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F深度相機技術白皮書:詳解ToF深度相機優勢和挑戰(可下載)

2021-01-15 新浪VR

獲取《ToF深度相機技術白皮書》完整版,請關注綠信公號:vrsina,後臺回復「證券」,該報告編號為20bg0088。

光鑑科技於近日發布了《ToF深度相機技術白皮書》,主要分析了ToF深度相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不同技術路徑的優勢和挑戰,並進一步比較了ToF與雙目和結構光技術方案的優劣勢。

光鑑科技認為,d-ToF產業成熟需要很長一段過程。在此過程中,i-ToF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正在先一步搶佔3D行業市場份額;而隨著工藝和產業鏈的成熟,d-ToF將逐步從高端消費電子往下滲透。

光鑑科技表示,i-ToF不論是在算法端,或是系統端和應用端,均有望通過軟硬體的協同設計,彌補原理上的非理想效應。以光鑑科技的mToF (modulated ToF) 方案為例,通過在系統端結合軟硬體,引入調製光場的概念,通過空域、頻域、時域上的巧妙設計,創新硬體協同前沿算法,在物理上提升i-ToF抗幹擾、抗噪聲能力,解決i-ToF在實際應用場景中面臨的關鍵痛點。

據悉,目前消費電子中ToF 應用以手機為主,另外,ToF技術在頭部終端廠商的推動下也開始在消費電子領域、機器人領域、安防監控&軌道交通領域以及無人駕駛&工業自動化逐步實現滲透。

