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美國上一次核試驗已經過去28年,但今天的美國政府內部,有些人對於核試驗的渴望又開始蠢蠢欲動:5月15日,美國政府的一次國家安全會議上,一些高級官員討論了重啟核試驗的問題,只是分歧嚴重,並未做出任何決定。更令人擔憂的是,美國負責核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幫辦德魯·沃爾特5月26日表示,只要總統川普下令,美國可以在幾個月內安排一次實彈核試驗。在《中導條約》已廢、《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前途未卜的情況下,美國的任何核動向都可能導致核軍備競賽,危及核不擴散體系和全球戰略安全平衡。
【這可不是突發奇想】
美國《華盛頓郵報》5月22日爆料,一名川普政府高級官員和兩名知情消息人士透露,美國國家安全部門的高級官員在5月15日舉行的一次會議上討論了重啟核試驗的問題。美國《軍隊時報》網站5月26日報導,美國國防部負責核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幫辦沃爾特表示,如果總統川普提出要求,他們可以在「幾個月內」安排一次實彈核試驗。
美國能源部下屬的國家核安全管理局的一份文件顯示,根據一項可追溯至1993年的總統指令,該機構被要求維持可在24至36個月內進行核試驗的能力。而沃爾特表示,在她看來,該機構在內華達州又一處可供進行地下核試驗的地點。
美國上一次核試驗還要追溯到1992年,這次是美國政府高層28年來首次討論進行實彈核試驗的可能性。而過去28年來,美國一直以模擬和非爆炸性試驗來評估其核武庫的運行狀況和能力。
美國內華達核試驗場內的地下核試驗坑
事實上,美國在1996年就籤署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但時至今日也沒有正式批准該條約。而且,美國還公開質疑已批准該條約的俄羅斯是否履行承諾不進行核試驗。
對於美國可能重啟核試驗,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5月28日表示,不排除美國正在製造輿論,為退出《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做準備。她說:「步驟很清楚:首先對他國提出不實指控,接著為政府顯而易見的舉措的實施做好準備。」扎哈羅娃強調,該條約是核不擴散領域最重要的文件之一。
退約,對川普政府來說已司空見慣。去年8月,由於美國退約,《中導條約》正式失效。加之2001年12月美國就已退出《反導條約》,如今核軍控體系大三角僅剩一角——即將於2021年2月到期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目前,俄羅斯多次呼籲美國續約,但美方態度曖昧,該條約前途未卜。
美國總統川普
川普上臺以來,美國在核問題上一系列行動的決策源頭,在於2017年12月18日發布的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在這份總綱式文件中,明確將中俄視為美國國家安全的主要威脅和競爭對手。報告稱:「俄羅斯正投資新的軍事能力,包括核武器系統,這依然是對美國現有威脅中最重大的一個。」
2018年1月19日和2月2日,美國又先後發布新版《國防戰略報告》和《核態勢評估報告》。前者指出,國家間戰略競爭取代反恐,成為現階段美國國家安全方面的首要關注;後者希望政府加大更新核武器投入,研發新型核武器,提高核威懾力。
這份《核態勢評估報告》是五角大樓2010年以來首次公布美國核戰略,一改以往降低核武器在國家安全戰略中的重要性以及不再發展新核武器、停止核試驗等表態。如此來看,川普執政以來在核問題上的所有行動都事出必然。
發射井中的「民兵-3」洲際彈道飛彈
【軍備競賽已經打響】
川普上臺之初,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曾發布預測,美國將在未來10年花費約4000億美元完成核武器更新。其中,一個重要計劃就是升級列裝的唯一陸基洲際彈道飛彈「民兵-3」。去年5月1日和9日,美軍兩次從加州南部范登堡空軍基地試射「民兵-3」。目前,美國保有的該型飛彈約有400枚,採用發射井固定發射,到今已列裝服役了50年。
促使美國升級「民兵-3」的,恐怕不只是老驥伏櫪,更緣於來自俄羅斯新型陸基洲際彈道飛彈「薩爾馬特」的壓力。該飛彈起飛重量超過200噸,有效荷載10噸,射程1.8萬公裡,長35.5米,直徑3米,可載燃料178噸,戰鬥部為分導式核彈頭。
用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話說,「薩爾馬特」洲際彈道飛彈「可以打到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而且,俄方強調該飛彈可以突破現在所有反導系統。難怪有美國專家直言,在「薩爾馬特」面前,「民兵-3」就像「裝了火箭發動機的牙籤」。
「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彈道飛彈
在新版核戰略下,美國還將改裝現役潛射洲際彈道飛彈「三叉戟」以便搭載更小當量核彈頭,打造新一代「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研製搭載核彈頭的「戰斧」巡航飛彈,升級延長戰略轟炸機壽命等。此外,還包括可通過現役戰機投射的精確制導戰術核飛彈B61-12,用以打擊堅固掩體目標。
