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退群」引發伊核問題懸念:伊朗會否重啟鈾濃縮

2021-01-15 澎湃新聞
當地時間2018年5月8日,美國華盛頓,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宣布,美國將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並重啟因伊核協議而豁免的對伊朗制裁。  視覺中國 圖

新華社5月9日報導,美國總統川普8日宣布,美國將退出伊核協議,並重啟因伊核協議而豁免的對伊朗制裁。伊朗總統魯哈尼隨後表示,伊朗將暫時留在伊核協議中,並與協議其他各方進行磋商。

除以色列、沙特對川普的決定明確表示支持外,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中國等國都對美國退出伊核協議表示遺憾,希望繼續保留伊核協議,維護其完整性和嚴肅性。

川普「退群」令伊核問題再度出現懸念:重新面臨美國制裁的伊朗是否會重啟鈾濃縮活動?伊朗與美國及其中東協友間的矛盾激化會否引發地區衝突?伊核協議會全面破裂還是會演變出替代方案?

伊朗會否重啟鈾濃縮?

針對美國的決定,魯哈尼8日晚在電視講話中說:「從這一刻起,伊核協議成為一項伊朗與其他五方的協議。」他表示,在未來磋商中,如果協議規定的伊朗的利益不能得到維護,伊朗原子能組織將重啟「任何水平」的鈾濃縮活動。

伊朗此前一直強調,只要在伊核協議中仍有利益,伊朗願繼續遵守協議內容。但由於川普上臺後反覆威脅退出伊核協議,伊朗自2017年下半年開始態度轉向強硬,不斷提及重啟20%豐度鈾濃縮活動的可能性。

事實上,伊核協議生效後西方對伊朗鬆綁制裁的實際效果並不明顯,伊朗國內經濟復甦乏力。

白宮8日在川普宣布決定後發表聲明說,重啟的制裁將針對伊朗能源、石化和金融等關鍵經濟領域。美國財政部當天也表示,已開始實施川普的對伊制裁決定。

分析人士認為,一旦重啟的制裁對伊朗經濟「傷筋動骨」,伊朗很可能重啟鈾濃縮活動。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者、伊核協議美方談判專家理察·奈菲尤認為,川普政府退出伊核協議並恢復對伊制裁無疑會造成「多輸」局面。對中東地區而言,地區核軍備競賽風險升級;對美國而言,其國際信譽受到嚴重影響,與歐洲盟友關係也將受損。

美國蘭德公司安全政策高級研究員理察·巴法表示,如果美國未來嚴格執行制裁措施,無疑會迫使西方國家大幅減少對伊朗投資,這將令伊朗經濟雪上加霜,導致伊朗未來很有可能退出伊核協議。

伊朗與宿敵會否衝突?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8日在社交媒體上發表長文,指責川普在伊朗沒有違反協議的前提下決定「退群」,稱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歐巴馬表示,失去伊核協議,美國最終要麼將面臨一個「擁有核武器」的伊朗,要麼將面對另一場中東戰爭。

分析人士指出,在安全問題上,美伊之間及伊朗與美國盟友以色列、沙特之間的矛盾難以調和。美國「退群」一旦導致伊核協議全面作廢,伊朗重啟相關核活動,美國及其中東協友很可能會對伊朗核目標採取軍事行動。而地區緊張關係的加劇,意味著以色列和伊朗在敘利亞等地爆發衝突的風險也將顯著上升。

巴法認為,一旦伊朗退出伊核協議,將給中東地區安全帶來極大影響。在短期內,以色列會因感到威脅增加而加強自身軍事實力;從中長期看,沙特等國也可能會考慮發展核武器。

埃及開羅大學政治學教授穆阿塔茲·薩拉馬認為,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它與以色列、沙特組成的「反伊朗同盟」將得到鞏固。它們可能會從敘利亞或葉門入手,清除伊朗及其盟友的勢力。

在談到伊朗是否會攻擊以色列時,耶路撒冷戰略研究所所長埃弗拉伊姆·因巴爾認為,伊朗會試圖「嚇唬」以色列,但以色列與伊朗、敘利亞之間不會立即發生正面衝突。美國重新對伊朗實施制裁仍需一定時間。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杜魯門和平研究所教授梅納赫姆·默哈維認為,伊朗對於採取可能導致戰爭的行動會「非常小心」,因為伊朗「負擔不起」。尤其是在川普宣布退出伊核協議後,伊朗的經濟狀況將比以前更糟,更加無力承擔戰爭。

會否出現替代方案?

