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混血兒的死,一首深情的《草帽歌》,一部日本傷痕電影

2021-01-09 相聲小品電影電視

日本著名導演佐藤純彌說過一段話:人在奮鬥的頭十年裡是為了解決生存問題,隨後的十年是為了賺錢,第三個十年則開始反思曾經做過的事情。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這樣的。

如果換成一個國家,似乎佐藤純彌的話也可以適用,這個國家是二戰後的日本。

戰後的日本人為了生存做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然後經濟經過快速發展不僅解決了溫飽也再次成為經濟強國,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時,很多日本人開始反思過去,也出現了他們的傷痕文學。

在反思日本戰後歷史上,做的比較好的電影就是《人證》,也就是《人間的證明》,筆者更願意叫它《人性的證明》。

一、一部不那麼出色的推理電影

《人證》改編自日本社會派推理小說家森村誠一的小說《人性的證明》,這部小說的創作靈感來自於日本著名詩人和詞作家西條八十的《草帽歌》,這部小說也是森村誠一「證明三部曲」的首部和成名作。

《人證》的開頭還是不錯的,短時間內,一個在日本社會並不多見的黑人被殺,身邊留有一部西條八十的舊詩集。一個做招待的女孩在雨夜被撞隨後失蹤。

不過,該片出場人物很少,因此觀眾並不難猜到誰是兇手,要看的只是解謎過程。然後劇情迅速分成三條線糾纏在一起走下去。

兇手八杉恭子和混血兒喬尼的關係是一條線,八杉恭子的兒子恭平撞死了人逃亡美國是一條線,警察棟居心中關於父親在當年被美軍士兵打死的回憶是第三條線(國內公映版本好像刪除了棟居父親是因為救八杉恭子被打死的這個細節)

可以說,這三條線推理難度都不大,謎底也很快被揭開,比如阿鍾老太太的表妹直接一句「那個女人叫八杉恭子」就把所有謎團給公布了,因此如果你是衝著推理破案來的,那這部電影恐怕會讓你失望。

《人證》的成功主要是因為該片中有濃厚的歷史傷痕和關於人性的反思。

二、影片內外滲透的歷史傷痕

《人性的證明》,這本小說最開始定調的兩個字就是「證明」,原因是作者森村誠一早年的經歷,那時候他很窮,用積蓄買了一條美軍軍用褲,沒想到正趕上美軍打擊黑市交易,稽查隊發現森村誠一穿著軍褲就斷定他是黑市交易來的,於是不需要什麼程序當街讓他脫下來,周圍的人都在圍觀,那一刻森村誠一死去的心都有,這份屈辱並不只來自於當街脫褲,更多是因為他無法證明自己有資格在公開場合穿這條褲子。

美軍、圍觀、屈辱和證明,這是電影《人證》裡的幾個要素,在森村誠一的親身經歷裡都可以找到。

影片中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就三個,八杉恭子、喬尼和棟居。

在電影中,喬尼是一個日美混血兒,父親是美國黑人士兵威利,母親是日本酒吧女招待八杉恭子。他很小就隨父親回到美國,在紐約黑人區窮困潦倒,老威利用碰瓷訛來的六千美元送他回日本找媽媽。但已經功成名就的八杉恭子無法和喬尼相認,在糾纏中八杉恭子用刀刺了喬尼。

喬尼是一個不可不扣的悲劇人物,飾演他的日本歌星喬山中和喬尼的命運相似,他的父親也是美國軍人,但父親走之後把他留給了母親。在喬山中上小學時母親病死,成為孤兒的喬山中由於混血兒的身份在日本社會備受歧視連工作都找不到只能去打拳,後來才逐漸步入歌壇。

