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英寸必須買2K?顯示器屏幕尺寸和解析度之間有啥關係

2020-12-10 快科技

大家選購顯示器時一般都會看到27英寸2k解析度這樣的詞彙,很多人對此都是似懂非懂。購買顯示器時,去網上看攻略發現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27英寸必須買2K解析度,還有人說1080P解析度也夠用。面對眾多尺寸和解析度不知該如何選擇,頭都大了還沒選好。

今天就為大家解釋清楚這些詞彙的意思,讓大家明白顯示器屏幕尺寸和解析度之間有啥關係,做到清楚選機不迷茫。

看完這篇文章你獲得如下知識:

1.屏幕尺寸、解析度、PPI(像素密度)都是什麼意思,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2.多少屏幕尺寸選擇多少解析度最適合。

1、PPI是什麼 如何計算它?

要想選購合適的顯示器,首先需要知道PPI是什麼。PPI是英文Pixels Per Inch的縮寫,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像素/英寸,所代表的含義是顯示器屏幕每英寸所擁有的像素數量。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英寸(Inch)並非面積單位,它是一個長度單位,1英寸=2.54釐米。也就是說,PPI是計算的顯示器對角線上每英寸直線穿過的像素數,而不是每平方英寸的面積中擁有的像素數。

那麼屏幕尺寸怎麼算出來的呢?其實屏幕尺寸說的是顯示器對角線的長度,這裡就運用到初中學習到的勾股定理了,量出來顯示器面板的長和寬,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對角線的長度,再通過單位換算,就得出這臺顯示器的屏幕尺寸了。

」那我為啥不直接拿尺子量對角線長度呢?「

」.....好像很有道理「

了解屏幕尺寸的概念之後,接下來聊聊像素吧。

拿一臺屏幕比例16:9的27英寸1080p顯示器為例,27英寸說的就是屏幕尺寸,1080p則是這臺顯示器的解析度。

這臺顯示器1080p解析度的實際含義指的是顯示器面板橫向距離分布了1920個像素點,縱向距離則分布1080個像素點。也就是1920*1080PX。(PX為英文Pixel的縮寫,中文翻譯為像素)。

英文造字直接乾脆,新詞的創造往往是在老詞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加工而來。Pixel則由 Picture(圖像) 和 Element(元素)這兩個單詞的字母所組成的,所以像素可以理解為數碼產品顯示圖像的基本元素。

「那為什麼不用Electronics(電子)或Digital(數碼)和這兩個單詞拼合呢?「

「.......親,你要不喝點水吧?」

回到正題,現在知道這臺顯示器1080p解析度是1920*1080PX,那麼利用勾股定理我們就可以算出來對角線上面有多少像素點(這回您可不能用尺子量了)。之後再除以這臺顯示器的尺寸——27英寸。就可以知道這臺27英寸1080p解析度顯示器的PPI是多少。

PPI的計算是不是還挺簡單的,這裡就簡單演示一下計算過程。

27英寸1080p解析度顯示器的PPI為82英寸

我們現在知道這臺顯示器的PPI為82了,這個PPI又代表什麼含義呢?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二部分。

2、顯示器PPI高了有啥好處?

先前我們已經清楚PPI如何計算的,並且知道它的定義是什麼了。那它在實際生活中的又該如何應用呢?這就要先聊聊喬老爺子的iPhone4了,當年iPhone4的發布會中,喬老爺子提出了一個概念:視網膜屏幕。它的定義是「PPI300以上屏幕在10英寸(25.4釐米)外觀看時,人眼不會察覺到像素點的存在,屏幕顯示效果就十分細膩,圖像細節也會很豐富。」也就是說顯示屏幕的PPI越高,你看到的畫面就越精細。

「那這臺顯示器才82PPI,豈不是滿眼儘是像素點?」

「寶貝兒,咱看仔細點,在25釐米之內觀看才需要300PPI,誰會把臉貼到27英寸的大屏顯示器上看?「


很少有人這麼看顯示器吧

察覺像素點的存在與否,除了屏幕素質本身之外,觀看距離也有很大影響。就拿LED廣告牌來說,遠距離觀看時基本看不出來像素點,但近距離觀看發現密密麻麻全是像素點。而27英寸顯示器因為觀看距離的增加,所以82PPI在實際觀感上也不會全是像素點。

那麼要達到27英寸顯示器視網膜級別的屏幕,需要多少PPI才可以呢?首先我們知道27英寸屏幕的最佳觀看距離是70釐米,並且喬幫主在iPhone4發布會上表示,人眼距離屏幕25釐米內需要300PPI實現視網膜屏幕。

我們列出來它們之間的比例關係70:25=300:X,通過計算得出x≈107。所以,27英寸視網膜屏幕級別需要PPI達到107。(精確計算與比例計算結果誤差較小,這裡使用比例方法進行簡單計算。)

3、PPI是否越高越好?

