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到底是誰發明的呢?不同朝代的毛筆又有什麼不一樣?

2021-01-21 華之蛟

前言

常言道「字如其人」,從古至今中國人對一手好字的追求從來沒有間斷過,中國特有的工具——毛筆,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被古人發明出來的。雖然現在的毛筆已經不再實用,但是作為書畫最重要的文具載體,還是有很多人對毛筆這種書寫工具青睞有加。

白居易曾經有詩云「宣城之人採為筆,千萬毛中揀一毫」,說的就是紫毫筆繁瑣的製作工藝,足可見在古代人們對毛筆有多重視了。

那麼毛筆到底是誰發明的呢?不同朝代的毛筆又有什麼不一樣?

毛筆的起源

根據相關出土文物的鑑定,我國早在新石器時期就在一下彩陶上發現有毛筆繪製的花紋,同時甲骨文中也有「聿」這個字(這是筆的古代形式)所以我們可以大膽推測,毛筆的歷史非常的悠久,殷商時期出土的文物上也可以發現硃筆留下的痕跡還有文字。

一般認為,毛筆是秦國的大將軍蒙恬發明的。

《史記》中曾經記載:「秦始皇命太子扶蘇與蒙恬築長城以御北方匈奴,蒙恬取山中之兔毛以造筆」。

文房四譜中也有「昔日蒙恬造筆」的記錄,所以現在大部分還是認為毛筆就是蒙恬將軍製造的。

河北衡水侯店到現在還被稱為是毛筆的故鄉,蒙恬是秦朝的大將,在秦朝之前,人們傳遞消息一般都是用刀刻字,這種傳遞消息的辦法非常的緩慢,傳遞戰報非常的緩慢,因為刀刻的速度很慢,蒙恬作為大將,對於戰事不能快速的傳遞非常的心急。

有一天蒙恬出去打獵,打到了幾隻兔子,蒙恬拖著兔子回到營地的路上,發現兔子的尾巴在地上彎彎曲曲的劃出來的痕跡,突然靈機一動想到,這樣的痕跡很像筆畫出來的痕跡,那麼兔子的尾巴可以用做制筆呢?

就把兔子毛剪下來,綁在了竹子上,卻發現兔毛根本存不住墨水,就像拿手指蘸著墨水在絹上畫一樣,蒙恬一氣之下不那隻「兔毛筆」扔了出去。

幾天之後,蒙恬上山時發現了被自己扔掉的筆,經過幾天的風吹日曬這支筆的筆毛出現了變化,蒙恬這個時候再用這支筆書寫,發現非常的好用。這就是最初毛筆的樣子。

近代的學者對於是不是蒙恬創造了毛筆這件事上頗有爭議,雖然有史料記載毛筆是由蒙恬創造的,但是現在有人認為蒙恬只是進一步改造了毛筆。

《中華古今注》中就有蒙恬對筆桿還有筆頭進行改造的記載,同時一些秦代以前的出土文物上已經有了很久關於筆的記錄。

雖然有些是石筆,但是有些筆畫圓潤飽滿,看上去並不像是單純的石刻可以刻出來的,不過無論毛筆是不是最早由蒙恬發明的,蒙恬在毛筆的發展史上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毛筆的演變

秦朝時期的髮簪筆

東漢許慎著《說文解字》中有「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拂」,「秦謂之筆,從聿從竹」的記載。

最早的毛筆也就是一根石棒上綁著一些毛,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講究,甚至連筆頭的選材都不是很講究,這個時候的毛筆更多的還是應急採用的書寫工具。

雖然經過了初步的發展,但是還沒有進一步的完善,毛筆產業也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大家都是需要的時候自己做一根就算了。

