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晶片上的器官!電生理學測量從二維拓展到三維

2020-12-04 國際產業網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稱為「電子晶片上的器官」的平臺,該平臺可利用生物電傳感器對心臟細胞的電生理學進行三維測量。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最近的《科學進展》雜誌上。

研究人員將一系列由金屬電極或石墨烯傳感器製成的傳感器陣列固定在晶片表面,然後蝕刻出一個鍺金屬底層。移除這個底層後,生物傳感器陣列就可釋放並以桶形結構從表面捲起。

研究團隊在心臟球體(由心臟細胞製成的細長器官)上測試了該平臺,這些三維心臟球體的寬度約為2—3根人類頭髮。通過將平臺盤繞在球體上,可高精度地收集電信號讀數。他們通過對捲起過程的力學分析精確地控制傳感器的形狀,以確保傳感器與心臟組織之間的接觸。該技術還可自動調節傳感器和組織之間微妙「接觸」的水平,以避免因外部壓力而改變組織的生理條件,從而測量出高質量的電信號。

多年來,電生理學測量只能在二維組織培養皿中培養的細胞上完成。但現在,這些驚人的電生理學技術可以應用於三維結構。研究人員表示,其創建的三維自卷生物傳感器陣列可探索源自心肌細胞的誘導多能幹細胞的電生理學,研究心臟組織再生和成熟,可用於治療心臟病發作後的受損組織或開發治療疾病的新藥。

研究人員表示,「電子晶片上的器官」技術還有助於開發和評估用於疾病治療的藥物功效,甚至可直接在人類組織上篩選藥物和毒素,而不是在動物組織上進行測試。(記者馮衛東)

總編輯圈點

生命現象大多都伴有生物電的變化,電生理學也是隨著電子儀器和電生理技術的進步發展而來。其實,就連小小的細胞,也有電活動。觀察細胞活動時的電變化,可以在微觀層面了解正常狀態下生物電變化的機制,也可以探索疾病時異常狀態下的生物電現象。文中所說的三維自卷生物傳感器陣列,身段靈活柔軟,還能自行調節自己和組織之間的接觸水平,從而實現高精度的電信號信息收集。而電生理學測量技術的進步,也為新的藥物研發平臺的誕生提供了可能性。

