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沒說出「擁軍」二字,卻為部隊守護水塔39年

2021-01-08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來源:中國軍網微信公眾號 作者:高潔、洪慶任 等

一座塔,一條路,一段人生,值得我們去仰望、去追尋;一群人,一個時代,一種情懷,值得我們永遠銘記!正是無數個「陳少莊」,讓那句著名的雙擁宣言歷久彌新:「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導——

初心不改最動人

■高 汛

自始至終,為部隊守護水塔39年的陳少莊都沒說出「擁軍」二字。

閩東,一個久負盛名的革命老區,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爭上前線……一個個感人的擁軍事跡流傳至今。今日的寧德冠頂山,「守水人」陳少莊用一個中國普通勞動婦女最樸素的方式,詮釋著她的擁軍情愫——「就是想為部隊做點事」。

這是屬於她的39載青春芳華,這是一個軍民魚水情深的時代縮影!

時間指針撥回到1991年1月,第一次全國雙擁工作會議在福州召開。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賦詩《軍民情·七律》相賀:「挽住雲河洗天青,閩山閩水物華新。小梅正吐黃金蕊,老榕先掬碧玉心。君馭南風冬亦暖,我臨東海情同深。難得舉城作一慶,愛我人民愛我軍。」

「愛我人民愛我軍」,這是對擁軍愛民光榮傳統的高度概括。雙擁傳統在八閩大地源遠流長,根深葉茂,不論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不論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還是抗災搶險的危急關頭,軍民心手相連、福難同擔、艱苦奮鬥的場景都令人眼眶一溼、心窩一熱。

打開福安市的「擁軍日誌」,一個個動人心扉的實際舉措映入眼帘,溫暖了這個寒冬:制訂支持部隊建設的優先安排項目、優先提供信息、優先培訓人才等「六個優先」;將解決部隊幹部住房列入城市住房建設規劃;創建寧德市(福安)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產業園,組建「福安閩東蘇區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率先建立優撫對象撫恤補助自然增長機制……「閩東延安」,名不虛傳。

這個時節的寧德,山野間最常見的是山茶花,不畏春寒刺骨,輕溢花香茶香。正是閩山閩水這片熱土,孕育出陳少莊這朵「雙擁山茶花」,如深谷幽蘭,芳香自來,沁人心脾。

39年光陰荏苒,陳少莊圍著一座部隊水塔奉獻了一萬多個日與夜,數千萬次地擰動閥門的同時,沁潤了自己的人生、映照著不變的初心。這一幕幕,讓我們不禁想起那些戰場上用獨輪車送彈藥、送糧食的擁軍模範和人民群眾,這樣的情愫薪火相傳,一脈相承。

一座塔,一條路,一段人生,值得我們去仰望、去追尋;一群人,一個時代,一種情懷,值得我們永遠銘記!正是無數個「陳少莊」,讓那句著名的雙擁宣言歷久彌新:「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39載,圍著一座部隊水塔奉獻萬餘個日夜

●數千萬次地擰動閥門,沁潤人生映照初心

清泉叮咚 芳華清澈

——追尋無錫聯勤保障中心聘用人員陳少莊39年守護水塔服務軍民的故事

■洪慶任 薛軍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高潔

陳少莊和老伴維護水塔設備。

凌晨三點,66歲的陳少莊穿衣下床。走進隔壁房間,叫醒大女兒郭迎春。

「又要上山?媽,您究竟要鬧哪樣啊?」女兒一臉睡意。

「山下睡不著。」不等女兒穿好衣服,她推開家門,走進寒風刺骨的夜色中。

陳少莊,無錫聯勤保障中心房管局福安辦事處聘用人員。她惦記的山上,建有一座軍用水塔。而讓她「睡不著」的山下,是她兒孫滿堂的家——一座三層小洋樓,裝修講究,溫暖舒適。

