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水體的氧化還原狀態與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2020-12-07 水產養殖網

一、養殖水體的氧化還原狀態

水的氧化狀態與還原狀態的分界不是絕對的,通常將含有豐富溶解氧的水稱為氧化態的水(氧化環境),一般未受到人類活動幹擾、水交換良好的天然水均為氧化態的水。反之,如一些投苗密度過高、投餌量過大,又缺乏增氧設備的養殖塘,常導致池水溶氧量過低,特別是在高溫季節的底層水,可能轉化為還原性環境;還有一些水交換較差的水域,如含豐富有機質的沼澤水、地下水及海洋深處等,也常呈現還原狀態。在一般情況下,常以地下水面作為地層氧化環境和還原環境的分界面。

在含氧豐富的氧化水環境與缺氧的還原環境中,常見元素的主要存在形態如表1。從表2可知,變價元素可以多種形態同時存在於水環境中,但在不同的環境中,主要存在形態不同。如氮元素,在富含氧水中,&nbspNO3-是主要存在形態,含量最高;在還原環境中NH4+(NH3)的含量往往熱很高,&nbspNO3-含量很低,甚至有時無法檢出.

表1、不同氧化還原水環境中常見元素的存在形態

在不同的氧化還原環境中,隨著EH的降低,有機物氧化時接受電子的物質也隨著改變,即氧化分解有機物的氧化劑發生相應的變化,因而所生成的產物也不一樣。

當水中溶解氧含量豐富時,溶解氧作為氧化劑,即通常是電子的接受體,此時水的EH一般為0.4V左右。但生物很快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並開始使用氧化的無機和有機物作為代謝中氫和電子受體,換句話說,由於氧化態化合物作為代謝過程中的氧化劑而減少,這導致水體或底泥的氧化程度相對下降,所以EH降低。在特定的EH時水中出現各種各樣的還原性物質。據報導,在大約0.34V時,亞硝酸出現,在大約0.2V時,可檢測到亞鐵離子,在大約0.1V時,發現硫化氫。亞鐵離子的出現與溶解氧的耗竭接近一致。

從實踐角度看,如果水體和底泥的溶解氧耗竭,即使EH還不是負值,其條件也有利於某些物質的還原作用。甚至底泥表面是氧化態,泥裡面也會產生還原條件。圖1為這種現象的表現。


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有機物濃度高的塘泥比有機物濃度低的塘泥還原條件所出現的深度要淺得多。觀察塘泥一般可以從顏色中判斷出是氧化態還是還原態。一些亞鐵離子化合物是黑色的,所以還原態的泥是黑色的。氧化態泥的表面可能覆蓋一層棕色膠狀物或呈現其它天然顏色。

二、水環境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當水中溶氧含量豐富時,通過好氧菌的作用,有機物可以得到徹底的氧化分解,最終的產物基本無毒:
(CH2O)106(NH3)16H3PO4+138O2--→106CO2+16HNO3+122H2O+H3PO4

在溶解氧豐富的水環境中,高價元素的化合物,如NO3-、Fe3+、SO42-、MnO2等是穩定的;如果水中溶解氧被耗盡而成為無氧水時,NO3-、Fe3+、SO42-、MnO2將被還原為NH4+、Fe2+、S2-、Mn2+等。
&nbsp&nbsp&nbsp&nbsp
在缺氧條件下,有機物氧化分解不完全,會產生對水生生物無益甚至有害的物質。例如,當溶解氧被耗盡,以NO3-作為氧化劑時,有機物的氧化分解將在厭氧菌作用下發生脫氮反應。此反應如果發生在養殖池塘,池水的肥力將被降低:
(CH2O)106(NH3)16H3PO4+84.8HNO3--→106CO2+42.4N2+148.4H2O+16NH3+&nbspH3PO4

若水中尚含有足量的NO3-,則NH3可以繼續被氧化,發生脫氮反應:
5&nbspNH3+3HNO3--→4N2+9&nbspH2O
&nbsp&nbsp&nbsp&nbsp
若水中NO3-也被消耗盡,有機物便以SO42-作為氧化劑,通過厭氧菌的作用生成對水生生物有害的NH3與H2S:
(CH2O)106(NH3)16H3PO4+53H2SO4--→106CO2+53H2S+16&nbspNH3

(本文已被瀏覽 4949 次)

