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大祠竣工升匾記:太原著姓,琅琊望族,澤泉肇始,筱嶺發祥

2021-01-09 騰訊網

我永豐王氏國瑛公後人,向來有敬祖尊宗之優良傳統。永豐王氏每逢盛世,必修撰族譜,營造祠堂。永豐縣王氏國瑛公後人,自唐朝末年定居吉州以來,十次修撰族譜,三次修建大祠堂。

2017年,躬逢盛世,王氏國瑛公後人第十次修撰族譜。分居數省的國瑛公數萬後人,紛紛慷慨解囊,踴躍募捐。十修族譜理事會成員殫精竭慮,精打細算,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

2018年6月,經預算圓譜之後,募集的資金還有盈餘。理事會成員決定,將修譜盈餘資金全部用於修繕嶺南王氏大祠堂,且成立嶺南王氏大祠堂修繕工程理事會。

2019年,永豐王氏國瑛公後人發譜,共盈餘資金1184876.4元。其間理事會再次發出號召,王氏宗親、王氏家族賢婿、王氏家族出嫁女兒、各界友好人士慷慨解囊踴躍捐款,共募集資金580006.9元。兩項資金相加,共計1764883.9元。

國瑛公後人當中,捐款一萬元以上者,按捐款多少排名,名單如下:王榮福、王永發、王宇鵬、王舉方、王榮祥、王聖根、王偉才(註:與王文清、王人騏三人合捐)、王寬祥、王進星、王軍勇、王瞞祥、王舉畝、王恆雲。

友好人士李晟先生等人,為王氏大祠建設出錢出力。永豐縣石馬鎮遊坊村王文興先生,雖然不是國瑛公後人,但是本著天下王氏一家親的原則,捐款21888元。吳小春先生攜愛妻王美連女士捐款10888元,吳小春先生是嶺南王氏賢婿,他的愛妻王美連女士是嶺南村王方領的女兒。

在王氏宗親和各界友好人士鼎力相助之下,王氏大祠堂修繕工程於2021年竣工。2021年元月2號,王氏大祠堂竣工暨遊匾典禮,在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藤田鎮嶺南村隆重舉行。

走在遊匾隊伍最前面的是「王氏大祠堂」匾額,緊隨其後的是國瑛公後人金榜題名的進士匾額、解元匾額、明經進士匾額,壓軸的是捐款過萬的宗親匾額和捐款過5000元的房系匾額。

我永豐王氏國瑛公後人文風鼎盛,共湧現進士14人。他們分別是:唐朝進士王銘德,五代進士王貴琬,宋朝進士王光達、王炳文、王總孚、王從周、王堯章、王大章、王舜弼,王夢得,元朝進士王友諒,明朝進士王命我、王良玉、王延言。

其中王大章是王總孚之子,王堯章是王總孚之侄。故有「父子叔侄兄弟三進士」的佳話。除了14位進士之外,王氏國瑛公後人還湧現了解元王昭明等數十位舉人。

北宋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永豐王氏六世祖王炳文,與包拯、歐陽修同入考場。炳文公與包拯金榜題名,歐陽修因為太年輕,所以落榜了。三年之後,歐陽修金榜題名高中進士。

炳文公高中進士之時,永豐縣還沒有成立。如今的永豐縣全境,都歸吉水縣管轄。歐陽修的故鄉在吉水縣明德鄉沙溪村,就是今天的永豐縣沙溪鎮。炳文公的家鄉在吉水縣報恩鎮澤泉村,就是今天的永豐縣恩江鎮澤泉村。

炳文公與歐陽修有同鄉之誼,又有同場趕考的經歷,還有同朝為官的同僚之情。炳文公與歐陽修交情深厚,歐陽修視炳文公為摯友。歐陽修在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為我永豐王氏族譜作序。

王氏家族作為永豐望族,為永豐王氏族譜作序之人,不乏歷朝歷代的名士。南宋名士羅開禮、元朝名士吳澄、明朝吏部尚書詹同文、明朝才子解縉、明朝狀元胡廣、明朝狀元曾棨、明朝狀元羅倫、清朝狀元劉繹等人,都曾經為永豐王氏族譜作序。

我永豐王氏譜系傳承有序,源流考據清晰。中華民族號稱炎黃子孫,黃帝的姬姓和炎帝的姜姓,乃是萬姓之源。王氏系出姬姓,初為姬姓王氏。後來人們稱氏不稱姓,王氏家族就以王為姓氏。

黃帝本姓公孫,因為定居姬水之濱,故改姓姬姓。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二十五個兒子開枝散葉,演化出上萬個姓氏。中華民族現有的姓氏,要是認認真真追根溯源,大部分能追溯到黃帝身上。

