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王進喜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孩子如今咋樣了?

2021-01-19 笑談古和今

鐵人王進喜是石油戰線的光輝典範,是工人階級的傑出代表,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楷模,是中華民族的英雄。他為祖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還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鐵人精神。

王進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很多人以為他是出生在甘肅省玉門縣赤金堡,但鐵人的大兒子王月平說,王進喜出生在陝西省大荔縣,後來才到甘肅。

王進喜出生時,其父親已經40歲,所以對他關愛有加,滿懷希望。父親按家譜給他取名王進喜,希望將來的王家能過上幸福喜慶的好日子。

然而童年的王進喜生活倍感艱辛。1929年,玉門一帶出現百年難遇的災荒。6歲的王進喜不得不拿著一根棍子,牽著雙目失明的父親四處乞討,受盡了有錢人的白眼與欺辱。

三年後,失明的父親被強制去做勞役,王進喜只得讓父親坐車,自己趕著牛車將羊毛送往酒泉。為給父親攢錢治病,王進喜常和幾個窮孩子一道,冒險去深山野外為地主放牛。剛滿15歲,王進喜就進油礦當童工,跟成年人一樣幹著繁重的體力活。

在油礦時他常受欺負,起初他也有過反抗,但後來師傅讓他隱忍,漸漸地,他把所有的怒氣化為了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正是有著艱辛的童年,長大後的王進喜堅韌不屈,吃苦耐勞,同時對勞苦大眾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

玉門油礦解放不久,1950年春,王進喜憑藉過硬的油井工作經驗和技能,成為新中國最早的鑽井工,先擔任司鑽,後晉升為鑽井隊長。

1956年4月29日,王進喜光榮入黨。不久,他擔任了貝烏五隊隊長。1958年9月,他帶領井隊在勞動競賽中,創造出月進尺5009米的全國鑽井最高紀錄,鑽井隊因此榮獲「鋼鐵鑽井隊」稱號。

10月,王進喜到新疆克拉瑪依參加石油部會議,餘秋裡和康世恩兩位部長把「鑽井衛星」紅旗頒發給王進喜,他也被譽為「鑽井闖將」。

1959年9月,王進喜成為全國勞動模範,並出席全國工交戰線群英會。他在勞模會休會期間,參觀了首都的「十大建築」,路上他看到所有的公共汽車頂上都背著一個巨大的「煤氣包」,感到了莫大的屈辱。自己的國家竟然如此缺少石油,他作為一個石油工人,深知責任重大。此後,他便更加發奮,要用自己的力量,努力為國家分憂。

1959年,大慶地區發現大油田,王進喜聞訊欣喜若狂。國家要求全國石油系統齊心協力,儘快拿下大慶油田,解決國內原油不足的問題。1960年2月,東北松遼石油大會戰拉開了序幕。

石油大會戰是人和大自然的一場肉搏,當時中國經濟窮困,石油工人面臨的狀況令人堪憂,從專家到工人都住在臨時搭起的帳篷和板房中,夏抗酷暑,冬戰嚴寒,工作和生活環境異常惡劣。

1960年3月25日,王進喜帶領1205鑽井隊從玉門到達薩爾圖車站,下了火車,他不問吃不問住,先問鑽機到了沒有、井位在哪裡、這裡的鑽井紀錄是多少, 他恨不得現在就去把記錄給刷新了,一拳頭砸出一口油井來。

由於當時條件簡陋,井隊的鑽機一時找不到吊車和拖拉機,但這絲毫難不倒王進喜。他組織大家用槓子撬、用手推、用肩扛,硬是只用四天時間就把40米高的鑽井機豎了起來。打井沒有水,他就動員隊員們拿盆端,拿桶挑,依靠人力取水近50噸,創造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蹟。