自家床咋還睡不踏實?說起陳少莊這怪毛病,「病根」早在39年前就落下了

1979年底,原福州軍區守備一師駐紮在福建省寧德福安市郊。營區地勢高,供水情況很差:頭天夜裡將桶擱水龍頭下接水,第二天早上才勉強接滿一桶。

部隊及周邊群眾上萬人用不上水,師領導坐不住了,拍板在營區旁的冠頂山山頂修座水塔。部隊操槍弄炮沒得說,建水塔可不在行。周邊群眾紛紛自告奮勇,幫助建設。陳少莊的丈夫郭錦章學過木匠,又是水電工,就幫上了大忙。

人多力量大。水塔沒多久就修好了。可難題接踵而至:水塔需要24小時值守,離最近的師教導隊營區還有一段距離。這荒郊野外、墳塋遍布的,誰來守塔?

大伙兒都想好事幫到底,可哪家不是上有老下有小?守個十天半月的還行,長年累月,誰也受不了。

那些日子,老郭收工回家總悶悶不樂。一天晚上,聽丈夫說完這「撓頭事」,陳少莊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像個戰士一樣立正站在床頭,問:「你看我咋樣?」

老郭一下子就懵了。「你能行?那亂墳崗子你不怕?」

「能行!不怕!」陳少莊這回態度誠懇又堅決,有點鐵了心。

拗不過媳婦,老郭只好找到了師裡營房科科長。科長一聽,高興得蹦起來,很快又洩了氣——一個拖家帶口的農村婦女,能幹得了這活?

「要不……就讓她試試?」老郭心裡也沒底。

陳少莊倒是信心滿滿,第二天天不亮就起床,喚醒熟睡的孩子,揣幾個飯糰、背上一壺水,出發了。路上碰到熟人,別人還沒問,她倒主動搭話:「給部隊幹點活。」那神氣勁兒,她就跟自己參軍了一樣。

陳少莊當時沒想到,從家裡到水塔這條大約六七裡的山路,她會整整走上39年。

大女兒郭迎春那時已七歲,她依然記得第一次在山上水塔站過夜的情景。

「四周一片漆黑,總感覺有什麼東西在外面敲門,我和弟弟緊緊抱住媽媽,老鼠在屋梁上到處亂竄,睡到半夜,一條大蜈蚣一下子掉到床上,嚇得我和弟弟哇哇大哭,媽媽一把抱住我們兩個,蹲在牆角,迷迷糊糊地支撐到天亮……」

天一亮,郭迎春就哭著跑回山下的家,說啥也不肯上山。

一年除夕,陳少莊正在山上忙著蓄水。過年了,部隊官兵和山下居民用水量增加,她也比平時更忙碌。

下午四點左右,十來歲的兒子拉著個臉,找上山來。原來,家家戶戶都在熱熱鬧鬧準備過年,他家還是冷鍋冷灶。兒子不由分說,上來就要搶閥門開關扳手,想把她拽回家。陳少莊急了,這大過年的,要是山下部隊和群眾沒有水用,那可怎麼行,說什麼也不下山。兒子扔下扳手:「過年有啥好?我連飯都吃不上!」

望著兒子遠去的背影,聽著山下忽遠忽近的鞭炮聲,陳少莊再也忍不住,大哭起來。哭完,她繼續蓄水。

冬去春來,陳少莊整整在山上過了38個春節。有幾次,她實在拗不過子女們的央求,回家吃年夜飯,條件只有一個:除夕夜讓丈夫老郭上山頂班。初一一早,她又上了山。

老郭人老實,臉上總是掛著笑容。39年來,因為老伴替部隊看水塔,他沒少「遭罪」。上世紀90年代的一個雨夜,家門突然被砸得震山響,開門一看,眼前站著一個溼漉漉的「泥人」,竟是妻子陳少莊。原來,水塔從過濾池到淨水池中間的一個閥門開關「滑絲」了,怎麼也擰不動,山下近千戶人家可能用不上水。那時,還沒有手機,陳少莊拿上手電筒,冒雨下山找丈夫求援,一路上摔了好幾跤,腳上蹭掉了一大塊皮,她竟渾然不知……