周武王姬發,系出黃帝苗裔。周王室東遷之後,天子之位傳承11代,傳至周靈王即位。周靈王長子姬晉天性聰慧,被立為太子。太子姬晉不幸早薨,姬晉的兒子姬宗敬定居太原。

因為姬宗敬家族出自王室,所以被當地人稱為王家,天子遂賜姬宗敬為王氏。王氏子孫枝繁葉茂,成了太原一個人才輩出的望族。王家子孫在太原繁衍生息,湧現了一大批人才,比如鬼谷子王詡等人。

秦始皇掃平六國,一統華夏。太原王氏的武成侯王翦、通武侯王賁父子居功至偉。秦末亂世,王賁之子武城侯王離殉國。王離長子王元避居山東琅琊,王離之子王威避居太原。王元為琅琊王氏始祖,王威為太原王氏始祖。

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都是姬晉和姬宗敬之後,都認姬晉為始祖,都認姬宗敬為共祖。我琅琊王氏後人,因為系出太原姬宗敬之後,所以自稱太原王氏琅琊堂。

西漢時期,琅琊王氏出了一個道德高尚的大賢王吉。王吉,字子陽,是中國最早提出「晚婚晚育,優生優育」理論的人。

古代女子結婚早,14歲左右就要嫁人。許多女子15歲左右產子,產婦和嬰兒死亡率很高。王吉基於這樣的歷史背景,創造性地提出了「晚婚晚育」理論。

王吉為官清廉,重視教化,與當世大賢貢禹情意相投,交往至深。彈冠相慶的成語,就是出自《漢書.王吉傳》裡面的「王陽在位,貢禹彈冠,言其取捨同也。」

王吉之後,琅琊王氏進入飛速發展期。到了東晉時期,王導創造了「王與馬共天下」的佳話,再加上書聖王羲之橫空出世,使我琅琊王氏的聲望達到頂峰。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隋唐時期,我琅琊王氏雖不如東晉時期輝煌,卻也是人才輩出。唐肅宗時期,王導後人王璵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就是俗稱的宰相。

晚唐時期,王璵後人王勇任成都刺史,因戰功獲封世襲西川節度使之位。王勇嫡長子王國瑛,繼承西川節度使之位。國瑛公50多歲的時候,碰到了黃巢之亂。國瑛公攜族人避居撫州臨川,又遇黃巢追兵。

國瑛公攜族人離開臨川,避居吉州吉水縣。國瑛公之弟國璵公,率子孫定居吉水縣,後來發展成為吉水一個人丁興旺的王氏家族。國瑛公率子孫定居吉水縣報恩鎮澤泉村,就是今天的永豐縣恩江鎮澤泉村。

國瑛公生子銘德公,銘德公生二子,分別是貴琬公和貴琳公。貴琳公率子孫定居樂安縣,後代發展成為樂安一個枝繁葉茂的王氏家族。貴琬公留守澤泉,生二子文達公、光達公。光達公高中進士,去分宜縣當官,子孫後代發展成為分宜縣一個枝繁葉茂的王氏家族。

文達公留守澤泉,生子衡遠公。衡遠公生二子炳文公、珍文公。珍文公子孫發展成為永豐王氏恩江派。

王煥,字炳文,在北宋天聖五年高中進士。炳文公官拜南昌太守,因政聲譽隆,數次得天子恩詔嘉獎。炳文公之子文潤、文質離開澤泉,遷居到永豐縣藤田圩,幾經輾轉到達仙姑山南麓定居。

因為新開居的村子位於仙姑山南麓,所以被命名為嶺南村。仙姑山是書名,土話叫做筱嶺坳。因為這個緣故,嶺南村的土話也叫做筱嶺村。王氏家族定居筱嶺之後,得到了飛速發展。如今的永豐王氏國瑛公後人,遍布數個省份,人丁有數萬之眾。

由於嶺南村的宗親人丁興旺,人才輩出,所以王氏國瑛公後人,把王氏大祠建在嶺南村。王氏大祠始建於宋朝,清朝康熙年間經歷第一次重修,光緒年間經歷第二次重修。

2017年,王氏大祠被江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收錄到省級地方志。永豐縣只有兩座古祠堂,被省級地方志認定為著名古祠堂,王氏大祠就是其中之一。

這座登上省級地方志的著名古祠堂,已經完成修繕工程,並且在2021年元月6號8點58分,舉行了隆重的升匾儀式。王某代表王氏國瑛公後人,歡迎各界友好人士,各地王氏宗親,蒞臨王氏大祠參觀指導。

王某受家族長輩委託,撰寫這篇文章,向出錢出力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祝先生們庚星耀彩。祝女士們寶婺長明。