的確,PPI越精細越好。但咱平民小老百姓,凡事都講究實用性。舉個例子來說,太陽系體積排名第三的天王星和體積排名倒數第二的火星。在夜晚眺望星空時,很難看出二者區別。因為人的肉眼分辨有限。


二者體積相差數倍之多

同理,300PPI和100PPI的顯示器在使用時都察覺不到像素點的存在,但300PPI的顯示器價格要貴上數倍之多,那咱為啥買300PPI的,有多餘的錢整兩頓燒烤不香嗎?錢有點多,攢一臺頂配主機吧!!(300PPI的顯示器需要滿足29英寸8K解析度的要求,而一款PPI不足300的31.5英寸8K解析度顯示器,市場售價在2.6萬,這樣的價格能接受嗎?)

同時,相同顯示面積下的PPI越高,對機器性能的要求就越大。遊戲在4K解析度下要比2K解析度下的幀數低很多。一般玩家會選擇降低解析度以獲得流暢的遊戲體驗。(土豪玩家不在討論範圍,雙路泰坦即使8K解析度也能流暢遊戲)


雙路泰坦:降什麼解析度?!

最重要的是,Windows電腦解析度越高,顯示內容就越多。原來1920*1080像素的圖像,在1080p解析度打開這張圖像,這張圖像鋪滿整個屏幕。在4K解析度的顯示器中打開這張圖片時,只佔據了約屏幕四分之一的位置。

在使用小尺寸顯示器時選擇過高解析度,會讓原本正常顯示的內容有很大的縮放比。容易出現看不清顯示器內容的情況,這時我們還需要調整系統的縮放比例才能正常使用。


調整縮放比例 放大文字

所以,我們在選擇顯示器的時候,並不是PPI越高越好。有的時候,較高的PPI反而會帶來不好的使用體驗。我們只需購買PPI剛好達到視網膜屏幕級別的顯示器即可,但顯示器達到視網膜屏幕級別需要多少PPI呢?

4、視網膜級別顯示器要多少PPI?

要知道,不同尺寸的顯示器,因為觀看距離也不一樣,所以它們的PPI也不同。由於顯示器PPI由顯示器解析度和尺寸這兩個參數計算而來,這裡就對不同解析度和尺寸的顯示器進行展開討論。我們以京東商城售賣產品作為參考,選擇常見的屏幕比例為16:9的顯示器。分別找出1080p、2K、4K解析度下有幾種屏幕尺寸的顯示器。

詳情如下:

1080p解析度顯示器尺寸:21.5英寸、23.8英寸、27英寸三種屏幕尺寸。

2K解析度顯示器尺寸:23.8、27英寸、31.5英寸、34英寸四種屏幕尺寸。

4K解析度顯示器尺寸:27英寸、31.5英寸、34英寸、41英寸四種屏幕尺寸。

數據來源:京東商城

接下來算出來各個每款顯示器的PPI 是多少。


各解析度不同尺寸顯示器的PPI

當我們把PPI計算出來後,接下來就要計算各尺寸下的顯示器達到視網膜級別屏幕要達到多少PPI了。

我們知道在垂直方向的眼睛自然視區是10°,在範圍內觀看顯示器無需轉動人的頭部和眼球不動。所以而顯示器最佳觀看距離與屏幕高度有關,通過三角形計算公式得出最佳觀看距離大約是屏幕高度的2倍左右。所以我們需要顯示器的屏幕高度,而16:9的顯示器對角線、寬、高的比例為18.35756:16:9。

我們先把屏幕尺寸進行單位換算,把英寸換成釐米。隨後通過比例,就能計算出顯示器的高度。(單位:釐米)