正因為喬山中有著和喬尼相似的命運,因此他被找來飾演這個角色,並且獻唱了那首充滿感情的《草帽歌》。

片中警察棟居也有一段悲慘的歷史,他的父親曾在街頭制止美軍強暴八杉恭子,結果就在一幫日本人的圍觀下被美軍打死,年幼的棟居心裡埋下了陰影。

事實上飾演棟居的松田優作曾在拍攝該片時嚮導演佐藤純彌坦言,他的母親當年也曾在美軍軍營附近做過酒吧女招待,對這段歷史他深有感觸。

可能就是因為這浸透影片內外的歷史傷痕,才讓該片用了一種難言的吸引力,讓人忍不住去探詢。

三、被內涵的日美關係

《人證》一開始確實是被當成人性反思電影看的,但該片中存在不少內涵的元素,尤其是在日美關係上。

比如八杉恭子的兩個兒子,和美國黑人威利生的喬尼,代表著戰後日本人在美國管制下的黑暗歷史,就像佐藤純彌說的生存的十年,為了生存不得不做一些委屈的事情。

八杉恭子和現任丈夫結婚時很窮,兩人通過奮鬥最終成為富豪和社會名流,這就像佐藤純彌說的賺錢的十年。

恭平是八杉恭子和現任丈夫生的兒子,但這個兒子卻是一個紈絝子弟,對待自己父親受賄和養情人的事情嗤之以鼻,對八杉恭子的隱忍也看不起。這樣的狀態更像是七十年代暴發戶一樣的日本社會,是需要反思的十年。

還有警察棟居的歷史,他去紐約辦案的時候,發現協助他辦案的美國警察肖夫坦就是當年殺害自己父親的兇手之一。

雖然確定了兇手,但棟居卻只能將仇恨隱忍,只有在肖夫坦打死持槍拒捕的恭平時他才發洩了一回:你殺了多少日本人了?

案子辦完之後,棟居在肖夫坦的家裡用肖夫坦的槍瞄準了鏡子裡的殺父仇人,然後扣動了扳機。

這就像日本人對美國的感情,一方面他們認為戰後美國人給了日本人太多的屈辱和傷害(殺父)。另一方面美國人也在幫助日本人(協助辦案),由於美國的強大,日本人敢怒不敢言,最後只能採取射擊鏡子裡仇人的方式找一個心理上的平衡。

可以說,整部電影都瀰漫著一股日本人對待美國人的複雜情緒,幾乎毫不掩飾。

四、《人證》的延伸

在案件、人性和情緒三個大脈絡引導下,《人證》的劇情顯得充滿吸引力又符合邏輯,而在該片主要脈絡之外,還有一些劇情上的延伸。

比如為什麼喬尼的父親是黑人威利?為什麼那個殺死棟居父親的美國兵叫肖夫坦?

其實,威利代表的就是美國黑人階層,肖夫坦這個名字代表的是美國的愛爾蘭人,恰好,這兩部分人在美國都曾是弱勢群體。

換句話說,兩個在美國的弱勢群體成員借著戰爭的機會到了日本作威作福,讓日本人成了更弱勢的群體。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該片裡除了棟居之外,幾乎所有的弱勢群體都死了。混血兒喬尼死於母親無法面對的歷史,八杉恭子死於對自己的悔恨,恭平死於一個美國警察,當年的佔領軍威利死於衰老、貧窮和思念。

就連那個殺了棟居父親和恭平的美國警察肖夫坦,最後也死於同樣是弱勢群體的黑人流氓,其被殺死的「罪名」是幫助日本人。劇情在這裡好像畫了一個圈。

同時,該片還有一些小細節,比如肖夫坦的上司說過,他不喜歡日本人,因為他的弟弟死於珍珠港。

阿鐘太太的表妹是從滿洲回到日本的,沒有地方去,就在阿鐘太太的酒吧裡工作,在那裡認識了八杉恭子。

看似不起眼的兩個小細節,其實也交代了日美關係的重大起因,中國和珍珠港。

可能有中國觀眾看到這裡會覺得不舒服,為什麼該片裡日本人把自己打扮得就像一個受害者?他們明明是因為侵略才落到這步田地的,怪不得誰。

這話沒錯,不過我們可以用割裂的眼光看待《人證》,卻不能用割裂的眼光看待作者森村誠一,他在成名後寫過不少書,其中有兩本叫《人性的證明新編》和《食人魔窟》,這兩本書的核心主題是,用推理小說和寫實文學的方式揭露日本731部隊在中國犯下的罪惡。