東漢時期的一座古墓出土了一根毛筆,筆芯裡面是黑色的硬毛,外面是黃褐色的軟毛,這就是由蒙恬創改進後的最早的毛筆了。

秦漢時期的毛筆還兼顧著髮簪的作用,筆桿被削成尖頭,可以插在髮髻上,需要的時候隨時就可以拿下來用。

《歷記·滑嵇傳》記載:「西門豹筆磐折」。

東漢時期的書法文化極為絢爛,同時也帶動了筆文化的發展,蔡邕《筆賦》是最早關於制筆的記述,毛筆的製作開始逐漸形成產業,因為書畫文化的興盛,也有人開始專門的製作毛筆,但是這個時代的毛筆多為硬毛,並且筆桿很短。

這是因為當時還沒有高腳桌出現,人們寫字都是在蓆子上直接寫,這就對毛筆的筆芯要求很嚴,要求「鋒齊腰強」,所以筆芯多為硬毛。

漢朝以後逐漸興盛的毛筆產業

等到了漢代,已經出現了有名字,有品質的毛筆,這也意味著漢代的毛筆發展已經較為成熟了。就是「居延筆」還有「西郭寶墓筆」這兩種的出現,讓人們對漢代的造筆技術有了新的認識。

這個時候的筆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筆桿上面加筆頭了,已經有了非常精細的製作水平,這樣的工藝就算放在今天也是極為讓人讚嘆的。

漢代毛筆的發展如此迅速和當時文字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在漢代隸書已經成熟,草書也開始嶄露頭角,文體的出現讓人們對毛筆有了更大的需求,毛筆已經不再是誰需要就誰做的東西了,開始有了專門做筆的商家出現,在漢代多為兔毫筆。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筆頭的用料出現了很大的變化,以前的筆頭多為兔毛,但是到了魏晉期間,因為兔毛質量不夠,開始採用別的動物的毛做筆的先河。用時毛筆的筆桿上也開始出現了一些花紋,在實用的同時開注重裝飾了。

到了唐朝,毛筆的製作出現了一個高峰時期,因為唐朝非常注重文化的發展,算是我國文化的發展最百花齊放的時段。

書畫還有詩的發展進一步帶動了對毛筆的需求,出現了很多專門製作毛筆的作坊,甚至在皇宮裡面還專門出現了做筆的工匠。

唐宋時期宣筆和元代的湖筆

唐朝的毛筆多半還是用兔毛製作而成的,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宣筆,宣筆在唐朝是最盛行的,甚至宣筆在唐朝的時候還和宣紙一起被稱為「貢品」。

宣筆的製作也是非常的講究,上稱的宣筆用的兔子必須是野生的,而且在野外喝山泉水,吃竹葉的兔子,而且只用這隻兔子上脊背上的一小撮毛。如此精細的製作過程,也就難怪宣筆在唐朝那麼受人追捧了。

值得一提的是,唐朝的筆相較於其他朝代的筆,變化最大的還是筆毛的不同,唐代以前的筆多半是硬質的毛且筆尖不長,等到了唐代因為高腳桌椅的出現,人們不用在席地書寫了,毛筆的筆尖也變得更長了,筆毛也更加柔軟。

宋朝的毛筆比起唐朝有了更進一步的進化,變得更加柔軟,不再專注兔毛一種,同樣柔軟的羊毛也開始走入大眾人家的生活。

毛筆的製作工藝也和以前有了很大的區別,不同於以前的毛筆要求堅硬下筆有力,宋代因為草書的逐漸成熟,講究下筆有「遊龍」,虛鋒散毫也開始出現。

宣筆起源於唐朝,但是最興盛的事情是在宋朝,可以說在宋朝宣筆可以說是一家獨大,文人雅士都以擁有一支正宗的宣筆為榮,宣筆的地位在宋朝可以說是非常的顯赫了。

到了元朝,浙江湖州的制筆產業異軍突起,甚至取代了宣筆,成為了後人公認的「文房四寶」之中代表筆的一種。《湖州府志》中記載「湖筆名於世」,人們願意出千金的價格購買湖筆,就可見湖筆在當時的珍貴。