「沒有他,這個水塔我看不下來,深更半夜叫他來修這修那,這樣的事兒不知道發生了多少回。」多半是陳少莊難得當眾誇他,一旁的老郭聽了不好意思,直搓手。

在山上待久了,總感覺自己就是個當兵的,遇到陌生人問她職業,她說在部隊做事

陳少莊心底還真有個參軍夢。如今,她還清楚記得雷鋒、王傑、歐陽海、麥賢德等先進模範的事跡,還能整段背誦當時報紙上刊登的事跡文章。

陳少莊告訴記者,她上學那會兒,部隊常派輔導員到學校來給學生們講英雄事跡,這些金光閃閃的名字,深深刻進了腦海。她想當兵,像這些人一樣成為英雄。

約莫十三四歲時,一支部隊駐訓在陳少莊他們的村子裡。正值農忙時節,解放軍幫老百姓收稻子、挑糧食、搞衛生,讓情竇初開的陳少莊第一次有了嫁給解放軍的念頭。

「我當時年紀太小,沒嫁成。」趁老郭起身去燒水,66歲的陳少莊和記者回憶起當年的情愫。

「沒有當成兵,也沒能嫁給解放軍,那就替部隊做點事吧。」談到當年上山守塔的初衷,她毫不諱言。陳少莊說,在山上待久了,總感覺自己就是個當兵的,遇到陌生人問她職業,她說在部隊做事。

當地有句老話:太陽落山前,冠頂山走完。是說,太陽落山以後,沒有人敢從這冠頂山走。為啥?因為當時的冠頂山四處都是亂墳崗,一到晚上磷火點點,陰森可怕。上山只有一條路,從墳地裡穿過。

「不怕?怎麼可能不怕?」只不過她沒跟丈夫說罷了。「說了,水塔就看不成了。」

「但一想到這是替部隊做事,膽子就大了。」陳少莊邊說邊挺了挺腰杆。

山上還有個「直腰杆」——那是一桿旗,旗杆斑駁,但國旗鮮紅,就連升降繩也是明亮的橙色。

陳少莊告訴記者,那個年代通訊不便,水塔裡的水由山腳下的泵房提供,每天都要跑近二十裡山路通知泵房。幾個月後,她從部隊的旗語中找到靈感,在山頂豎起一桿旗,通過升降旗,通知泵房抽水。多年後,儘管有了電話,每天迎著朝陽把紅旗升起,早已成為她雷打不動的習慣。

除了升旗,開閘、過濾、放水、關閘……這是陳少莊每天工作的程序,周而復始,簡單枯燥。水塔有6個閥門,每個閥門開關一次,平均需擰動扳手大約60多圈,一套程序下來,扳手在陳少莊手裡要旋轉近200次。用水高峰期,每天開關五六次很正常,一天下來就得擰動上千次。

39年,那根用鐵管制成的閥門開關扳手竟被手掌磨出了好幾個洞,沒有破的地方,也已薄如紙片。記者不知道,這把扳手在陳少莊手裡究竟旋轉了多少次。目睹這把扳手,記者感動了:這一次,鋼鐵輸給了血肉。

有人說,陳少莊不肯下山,是為了錢。

能有多少錢?從最初的30塊錢,到現在一個月兩千多。陳少莊在山下的家,臨街臨鋪,90年代家家戶戶開門做生意,親戚朋友勸他,你隨便做點什麼都比你看水塔賺得多。可陳少莊說,我做生意了,水塔誰來看?親戚氣得直說她腦袋不開竅。