就像我們國家在八十年代流行的傷痕文學一樣,《人證》體現的也是日本在七十年代反思的傷痕,肯定是會有一些局限性的。

六、催人淚下的《草帽歌》

如果《人證》按照一般的推理小說結局,真相大白就是結束的話,那麼該片的魅力將減色不少。

影片的最後,身為警察的棟居選擇讓罪犯八杉恭子自行了斷無疑是一個充滿人性的行為,據說棟居這裡本來有一句臺詞:母親,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後來被導演刪掉了,松田優作也認為刪得好,這裡應該就是凝視、沉默和淚水。

在悠揚的《草帽歌》旋律中,喬山中用他滄桑的嗓音唱響了一首催人淚下的歌曲,這首歌也將整部影片推向高潮。

也許你不懂英文,也許你不懂日語,但《草帽歌》裡的「mama」是全世界都能聽懂的語言。

《追捕》和《生死戀》在我國火得一塌糊塗,但在日本的票房卻相當一般。《人證》不一樣,這部電影不僅在我國很火,在日本同樣高居當年票房榜第二,是一部叫好又賣座的電影。《草帽歌》也被很多大陸歌手反覆翻唱,成為八十年代最流行的歌曲之一。

過了這麼多年,《草帽歌》依然魅力不減,這裡面有著深厚的感情和純真的人性,在一部人性扭曲的電影裡更顯得彌足珍貴。

《人證》的最後一個鏡頭也許是巧合,佐藤純彌非常喜歡用大的標誌性的建築去代表自己的電影,《追捕》最後一個鏡頭是東京的國會大廈,《人證》的最後一個鏡頭是美國的代表,曼哈頓和世貿雙子塔。