相關焦點

  • ToF深度相機技術白皮書
    結合當前學術界的成果以及工業界的發展狀況,光鑑科技於近日發布了《ToF深度相機技術白皮書》。本文主要分析了ToF深度相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不同技術路徑的優勢和挑戰。與此同時,為了幫助讀者更加詳細地了解3D視覺技術方案,文中還進一步比較了ToF與雙目和結構光技術方案的優劣勢。
  • 安創成長營七期團隊光鑑科技發布《ToF深度相機技術白皮書》
    3月31日,安創成長營七期團隊光鑑科技發布《ToF深度相機技術白皮書》,我們在此將完整版分享給大家。為了讓讀者更深入地了解ToF技術,我們根據行業現狀、學術界的最新成果,編寫了此版《ToF深度相機技術白皮書》。3D視覺介紹1.3D視覺技術能夠獲取現實三維場景完整的幾何信息,利用帶有深度信息的圖像來實現對於場景的精準的數位化,從而實現高精度的識別、定位、重建、場景理解等機器視覺的關鍵功能。
  • 盧偉冰吐槽TOF技術是噱頭,網友笑了:聽聽華為怎麼說
    而且在去年有一個新的名詞逐漸的出現,它就是tof,後來tof技術更是已經成為了智慧型手機旗艦的標配,然而所有人都這麼認為的時候,小米卻不走尋常路。盧偉冰的吐槽大家都知道,盧偉冰算得上是一張大嘴巴,一直以來說話都是肆無忌憚的,什麼話都說得出口。之前盧偉冰在金立做事,後來金立倒了就來到了小米跟著雷軍一起混。
  • ToF相機傳感器在無人機上的10大出色應用
    飛行時間(ToF)是一種高精度的距離測繪和3D成像技術,其根據信號的發射與被物體反射後返回傳感器之間的時間差來測量傳感器與物體之間的距離——飛行時間3D深度傳感器發射一個很短的紅外光脈衝,然後相機傳感器的每個像素測量返回時間。
  • 【2017歐洲微生物與傳染病年會系列報導】MALDI-TOF MS在ECCMID中...
    2002年,該技術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評獎委員會認為該技術突破了生物大分子質譜分析的難題,在臨床診斷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ms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德國學者jena介紹使用腸桿菌科細菌做快速分型,利用ngs法和maldi-tof ms法對粘質沙雷菌
  • AI深度(下) | 非人臉識別和ToF技術
    在AI智道AI深度(上)中,紐豪斯為大家帶來了雙目攝像技術和3D結構光技術,在下篇中,紐豪斯繼續為大家深度解讀非人聯識別和ToF技術、雷射雷達技術。ToF技術ToF技術的原理是:測量發射紅外(IR)信號與相位延遲計算每個Sensor像素到目標物體的距離。TOF是Time of flight的簡寫,直譯為飛行時間的意思。
  • 3D深度傳感ToF技術的基本原理解析
    飛行時間(ToF)相機憑藉更小的外形尺寸、更寬的動態感測範圍,以及在多種環境下工作的能力,成為首選的深度傳感方法。雖然ToF技術已在科學和軍事領域應用多年,但隨著21世紀初圖像傳感技術的進步,才得到更加普遍的應用。性能的變革意味著,包括 ADI ToF 技術在內的探測技術,已被應用到智慧型手機、消費電子和遊戲設備中,未來將不僅限於消費市場。
  • 【泡泡機器人原創專欄】飛行時間相機(ToF Camera)簡介
    飛行時間相機結構緊湊,簡單易用,高精度,高幀率,是一種非常有吸引力的方案,應用廣泛。本文先介紹飛行時間相機的基本原理,對比了飛行時間相機和其他2D/3D 技術。然後,介紹了飛行時間相機各種有價值的應用,比如手勢感應,3D 掃描和列印。最後,提供了開發飛行時間相機的各種資源。
  • 深度攝像頭(TOF Camera)原理是什麼?
    目前深度相機的測量範圍也就幾米,對應用環境的要求也比較苛刻(主要受環境光影響嚴重)。所以,目前的深度相機應用在監控上還有非常遙遠的路要走。計算機視覺的範圍就太廣了,除了通過相機獲取信息之外,更重要更複雜的是對獲取的信息進行理解:包含三維信息提取、物體識別、分類、運動跟蹤等等。
  • 榮耀V20深感ToF相機到底怎麼回事?
    榮耀V20的正式發布,圍繞這款手機搭載48MP攝像頭和ToF相機也受到了很多網友的關注,也有很多網友私信科技犬,榮耀V20到底是雙攝還是單攝?其實ToF鏡頭並不參與成像,但是由於具備立體深感的特性,並且按照華為影像部門@MaidouDEmaidou透露的說法,人像模式用ToF深度沒問題,也就是說具備人像模式(背景虛化)大多數機型都具備了人像模式,但是目前的人像模式大多數通過算法識別物體之後,找準人像的輪廓將背景進行虛化處理。
  • 全面解析深度攝像頭(TOF Camera)的原理
    目前深度相機的測量範圍也就幾米,對應用環境的要求也比較苛刻(主要受環境光影響嚴重)。所以,目前的深度相機應用在監控上還有非常遙遠的路要走。 計算機視覺的範圍就太廣了,除了通過相機獲取信息之外,更重要更複雜的是對獲取的信息進行理解: 包含三維信息提取、物體識別、分類、運動跟蹤等等。
  • TOF技術應對智能場景中的挑戰
    近日,在「第八屆年度中國電子ICT媒體論壇暨2019產業和技術展望研討會」上,英飛凌電源管理及多元化市場事業部大中華區—射頻及傳感器部門總監麥正奇 (Jeffrey Mai)發表了演講,他給大家講述了TOF技術在各種智能場景中的應用限制與挑戰及英飛凌對TOF技術的理解。
  • 明年的iPhone可能會裝上ToF攝像頭 讓照片拍出深度
    7月18日上午消息,來自《電子時報》消息稱,蘋果公司已要求其供應商為明年iPhone系列的準備ToF相機鏡頭部件。ToF技術的原理跟目前人們熟知的Face ID有類似部分,但零部件和實現方式不同,它通過發射光脈衝再接收,來獲取目標物的距離和深度信息,從而構建出一個帶有深度信息的圖像,理論上可以構建出3D圖像。據供應鏈消息人士透露,蘋果公司已要求其供應鏈合作夥伴為其將於2020年發布的行動裝置的後ToF相機鏡頭提供VCSEL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組件。
  • 【集微開講】光鑑科技汪博:不止於ToF 再造新視界的3D感知技術
    用3D技術拍攝到的照片,包括了物體的結構、尺寸和距離,體現了物體在現實空間的唯一性。「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用一個深度相機拍攝一個物體,不但能拍到每個像素的顏色,還能拍到像素的位置,最後就形成一個3D圖像。」汪博形象地解釋了3D感知的概念。
  • 獨家對話vivo工程師:詳解TOF 3D超感應技術 | 凰家評測
    從技術流派上區分,前三者都屬於結構光(StructureLight),也是目前行業供應鏈比較認同的一個發展方向。只有vivo選擇了另外不同的道路——TOF(Time Of Flight 飛行時間)。鳳凰網科技凰家評測在為期一周的深圳探訪中,與vivo負責3D TOF技術的工程師進行了一次深度獨家對話,為大家詳解這項「不走尋常路」的黑科技。
  • ToF技術與結構光技術、雙目立體視覺技術有什麼區別?
    作為SLAM(定位與地圖構建)應用的支撐,深度相機小型化必然帶動SLAM技術普及。其中受益最大的當屬手機和AR眼鏡。x0Lednc對於AR眼鏡來說,SLAM是一項必備的底層技術。支撐這項技術的關鍵,就是用深度相機解決定位和建圖。為什麼這麼說?
  • 基於MEMS微振鏡的固態雷射雷達掃描模組、3D深度相機的簡單分析介紹
    打開APP 基於MEMS微振鏡的固態雷射雷達掃描模組、3D深度相機的簡單分析介紹 發表於 2017-12-19 09:11:40
  • 什麼是ToF傳感器?ToF傳感器怎麼工作?
    您是否聽說過在手機,相機等中使用的飛行時間傳感器,也稱為ToF傳感器,但不知道它們的用途和作用原理?  通過本文,您將了解有關ToF傳感器和照相機的所有信息:  什麼是飛行時間傳感器?  飛行時間傳感器種類繁多,但大多數是飛行時間相機和雷射掃描儀,它們使用稱為雷射雷達(光檢測和測距)的技術,通過用紅外光照射來測量圖像中各個點的深度。
  • 深度相機原理揭秘--雙目立體視覺
    C1,C2是兩個相機,P是空間中的一個點,P和兩個相機中心點C1、C2形成了三維空間中的一個平面PC1C2,稱為極平面(Epipolar plane)。極平面和兩幅圖像相交於兩條直線,這兩條直線稱為極線(Epipolar line)。P在相機C1中的成像點是P1,在相機C2中的成像點是P2,但是P的位置事先是未知的。
  • ...方案BU總經理崔哲:基於結構光RGBD相機的3D全棧技術剖析|公開課...
    目前,結構光相機技術相對成熟,功耗較低,生成的深度圖的解析度較高,並且能夠很好地解決雙目算法的複雜性和準確性問題,但是在強光環境下結構光圖案容易被淹沒,所以在室外環境中表現較差;另外隨著距離的增加,結構光發射的編碼圖案在一定距離外能量密度會降低,所以不適用於遠距離的深度信息採集,在近距離(0.2~2m)的場景中表現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