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刀無數,倚天青岡,魚腸莫問,龍泉斬荊。春秋時期越王勾踐酷愛收藏青銅劍,曾讓歐冶子為之打制5把佩劍,劍身厚重而堅韌。三國魏帝曹丕為劍術大師,也曾收集名劍9把,匕首2把,把把都價值連城。那時佩劍作為貴族地位和身份的象徵,由於劍的價格高昂,除了上層貴族一般人佩戴不起,到了隋唐,隨著鐵礦被大量發現,刀劍價格下降,佩戴刀劍已然成風,各種類型的劍流行開來,這其中最為有名的當屬唐橫刀。
唐刀僅看造型,似乎非常簡單,但不知為什麼,給人的感覺卻是百看不厭。唐橫刀一直作為官方刀具進行生產,在唐朝一系列對內對外戰爭和武舉考試中都有使用,對我國後世的武器發展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稱之為中國古代冷兵器的一個巔峰也不為過。
唐橫刀最大特點是刀刃窄小,劍身修長。後來日本引進唐刀,又根據唐刀製作日本武士刀,就很好的繼承了這一點。唐橫刀的堅韌最主要的原因是採用包鋼法進行細緻打磨和加工,打磨時採用摺疊方法打造,爐火的溫度需要控制在750-800度之間,摺疊15次左右,全部摺疊完的唐橫刀足足有32768層!然後把兩塊如此厚度的鋼疊在一起,中間夾雜軟鋼,加熱到1300度左右,反覆鍛打,讓著三塊鋼最終合而為一,再慢慢打製成橫刀的長度,由於前期的高溫打制使得刀身的碳所剩無幾,所以還需要進行滲碳處理,來增加橫刀的硬度。唐刀經過覆土燒刃之後,刀刃的鋒利程度急劇增加,韌性也大幅提升。之後還需要進行細微的整形、打磨、拋光、雕刻。在唐朝前期,這種唐橫刀只能配給皇家禁衛軍,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些工藝的產生使得唐橫刀區別於以往和以後的任何刀具,相比漢刀來說,唐橫刀的美觀和堅韌有了質的提高,在實戰中耐用性更強,相比於以後的宋刀乃至清刀,唐橫刀的優雅又是其他刀具無法擁有的。唐橫刀之所以只在唐朝流行有以下幾點。第一,唐橫刀太過昂貴,許多唐朝名家為了打制一把橫刀傾家蕩產的不在少數,買唐橫刀的大多直接用黃金來計算價格。第二,部分工藝失傳,雖然唐橫刀流行於天下,但是工匠本身的地位低下,即便技藝精湛,依舊被視為雕蟲小技,這些工匠往往是官府控制,嚴格刀具和技藝的流動,私人工匠同樣奉行傳內不傳外的原則,加上唐朝中後期的戰火使得技藝的流傳更加困難,唐朝國力不足以支撐唐橫刀的打造,失傳勢在必行。第三,唐橫刀在實戰中的有點固然不少,缺點也是有的,刀身過於筆直,不太容易攜帶,日本的武士刀就改為了弧形刀,方便攜帶,而唐刀被歸為「太刀」一類。另外到了明朝,火器的流行也逐步取代這種唐橫刀,相比唐橫刀的長度優勢,似乎火器更厲害些。另外唐橫刀是在太重,一隻手根本無法握住,這就給行軍作戰帶來太多不便。
不管怎麼說,唐橫刀都屬於中華民族的精粹,都中華文化的一部分,直到現在,還有眾多粉絲的追捧,只有保持文化的傳承,才能保證中華民族的傳承。
本文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