相關焦點

  • 全球首個原子級三維矽量子晶片架構亮相!
    導讀近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採用單原子技術構建出三維矽量子晶片,並實現精準的層間對齊與自旋狀態測量。這項研究被認為是朝著構建大規模、可商用的量子計算機的目標邁出的重要一步。毒藥瓶上有一個錘子,錘子由一個電子開關控制,電子開關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變,則放出阿爾法粒子,觸動電子開關,錘子落下,砸碎毒藥瓶,釋放出裡面的氰化物氣體,則貓必死無疑。
  • 3D器官晶片可實時監測細胞活動
    英國劍橋大學網站近日發布公告稱,該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三維(3D)器官晶片,可實時監測細胞活動,有望用於開發新療法,同時減少研究中實驗動物的使用數量。       新設備基於導電聚合物海綿「支架」,研究人員將其組裝成三維的電化學電晶體。
  • 在肝臟晶片上進行肝細胞三維培養取得重大進展
    在這種表面功能化的生物材料中,這些產生肝細胞的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hiPSC)在三維空間中遷移和生長,並且具有增加的活力。與在其他水凝膠上培養的細胞相比,他們觀察到在這種新材料上的白蛋白(一種特徵性的肝臟蛋白)產量更高。這種靈活的對hipsC-HEP進行灌注三維細胞培養的SPAAC交聯水凝膠系統是優化肝臟晶片裝置的有前途的材料。
  • ...存在已知三維母體材料的新型二維層狀材料,可極大拓展二維材料...
    【新型二維層狀材料家族再「添丁」】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先進炭材料研究部在新型二維材料方面取得新進展,製備出釐米級單層薄膜二維MoSi2N4材料。該研究成果日前在《科學》雜誌在線刊發。目前廣泛研究的二維層狀材料如石墨烯、氮化硼等,均存在已知的三維母體材料。
  • 晶片革命:二維材料顛覆傳統計算架構
    二維材料的每一層之間通過無懸掛鍵的表面共價連接,並且相鄰層之間很弱的範德瓦耳斯力使得人們可以很輕易地從二維晶體中分離出一層或者幾層。這些特點使得二維材料擁有與傳統的體材料非常不同的性質。得益於二維材料獨特的層狀結構,電子被束縛很薄的平面內,從而使得電子可以通過門電壓精密地調控。因此二維材料擁有對短溝道效應免疫的潛力。
  • 二維封閉是三維球體,三維封閉是四維超球體,請問宇宙是封閉的?
    有人說螞蟻是二維空間人是三維空間。螞蟻不知道我們的存在,有沒有四維的生物在俯視我們呢?儘管我們打算開始討論二維以及三維甚至更高維的空間,但首先申明一下,我們所理解中的二維是不可能存在生物的,因為只有長寬卻沒有厚度,這不在人類所理解的任何一種生命範疇之內!
  • 超聲科普 | 一維、二維、三維、四維,有啥區別?
    超聲科普 | 一維、二維、三維、四維,有啥區別?一維超聲:觀測目標的測距定位,沒有器官的直觀成像圖,如西瓜距離的遠近。A超和M超圖像是一維。二維超聲:平面成像,是平面的照片,如西瓜的平面圖。B超和彩超圖像都是二維。三維超聲:立體成像,是立體的照片,如西瓜的立體圖。以B超的二維圖像為基礎。
  • 晶片上數十萬神經元生長!科學家在「3D 晶片大腦」上建模,還要複製人體系統
    不僅如此,他們還在這款三維晶片大腦基礎上建模,方便對體外腦晶片上形成的神經元網絡進行分析。很明顯,這是替代動物實驗的一個好方法,研究人員也表示:體外模擬人腦實現了重大進展。目前而言,神經動作電位的電生理記錄一般要通過二維微電極陣列(multi-electrode array,MEA),這是一種既常見又可信的評估神經功能、網絡通信、生化製劑反應的方法。相比之下,三維體外神經元網絡用於測量電生理活動的情況較少。不過,「三維體外模型」是一種研究細胞-細胞、細胞-細胞外基質相互作用的系統。
  • 南京大學馬小松團隊在矽基光量子晶片上實現三維糾纏
    隨著量子系統的維度增加,相對於常用的二維量子系統,高維量子系統具有強並行計算能力、高信息容量以及強抗噪聲能力等優勢。光子作為量子信息的載體具有相干性好、多自由度、易調控等優點,是實現高維糾纏的理想體系。然而,如何高效的製備高維糾纏光子對並對其進行高精度、可編程的任意相干調控,是量子信息技術走向規模應用的一大挑戰。
  • 首次實現:電子門控效應的電子結構可視化!測量電子的能量和運動
    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和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物理學家開發了一種技術,可以在操作由原子厚度,所謂二維材料製成的微電子設備時測量電子能量和動量。利用這些信息,可以創建材料的電學和光學特性可視化表示,以指導工程師最大化在電子元件中的潛力。這項由實驗主導的研究發表在《自然》上,還可能為二維半導體鋪平道路。
