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科學家初步揭開大質量恆星形成區神秘面紗

2021-01-14 中國科學院

ATOMS項目觀測的146個大質量恆星形成區(紅色+)在銀河系的分布。大部分觀測目標都分布在旋臂上。中科院上海天文臺供圖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劉鐵博士領銜的國際團隊,利用世界先進的「阿塔卡瑪毫米/亞毫米波陣列望遠鏡」(ALMA),開展了針對大質量恆星形成區的3毫米觀測項目(ATOMS),首次對146個活躍的恆星形成區進行了超高解析度的觀測。該項目組近日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背靠背發表了兩篇學術論文,發布了首批重要成果。

  據介紹,該項目是目前ALMA在3毫米波段進行的樣本量最大的大質量恆星形成區觀測項目,將系統揭開這些區域稠密分子氣體的分布及大質量恆星形成的面紗。剛發布的成果顯示,首次基於光學薄的同位素分子譜線研究了「稠密分子的恆星形成定律」,揭示了不同相的氣體在空間分布上的異同;發現了「序列大質量恆星形成」,即在同一片分子雲中,大質量恆星的形成過程存在明顯的先後順序。

  「ATOMS項目獲取了海量的分子譜線躍遷數據。與一氧化碳分子相比,這些分子譜線可以揭示分子雲中更加稠密的氣體。」論文第二作者、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資深教授Neal J. Evans指出。

  據悉,ATOMS項目組首次利用了光學薄的同位素分子譜線研究了「稠密分子的恆星形成定律」。結果發現,不同分子雲中相同質量的稠密氣體形成的恆星質量幾乎相當。與此同時,他們也證實了光厚譜線完全不能示蹤分子雲內部最緻密的部分——分子雲核,那裡是孕育恆星胚胎的直接場所;光薄譜線卻能較好地揭示分子雲核在分子雲中的空間分布。但是,研究人員也發現,在統計學意義上,光厚譜線和光薄譜線都可以很好地示蹤分子雲整體的稠密氣體質量和恆星形成率。

  ATOMS項目組發現,稠密分子氣體、電離氣體和激波作用的氣體在空間分布上存在較大差異。他們首次在一個大質量恆星形成區G9.62+0.19,探測到了廣泛分布的一氧化矽窄線發射。對此,劉鐵解釋道,這表明該區域存在大範圍的低速激波,而這些激波的產生可能與電離氫區的膨脹或者大範圍氣體流間的碰撞有關。

  「我們發現,大質量恆星並非最早形成於分子雲的中心,這與理論預言不同,對當前的大質量恆星形成理論提出了挑戰。」劉鐵告訴《中國科學報》,研究同時發現,已經形成的大質量恆星會顯著改變母分子雲中氣體的分布,並可能觸發新一代大質量恆星的形成。

  相關論文信息:

  httsp://doi.org/10.1093/mnras/staa1577

  https://doi.org/10.1093/mnras/staa1501

  (原載於《中國科學報》 2020-07-07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韋伯望遠鏡將揭開銀河系黑洞的神秘面紗!
    據外媒報導,我們的銀河系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擁擠的地方:一個黑洞的質量就是我們太陽的400萬倍,其周圍則被數百萬顆恆星包圍且它們都在以極快的速度旋轉
  • 大質量恆星「出生」要排隊 新觀測挑戰恆星形成理論
    近期,一個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劉鐵領銜的國際團隊,利用阿塔卡瑪毫米/亞毫米波陣列望遠鏡(ALMA),開展了針對大質量恆星形成區的3毫米觀測項目(ATOMS項目),首次對146個活躍的恆星形成區進行了超高解析度的觀測,或將揭開這些分子雲內部稠密分子氣體分布及大質量恆星形成的面紗。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 新研究首次揭開弧狀「歐若拉」的神秘面紗
    一直以來,科學家對這一發生在地球南北極地區高空奇特現象的原因充滿了好奇。北京時間6月30日凌晨3點,《美國科學院院刊》 (PNAS)在線發表了山東大學空間科學研究院教授張清和領導的國際團隊的最新研究論文。
  • 科學大爆炸 揭開宇宙中富鋰巨星的神秘面紗
    科學大爆炸揭開宇宙中富鋰巨星的神秘面紗  破獲宇宙起源與演化「大案」  北京時間10月6日,中國、日本、法國、荷蘭、美國、澳大利亞等多國科研人員合作完成的關於富鋰巨星真實身份的重要天文研究成果論文,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發表。
  • 幫助人類文明形成的兩個遠古文明是啥來頭?科學家揭開其神秘面紗
    在古代人類的傳說乃至文獻中,有無數的記載都在講述著「神」是如何從天而降。從古埃及到古瑪雅,從古印度到中國的古老神話傳說,無論你研究哪個民族的古代文獻,都記滿了這些「神」乘著天上的交通工具——或者是「龍」、或者是「金字塔」、或者是其它形狀的交通工具——來到人間。他們幫助人類學會打獵、織網、學會耕種、學會建築房屋、學會冶鐵等等。在這些遠古的文獻中,這些「大神」能改天換地、移山填海,能醫治百病、起死回生,所以,我們的先民給我們留下了無數崇拜這些「大神」的古老文獻。
  • 科學家發現鳳凰星團詭異的恆星形成區
    科學家發現鳳凰星團中存在比較特別的恆星形成區,恆星形成的速度比大多數星系要快得多,其中也包括我們的銀河系。其中央星系還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質量是銀河系黑洞的1000倍,甚至更大。星系中央的氣體聚集在黑洞周圍,有些則逐漸冷卻下來,促進了恆星的形成。此前科學家認為星系中央的黑洞其實會扼殺恆星形成,比如阻止周圍炙熱氣體的聚集,阻礙恆星形成。
  • 科學家揭開月球背面地下結構神秘面紗
    中新網北京2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繼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著陸月球背面之後,中國科學家對月球背面的科研再次創造一項人類首次——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科研團隊基於嫦娥四號任務,首次揭曉月球背面地下淺層結構,這也是人類首次揭開月球背面地下結構的神秘面紗。
  • 揭開獵戶座大星雲中星形的神秘面紗
    據美國宇航局平流層紅外天文觀測臺(SOFIA)的最新研究,來自獵戶座大星雲中新生恆星的恆星風阻止了更多新恆星在附近形成。這是令人驚訝的,因為到目前為止,科學家認為其他過程,如爆炸恆星稱為超新星,主要負責調節恆星的形成。但SOFIA的觀察結果表明,嬰兒恆星會產生恆星風,可以吹走形成新恆星所需的種子材料,這一過程稱為「反饋」。獵戶座大星雲是夜空中觀察次數最多,拍攝最多的物體之一。
  • 揭開生物復甦的神秘面紗
    那麼,大滅絕之後生態系統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恢復?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南古所)科研團隊發現,二疊紀末大滅絕之後湖泊和森林生態系統可能需要長達一千萬年的時間才能明顯恢復,相關成果3月31日在線發表於《地質學》。「如果沒有在地層中發現那麼多門類的化石,就構不成一個完整的生物鏈條,也就無法得到文章的結論。」