相關焦點

  • 氧化還原電位(ORP)在養殖池塘水質監測中重要作用
    你的養殖池水面出現過不斷冒泡的現象?你的養殖池底泥有發黑髮臭的問題嗎?如果有,那證明你的養殖池底泥已經由氧化態變為還原態,氧化還原電位逐漸降低,氧債開始增加,也預示著情況開始越來越糟糕。而如果你長期關注水體氧化還原電位變化,注重改底,則情況會大一樣。
  • 水體增氧的機理及增氧對水質的影響
    在中層水溶解氧隨水深增加而相應減少,因而中下層水易缺氧,對養殖底層魚類多的水體,進行水下增氧尤為必要。&nbsp&nbsp&nbsp&nbsp1、決定水質及底質氧化還原條件&nbsp&nbsp&nbsp&nbsp溶氧含量高時,則水質底質呈氧化狀態,氧化還原電位高,變價元素多以高價態存在;如天然水中常見的氧化態物質:O2、So4-2、No3-、PO43-以及Fe3+、Mn4+、Cu2+、Zn2+等金屬離子;溶氧低時,則相反
  • 水產養殖池塘水體氨氮與亞硝酸鹽的管理
    、糞便等含氮有機物分解產生的氨氮成為養殖池塘水體中氮的兩個主要來源。養殖水體中的氮存在的形態主要由有機態氮和無機態氮組成,有機態氮主要包括蛋白質、胺基酸、肽等,最終由氨化細菌分解成氨態氮。無機態氮主要包括溶解態氮氣、氨氮、亞硝酸鹽氮、硝態氮。各種無機態氮之間的轉化主要是由硝化細菌和硝酸還原細菌來完成的。
  • 微生物對水產養殖環境的生物修復作用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
    這些微生物直接或間接地作用水產養殖對象和養殖環境,很好地分解養殖生物排洩物,殘餌以及浮遊植物殘體等有機物,淨化了環境,同時微生物鏈在水質淨化中通過氧化,還原,光合,同化,異化把有機物轉變為簡單的化合物,保證水質的正常功能,從而維持水生生態系統中水生生物,病原,水質間的平衡。
  • 環保工程師知識點:氧化還原
    2、臭氧氧化法⑴臭氧的特性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其氧化能力僅次於氟,比氧、氯及高錳酸鹽等常用的氧化劑都高。在理想的反應條件下,臭氧可以把水溶液中大多數單質和化合物氧化到它們的最高氧化態,對水中有機物有強烈的氧化降解作用,還有強烈的消毒殺菌作用。
  • 恆奧德解析氧化還原電位的實際應用測定方式
    恆奧德為您一文解析氧化還原電位的實際應用測定方式   氧化還原電位就是用來反映水溶液中所有物質表現出來的宏觀氧化-還原性。氧化還原電位越高,氧化性越強,電位越低,氧化性越弱。電位為正表示溶液顯示出一定的氧化性,為負則說明溶液顯示出還原性。
  • 【技術分享】正確認識——氧化還原電位
    這一層就是我們講的放苗前必須培養出來的一層保護層,是非常有利於提高放苗率的,這一層氧化還原電位正常情況下較高。在一公分左右的好氧層下就是厭氧層,這一層是由厭氧菌、及未完全分解的腐敗物質構成,氨氮、亞硝酸鹽、硫化物含量較高,這一層的氧化還原電位很低,通常呈較低數值及負值。
  • 漫談水產養殖水體溶氧和增氧設備
    溶解氧是保證水產養殖動物正常生長和健康生長的必需物質,同時對調節水環境中眾多物質的氧化分解起著主導作用,是改良水質和底質的必需物質。一、水體溶解氧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主要由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決定,溶解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氧在水中溶解的就越多。
  • 氧化還原電位水
    1987年,日本科學家首先氧化還原電位水進行研究,發現其可有效殺滅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
  • 微生物對水產養殖環境的生物修復作用
    這些微生物直接或間接地作用水產養殖對象和養殖環境,很好地分解養殖生物排洩物,殘餌以及浮遊植物殘體等有機物,淨化了環境,同時微生物鏈在水質淨化中通過氧化,還原,光合,同化,異化把有機物轉變為簡單的化合物,保證水質的正常功能,從而維持水生生態系統中水生生物,病原,水質間的平衡。
  • 催化氧化設備是如何處理高濃廢水?