END

相關焦點

  • 歌曲真人化:為了一首歌,拍了一部電影
    其中還有一種類型就是衍生片,比如接下來要介紹的這類由音樂尤其是流行歌曲衍生而出的電影,如果我們比較熟悉「動漫真人化」的話,這類歌曲衍生電影就是「歌曲真人化」,將屬於一首歌曲的意境,通過畫面和一段愛情或勵志故事呈現出來,這和音樂傳記類電影還是有所不同的。
  • 《影子武士》:黑澤明神作,一部概況日本戰國時期縮影的電影
    說起亞洲地區最著名的導演,那麼黑澤明絕對是第一位,他是整個亞洲第一位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導演,除了赫赫有名的《羅生門》以外,《影子武士》應該說是也很著名的一部了,這部電影的背景是日本戰國時期,也就是在德川家康統一日本之前的那一段時間發生的故事,當時日本勢力最大的三大家族分別是武田家
  • 一首溫暖的歌 兩個平凡的人
    ◆ ◆ ◆ ◆ ◆這是小天分享的第 63 首歌用一個故事來聆聽一首音樂,用一首歌的時間來讀懂一段故事。大家好,我是音樂分享人一隻小天。這首歌在我的備用歌單裡從9月底躺到現在,終於要被拿出來分享啦啊啊啊!!!
  • 初音未來的一首歌要拍真人電影,原版竟是個「裝死秀恩愛」的故事
    (原標題:初音未來的一首歌要拍真人電影,原版竟是個「裝死秀恩愛」的故事)
  • 一首歌拯救彗星撞地球,論腦洞還是日本人會拍
    而在下面要介紹的影片中,地球能否得以拯救,要從他們的一首歌說起——魚的故事ィッシュストーリー《魚的故事》改編自日本超人氣推理小說家伊坂幸太郎的短篇小說中村義洋改編過4部伊坂的作品;《家鴨與野鴨的置物櫃》《金色夢鄉》《洋芋片》還有這部《魚的故事》,可以說他和伊坂幸太郎是小說改電影的黃金搭檔了!故事因一首歌而起。
  • 《殺不了的他和死不了的她》:又一部被名字耽誤的日本青春電影
    再後來,又來一部《她不知道名字的那些鳥兒》(蒼井優因此片獲得日本奧斯卡最佳女主),中國發行方這回終於掀桌子了:「日本同行,你們好好起名字之前,我們還是不要再合作了。」我個人覺得這部電影的名字還是挺好翻譯的,就叫《什麼鳥》就好,能不能過審我就不敢保證了。
  • 施光南:一首傳世的歌
    光南的樂感和識譜能力極強,往往看完一部電影就能哼唱出片中的主題歌,順手拿來一首新歌,看著譜就能立刻唱出歌詞。他是班級和學校歌詠隊及歌詠比賽最熱心的倡導者和組織者。  當時,報上常發表一些抒情小詩,光南就拿過來試著譜曲,然後把它們記在小本子上。
  • 10首50年代老電影插曲,每一首歌曲就是一個經典!
    那些看過的每一部電影,就是一個懷念!每一個鏡頭,就是一個輝煌!每一首歌曲,就是一個經典!往昔的老電影已離我們遠去,今天我們再次聆聽那些老電影插曲,重溫那些曾經的歲月,在優美的旋律中,找尋記憶中雖已淡遠,卻是熠熠閃光的東西......
  • 歡樂頌2第16集趙醫生唱的歌是什麼 深情獻唱低音炮撩人
    在《歡樂頌2》最新劇情中,趙醫生的撩妹大法升級,直接深情獻唱。不僅曲妖精被感動,廣大女粉絲們也沉浸在了凱凱王的歌聲裡。那麼《歡樂頌2》第16集趙醫生唱的歌是什麼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歡樂頌2》中,趙醫生和曲筱綃的熱戀互動簡直就是第一部的升級2.0版。
  • 香港電影5大影視金曲,張國榮黃家駒上榜,而他這首歌卻讓人落淚
    曾經的香港電影,帶給了我們無數的歡笑和淚水,承載了幾代人的情感記憶,在一部部精彩的電影作品問世的同時,同樣出彩的還有音樂,許多原創的影視歌曲都相當的經典,今天就來看看四首香港電影中的歌曲,所謂的懷舊經典,大概就是指下面的這些歌曲吧!
  • 如果你仔細聽,一定會發現每一首歌都有一個故事!
    如果你夠細心,那麼一定會發現,其實一首歌,就是一個故事。它是由樂隊的主唱James Hetfield傾注情感最多的一部作品。《Clouds》—索比赫索比赫曾是一個17歲的少年,在最美好的年紀卻被確診罹患骨癌,生命只剩下3個月。在他心中一直有著一個夢想,就是成為一名歌手,於是在生命的最後期限,他寫了一首歌曲《Clouds》,這首歌沒有悲傷的曲調,而是非常輕快,那感覺就像是明天將要去約會一樣。
  • 「致敬白衣天使」,劉德華周杰倫深情演唱,公益活動相繼推出