  • 揭開美國51區神秘面紗,U-2偵察機誕生於此,領先世界50年
    近日,位於美國內華達州南部高原荒漠中的51區吸引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在相關社交媒體上,有逾百萬人報名要勇闖51區,以揭開51區是否有外星人的真相。那麼,這個所謂的51區到底有沒有外星人呢?是否真的是美國研製外星人的秘密基地?下面我們一起來揭開51區的神秘面紗。
  • 揭開晝夜交替的神秘面紗 地球自轉形成晝夜交替
    &nbsp&nbsp&nbsp&nbsp地球自轉形成晝夜交替&nbsp&nbsp&nbsp&nbsp如果太陽和地球都是帶電體的話,太陽在旋轉的時候,會受到宇宙中心的影響,產生一個很強的旋轉電流,這個電流就會產生一個旋轉的電磁場。
  • 研究提出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存在類似圍繞恆星運轉的行星
    吳慶文介紹,此前科學家利用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望遠鏡陣列(ALMA),觀測到類似早期太陽系的形成過程。首先是氣體和塵埃在自引力作用下坍縮形成恆星;隨著時間推移,恆星周圍的盤狀氣體、塵埃等會逐漸聚集形成更大團塊,並進一步凝聚,逐漸形成行星。
  • 揭開紅珊瑚加工的神秘面紗
    它生長在200米以下的深海之中,它是與琥珀、珍珠一樣的有機寶石,但是它的產量卻極低,形體又是極為複雜,那麼紅珊瑚從深海中打撈上來之後是如何加工成大眾所看到模樣,紅珊瑚在匠人手中又是經過了怎樣錘鍊,才得以華麗轉身,讓我們一同揭開紅珊瑚加工的神秘面紗。
  • 科學家發現化石,神秘面紗終於揭開!
    科學家發現化石,神秘面紗終於揭開!自恐龍徹底滅絕之後,地球的中生代也結束了,並開啟全新的新生代,當時的地質時代主要分為三個紀,分別是古近紀、新近紀和第四紀,等到了第4紀的時候,哺乳動物便成為地球上的支配者,其中就包含一種飛行動物,那就是蝙蝠。很多人對蝙蝠的了解都比較局限,認為它是一種黑黝黝的飛行動物,沒有什麼美觀可言。
  • 宇宙最大質量黑洞秘密:在噴流中恆星形成
    據國外媒體報導大多數星系中央都存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那裡密度極高,質量能達到太陽的數十億倍。近日,科學家發現,恆星可以在超大質量黑洞的猛烈「狂風」中形成。研究者稱,這一發現將幫助我們理解星系演化的過程。
  • 揭開宇宙中富鋰巨星的神秘面紗:破獲宇宙起源與演化「大案」
    趙剛說,「巨星」是恆星在演化到生命晚期階段時的名字,因為它們經歷了一個「發福」的過程,和處於青壯年的恆星相比身形巨大得多。  顧名思義,「富鋰巨星」的鋰元素含量,遠超同類天體的「巨星」。它們在晚期的小質量恆星中只佔1%,但其大氣中所蘊含的鋰元素,卻比其餘的99%都要高。
  • 神奇的四氧化三鐵,揭開奇異現象的神秘面紗
    雖然故事眾說紛紜、誇大離奇,充滿了恐怖色彩,但我們用科學揭開奇異故事的神秘面紗,真像不僅讓我們領略了科學的魅力,而且對我們的現代生在活也有積極意義。大家可能聽說過1992年故宮的靈異事件:那是一個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下午,遊客們突然看到故宮的紅牆邊出現了行走的宮女,並用相機拍下了這靈異的一幕。
  • 「欺騙」科學家300多年!揭開生命神秘的「面紗」,重新認識科學
    「欺騙」科學家300多年!揭開生命神秘的「面紗」,重新認識科學而我們的印度古國,一直以來都流傳著一個神話,便是印度文明得以孕育和發揚母親河恆河,便是大祭司溼婆和妻子做愛一百年最終才形成的,是溼婆的精子給了恆河淵源流淌的神力;關於印度對於這一段神話的文獻記載,溼婆和妻子做愛長達一百多年,沒有中斷…..
  • 在45億光年外,發現大質量恆星坍塌爆炸,並產生了伽馬射線暴!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當遙遠星系中的一顆大質量恆星坍塌形成黑洞時,兩股巨大的發光等離子射流從其核心射出。這些極其明亮的伽馬射線暴(GRBs)是宇宙中最強大的爆炸,當噴射流指向地球時,地面和星載望遠鏡都可以探測到其餘輝。
  • 揭開神秘面紗,原來你是這樣的梵淨山
    揭開神秘面紗,原來你是這樣的梵淨山 2020-12-03 09:5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