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五的距離有多遠?經歷生死才能理解

2021-01-11 澎湃新聞
一米五的距離有多遠?經歷生死才能理解

2020-02-22 1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劉猛是武漢一名普通的個體商人

今年1月下旬

他和父親以及多位家人「中招兒」

感染上了新冠肺炎

近一個月的時間裡

他和家人經歷了人生最黑暗的一段時光

在這段時光裡

他也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溫暖

與父親輾轉多家醫院被拒收

他曾感到深深的絕望

患病初期

劉猛和父親輾轉多家醫院

都被醫院因患者爆滿而拒收

他說:「醫生看到我就自動保持一米五的距離」

這一米五的距離可望卻不可即

隨著高燒不退、乏力等症狀加重

劉猛越來越沮喪,甚至感到絕望

住進方艙醫院

護士的眼神讓他忘記恐懼

今年2月初

發燒近10天的劉猛和父親通過社區幫助

被接到了武昌方艙醫院治療

雖然住了院

可起初方艙的醫療條件和物資情況

讓劉猛覺得自己「並沒有得救」

直到遇到一位護士

劉猛的心才算是掉進了肚子裡

這位負責護理和治療劉猛的護士

來自江西的醫療隊

她對劉猛說:

「不要怕,你這麼年輕沒事的

我們一定會竭盡全力救治你們」

劉猛聽了這話,心裡很暖

他看到護目鏡裡護士的眼神

忘了恐懼

經歷生死

他理解了「一米五的距離」

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治療

劉猛和父親的病情好轉了

漸漸地他開始顛覆自己此前對醫護人員的看法

他理解了很多從前並沒有理解的東西

從前那「一米五的距離」

其實是自己內心不理解所自設的障礙

「他們都是冒著生命危險在救我們」

尋找楊護士

2月16日劉猛和父親痊癒出院

出院後劉猛一直在嘗試與楊護士取得聯繫

截至2月20日他給編導問詢的回覆

仍是否定和一個「哭泣」的表情

疫情還未結束

像劉猛一樣的康復患者們

開始了新的生活

在武漢支援救治的全國醫護人員

仍在同疫情作戰

衷心希望楊護士

以及每一位在一線奮戰的醫護人員

都能夠平安回家!​​​​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一米到底有多遠?
    一米到底有多遠? 一米有多遠?
  • 【創文進行時】一米到底有多遠?
    一米有多遠?也許剛好就是從疾病到健康的距離從不文明到文明的差距病菌通常因近距離咳嗽、打噴嚏或說話進入易感黏膜表面造成交叉感染在公共場合和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能有效阻斷病毒傳播一米距離不僅能守護健康還可以規範秩序保護隱私在今年高考中為了加強考生的健康安全將考生間距離設置在一米以上確保高考防疫萬無一失CBA也於7月23日官宣將在7月31日起恢復現場觀賽進場觀賽者除了全程佩戴口罩外還需嚴格保持間隔一米對號入座
  • 你我之間的距離有多遠?
    你我之間的距離有多遠距離產生美。距離產生情。距離是不是衡量你們之間所經歷的一切有多遠嗎?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內涵就不一樣了。比如說大地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到底有多遠那?表面的距離肯定有人知道,內心的距離那?。人與人之間在一起,實際的距離看都能看出來,可是心裡的距離誰知道那?也許有人說他知道,萬一說錯了那?錯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把錯的那個距離當做對的距離去看待了。說白了。就是自己心裡感覺咱們之間的距離有多遠那就真的有多遠。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直覺。你我之間的距離有多遠?人一生都是生活在比你我各自各方面的距離有多遠。
  • 一光年是多遠!就是光走一年的距離,那麼請問多久是一年?
    一、多長才算一米?多長才算一千米?曾經一米的長度被定義為赤道到北極點、通過巴黎經線的千萬分之一為一米,為標準化,還製造了國際米原器,還得防止氧化變化而出現尺寸誤差。因此國際計量大會在1960年改用氪86原子的2p10與5d5能級間躍遷輻射在真空中波長的165,0763.73倍被重新定義為一米,不過氪86不好取得,各國參考複製比較麻煩,最終以光在真空中的行進1/299792456秒的距離為
  • 請保持一米社交距離
    「按照一米線排隊可能更安全一些,但因為來醫院看病的人比較多,擔心離前面的人距離過遠會被人插隊。」一名正在排隊的患者很無奈地說。「之前來看病都是這麼排隊的,如果不是你提醒,我還真沒注意到腳底下有線。」一位中年婦女說。記者看到,在該醫院前來就醫的患者及家屬絕大部分都戴著口罩,但無論是入口處、掛號處還是取藥窗口,幾乎沒有人能保持一米的安全距離。
  • 【Amazing China】英文小帖士:我們之間的距離到底應該有多遠?
    人們會問我們平時講話交流時應該保持多遠的距離才算安全呢
  • 流傳十年的汶川地震簡訊:你只有經歷生死,才能體會生活的真相
    但同學告訴我,他們部門,有位從北川來的同事,顏值超群,卻沒有談過任何的女朋友,也不和女生玩曖昧。有次聚會喝多了,朋友問他為什麼。他輕輕地答,女朋友在地震裡走了。2008年,他18歲,她也18歲。今年,他28歲了,她亦然18歲。但他,不想長大了。不是他不想,而是經歷過災難,他才知道,生活要用力,愛自己和愛別人,其實都很難。