湖筆和宣筆一樣講究的軟,但是在用料上卻有了很大的改進,不再採用兔毛,而是採用上好的山羊奶毛製作毛筆,這樣做出來的毛筆雖然「毫雖輕」,但是「功甚重」。

湖筆深受王羲之,蘇軾等文人墨客的喜歡,也正是因為這些人的作品,從把湖筆帶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面前。

注重工藝裝飾的明清毛筆

到了明清時期,毛筆已經不僅僅是一件單純的書房用品了,一些王公貴族開始把毛筆當初一種裝飾。毛筆桿也不僅僅是單純的竹子做成的,清朝皇室使用的毛筆,上面描龍畫鳳,鑲金竄銀。

更加富貴一點的還採用了很多的寶石,筆桿也從普通的竹子變成了更加貴重的紫檀木,還有象牙等名貴的用料,甚至還有全身都是用玉石做成的「玉筆」,可以說是極盡奢華了。

在性質方面,明清時代的毛筆開陳出新,除了原有的寫字用的毛筆,還出現了很多例如鬥筆、聯筆、提筆等不同功能的大型筆。

還有專門為了蓄墨多而考慮的長峰筆等等諸如此類,可以說在明清時期我國的毛筆文化達到了一個高超,除了實用性毛筆的工藝性也得到了極大的注重。

總結

不同的時代擁有著不同的毛筆文化,雖然毛筆在現在已經不再實用了,更好用的原子筆,還有鋼筆的出現讓人們放棄了對毛筆的使用。

現今書法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興趣愛好,毛筆並沒有隨著時代的發展退出人們的生活。古代人的智慧到了現在仍舊使用,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大爺不用毛筆,用臉畫畫,專家:江湖雜耍,網友:真功夫
    大爺不用毛筆,用臉畫畫,專家:江湖雜耍,網友:真功夫!書畫界是一個大江湖,江湖之大無奇不有,有人邊吼叫邊創作書法作品,有人用醫用注射器創作書法作品,也有人在人體上寫字繪畫,最近又有一位大爺火了,不用毛筆,用臉、胳膊和手畫畫。
  • 手機毛筆字體練習
    手機毛筆字體練習 生活工具 大小: 2.67M
  • 包工頭10年毛筆寫千萬英語單詞,考取飛行駕照,成書法妖孽
    只不過油膩歸來,人生逆生長罷了, 我們為什麼要生活在別人的世界中呢?」用毛筆寫漢字 「北京」肯定沒戲,那用毛筆寫「 Bei jing 」呢?那為什麼不能讓英文毛筆書法獨立呢?用毛筆寫英文和寫漢字, 只兩種完全不同的體驗, 需要擯棄很多原來的習慣:寫漢字時需要緊握毛筆,書法才能蒼勁有力。但書寫英文時,則需要不斷轉動毛筆,字母才能寫得圓潤優雅。
  • 為什麼在書寫完一個字之後,毛筆的筆鋒會出現絞擰的現象呢?
    最近有朋友問我,為什麼在書寫完一個字之後,毛筆的筆鋒會出現絞擰的現象呢?第二,點畫、筆法的複雜形態我們都知道,隨著中國書法的發展,書法書體呈現的面貌越趨複雜,那麼對於筆畫的處理也會呈現出不同的形態,這就對筆劃所包含的筆法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一個字的某一個筆畫中,書法家不可能就採用一種筆法形態,而是採用多種筆法,將多種筆法共同施加於一個筆畫中的,由此而形成較為複雜的書法面貌。
  • 衡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探略⑦:侯店毛筆
    毛筆又有大小之分,最小的叫圭筆,然後是小楷、中楷、大楷……最大的筆有百十斤重。  侯店毛筆品種豐富,各類毛筆達270餘種,選料精良,做工精細,鋒長杆硬,剛柔相濟,含墨量多而不滴,行筆流暢而不滯。毛筆的原料主要是獸毛和竹管,尤其配以角、骨、紅木等為筆桿料,精心雕刻鑲嵌於杆之龍、鳳、山水、花草等瑰麗書畫,精巧別致,充滿藝術魅力。