在一次搬運設備的過程中,王進喜被砸傷了右腿,但他仍堅持工作。在打第二口井時,井噴突然發生,眼看多日的努力即將功虧一簣,王進喜毫不猶豫,縱身跳下去,用自己的身體當起了攪拌機,最終努力制服了井噴。

會戰初期,王進喜沒日沒夜地工作。井隊駐地一位姓趙的老大娘不由地讚嘆道「真是一位鐵人哪。」後來石油部的餘秋裡部長聽到這個稱號連聲說好。

這之後王進喜「鐵人」的稱號就傳開了。「學鐵人、做鐵人」的熱潮如狂風般吹進了全國每一位工人的心中。

那年年底,王進喜帶領的1205鑽井隊一共打了19口井,完成進尺21258米,一舉創造了6項全國最高紀錄。鐵人王進喜的名號一時間舉國皆知。這一年,大慶油田就生產了原油97萬噸。

王進喜工作中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對人對己要求嚴格。生活中卻是一個關心同志、樂於助人的人,並非影視作品中那種粗暴簡單的西北漢子。他是領導,按規定可以吃食堂小灶,但他從來都是和工友們一起排隊打飯,一個桌上吃飯,大家吃啥他吃啥,不搞特殊,鑽井二大隊的人都佩服敬重他。

那時候,大家每晚都要在一起開會,政治學習、分析生產上的問題……這些都忙完之後,鐵人不會忘記對食堂的管理和炊事員提要求,讓他們想點子,做好飯菜,把職工的生活搞好,讓大家有精力投入緊張勞累的工作。這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是比生產勞動還艱巨的任務。食堂人員為了完成鐵人交待的任務,總是要盡一切努力。

鑽井隊裡,還流傳著一則鐵人為隊員當紅娘的故事。南方來的姑娘王淑珍當時做財務工作,就是因為王進喜的介紹,看上了從江蘇部隊轉業來到油田的洪世恆。兩人婚後和美,生活幸福,白頭偕老。

王進喜對待家人,要求很嚴格,很多同事的家屬都轉為了正式編制,但他妻子一直在隊裡幫忙燒鍋爐、餵豬,做著臨時工作。當時他一家10口人,生活不易,他每天都要精打細算,真是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花。家裡的蓆子被褥等生活用品,也都是能省則省,絲毫不敢鋪張浪費。儘管如此,若是跟工作有關,他又非常大方。上級領導獎勵給他吉普車,他當成了公用車,給井隊送糧食蔬菜、拉工具材料,並且送職工看病。他的大公無私、廉潔清正,人人稱道,教育影響了他身邊的一大批人。

1969年4月,「九大」在北京召開,王進喜作為大慶選出的代表出席了這次大會,並當選為中央委員。

然而上天並沒有善待他這個鐵人,人到中年的王進喜患上了重病。由於他長時間高負荷工作,身體每況愈下,1970年,王進喜在北京查出胃癌。10月1日國慶節,王進喜抱病參加國慶觀禮,以中央委員身份檢閱遊行隊伍。

1970年11月15日23時42分,王進喜因病在北京醫治無效逝世,年僅47歲。

王進喜去世後,遺體被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告別儀式上,黨和國家領導人李先念等,對他的英年早逝表示了沉痛的哀悼。

王進喜和夫人王蘭英生育了兩子三女。這五個子女,其中有四個,都曾在大慶油田工作,繼承了父親的心願,將青春奉獻給了祖國的石油事業。

一、長子王月平

王進喜長子王月平,1952年出生,1960年隨父親從甘肅玉門到大慶。1968年16歲入伍,1973年從部隊復員後回到大慶,繼承父親遺志,在1205鑽井隊當鑽工。在井隊工作期間,王月平因公負傷,最後告別了鑽井一線。他曾經擔任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地下資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