  • 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有多遠,會把地球吞噬掉嗎?
    由於黑洞不發光,輻射溫度接近絕對零度,所以我們很難發現黑洞,只有當黑洞的引力對其他恆星或者星雲造成影響時,我們才能間接探測到黑洞的存在,目前人類發現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是麒麟座V616,有2800光年,根本不會對地球造成影響。
  • 搜索宇宙的邊界,人類與「真理」的距離有多遠?
    搜索宇宙的邊界,人類與「真理」的距離有多遠?追求真理似乎是人類最終極的一個願望,儘管這個願望需要解決太多的關卡才可以得到答案。就算我們已經足夠努力了,可是我們還是需要太多的問題需要去解決。截至到目前為止,我們解決的問題也挺多的。
  • 釹鐵硼強力磁鐵最多可以吸多遠呢?
    原標題:釹鐵硼強力磁鐵最多可以吸多遠呢? 近日,磁鐵吧一網友發的問題引起了小編的關注,問題如下:我想要的強磁鐵具體規格如下:圓形或者正方形,直徑30至80釐米,厚度儘量不要超過5毫米,能吸一米以外50克重的鐵。這可能嗎?
  • 如果以月球為支點,一個人需要距離多遠才能撬起地球1釐米?
    那麼,我們如果將地球的衛星——月球作為槓桿的支點,一個普通人需要距離月球多遠才能將地球撬起來呢?不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簡略地了解什麼是槓桿定理。「以小博大」的槓桿定理槓桿定理的內容很簡單,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這是一個簡單明了的公式。換句話來說,就是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多少倍,那麼你撬動某個東西所花費的力氣就是這個東西所給予阻力的幾分之一。
  • 距離多遠才能拍到整個銀河系你知道嗎
    我們身處銀河系中,太陽系目前處在銀道面以北 大約一百光年,距離銀河系中心2.6萬光年之處。在人類目前發射的探測器中,只有五艘能夠飛出太陽系,而且還要上萬年的時間。如果未來人類有能力飛出銀河系去親眼看一下我們的星系,那麼需要在多遠的地方才能通過肉眼 看到銀河系的全貌呢?顯然在銀河系中心並且垂直於銀道面的方向上,能夠以最短的距離目視到整個銀河系。
  • 地球距離太陽有多遠?
    他利用月相測量月亮到太陽的距離。在半月期間,三個天體應該形成一個直角。通過測量月球和太陽之間的夾角,他判斷出地日距離是地月距離的19倍,因此太陽有月球的19倍大。事實上,太陽的直徑比月球大400倍左右。
  • 地球距離太陽有多遠?
    通過測量月球和太陽之間的夾角,他判斷出地日距離是地月距離的19倍,因此太陽有月球的19倍大。事實上,太陽的直徑比月球大400倍左右。(阿里斯塔克的日心說 圖片來自:百度)康奈爾大學的天文網站寫道:阿里斯塔克的測量有可能是偏離真實值的,因為,首先,要確定太陽和月球的中心是很困難的。
  • 一米之外 詮釋「真愛」 蚌埠街頭巷陌排隊常見「一米間隔」法
    早餐店不提供堂食,市民排隊外帶最近,陸續有早餐店開張,雖然不能堂食只可外帶,但是生意卻很不錯。上周開始,蟹天下各個門店陸續開張了。3月5日早晨,南山酈都、紫荊名流、光彩小區等多個門店門前均出現排隊購買的場景,保持一米以上間隔距離成為所有隊伍的共同特徵。
  • 太陽距離地球有多遠?人類又是如何測量的?
    繞行太陽的我們距它大約1億5千萬千米,事實上,由於我們的軌道是一個橢圓形,這只是一個平均數。太陽系中的距離太大,以至於天文學家使用這個距離作為測量標準,從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就此被稱為天文單位。天文學家不說冥王星距離太陽58.8億公裡,而說這有39個天文單位、或AU。
  • 月球離地球有多遠 月球到地球的距離是多少千米
    導語:雖然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星球,但畢竟是在太空中,其距離還是非常遠的。那麼,具體月球離地球有多遠呢?首先,如果是按照光年單位來算的話,就是千萬分之四光年。這個概念可能有些人很難理解,那麼,我們來換算成千米,看看月球到地球的距離是多少千米吧。
  • 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星星」距離我們到底有多遠!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下我們平時仰望星空的時候看到天上有無數的星星,這些星星究竟距離我們有多遠呢,今天我就用最簡單的話術給大家科普一下①我們用肉眼所能看到的星星如果說人類在不藉助任何工具的情況下,肉眼可觀測到的星星距離地球大概為5000光年到8000光年左右,而用肉眼看到的這些星星數量大概在2到3千左右,其實正常人類的肉眼所能觀測的距離大概為
  • 距離有多遠?人類何時才能夠前往?
    可是說恆星就是像太陽系這樣的小星系的管理者,正是宇宙中有數不盡恆星的存在,才能夠有效管理一個個小星系,從而維護整個宇宙的穩定。如果沒有這些恆星的存在,宇宙可能會非常亂,到處都是天體撞擊事件。而沒有恆星的存在,也不大可能會有生命星球的出現,不會有智慧生命的出現。
  • 一米究竟有多長?
    一米究竟有多長?看到這個問題,很多人肯定會說,拿出個米尺來比劃比劃不就知道了?可是,這米尺上的一米真的就是準確的嗎?要知道這多長是一米,就要從米的起源說起。我國古代有個美男子叫鄒忌,有文章這麼評價他: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