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重理工系列報導
重理工實驗室 專家帶「理」一探到底
微觀材料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重造」宏觀世界
核心導讀
說到實驗室,你首先想到的會是什麼?小白鼠、白大褂、各色試劑、顯微鏡……那裡的「真相」遠不止於此。
本報導以「探秘」揭開序篇,通過記者的第一視角走進校內那些傳說能「上天入海」,神秘又充滿魅力的重理工實驗室,一覽科技的力量。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29日17時24分訊(韋燕 鄧潔 胡哲源)新型生物材料的發明,讓醫學從「移植」走向「再造」;新型納米材料的發現,讓人類得以「更進一步」了解世界;新型鋼鐵材料的產生,讓各大建設企業不再徘徊,各種看似微小的材料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改變世界。讓我們跟隨重慶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分析測試中心郭非老師。一起走進重慶理工大學花溪校區第三實驗樓的材料分析測試中心,參觀一下材料分析測試的「黑科技」。
材料分析測試中心成立於2001年,目前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擁有各類分析測試設備400餘臺(套),總價值4000多萬元,是一個集成材料成分、微觀組織分析及性能測試的一體化研究平臺。
材料的研究是立足於微觀世界的觀察,如何觀察微納尺度的形貌成為材料研究的關鍵。電子顯微相貌分析區的設備包括場發射掃描電鏡、原子力顯微鏡及白光幹涉顯微鏡等。該類設備為研究人員觀察微觀形貌及成分等信息提供了有效操作平臺,是材料學研究的核心利器。利用該設備可以觀察到包括病毒在內的各類微納尺度物質形態,為材料、生物、化工等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微納結構分析區主要包括X射線衍射儀。該類設備為研究人員獲取原子或分子排列特點等信息提供保證,除科學研究外,還為學生提供了物相鑑定等材料學科基礎實驗內容。
虛擬仿真實驗室為學生提供包括材料控制成型、材料性能測試、焊接機器人等VR實驗資源,同時滿足學生在線實驗的需求。為學生提供一些受場景、設備及環境限制的傳統難以開展實驗的新方式。
腐蝕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所處環境的不同,材料的腐蝕程度也有所差異。為了將材料的腐蝕性進行量化,中心建立了電化學腐蝕表徵區,包括電化學工作站、電化學噪聲以及掃描電化學顯微鏡等設備。通過這些設備,研究人員可以獲得材料腐蝕傾向、腐蝕行為特徵、腐蝕產物活性以及腐蝕的機理等信息。同時這些設備也可用於材料腐蝕與防護性能測試等材料學科基礎實驗的教學工作。
目前,分析測試中心立足材料學院,直接服務於多個省部級教學研究平臺。支撐了包括材料科學與工程重慶市一流學科,材料控制成型、材料科學、高分子材料科學三個重慶市一流專業。同時拓展了重慶市特種焊接材料與技術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材料科學與工程重慶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建設,為學生研究者及社會提供優質平臺。
未來,分測中心將進一步完善測分析平臺,提升研究質量與服務範圍,爭取成為帶動地區發展新動能的創新力量。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