分析人士指出,儘管美國已宣布退出伊核協議,但現在就斷言該協議全面破裂為時尚早。在美國及其盟友的巨大壓力下,也不排除伊朗最終接受重新談判,修改協議或制定替代方案。

美國智庫軍備控制協會核問題專家凱爾西·達文波特表示,如果英法德等其他協議締約方採取行動,幫助本國與伊朗做生意的公司和個人免受美國制裁的壓力,或許伊核協議仍有生機。

開羅美國大學政治學教授塔裡克·法赫米認為,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和伊朗可預見的報復行動將令地區局勢進一步複雜,這也不是美國希望看到的局面。目前的問題在於伊朗是否會接受對協議進行修改或增添附加條款,現階段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法赫米表示,俄羅斯應該也支持伊朗繼續留在伊核協議框架內。俄方可能會勸伊朗接受更嚴格的條款,換取俄伊勢力在敘利亞的進一步增加。 

(原題為《美國「退群」引發伊核問題三大懸念》)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外媒:伊朗提高濃縮鈾豐度 伊核協議成果或被推翻?
    伊朗這一違反協議的行為將會產生怎樣的國際影響?伊核協議取得的主要成果是否會被推翻?當地時間2015年4月2日,伊朗德黑蘭,伊朗人湧入街頭狂歡,慶祝伊朗核談判達成框架性協議。伊核協議是否能繼續?報導指出,和伊朗原子能機構發言人發出的上述威脅相比,伊朗過去一周採取的使濃縮鈾存量超過核協議上限的做法只是一些「小打小鬧」。美國於2018年退出了伊核協議。但這些威脅將使這項旨在阻止伊朗製造核武器的協議取得的主要成果毀於一旦,並可能引發國際社會嚴重質疑,即該協議是否能繼續存在下去。
  • 伊朗今日重啟濃縮鈾提煉:歐盟籲克制 美國制裁持續
    中新網11月6日電 綜合報導,伊朗總統5日宣布中止履行伊核協議第四階段措施,伊朗將於今日重啟濃縮鈾提煉,進一步突破伊核協議限制。歐盟委員會呼籲伊朗克制,並擔憂「難以重返2015年的伊核協議」。另一方面,美國對伊朗「極限施壓」持續,伊朗呼籲解除對其制裁。
  •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稱永遠不會放棄鈾濃縮
    新華網德黑蘭1月4日電(記者杜源江何光海)伊朗外交部發言人梅赫曼帕拉斯特4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伊朗永遠不會放棄鈾濃縮活動。梅赫曼帕拉斯特說:「我們國家永遠不會放棄鈾濃縮活動……伊朗的核計劃完全出於和平目的,這是我們的基本權利之一。」他說,伊朗隨時準備重啟核談判,但相關各方應當與伊朗坐下來商量並確定三點,即談判時間、談判地點和談判內容。
  • 伊朗副外長稱伊不會停止鈾濃縮也不運出濃縮鈾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周旭】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0月14日援引伊朗媒體消息,伊朗外交部副部長阿拉格希13日表示,伊朗不會將現有的濃縮鈾運出國,但也不會停止鈾濃縮活動。報導援引伊朗廣播電視臺消息稱,阿拉格希13日表示,在即將舉行的伊朗核問題六國談判中,伊朗將就鈾濃縮活動的層次和數量進行談判,但不會同意將現有濃縮鈾運出國。
  • 伊朗原子能組織負責人:伊朗將重啟阿拉克重水核反應堆
    伊朗原子能組織負責人:伊朗將重啟阿拉克重水核反應堆 澎湃新聞記者 劉棟 2019-07-28 16:07 來源:澎湃新聞
  • 伊朗說不會運出濃縮鈾也不會停止鈾濃縮活動
    新華網德黑蘭10月13日電(記者楊定都 何光海)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廣播電視臺報導,伊朗外交部副部長、核談代表阿巴斯·阿拉格希13日說,伊朗不會將現有的濃縮鈾運送出國,也不會停止鈾濃縮活動。  阿拉格希表示,在即將舉行的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談判中,伊朗將會就鈾濃縮活動的層次和數量進行談判,但不會同意將現有濃縮鈾運送出國。  阿拉格希強調,運出濃縮鈾、停止鈾濃縮活動都是伊朗的「紅線」。他說:「我們不會在伊朗的合法核權利上做出絲毫的退讓。」
  • 伊朗表示永不會中止鈾濃縮及關閉核基地