這意味著核武器小型化,美國使用核武器的門檻大大降低。美國新版《核態勢評估報告》還暗示,美國將擴大戰術核武器使用條件,不排除在未受到核打擊時率先使用。川普政府2020財年國防預算案把國防開支提高了5%,達到7500億美元的創紀錄水平,其中用於研製低當量核武器的費用增加了8.3%,是增幅最大的一項。
去年8月《中導條約》失效僅17天,美軍便首次試射一枚常規陸基巡航飛彈。去年12月,美軍再次試射一枚飛行500多公裡的新型常規陸基彈道飛彈。相比美國斥巨資更新升級核武庫,俄羅斯近年來在新型尖端武器上先行了一步。
俄羅斯總統普京和國防部長紹伊古
在去年12月的俄國防部擴大會議上,普京表示,俄羅斯的「匕首」高超音速飛彈、「佩列斯韋特」雷射系統已經成軍,首個「先鋒」高超音速彈道飛彈團已開始接裝飛彈。圍繞「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彈道飛彈、「鋯石」以及「海燕」核動力巡航飛彈進行的工作也在按計劃推進。現代武器在俄羅斯三位一體核威懾體系中的比例已達82%。
普京表示,與過去一直在尖端武器上追趕美國不同,現在俄羅斯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美國正在試圖追趕俄羅斯。去年8月,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也曾表示,美國擁有超音速武器前,「可能要花費幾年時間」。
2010年4月,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和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籤署《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
【朝鮮伊朗作何感想】
從退出《中導條約》,到當前對是否延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態度曖昧,再到冒出重啟核試驗的想法,甚至不排除川普政府在考慮退出《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美國在破壞軍控體系方面邁出的每一步,波及的絕不只是其與俄羅斯之間的戰略對抗態勢,這種做法的影響是區域乃至全球性的。
美俄之間的《中導條約》失效,安全利益受損最大其實是夾在美俄之間的歐洲,該條約曾被成為歐洲安全的基石。而一旦美國在《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乃至《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上搞小動作,其影響面將更加廣泛。
除了其他幾個獲得國際社會承認的核大國,因核計劃而遭受國際制裁的朝鮮和伊朗將採取何種應對舉措更值得關注。
2015年伊核協議達成後與會各方代表集體合影。
伊朗核問題歷經十餘年馬拉松式談判,在2015年7月達成歷史性伊核問題全面協議,實際上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伊核問題本可以以此為基礎逐步得到解決。伊朗在擁有和平利用核能權利的同時,大幅縮減離心機數量,同時接受國際社會核查和監督。
但川普政府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並重啟和追加對伊制裁,導致伊核問題出現反覆。隨著美國極限施壓措施不斷加碼,迫使伊朗在美國退約一年後做出對等回應,即分階段中止履行伊核協議部分內容。
伊朗政府今年1月初宣布進入中止履約第五階段即最後階段,放棄最後一項關鍵限制,即「對離心機數量的限制」。自去年5月起,伊朗已先後分四個階段中止履行伊核協議部分條款,涉及濃縮鈾和重水儲量限制以及鈾濃縮豐度限制。
2018年5月,朝鮮炸毀北部豐溪裡核試驗場。
伊核問題重回老路的同時,川普政府在朝核問題上取得一定進展。2018年,朝鮮宣布中止核、導試驗、銷毀豐溪裡核試驗場等核設施,朝美關係出現轉機——2018年6月朝美領導人歷史性首次會晤。
即便朝美關係得以重新開局,但川普政府依然推行對朝極限施壓政策,朝鮮在無核化上的一系列舉動,並未獲得美方足夠的積極回應,無核化談判僵局難以打破,已經促使朝鮮調整戰略,正在對美重拾強硬路線。
去年底,在朝鮮為朝美對話設定的「最後期限」到期之際,朝鮮勞動黨舉行七屆五中全會,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要求大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同時要採取「積極和進攻性」的措施,徹底保障國家主權和安全。
上周,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主持召開勞動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提出新的軍事方針。
今年3月以來,朝鮮多次進行飛彈試射,金正恩尤其重視炮兵和火箭部隊近年來在飛彈能力上的提升。上周,金正恩主持勞動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提出進一步夯實國家核戰爭遏制力、保持高度動員狀態運營戰略武裝力量的新方針。
在伊朗和朝鮮就核問題重新強硬起來之際,美國高層若將重啟核試驗的冒進想法付諸實踐,一個惡性循環或將開啟,很可能導致伊朗和朝鮮加速調整核計劃,今後美國在伊核、朝核問題上將更加被動。
(大眾報業·齊魯壹點記者 趙恩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