  • 包工頭10年毛筆寫2000萬英語單詞,創造英文書法,還考取飛行駕照
    更不用說用毛筆寫字。但在江蘇省海門市有一位名叫周鑑驊的包工頭大叔,10年時間,耗紙百萬張,用毛筆寫了2000萬個英語單詞,創立毛筆英文書法。從油膩而成功的包工頭,變成青澀而失敗的非主流書法家。周鑑驊用毛筆寫英文始於2007年。這一年,北京奧組委開始向全世界徵集logo。閒得無聊的包工頭周鑑驊萌生了為國家獻才藝的心。用毛筆寫漢字「北京」肯定沒戲,那用毛筆寫「Bei jing」呢?
  • 毛筆書法中偏旁部首的寫法:皿字底的寫法
    不過現在已經不局限於這方面的意思了。在結構方面,皿字底一般出現在字底。一、皿字底的寫法不容易掌握,要仔細查看其形態及各筆畫的書寫細節。具體分析如下:1、皿字底總體上來看,形體扁寬,總體方向略向右上斜。2、 四個豎畫間距均勻,上開下合。
  • 葉羅麗:聖級仙子們常用的武器,龐尊的雷電鞭子,顏爵的色彩毛筆
    好了,閒話不多說,我們進入正題吧。葉羅麗已經更新到第六季了,仙境中有一個神秘的組織——靈犀閣,其中的成員均是力量強大的聖級仙子,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聖級仙子們常用的武器,龐尊的閃電鞭子,顏爵的色彩毛筆。1.
  • 「文字文明」竹簡與毛筆,多大程度上影響了漢字字形、古書形制?
    筆者認為,這種肥筆和瘦筆的差異,實際上反映了早期對於毛筆字形的書寫技能和審美觀念上的差異。筆毛是軟的,比長沙左家公山出土那種戰國綁紮式筆毛年代更早的原始毛筆,筆毛部分的製作會更簡陋和原始。用這種原始毛筆寫出的筆畫會粗細不勻,亦如郭沫若在半坡陶紋上看到的用「柔性的筆」所畫。針對這種粗細不勻的線條,就有可能產生要求字的筆畫粗細均勻、字形結構平衡勻稱的審美觀。
  • 繪畫藝術的奇葩,不用毛筆畫畫用手指?三頭沒臉牛,卻賣2875萬?
    繪畫藝術的奇葩,不用毛筆畫畫用手指?三頭沒臉牛,卻賣2875萬?在繪畫界,總是有很多畫家都會開闢新的天地,為大家開始一個不一樣的色彩世界。在我們中國繪畫藝術的寶庫裡面,國家級的大師有很多,這些繪畫大師們,都為畫壇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有價值的作品。就像是吳昌碩,齊白石等等中國繪畫大師,他們在繪畫的藝術道路上,為我們中國後輩的畫家掛起了一盞盞明亮的指路燈。
  • 毛筆書法中偏旁部首的寫法:左耳旁與右耳旁
    一、左耳旁與右耳旁的寫法區別: 左耳旁與右耳旁的筆畫順序大致如下圖:但細節上有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1、左耳旁上部筆畫緊湊,形體窄長。右耳旁整體比左耳旁舒展寬鬆,不用擔心擠佔左邊空間。下面我們以「降、階、邪為例分析一下左耳旁與右耳旁在漢字中的結構特點: 1、降:左部瘦長,彎鉤寫小給右部留有空間。橫撇與捺舒展。2、階:左耳旁的垂露豎略向左彎。右部上大下小,「比」左低右高,左輕右重。3、邪:左右寬窄相當。
  • 「書法問集」69、毛筆的執筆方式是什麼樣的
    執筆方式簡介執筆方式有很多種,哪一種執筆方式更容易更適合把字寫好,這是爭論執筆方式的點。而不能強迫每個人都一樣,也不能為了不同而不同。一般來說執筆方式主要有三種:五指執筆法、單鉤執筆,其他執筆。五指執筆法:我們當代最流行的執筆法。