最佳觀看距離就隨之而出了。有了最佳觀看觀看距離之外,我們就可以知道顯示器達到視網膜級別屏幕的最佳標準。

這裡就為大家簡單計算下各屏幕尺寸的顯示器PPI。

計算到這裡,貌似我們就可以根據計算得來的PPI去選擇符合要求的顯示器了。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 隨著屏幕尺寸的增大,最佳視距也在逐漸增大。這意味我們距離顯示器越來越遠,但實際生活是這樣嗎?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大多數人的習慣是把顯示器在放置在電腦桌上,滑鼠鍵盤則放在顯示器前使用。但是人的手臂長度只有七八十釐米,使用大尺寸顯示器的時候,若要達到顯示器的最佳觀看距離,那麼我們就摸不到滑鼠鍵盤了。


手臂長度驚人除外

因此在實際使用時,不能完全按照最佳觀看距離計算結果去判斷。顯示器的最佳視距最多只能與胳膊長度保持一致,也就是70釐米左右。這與27英寸顯示器的最佳視距基本保持一直。所以,27英寸以下可按照先前計算結果,27英寸以上顯示器按照107PPI為最終結果。

由此,把計算結果進行修正後得到的視網膜級別屏幕PPI最低標準的最終結果是:

1080p解析度下,21.5英寸的顯示器最符合視網膜級別屏幕的要求。

2K解析度下,27英寸以下的顯示器符合視網膜級別屏幕的要求。

4K解析度下,屏幕尺寸在41英寸以下,均符合視網膜級別屏幕的要求,且尺寸越小,成像越細膩。

到這裡各解析度下符合視網膜級別的尺寸標準已經出來了,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僅為理論數據,人與人之間由於使用環境、坐姿、近視等諸多因素,可能出現相同的顯示器但使用感受不同的情況。本著實用的原則,這裡為大家介紹如何選購適合自己的顯示器。

我們可以選擇比標準PPI低一個檔的顯示器進行下單,比如1080p的顯示器下單一個23.8英寸的顯示器。如果你的眼睛對解析度不太敏感,那麼23.8英寸的顯示器也能得到近乎視網膜顯示器的效果。萬一無法察覺到像素點的話,現在電商都有7天無理由免費退貨的服務,直接退貨就行了。同時,如果23.8英寸察覺不到像素點的話,我們可以再更換成27英寸的顯示器進行體驗。

視網膜屏幕的意義是讓視網膜無法察覺顯示器面板的像素點,從而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而每個人的使用體驗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同,想要購買適合自己的顯示器還需自行體驗。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大家選擇顯示器指了一個大概方向,選擇時不至於大海撈針。

感覺挑選顯示器較為麻煩的朋友,可以無腦選擇4K顯示器。在前面的計算過程中發現,4K解析度的顯示器屏幕尺寸小於41英寸時,均能符合視網膜級別屏幕的要求。況且現在4K級別的顯示器,售價親民的產品也不在少數。