    在酸性較強的條件下,二氧化氯回分解並生成氯酸,放出氧,從而氧化、降解廢水中的帶色基團與其他的有機汙染物;而在弱酸性條件下,二氧化氯不易分解汙染物而是直接和廢水中汙染物發生作用並破壞有機物的結構。因此,pH值能影響處理效果。
  • 分解法寫複雜氧化還原反應離子方程式
    分解法寫複雜氧化還原反應離子方程式 2011-09-27 11:58 來源:城市快報 作者:賈浦東
  • 您知道亞硝酸鹽與氧化電位之間的關係嗎?
    在養殖池塘中增加配合飼料投餵量往往也會導致水體中氮、磷濃度及浮遊植物生物量增加,引發養殖水體嚴重的水華現象,進而降低水體透明度,導致初級生產力下降。水呼吸強度會隨著投餵配合飼料的養殖動物放養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加大溶解氧的晝夜變化幅度。養殖過程中養殖動物的排洩物、不合理的施肥以及大量的殘餌等已成為養殖水體汙染的主要來源,也是導致養殖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因素。
  • 微生物在水產養殖生態環境中的地位與作用
    殘餌以及浮遊植物殘體等有機物,同時微生物鏈在水質淨化中通過氧化、還原、光合、同化和異化作用把有機物轉變為簡單的化合物,保證水質的正常功能,從而維持養殖環境生態系統中養殖生物、病原、水質間的平衡。&nbsp2、微生物在氮循環中的作用&nbsp養殖水體中的氮能促進或限制水產養殖生態系統中物質能量的轉化,也是浮遊植物生長限制性營養元素之一。微生物在氮循環中的作用:①氨化作用含氮有機物經微生物分解而產氨的過程。氨化微生物很多,包括細菌、放線菌和真菌等。②硝化作用即氨經過亞硝酸的中間階段而氧化為硝酸的過程。硝化細菌等。
  • 第六章 氧化還原與電極電位--第一節 氧化還原
    第六章 氧化還原與電極電位   氧化還原反應是一類重要的化學反應。它不僅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在人體內進行的一系列化學反應中,有許多是氧化還原反應。本章將在氧化還原反應的基礎上,著重討論如何將化學能轉變為電能、電極電位和電池電動勢的產生及其應用等有關知識。
  • 河流水體自淨機理
    1.河流水體的自淨過程  受汙染的河流經過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汙染物濃度降低或轉化,水體恢復到原有的狀態這種現象稱為水體自淨。水體自淨機理包括物理作用、化學作用以及生物作用。  ⑴物理淨化作用  汙水或汙染物排於水體之後,可沉澱固體逐漸沉至水底形成底泥,懸浮膠體和溶解性汙染物則因混合擴散稀釋而逐漸降低在水中的濃度。汙水排入河流的混合過程主要包括三個階段:①豎向混合階段;②橫向混合階段;③段面充分混合後階段。  ⑵化學淨化作用  是指汙染物質由於氧化、還原、分解等作用而使河水中的汙染物質濃度降低的過程。
  • 對蝦養殖過程中硫化物的控制技術
    在精養蝦塘中下層水體和底泥中,殘餌、排洩物以及動植物殘骸會不斷積累,易造成水體或者底部有機質含量過高,這些有機汙染物分解時,礦化成硫酸鹽(好氧)和硫化物(厭氧),同時也消耗大量溶解氧,這在客觀上為硫化物的生成創造了還原性環境,促進了硫化物的生成。
  • 用高效催化氧化處理工藝
    在酸性較強的條件下,二氧化氯回分解並生成氯酸,放出氧,從而氧化、降解廢水中的帶色基團與其他的有機汙染物;而在弱酸性條件下,二氧化氯不易分解汙染物而是直接和廢水中汙染物發生作用並破壞有機物的結構。因此,pH值能影響處理效果。
  • 2015年環保工程師:氧化還原法
    氧化還原法:通過氧化還原反應將廢水中的溶解性汙染物質去除的方法。化學反應中,失去電子的過程叫氧化,失去電子的物質稱還原劑,在反應中被氧化,得到電子的過程叫還原,而得到電子的物質叫氧化劑,在反應中被還原。每個物質都有各自的氧化態和還原態,其氧化還原電位的高低決定了該物質的氧化還原能力。廢水的氧化還原處理法又可分為氧化法和還原法兩類。
  • 水體中亞硝酸鹽的轉化,是養殖成功的關鍵之一
    養殖水質的好壞,主要看以下幾個水質指標:氨態氮、亞硝態氮、硝態氮、pH值、化學耗氧量、硫化氫等七個指標。水產養殖水體中,如何讓含氮有機物進行有效的轉化,以確保養殖水質長期維持良好,是養殖成功的關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