王月平回憶父親時說:「在生活中,父親也是很感性和親和的人。除了回家的時間少一些,他和其他的父親沒啥兩樣,對妻兒老小都很好,很少見到他發脾氣。」

王月平說:「在甘肅服役期間,父親回玉門出差途中特地下火車來看過我一次。當時,父親帶了一盒他在人民大會堂買的鉛筆給我做禮物。」

王月平說,父親曾囑咐過他,將來還是要當一名好鑽工。王進喜稱不貪圖子女們升官發財,能給國家多打井、多出油,就是最大的出息。

王月平對父親喜歡秦腔一事印象深刻。空閒時間,會打開家裡的「留聲機」播放秦腔唱片,高興時還會跟著「喊幾嗓子」。如今,那部「留聲機」已成為國家文物被擺放在紀念館裡了。

王月平稱,父親王進喜是一位平民英雄。雖然後來當了領導,但是他還是喜歡與工人們在一起,有時間就往井隊跑,所以在油田裡人緣很好。文革期間有一次挨批鬥的時候,食堂的師傅暗地裡還在他的飯盒裡埋了兩個雞蛋。

「他是一個剛強的人,但也不是鐵石心腸。那次回家裡說起兩個雞蛋的事情,父親流淚了。」王月平說。

「我很佩服父親,因為他的成績是實幹出來的,不是吹出來的。」王月平說,當年用那麼落後的裝備,鑽井進尺成績超過了美國和蘇聯的王牌鑽井隊,確實很不容易。他發明的『嚴』字當頭等管理經驗,就幾句話,但是容易記住,在實踐中管用。他帶領井隊搞的井架整體搬移技術革新,現在看也很了不起。」

「父親知道自己的得病後表現很堅強。他惦記著油田的事業,對親人的那種牽掛和柔腸也顯露無餘。彌留之際,父親一直念叨著含辛茹苦把他養大的奶奶。」

二、次子王月甫

王進喜二兒子王月甫原來也在大慶油田當工人,後來被工作單位推薦到長春郵電學院大專班去學習。重回大慶油田公司後,王月甫選擇進入鑽井隊,因為對他而言,只有繼續發揚「鐵人精神」才是自己最應該做的事。他在父親和哥哥曾工作過的1205鑽井隊幹了5年,先在場工地,後來上鑽臺扶剎把,吃了不少苦,他在井隊入了黨,後來工作需要又調到宣傳部。不管是在什麼崗位上,「鐵人精神」始終在激勵著他努力前進。月甫的愛人是油田公司醫院大夫,王月甫在井隊時,曾隨隊到河北打井,他的愛人當時是隊上的衛生員。

三、長女王櫻

王櫻,在大慶油田鑽井一公司當工人,愛人是鑽進一公司四大隊的大隊長,一直在千裡以外的呼倫貝爾草原勘探新的油田。王櫻心臟不好,要上班,還要帶著兩個孩子,有不少難處,可她從來沒有說一個「難」字,也不向組織提出要求。她說:「和大會戰初期比,現在的條件好多了。」王櫻現已退休。

四、次女王月珍

王月珍中學畢業後參軍入伍,後來在遼寧省錦州市的一所部隊學校的醫院裡當藥劑師,她的愛人是學校的教員。現在王月珍已經退休定居在山東省煙臺市。

五、小女兒王月琴

最小的女兒叫王月琴,她因出身在三年困難時期,長期營養不良,體弱多病,下肢發展畸形,成為一個殘疾人。長大後就在離家不遠的一個液化氣站當服務員,還沒有等到結婚成家,就早早地離開了人世。