  • 兩歲就拿毛筆的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畫了50年仍被罵「不會畫畫」
    有畫說|藝外話題本期導讀:國家畫院楊曉陽稱:「我從兩歲就拿毛筆,一直寫到現在。」「凡是有成就的畫家,他一定是一個藝術叛徒」。>楊曉陽國畫人物在一次媒體訪談中,楊曉陽侃侃而談:「(我的老師)劉文西老師的老師是黃賓虹、潘天壽,難道他畫的跟黃賓虹、潘天壽一樣嗎
  • 地動儀發明於哪個朝代 地動儀發明於什麼朝代
    地動儀大家都知道,它能預測地震發生的方位,是我國古代一項偉大的發明。但是地動儀的發明是哪個朝代呢?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地動儀發明於哪個朝代吧。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 此為珍貴的「紅毛筆」,農村遇見,請您愛護,別踩到
    摘要:此為珍貴的「紅毛筆」,農村遇見,請您愛護,別踩到。 不知道在網上,還是在哪個地方,筆者曾經見過這樣一句話:得不到,也得把它弄掉。
  • 中性筆、鉛筆、鋼筆、毛筆…… 好用又好看,趕緊看過來
    三菱的UM-100屬於鄰家哥哥類型,乍看之下好像沒什麼,話也不多,但是相處下來真的是細緻溫柔又很有責任感——「前期墨重得要死,後期爆炸好用!」這也是很多書寫量大的朋友,一直一直不斷補貨的原因。如果你是個重度顏控,這支筆確實太樸實無華了。百樂P500針管式水筆,這支筆號稱可以書寫1800米,即便很密集地使用,三四個月也是需要的,所以耐用竟然是它的第一品質。
  • 最特別肖像畫,老大爺拿著毛筆在地上畫畫,開始以為太皮結果驚人
    最特別肖像畫,老大爺拿著毛筆在地上畫畫,開始以為太皮結果驚人很多老年人退休了以後都會給自己找一個興趣愛好,有些人是去釣魚,有些人是去下棋,給自己找點事情可以幹,也能打發無聊的時間,今天在路邊就看到了一位畫技高超的老大爺,竟然拿著毛筆在地上畫畫
  • 【博雅微科普】教你用米湯和毛筆,寫出神秘的隱形字
    真是一段刺激的回憶呢~那時候還有同學獨創寫有「隱形字「的紙條來應對老師的火眼金睛…那麼,同學獨創的「隱形字」紙條是怎麼寫出來的呢?隱形字跡又是如何顯現出來的呢?博雅君在此給大家揭個密!我們需要準備的是:碘酒、米湯、毛筆或牙籤以及一張紙。
  • 用毛筆畫畫 「桑神」最差勁 與大熊貓親密接觸
    儘管每天都有比賽任務,但是參加成都公開賽的選手們賽場之外的生活仍豐富多彩。昨日上午,桑普拉斯、薩芬等7位選手都出現在了熊貓基地,與國寶熊貓來了個親密接觸。此外,7位大師還在國畫老師的指導下畫起了熊貓,每個人都樂在其中。
  • 西安88歲老人為秦嶺賦詩作畫成集 握不住毛筆換成彩色鉛筆
    已經88歲高齡,趙老先生雖然已不便用毛筆作畫,但他仍堅持用彩色鉛筆作畫,而且經常用微微顫抖的雙手翻看著自己創作的秦嶺詩詞書畫集。因為生病,趙家驊老先生的記憶已不太清楚,但他始終表現出對秦嶺一草一木的熱愛。「我是陝西人,一直對秦嶺有著不一樣的感情,之前在老年大學的時候也和同學們經常去秦嶺寫生,所以很多畫都是與秦嶺山水有關的,但是年紀大了,地點都記不住了。」趙家驊老先生一字一頓慢慢地說著,並用微微顫抖的雙手翻開子女幫忙製作的秦嶺詩詞書畫集《詩讚大秦嶺 丹青寫龍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