- THE END -

#顯示器#屏幕#尺寸

原文連結:中關村在線 責任編輯:朝暉

相關焦點

  • 顯示器屏幕尺寸和解析度之間有啥關係?
    大家選購顯示器時一般都會看到27英寸2k解析度這樣的詞彙,很多人對此都是似懂非懂。購買顯示器時,去網上看攻略發現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27英寸必須買2k解析度,還有人說1080P解析度也夠用。面對眾多尺寸和解析度不知該如何選擇,頭都大了還沒選好。今天就為大家解釋清楚這些詞彙的意思,讓大家明白顯示器屏幕尺寸和解析度之間有啥關係,做到清楚選機不迷茫。
  • 為什麼說顯示器中27英寸+2K是絕配?
    買顯示器之前,相信絕大部分的人都會優先確認「要買多大尺寸的」。根據電商銷量數據來看,目前24英寸(包括23.6、23.8英寸)是主流人群的選擇,銷量很火。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用戶傾向於選擇更大尺寸的27英寸屏幕,而32英寸(31.5)或者更大的尺寸,選擇的人就少得多。
  • 小尺寸不過癮?27英寸超大屏顯示器推薦
    【PConline 導購】在目前的消費級市場上,27英寸是最大的顯示器尺寸。而且27英寸顯示器通常在性能、配置和外觀設計都是比較高端的。為什麼廠商會如此極具用心地設計27英寸的產品呢?因為它通常代表著顯示器廠商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實力,就好像高端的技術或者功能一般只出現在旗艦級的產品一樣,許多新穎的設計理念和技術一般都會率先出現在27英寸的產品當中。
  • 你買的顯示器是多大的顯示器出貨平均尺寸已經到23.7英寸了
    打開APP 你買的顯示器是多大的顯示器出貨平均尺寸已經到23.7英寸了 中關村在線 發表於 2020-02-20 11:52:26
  • 2K已到沸點 4K解析度顯示器何時爆發?
    何為2K解析度顯示器,就是目前市面上屏幕的解析度達到2560×1440或者2560×1600的顯示器產品。這些顯示器產品尺寸主要是27英寸和30英寸,其中以27英寸顯示器更受到消費者的關注,並且產品鋪天蓋地的湧現出來。
  • 手機屏幕的1080p、720p、2k代表什麼具體含義?解析度越高越好?
    接下來要引入一個新的概念,就是ppi(Pixels Per Inch),代表每英寸所擁有的像素數目,是手機屏幕的像素密度值。這裡也有專門的計算公式: ppi=√(X^2+Y^2)/ Z (X:長度像素數;Y:寬度像素數;Z:屏幕大小)就是用手機解析度長的平方加上寬的平方和再開方,除以手機屏幕尺寸,即為ppi參數。
  • 看完這篇你就知道顯示器買多大尺寸
    大屏幕的優勢固然有很多,但並不是說小尺寸顯示器已經失去了購買價值,雖然廠商在扎堆推出31.5/32英寸這樣的顯示器,這也導致了大屏顯示器成為了一種常態化產品,大家也無需追求新奇、另類,需求就成為了大家選購顯示器的第一標準。
  • ...超高解析度屏幕何時普及?(全文)_蘋果 iPhone 4S_液晶顯示器...
    ,在屏幕的材質、屏幕尺寸和屏幕解析度幾個方面的發展上都非常的迅速。● 顯示器:全高清格式剛成主流    從CRT顯示器發展到液晶顯示器,顯示方式原理和顯示效果都進行了革命性的改變。早期的液晶顯示器,尺寸非常小,大多以15英寸和17英寸的4:3屏幕比例或者5:4屏幕比例為主,解析度也在1024×768和1280×1024,因此畫面的顯示效果非常差,顆粒感也很強,能夠看到比較明顯的像素點。
  • 顯示器2k和4k哪個好?有必要上4k嗎?
    顯示器2k和4k哪個好?有必要上4k嗎?其實在相同尺寸下,2K和4K顯示器的區別主要是兩點:畫質和顯示畫面大小。首先,談畫質。2K和4K解析度都有不同的規格,一般2k顯示器的主流規格是2560*1440像素,4K則是3840*2160像素。
  • 別買小:2019年顯示器出貨平均尺寸增加到23.7英寸
    該買多大的顯示器?要說幾年前,21.5英寸還是入門,如今21.5英寸是則是有點小了。數據顯示器尺寸升級、尺寸集中化愈加明顯。2019年顯示器面板平均尺寸為23.7英寸,同比增加0.5英寸。所以說現在購買23.8英寸左右的顯示器才是入門的配置。
  • 14日11點、新品發售: ASUS 華碩 VG27WQ 27英寸VA曲面顯示器( 2K...
    </strong><p> 華碩 VG27WQ 顯示器採用27英寸VA面板,2K解析度,1500R曲率,擁有165Hz高刷新率,高速遊戲畫面順暢。搭載華碩動態影像清晰技術(ELMB),響應時間1ms。最大亮度400nit,支持HDR400。