    環球網記者李宗澤報導,據英國路透社5月4日報導,伊朗4日表示永遠不會中止鈾濃縮計劃,也看不到關閉福爾多核基地的理由。報導認為,這是伊朗在向主要大國傳達伊朗在伊核談判中的「紅線」。伊朗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蘇丹尼耶說,「當有一處安全的地方受到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監控,為何要將其關閉」,伊朗建造核基地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保護伊朗核計劃免遭以色列或美國的攻擊。
  • 伊朗最高領袖:美國解除對伊制裁才能使美重返伊核協議有意義
    原標題:伊朗最高領袖:美國解除對伊制裁才能使美重返伊核協議有意義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8日發表電視講話說,美國只有解除對伊朗的制裁,其重返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才有意義。哈梅內伊說,美國如果不解除對伊制裁就重返伊核協議,不僅沒有意義甚至會「有害」。哈梅內伊還說,伊朗不會削弱對西亞地區盟友的支持。
  • 伊朗議會通過法案大綱,要求建立金屬鈾工廠、重啟阿拉克重水反應堆
    伊通社12月1日消息,伊朗議會贊成通過旨在取消制裁和保護伊朗國家安全的「解除制裁戰略行動」計劃大綱。伊朗議會國家安全與外交政策委員會發言人表示,該計劃旨在「打擊美國和西方國家對伊朗人民的制裁」。綜合伊朗英語新聞電視臺(Press TV)與塔斯尼姆通訊社消息,相關法案建議「將濃縮鈾豐度恢復至20%並增加低濃鈾庫存」,要求伊朗原子能組織在伊斯法罕建立金屬鈾生產工廠,於四個月內重啟阿拉克重水反應堆。據新華社去年12月報導,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2015年7月籤署後,伊朗將阿拉克重水反應堆芯塊移除,並以水泥填充使其無法運行。
  • 美宣布新制裁,伊重啟濃縮鈾提煉
    5日,伊朗總統魯哈尼宣布中止履行伊核協議的第四階段措施,並於6日重啟濃縮鈾提煉。德黑蘭被扣「恐怖主義最大後臺」帽子《華盛頓郵報》稱,自去年5月川普單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協議以來,美國對伊朗的敵意一直沒有消退,「幾乎每周都有一位美國高級官員指責伊朗領導人『嗜血』『好戰』或發表其他貶損言論」。
  • 伊朗突破重水儲量限制,蓬佩奧指責其「核勒索」
    繼伊朗四次採取措施減少履行伊核協議承諾後,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發布報告指出,伊朗的重水儲量已經突破伊核協議所限的130噸。同一天,美國務卿蓬佩奧宣布終止對伊朗福爾多核設施的制裁豁免。2015年的伊核協議要求伊朗停止位於阿拉克的重水反應堆建設,對反應堆進行改造。2016年,伊朗移除了阿拉克重水反應堆的芯塊,並以水泥填充。根據協議要求,在改造期間,伊朗的重水儲量上限為130噸,改造完成後下降至90噸。在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之前,伊朗一直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出口重水。
  • 伊朗總統魯哈尼:當前濃縮鈾儲量比伊核協議達成前高得多
    原標題 魯哈尼:伊朗當前濃縮鈾儲量比伊核協議達成前高得多據路透社報導,伊朗總統魯哈尼16日發表電視講話時稱,伊朗現在的鈾濃縮儲量比2015年伊核協議達成前該國所擁有的濃縮鈾儲量高得多。資料圖:伊朗總統魯哈尼。「我們的濃縮鈾儲量比2015年伊核協議達成前要高得多……對伊朗的壓力增加了,但我們繼續發展」,魯哈尼說。美國於2018年退出伊核協議。根據協議,伊朗限制核活動,以換取國際社會取消對伊朗的制裁。
  • 伊朗總統警告要「恢復核活動」 重啟重水反應堆
    【環球時報駐土耳其、埃及特派記者 王傳寶 黃培昭】伊朗新聞電視臺7月3日報導稱,伊朗總統魯哈尼當天在內閣會議上強調,如果伊核協議歐洲籤署國不兌現承諾,伊朗將從7月7日開始重啟阿拉克重水反應堆。伊朗將恢復以前的核活動,提高濃縮鈾產量,並將濃縮鈾豐度提高到2015年伊核協議規定上限3.67%以上,至任何所需要的水平。據美聯社3日報導,魯哈尼當天暗示伊核協議的歐洲籤署國沒有能夠履行對伊朗的承諾。或者說,沒有幫助伊朗減輕因美國制裁而帶來的痛苦。於是,伊方以提高濃縮鈾產量和豐度表達不滿,並稱伊朗想要多少,就生產多少。