「一個好飲水」,讓冠頂山泉水叮咚39年,清澈了兩代人的心田,花白了陳少莊的麻花辮

走進陳少莊在冠頂山上的小院,一派生機盎然。

窗臺上,一株山茶花插在玻璃瓶裡,不遜梅花品格、不輸梅花清豔,在八閩大地這方熱土安靜開放、吐蕊芬芳。順著窗外望去,成群的雞鴨,小巧別致的菜園、茶園,還有種滿山頭的果樹……39年前那個悽風冷雨的山嶺,在水塔清泉的滋潤下,變成一片生機盎然的田園美景。

福安辦事處書記陳佳兵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以後,山上條件好了很多,有了電燈,住的房子也進行了翻修,陳少莊又在四周種了蔬菜,養了雞鴨,有了家的樣子。

閩山閩水物華新!記者翻閱資料得知,陳少莊經歷的巨變,得益於習主席當年在福建工作時為改善駐軍生活條件,幫助駐閩部隊開展「三個一好」(現為「四個一好」)的擁軍舉措。1994年至今,先後幫助扶持2200多個基層連隊建設「一個好食堂,一個好菜地,一個好飲水,一個好豬圈」項目,惠及萬千官兵。

2003年3月,正在水塔操作的陳少莊突然手腳不聽使喚,一頭栽倒在淨水池旁。醫生診斷,她患上了神經根型頸椎間盤突出,必須立即手術。一心惦念著水塔的陳少莊,央求哥哥上山代為看管,待應允了才肯上手術臺。術後,醫生要求她靜養3個月,陳少莊每天都給山上的哥哥打好幾個電話。實在放心不下,不到兩個月她就上了山,子女們怎麼勸都勸不住。

「頭髮白了沒事,只要身體撐得住,就想這麼守下去、幹下去。」採訪中,陳少莊坦言不願下山其實還有點「小私心」。這些年,陸陸續續有以前守備一師的老兵回來尋訪故地,總要爬上山來看看。一次,陳少莊正在開閘,來了幾個中年男子,一打照面就興奮不已:「大姐,我認識您,您給我們縫補過衣服呢!」

被老兵一眼認出,這讓陳少莊覺得自己做的事有意義。守著水塔,也算為老兵守著一份念想,更何況,水塔仍在發揮作用。

臨別了,陳少莊把我們送出了好遠:「你們下次能不能穿軍裝來?我看到穿軍裝的,覺得親切……」

說話間,她的手機響了,是熟悉的軍號聲。音量不大,於空曠山林間,卻傳得很遠很遠……

(圖片攝影:張峻豪、陶豔斌)

(本文刊於《解放軍報》2018年2月28日 05版)