    實力歌手劉德華、周杰倫的在線深情演唱,歌后莫文蔚的一首英文詩歌《I felt an angel》令人潸然淚下,公益活動《戰「疫」正清明》——演員斯琴高娃動容的詩歌朗誦,道出最深情的告白。03周杰倫林俊傑深情演唱,天王劉德華壓軸出場在這份演唱名單中,周杰倫與林俊傑的強強聯手,令網友歡呼不斷,一首周杰倫的經典歌曲
  • 日本高分電影,豆瓣評分每一部都在8.6以上,值得你永久珍藏!
    你是日本電影的資深影迷嗎?這些高分電影,你看過多少呢?《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2007),豆瓣評分8.7。《情書》以清新感人的故事和明快唯美的影象在日本國內引起了轟動,影響波及到整個東南亞甚至歐美,被眾多影評人視為日本新電影運動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入殮師》(2008),豆瓣評分8.8。影片《入殮師》根據日本作家青木新門的小說《門納棺夫日記》改編而成,影片講述了日本入殮師的生活,影片以一名入殮師新手的視角,去觀察各種各樣的死亡,凝視圍繞在逝者周圍的充滿愛意的人們。
  • 施光南:一首傳世的歌!
    唱出邁入新時代喜悅的《祝酒歌》這一首首節奏明快富有民族特色流傳至今的音樂背後>發現少年合唱團演出曲目中出現一首《懶惰的杜尼亞》作者正是他的筆名「阿查都歷亞」!…1972年,洪如丁的生日將近施光南決定為妻子創作一首歌很快,傳唱至今的《打起手鼓唱起歌》誕生了
  • This Is Me:《馬戲之王》最為勵志的一首歌 背後的故事也感人
    看過《馬戲之王》的朋友肯定會對電影中的一個歌曲感興趣,畢竟《馬戲之王》本就是一部歌舞片,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歌曲This Is Me。This Is Me是《馬戲之王》最為勵志的一首歌,領唱這首歌的基拉·塞特爾(鬍子女)已經43歲了,由於她媽媽是紐西蘭籍玻里尼西亞人,爸爸則是英國人,因為她父母種族不同,家人一直生活在別人異樣的眼光裡,因此在學校裡也經常受到歧視。她每次唱這首歌都感到「艱難」,因為歌詞的描述和她的生活太像,每次演唱都會流淚。
  • 因一首歌爆紅,34歲死在母親懷裡,遺作讓人細思極恐
    因一首歌爆紅,34歲死在母親懷裡,遺作讓人細思極恐 他因一首歌走紅,34歲死在母親懷裡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錯。看那一條長城萬裡,在雲中穿梭呀。看那青藏高原。比那天空還遼闊。
  • 默片之死!日本版《天堂電影院》,看哭了多少全球電影人
    再往前一點,朱塞佩·託納多雷給電影的深情情書《天堂電影院》,講述了一座電影院的坍塌史。雖然兩部電影都講述了電影之死,但骨子裡卻期望「向死而生」。默片死了,但新的有聲電影延續了電影人和電影本身的生命。天堂電影院拆毀了,但它留給幾代影迷的記憶卻永久封存下來。
  • 他用一首歌走紅了32年,但歌詞裡卻沒有一個愛的字
    娛樂圈裡有各種各樣的藝術和文化,我們從小接觸到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還有歌曲,總能給人們帶來不同的驚喜和震撼,雖然這些老歌已經出現了幾十年,但優美的曲調仍然讓人們時時刻刻都在聽,事實證明,好的歌曲永遠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他在一次次地消逝,他們的移動是永恆不變。
  • 女生深夜不敢聽的4首歌,李榮浩上榜,最後一首抗不過前奏5秒!
    第一首:《祝你幸福》這首歌是李榮浩2017年出的,李榮浩大家也都不陌生了,他的歌曲很有辨識度,聲音也獨具特色,低沉,沙啞,有內涵,滄桑感迎面而來。這首歌有些憂傷,曾經喜歡的那個女孩如今離開自己,曾經的信誓旦旦都已化為泡影,我不想你離開,看著你的背影是那麼難過,但是,我什麼都做不了,只能「祝你幸福」。
  • 因為一首歌,愛上一座城
    在陌生的國度,我會特別想把身邊的一切告訴思念的人,除了此刻下著的雪,我還想告訴他我來這裡愛上的第一首歌《read all about it》。這首歌來自英國歌手艾梅麗·桑德,背景樂是純鋼琴曲,婉轉,深沉,像極了此時人跡稀少的倫敦街道,古樸建築透出年代的氣息,親切又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