我是笑談古和今,看這評文章的話,別忘了關注和點讚哦,會有更多精彩內容源源不斷推送給你!(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鐵人」王進喜|漫畫最美奮鬥者
    「鐵人」王進喜 | 漫畫最美奮鬥者 2019年9月,中央宣傳部等部門組織開展了「最美奮鬥者」評選表彰和學習宣傳活動,278名個人和22個集體當選。
  • 「鐵人」王進喜照片洩密,讓日本一舉中標?謠言!
    現在網絡上依然充斥著「王進喜照片洩密案」、一張照片引發的「洩密」案、全球著名洩密事件等傳言,這是一則屢被提起的「舊聞」,卻也讓廣大石油人哭笑不得。在此不妨細查究竟,還「鐵人」和攝影者一個清白。微博截圖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所有文章無外乎都是這樣一個劇情:1964年《中國畫報》封面刊出了一張照片。
  • 當年鐵人王進喜因一張照片, 讓日本獲利千萬, 成國內最大洩密事件
    -11-02 14:56:20 來源: 娛樂至深 舉報   導語: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如今人們越來越開始注重自己的隱私權
  • 一張普通的「鐵人」王進喜照片,為何日本人能根據它獲利千萬
    「鐵人」王進喜,1923年出生於一個普通貧苦家庭,他在玉門解放後成為一名新中國石油工人,是新中國第一批石油鑽探工人,因用自己身體制伏井噴而被稱「鐵人」。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老一輩石油人,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僅用三年時間就拿下大油田,一舉甩掉了我國貧油落後的帽子。
  • 鐵人王進喜的一張照片,卻讓日本人獲利千萬,造成我國最大的洩密事件
    ——雨果 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有時候一些微不足道的東西,就有可能暴露出極其重要的線索,比如曾經鐵人王進喜的一張照片,就讓日本人知道了一個重要的消息,還靠著這個消息獲利上千萬,造成了中國史上最大的洩密事件,這是怎麼回事兒?
  • 媒體揭秘「鐵人」王進喜照片洩露大慶油田機密
    洩露機密的王進喜照片  我國最著名的「照片洩密案」,就是1964年《中國畫報》封面刊出的一張照片。大慶油田的「鐵人」王進喜頭戴大狗皮帽,身穿厚棉襖,頂著鵝毛大雪,握著鑽機手柄眺望遠方,在他身後散布著星星點點的高大井架。日本情報專家據此解開了大慶油田的秘密。
  • 近代以來最大的洩密,鐵人王進喜照片事件,讓日本人獲利上千萬!
    鐵人王進喜當年這句豪言壯語,讓我們後輩真的體會到了老一輩偉大的獻身主義精神。今天我們就事論事,王進喜當年在油田的照片卻成了我國近代以來發生的最大洩密事件,讓日本人從中牟利上千萬。
  • 王進喜照片本來宣傳「鐵人」精神,為什麼最後會成為最大洩密案?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國出現了許多優秀的榜樣,他們本來都是平凡崗位中的一員,但是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譬如雷鋒,焦裕祿,王進喜等人,那個時代,因而也誕生了許多精神,直到今日,仍舊讓我們難以忘懷,不過在這個時期,也出現了一件很奇怪的事,王進喜的一張普通照片,卻成為了一件公開的洩密案,這是怎麼回事呢?
  • 鐵人塑像落戶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鐵人精神是石油精神的典型化和人格化,鐵人王進喜是為國家分憂解難、為民族爭光爭氣的先進代表。鐵人塑像和鐵人精神教育基地的落成和建設,為學校增添了新的文化標識和教育載體。從今天開始,在以『中國』和『石油』命名的這所大學校園裡,有了鐵人豐碑一樣的塑像,有了以『鐵人』命名的廣場,必將在學校精神文化傳承的史冊中寫下濃重的一筆!」