  • 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讓一束光跑出「Z」形彎道
    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讓一束光跑出「Z」形彎道  光沿直線傳播,這是寫在我們常識裡的一句話,科學家則有辦法讓光拐彎。浙江大學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合作,構建出世界上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在三維材料的「高速公路」上,一束光完美地跑出了「Z」字形。相關論文於近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 Nature Materials:闡明TMDs中三維原子缺陷與電子結構關聯!
    TMDs的電子結構、光學和化學性質,與它們的三維原子結構和晶體缺陷密切相關。原子電子層析成像(AET)可用於測定晶體缺陷和三維原子結構。然而,迄今為止,AET僅限於金屬納米顆粒和針狀樣品,而將其應用於二維材料的檢測仍存在較大難點。
  • 南京大學馬小松團隊在矽基光量子晶片上實現三維糾纏
    南京大學馬小松團隊在矽基光量子晶片上實現三維糾纏 2020-04-05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家在「3D晶片大腦」上建模 還要複製人體系統
    實際上,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LLNL)也做了一項努力——開發一款 3D 晶片大腦(brain-on-a-chip),捕獲體外培養活體腦細胞的神經活動。不僅如此,他們還在這款三維晶片大腦基礎上建模,方便對體外腦晶片上形成的神經元網絡進行分析。
  • 一種充滿驚喜的二維材料,猜猜是什麼?
    圖片:Joshua Kahn具有鐵電性質的材料可被應用於內存存儲、電容器、RFID卡技術、甚至是醫療傳感器上。Cobden說:「鐵電性可被看作是大自然的開關。鐵電材料的極化狀態,意味著這些材料內部的電荷分布不均勻——而當鐵電開關發生時,電荷會集體性地移動,就像在以電晶體為基礎的人工電子開關中那樣。」
  • 氟化鈣—用於二維電子器件的超薄高k電介質材料
    通過透射電子顯微鏡表徵發現,氟化鈣薄膜的立方晶體結構展現出不同的圖案,包括層間距約為0.32 納米的二維分層圖案,六邊形圖案,立方圖案和點狀圖案。這些圖案相互間可以平滑地過渡,且沒有可見的缺陷。在四個樣品上收集的電流圖以及對每個電流圖中觀察到的導電位點大小的統計分析。比例尺:氟化鈣中為30 納米,二氧化矽、二氧化鈦和六方氮化硼中100納米。為進一步分析氟化鈣樣品中超過納安級別的電流,將導電探針連接到對數前置放大器重複該實驗。實驗表明,在電介質擊穿之前,超薄氟化鈣樣品中的洩漏電流要比二氧化矽樣品中的洩漏電流小得多。
  • 從二維到三維的關鍵一步:三維量子霍爾效應
    復旦大學物理系的研究團隊觀察到拓撲半金屬砷化鎘納米片中外層軌道形成的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的直接證據,並從二維向三維邁出了關鍵一步。如果電子被限制在二維平面中,在強磁場的作用下,電子的運動可以在導體邊緣做一維運動,變得「規則」和「有序」。然而,以前的實驗已經證明,量子霍爾效應只能發生在二維或準二維系統中。\三維系統中有量子霍爾效應嗎?如果是,電子運動機制是什麼?發現「房子」的運動機制是從外層軌道推導出來的。
  • 浙大學者《自然》發文:為光子「築路」 有助研發新型晶片
    浙江大學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合作構建出世界上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在三維材料的「高速公路」上,一束光完美地跑出了「Z」字形。  研究者認為,這或許是人類向光子晶片、光子計算機邁出的一步。未來,在微小的光子晶片裡,光攜帶著信息在縱橫交錯的高速公路上奔跑,為我們創造著更快更好的世界。
  • 三維雷射掃描測量技術探究及應用
    基於測距測角的傳統工程測量方法,在理論、設備和應用等諸多方面都已相當成熟,新型的全站儀可以完成工業目標的高精度測量,GPS可以全天候、一天24小時精確定位全球任何位置的三維坐標,但它們多用於稀疏目標點的高精度測量。
  • 人體器官晶片:顛覆性的生物新星
    甚至,相比於傳統的仿生學類器官技術,文章指出,器官晶片能夠更加精確控制局部環境,於體外模擬人體器官功能單元,在應用前景上更加優越。 (Organoids)是一系列來源於多能幹細胞的自組織微型三維細胞聚集體,可模擬人體內同類器官的關鍵結構和功能特徵,包括人體器官的發育、穩態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