那麼,人類在未來會變成什麼?宇宙的盡頭又是什麼?這部科幻短片《宇宙的盡頭》,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宇宙的奧秘吧!在我們的印象中,宇宙是不是很漂亮呢?
  • 【科普向】什麼是普朗克常數?
    就是在對黑體輻射譜的理論研究中,普朗克發現了電磁波的量子現象,提出了普朗克常數。順便說一下,「黑體」並不是完全不發光,只有絕對零度下的黑體是不發光的,有限溫度下的黑體發光顏色由它的溫度唯一確定。許多天體如恆星、黑洞等可以視作是比較理想的黑體,通過觀測它們的發射光譜可以推斷它們的溫度(恆星的光譜實際上要考慮其元素組成,原子的光譜是離散的)。
  • 量子力學的核心,普朗克常數
    普朗克常數定義了我們宏觀實在物理學的尺寸級別,指引了通向奇異量子世界之路。而且微觀世界的量子表現能在宇宙的各種尺度觀測到。實際上,只需要測量陽光的顏色,就能觀測到這種量子表現的效果。甚至還能藉此測量普朗克常數。
  • 如果有一天,量子力學被證明是對的,人生將變得毫無意義?了解後細思極恐!
    如果有一天,量子力學被證明是對的,人生將變得毫無意義?了解後細思極恐!
  • 電影《冒牌上尉》讓人細思極恐
    當我們在討論恐怖電影的時候,我們到底談的是什麼?是畫面的驚悚?背景配樂的一驚一乍?可能都有。如果要將恐怖電影進行分類的話,那我大概將其分成下面兩種:一,是現實世界中的恐怖,就是直接給「肉體」造成害怕的那種感覺;我們看到的基本都是這類型的電影,因為拍攝起來也比較容易,比較直截了當。
  • 每一幀畫面都令人細思極恐,必須安利這部科幻驚悚片給大家
    個人覺得,《隱形人》除了伊莉莎白·莫斯貢獻一場神級表演而外,影片通過每一幀畫面,精心營造的「細思極恐」的驚悚氛圍,堪稱歷年來恐怖片之最。甚至比近年來深得好萊塢喜愛的《小丑回魂》、《忌日快樂》、《月光心慌慌》等電影,更具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