編輯:高志文 毛志文

編審:曲延濤

來源:「軍營觀察家」微信公眾號

投稿郵箱:zgjw_81@126.com

相關焦點

  • 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災老兵:39年了,倖存者還記得我們
    胡向明 攝   中新網唐山7月27日電 (白雲水 胡向明)27日,70位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災江蘇徐州籍老兵百感交集,很多人第一次見到從河北唐山來此尋親、擁軍的大地震倖存者田金芳等人。鄭宏說,39年了,想不到在唐山居然還有人記得我們這些老兵。
  • 當擁軍模範 做最好軍品
    2009年8月1日,由總後被裝局組織的「07A校尉皮鞋技術交代會」在金猴集團召開,全國所有參與生產的廠家參觀了金猴集團的生產車間和生產工藝,並進行了技術標準的學習。目前,金猴集團除為解放軍生產將軍常服皮鞋、男校尉皮鞋、女校尉皮鞋、海軍白皮鞋、禮服皮鞋、制式內外腰帶、軍用挎包等軍品外,還為武警部隊研發生產將軍皮鞋、校尉皮鞋、軍官衣帽箱、執勤武裝帶等鞋、箱、包、帶多種產品。
  • 鐵血軍魂 鑄就榮耀丨慈善義工藝術團八一擁軍活動,向最可愛的人致敬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2周年來臨之際,為發揚慈善義工擁軍優屬的光榮傳統,市慈善總會發出倡議,號召全市各慈善義工組織廣泛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擁軍慰問活動,營造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一家親的良好氛圍,得到了各義工組織的積極響應。
  • 上海6口擠39㎡水塔之家,爆改成最酷的水塔別墅,卻遭鄰居詆毀
    今天介紹的任老家只有39㎡,但市值至少400萬,這個價格在三四線城市可以買一套別墅了。任老家並不是傳統的居室,而是一座水塔。全家人住在水塔裡苦不堪言,房屋漏水、柜子上長蘑菇,開放式衛生間。任老一家人住在上海黃浦區的一座水塔裡,這一住就是三十多年。這座水塔一共有四層,高度卻相當於普通房子的七樓,上小下大,越往上走越陡峭。
  • 新時代雙擁工作如何聚焦部隊備戰打仗
    雙擁工作作為聯繫軍地軍民的橋梁和紐帶,歷來是為黨、國家和軍隊的中心任務服務的,在強軍興軍的偉大實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須在聚焦備戰打仗上繼續發揮優勢,全面提高對部隊戰鬥力的貢獻率。只有軍民同心、軍地合力,才能不斷開拓軍政軍民團結的新局面,為備戰打仗匯聚起最廣泛的智慧和力量。二、發揮雙擁工作「倍增器」作用,創新擁軍支前模式發揮人民戰爭威力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習主席強調指出,不論形勢如何發展,人民戰爭這個法寶永遠不能丟。
  • 【忙碌的身影最美麗】北緯39度的海上守護
    楊軍 攝  長城網唐山4月30日訊(楊軍 王翔 吳繼建 劉光濤 記者 杜宇昕)4月29日,在北緯39度03分、東經118度31分的唐山曹妃甸海域上,「中油應急102」多功能工作船靜靜停泊在海面上。此刻,它正在執行冀東油田油氣集輸公司曹妃甸油庫原油裝船海運的守護任務。
  • 二次入伍!宿遷籍航天衛星雷達測控員李龍飛守護嫦娥五號飛天!
    近日,嫦娥五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首次在月球獨立展示國旗的新聞,讓大家為之自豪!嫦娥五號還將為中國帶回月球第一抔土。然而,你知道嗎?在嫦娥五號發射現場附近,有一位宿遷人在守護!12月3日下午,記者通過多方尋找,聯繫上了李龍飛。採訪中得知,他還是一名二次入伍的軍人。「能夠見證,我很驕傲!」
  • 西安一幢12層樓「懷抱」水塔 屬共有財產不許拆
    網友 高樓抱著水塔建,水壓不夠?  昨日,華商網一名為「這樣蓋樓,確實牛!」的帖子引起了很多網友圍觀,網友「淡忘江湖」發了一張圖片,圖片中的樓房三面而蓋,中間夾著一個水塔。  眾多網友覺得這樣蓋樓確實特別,他們猜測可能是開發商怕水壓不夠在樓中間蓋了一個水塔。
  • 妻子被判定為植物人 軍人堅持105天把她喚醒
    結婚10年來,王朝發夫婦聚少離多。年初,董中梅帶著兒子小寶到部隊探親,沒想到不幸卻悄然降臨。那天下午,董中梅帶著兒子小寶外出,過斑馬線時,一輛超速行駛的轎車向他們衝來。千鈞一髮之際,她用身體本能地朝小寶那邊護了過去。車子沒有剎住,母子倆被撞飛,當場昏迷。被送到醫院後,小寶沒多久就甦醒了,檢查結果是左大腿骨折、面部挫傷。