永豐王氏國瑛公三十七世孫,嶺南村王家珍次子王福星沐手拜撰。

2021年元月8號。

相關焦點

  • 王氏家風太正,給現代人敲響了修養的警鐘
    自古以來王姓就是名門望族之姓,古時候就有著名的詩詞為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而在眾多王姓的分支中,其中以太原王氏、琅琊王氏、三槐王氏最為有名。 王氏祠堂 在王姓幾千年的姓氏發展至今,王氏家譜對族人的影響,也是堪稱極大。
  • 中國最厲害的家族,助司馬懿家族篡奪曹魏江山,那就是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世族,起源於山西的太原,從魏晉至唐朝都顯赫非常,與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等七族列為五姓七族高門。太原王氏的始祖乃是秦始皇時期的大將王翦,王翦之孫王離後死於巨鹿之戰,王離長子王元為避秦亂,遷於琅琊,為琅琊王氏始祖,王元之弟王威則是日後太原王氏之祖,從晉代綿延至唐代。
  • 王氏家譜大全,王家人必看!
    王氏祖訓 琅琊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摘自《琅琊王氏家譜》) 太原 一團結宗族,捍衛國家,不容有違背渙散之行為。 二服從祖訓,端本孝弟,不容有悖偷蔑禮之行為。 三保護祠產,維護公益,不容有侵蝕欺詐之行為。 四崇尚道德,遵守法令,不容有作奸犯科之行為。
  • 太原王氏到底何方神聖,能與皇室多次聯姻,勢力可與朝廷相抗衡
    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今天小編要來和大家聊一聊關於太原王氏的一些事情。曾經有一段時期,很多人都會以和太原王氏聯姻為榮耀,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皇室人員亦是如此。那麼太原王氏到底是何方神聖,能夠和唐代皇室聯姻,與朝廷力量相抗衡呢,我們一起去看看。
  • 《將無同》閱讀系列 |從會稽到建康:新見材料中的太原王氏
    《將無同: 中古史研究論文集》,胡寶國著,中華書局2020年1月版,406頁,66.00元一  現身的太原王氏「永嘉世,天下災。但江南,皆康平。」東晉初年的會稽(今紹興),號為「東土」,是中原士族南渡後首選的膏腴沃土、山水佳處。
  • 泉州版「百家姓」排行榜 看看你的姓排第幾位?
    昨日海都報A18版報導,援引新華社消息:「王李張」成全國前三大姓氏,「你的姓排第幾」成為網友熱議話題。想知道泉州百家姓排行榜嗎?昨天,海都記者前往泉州市統計局,為讀者找到了答案。泉州族姓多元化泉州市統計局根據2010年泉州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出泉州常住人口的姓氏分布。泉州常住人口8128533人,排名前十位分別為,陳、林、黃、王、李、張、吳、劉、楊、許。
  • 寧德福鼎三槐王氏祠堂
    三槐王氏祠堂又稱「王氏家廟」,坐落於福鼎市太姥山下秦嶼鎮古城南路奎星樓側。由我省出版家、訓詁學、版本校勘家王遐春、王學貞父子建於清道光丁酉年,距今有171年。該祠堂坐西向東,寬15.5米,深30米,總面積465平方米,呈三進兩廊廡的磚木結構。整座廟宇雕梁畫棟,屋頂雙龍戲珠,廟後槐樹濃陰,兩邊亭臺並稱。
  • 白公勝是白氏的得姓始祖,起源於河南息縣
    他在自述白氏先祖世系《太原白氏家狀二道· 故鞏縣令白府君事狀》一文中考證:「白氏,羋姓,楚公族也。楚熊居(即楚平王)太子建奔鄭。建之子勝,居於吳、楚間,號白公, 因氏焉④。」意思是說,白氏,本源自羋姓, 為春秋楚國公族之姓。楚平王的兒子太子建出奔鄭國。太子建的兒子勝,則居住在吳國和楚國的邊界,號「 白公」。其後世子孫以其封邑為氏而稱白氏。
  • 北京人口最多的6個姓氏,第一姓是天子後代,第四姓更了不起
    北京人口第六姓,楊姓。楊姓是一個很常見的姓氏,其歷史十分悠久,形成於春秋時期。主要源自姬姓等,屬於西周王族、黃帝之後。最早發祥於今山西洪洞縣一帶。春秋時期,周襄王封伯僑在楊地,稱楊侯,建立楊國。後人遂以國名為姓氏。楊姓最早在山西境內,歷史上,無論楊姓怎麼遷徙繁衍,華北一代始終是楊姓分布比較集中的地區。
  • 古代安定的十三大名門望族詳解
    安定郡自從設立以後,在歷史上就是東西方交流及絲綢之路的重鎮,其優越的區位優勢,先後孕育了很多的世家大族,現在就古代安定的十三大名門望族進行一一詳解。安定張氏:張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體。其一出自上古黃帝之孫揮,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其二出自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他的後代以其字命氏,稱張氏。
  • 山西空管分局順利通過太原一二次雷達更新工程竣工驗收
    民航資源網2020年11月13日消息:2020年11月11日,山西空管分局迎來太原一二次雷達更新工程的竣工驗收,並順利通過了竣工驗收。此次竣工驗收工作由華北空管局組織,山西空管分局全力配合。其他各單位分別派出了專業技術人員參加此次竣工驗收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