  • 7款主流電競顯示器橫評:誰才是27英寸/2K/144Hz之王?
    27英寸、2K解析度、144Hz刷新率是目前電競顯示器的主流參數  1、27英寸面板能夠保證足夠寬廣的視野。電競顯示器既不能過小也不能過大,小了看不清細節,大了容易增加眼部和肩頸的負擔,甚至引發頭暈等不適症狀。而27英寸恰好是一個比較適中的尺寸,坐在距離顯示器前60cm左右可以獲得足夠寬廣的視野。  2、2K解析度能夠保證足夠清晰的細節。
  • 小白買顯示器要怎麼選?買144Hz、2K解析度?這些不懂不要亂買!
    顯示器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通常也被稱為監視器,顯示器是電腦的I/O設備,是輸入輸出的設備,它是一種將一定的電子文件通過特定的傳輸設備顯示到桌面上的顯示工具,是我們實現人機對話的窗口,早期的顯示器是以黑白為主,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的顯示器種類也越來越多,常見的種類有CRT
  • 2K、4K、8K解析度屏幕有用嗎?看看它們怎麼說!
    受限於像素排列,OLED(AMOLED)相比LCD的PPI會有大約30%的衰減,所以1080P的OLED屏幕尺寸一大,就容易看到顆粒感。因此,2K解析度可以算是OLED的最佳搭檔,而OLED同時也具備省電的特性,可以彌補更高解析度帶來的耗損。此外,現在手機硬體的集成度越拉越高,可以將手機內部的主板體積壓縮到極致,從而可以塞進更大的電池。2K屏幕費電?
  • 夏普推出27寸8K解析度120Hz顯示器
    該顯示器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解析度高達8K,屏幕刷新率為120Hz,每英寸像素密度達到了326ppi,和蘋果iPhone智慧型手機屏幕的像素密度相差無幾。眾所周知,目前大多數顯示器的解析度都為4K,屏幕刷新率為60Hz,即使是最先進的DisplayPort 1.4也僅僅支持8K@60Hz。
  • 買電腦顯示器,買24寸的比27寸的人數多,原來有這四大理由
    電腦顯示器是桌上型電腦的一個必備硬體,隨著科技的發展,目前電腦顯示器屏幕大、解析度高、顯示效果好,而且還很輕薄,不過現在用手機的用戶多,買電腦主要用於工作或者玩遊戲,很多網友買24寸的顯示器居多,有四個原因。
  • HKC Q320顯示器詳測:2K解析度加32寸是怎樣效果?
    現在的網吧已經不再是當年一個小屋20來號人抽著煙赤著腳在IS上對罵的年代了,除了舒適的沙發,無時無刻帶來清風的空調和安逸的環境之外,網吧的顯示器尺寸也經歷了一場很大的改革。小編也一樣,在適應了21.5寸顯示器時初涉27寸的《英雄聯盟》其實是有點覺得彆扭的,因為和大家一樣,小編也嫌屏幕太大反而對小地圖和戰場的觀察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在玩了幾局之後,發現這中間所帶來的影響實際是微乎其微,反而因為屏幕變大所帶來的享受感卻實打實的震撼了小編。
  • 主流24英寸顯示器排行榜,818選購都有哪些平價型號值得買?
    在主流顯示器選購領域,我們選購的時候對整體尺寸要求不高,我肯定會推薦24-27英寸的作為篩選範圍。不過考慮到大家的實際使用空間,以及屏幕解析度也沒有必須上2K,其實一般來說23.8/24英寸就是最合適的。
  • 聚焦液晶解析度 市售高分屏顯示器推薦(全文)_LG 27UD68_液晶顯示...
    LG 27UD68-WLG 27UD68產品類型LED顯示器,廣視角顯示器產品定位電子競技,設計製圖屏幕尺寸27英寸最佳解析度3840x2160屏幕比例16:9(寬屏)高清標準4K面板類型側面有耳機掛架,方便掛耳機使用。基於27英寸TN面板,16:9長寬比,提供2560*1440解析度,178°水平/垂直可視角。另外,144Hz超高刷新率和1ms超急速響應時間,支持AMD FreeSync自適應同步技術(30-144HZ刷新率範圍之內),為用戶提供更加流暢遊戲體驗,有效避免畫面卡頓、撕裂。
  • AOC Q27P2U評測 真香!這2K顯示器給的太多了
    AOC Q27P2U設計簡約時尚,擁有窄邊框、多功能支架,外觀顏值是主流水平。採用的27英寸IPS屏幕為2K(1440*2560)解析度、1000:1對比度、75Hz刷新率,支持8bit色深,覆蓋72%NTSC色域,官方宣傳平均色彩精準度Δ<2,素質出眾。設計和硬體方面是有亮點的,但相信不僅於此。接下來我們從實際上手、測試中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