  • 央視點名的3大主播如今過得咋樣?網友:央視就誇了他一個人!
    以前家長很怕明星對自己孩子造成什麼不好的影響,所以社會對於明星是很有規範的,希望他們能夠做好帶頭作用。但是現在這個對象增加了,主播他們也開始被社會關注了,也開始對他們要求嚴格了。其實,原因很簡單,現在很多人都會觀看直播,尤其是未成年人,因此社會開始清管這個行業,也開始對他們要求嚴格了。
  • 我為鐵人「過生日」
    在我曾經的採訪中,許多老工人含淚深情地說:「看到今日之大慶,就想到了鐵人王進喜如今,小孩出生百日就辦酒,周歲就切蛋糕,大人、老人的生日宴更是闊氣得沒話說。可我們的鐵人,生前別說是過生日,就連他是哪天出生的都不知道。從大慶到省城,再到中央組織的檔案局,查遍所有資料,都寫的是「生於1923年9月」。為寫《鐵人傳》,他弟弟王進邦受組織委派,回玉門考察了1個月,才查得他出生於農曆癸亥年八月二十八日,就是1923年10月8日,屬豬。
  • 「來到鐵人隊,就要長出鐵人骨」的實幹派
    李新民,1967年出生,1990年中專畢業,分配到鐵人王進喜帶過的1205鑽井隊工作,先後擔任鑽工、技術員、副隊長、黨支部書記、第18任隊長。2005年DQ1205鑽井隊組建完成,李新民帶著隊伍走出國門,實現了鐵人老隊長要把井打到國外去的夙願。
  • 怎樣才能知道一個人開車技術咋樣?能有這3個習慣,一般都是高手
    那麼如何判斷一個人的車技是否優秀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幾個訣竅,希望大家看到後一定要注意身邊是否有這類人,然後就是抱大腿了,至於原因我就不多說了,我想大家都懂得。怎樣才能知道一個人開車技術咋樣?能有這3個習慣,一般都是高手。第一要看司機的起步是否平穩,剎車是否平緩,不會給人一個突然襲擊。
  • 在鐵人三項賽上,一位中國選手從180斤的胖子蛻變成鐵人
    在鐵人三項賽上,一位中國選手從180斤的胖子蛻變成鐵人 澎湃新聞記者 朱軼 2015-10-11 16:32 來源:澎湃新聞
  • 當年,不顧勸阻生下「雙胞胎」的60歲阿婆,如今一家人過得咋樣?
    兩人隨即情投意合,奈何馬氏公子從中作梗,最終梁山伯抑鬱而終,祝英臺隨他而去,兩人雙雙化作蝴蝶。梁祝之間的美好戀情令人稱讚,今日依舊有很多老夫老妻恩愛一輩子,但天有不測風雲,有時災難來臨,誰也擋不住。當年,有一位老兩口曾經痛失了愛女,於是那位60歲的阿婆不顧外界的勸阻,毅然生下一對雙胞胎,並由夫妻二人共同撫養他們長大,如今這一家人過得到底咋樣?
  • 爸爸宋一國:養三胞胎比鐵人三項還累
    大韓弱視萬歲頂嘴,宋民國交了女朋友》,詳細介紹了中國觀眾熟悉的表情包宋民國和他的三胞胎兄弟宋大韓、宋萬歲今年上小學後的生活、學習狀況,而在為他們贏得超高曝光度的節目《超人回來了》中,爸爸宋一國就曾流露心聲表示:「養育孩子們要比鐵人三項更加辛苦。」
  • 世界首個「穿越時空」的人,冰凍50年後解封,如今究竟咋樣?
    人類科技一直在不停的發展,現如今,一直被古代帝皇所追求的長生不老之術似乎也已經「實現」了,那就是「人體冷凍技術」。原理也非常的簡單,那就是一個生物在絕對低溫的狀態下長時間的進行保存,從而使體內新陳代謝達到一個近乎停止的狀態。如果想要復活的時候,就需要將其解凍就可以了。
  • 出月子後,一個人帶孩子很難,我體驗過,也走過來了
    出了月子,有自己一個人帶孩子的嗎?是不是很困難?我家是雙胞胎,一次來了倆,沒出月子,26天月嫂走後,我就是和我媽2個人帶2個孩子。很難;但是孩子吃飯、睡覺、閱讀習慣都非常好,是親戚孩子中典範,都誇我和我媽帶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