  • 舅舅毫不遲疑說出倆字,吳昕都懵了
    而王耀慶作為其中的搞笑擔當,更是為大家帶來了非常多的歡樂。在玩遊戲的時候,楊洋首先提問,王耀慶pick《姐姐》裡面的誰?主要是當著吳昕的面,對於一般人來說,肯定就會說出吳昕的名字。
  • 今日科技話題:長徵八號、「玉兔二號」、亞洲水塔水量、「天象劇場...
    今日科技話題:長徵八號、「玉兔二號」、亞洲水塔水量、「天象劇場」謝幕、「探索二號」、一類伊波拉病毒 2020-12-23 2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徐嶺崗 | 「敬業」二字在她身上重若千鈞
    在2018年全省勞動改造民警技術大比武的比賽中,徐嶺崗獲得第一名,她是獲獎參賽選手中唯一不是專業出身的一級警督。對於監獄民警徐嶺崗來說,從事監獄工作幾十年,最讓她有成就感莫過於她指導過、教過生產技術的罪犯滿刑後成為社會服裝企業裡的就業人員,拿著高工資開始新生活。作為母親,她非常開心的事情就是給女兒做很多漂亮衣服,常常成為同學們羨慕的對象。
  • 二連浩特市牢牢把握「三提升」 著力營造全社會尊軍崇軍擁軍愛軍...
    在市服務中心、蘇木和社區服務站人員到位和實質化運行達標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全市9個服務站劃分為9個網格,市服務中心每名工作人員包聯1至2個服務站,協同服務站一名專兼職工作人員,經常開展入戶走訪、信訪摸排、幫扶慰問等工作,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二)細化推開服務站規範化建設。編制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規範建設與工作運行手冊,真正做到各項工作有依據、有規範。
  • 「亞洲水塔」比例失衡了?30億人的「守護之塔」面臨重要風險
    這裡是「世界屋脊」,分布著大量的冰川、湖泊,這些儲量可觀的淡水資源沿著不同的河道最終流向廣袤的亞洲大陸,千百年來維繫著沿岸人類繁衍生息。可以說,青藏高原既是亞洲的水塔,也是亞洲文明之源泉。月,《科技日報》頭版刊文報導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的取得的重大成果,指出「亞洲水塔」青藏高原已經成為全球最脆弱的水塔,並提出要監測水塔變化,建立預警體系。
  • 重生甜寵文,她重生後為守護竹馬哥哥,認真學習努力練功做學霸!
    小編看過很多小說,種類風格多有不同,而真情的貫穿,是小說的魅力不竭的源泉,現在呢小編就為小夥伴們推薦四本好看經典的小說,重生甜寵文,她重生後為守護竹馬哥哥,認真學習努力練功做學霸!希望小夥伴會喜歡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 面對心儀的人,與其默默地守護,不如直接大聲說出愛
    遇到了心儀的人,我們大多會想要守護住對方,守護住彼此的這份愛。其實,與其讓自己默默的守護,倒不如大膽的去表明自己的心意,大聲說出自己的愛,讓對方明白自己的心意。01愛要勇敢的說出來,或許在我們周圍,有很多人在自己內心都有一個想要守護的人,但是卻沒有表明自己的心意,只是默默的守護著對方,這種做法沒有錯,但是卻很難讓對方明白自己的心意。既然愛上了對方,就勇敢的說出來,至於對方怎麼選擇,那是他自己的事情,而我們能做的就是表明自己的心意。
  • 水塔曾經是城市裡最高的建築,如今它們怎樣了?
    這座水塔就位於瀋陽站西廣場的中心位置,在瀋陽站輻射出的幾條街道上,很遠就能看到這座遮擋住瀋陽站幾個大字的水塔,在寬闊的西廣場上,水塔顯得尤為突出和周圍環境形成巨大的反差。水塔1950年2月15日開始設計建設,同年12月28日竣工,是瀋陽現有老水塔中較為年輕的一座。水塔直徑10.6米,上部蓄水部分高9.5米,容積1200立方米,下部高30米。
  • 靈公主15個字說出答案
    《葉羅麗精靈夢》是一部以保護環境為主題的3D動畫片。眾多善良的小學生和神秘的葉羅麗仙子們發生的事情,吸引了很多粉絲追劇。在動畫中,導演給大家挖了兩個坑,讓大家相互猜來猜去。一個就是孔雀的真實身份是什麼?第二個就是金王子的愛人到底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