  • 伊朗發聲提高濃縮鈾豐度 中止履行伊核協議
    央視網消息:伊朗外交部副部長阿拉格希,及伊朗原子能組織發言人卡邁勒萬迪今天(7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召開聯合發布會宣布,針對美國去年5月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及其對伊朗的不斷施壓,從即日起,伊朗將逐步提高濃縮鈾豐度,不再受伊核協議3.67%的限制。
  • 五分鐘看懂伊核協議(圖解)-威廉·布羅德、塞爾吉奧·佩薩尼亞
    伊核會談旨在限制伊朗利用這兩種元素製造武器的能力。核武器的兩種製造方式都從鈾礦石開始。 作為核反應堆燃料以及製造核武器的原料,鈾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鈾235在天然鈾礦石中的含量不足1%。在鈾濃縮的過程中,需要通過離心機將鈾235從鈾元素中分離出來。可用於製造原子彈的另一種燃料鈽,則是通過在反應堆中輻照鈾製成的。
  • 五國出手挽救伊核協議,伊朗稱各方「談得不錯」要重啟重水反應堆
    伊朗與俄羅斯、中國、法國、德國和英國的官員28日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碰面,就挽救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再做努力。伊朗外交部副部長阿巴斯·阿拉格希說,各方「談得不錯」。伊朗官員28日認定英國扣押涉伊朗油輪違反伊核協議,同時指責英方提議組建由歐洲聯盟主導的護航艦隊帶有「挑釁性」。
  • 伊朗高調宣示核成果 啟用國產新型濃縮鈾離心機
    報導說,賈利利在信中說,伊方對六國準備重返核談判表示歡迎,並且已經做好與六國恢復談判的準備,「下一輪談判能否成功,取決於六國對伊朗的倡議作出的建設性反應」。 阿什頓去年10月致信伊朗,提議只要伊方不設前提條件,六國與伊朗可在「今後幾周內」重啟核談判。此後,伊朗多次表示願與六國恢復停滯一年的核談判,但伊方一直未正式復函阿什頓。
  • 面對美國極限施壓,伊朗「棋出險招」 中東核危機潛伏……
    去年差不多在此時,美軍擊殺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讓伊朗反美情緒高漲;一年過後,伊朗政府發言人宣布伊朗重啟核活動,局勢仿佛陷入輪迴。  在「老對手」美國政府即將換屆之際,伊朗如此「出招」,背後有多重考量。專家指出,通過一系列舉動,伊朗在對美國川普政府的極限施壓做出強烈反應,美伊雙方實際均在追加談判籌碼。如果美國不重返伊核協議,伊核問題可能會迅速地升級為「核危機」。
  • 美國向伊朗購買32噸重水 伊核博弈各持籌碼
    作為執行伊核協議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和伊朗做了筆買賣,花了超過800萬美元買了幾十噸重水,卻在國會內遭到了眾議員的猛批。美國跟伊朗買重水,究竟能否遏制伊朗的核生產?還是起到了相反作用?2015年7月14日,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歷史性的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按照伊核協議達成的條款,伊朗同意減少核項目規模並且接受國際監督。作為交換,伊朗數百億美元的海外資產將逐步解凍。從今年1月開始,歐盟和美國也宣布解除大部分與伊核問題相關的制裁。阿拉克重水反應堆是當初伊核談判的重點。
  • 地球局|美國想重啟核試驗,隨便說說還是蓄謀已久?
    而一旦美國在《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乃至《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上搞小動作,其影響面將更加廣泛。除了其他幾個獲得國際社會承認的核大國,因核計劃而遭受國際制裁的朝鮮和伊朗將採取何種應對舉措更值得關注。2015年伊核協議達成後與會各方代表集體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