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太陽在我們的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太陽所提供的熱能,不僅使我們地球可以運轉,而且是我們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載體,如果失去了太陽,那麼我們的生活將會永遠處在黑暗中,而且瞬間變得非常寒冷,後果是無法想像的,專家就曾說過,在銀河系中最重要的恆星就是太陽了,它本身就為我們地球釋放著巨大的能量。
太陽的強大全人類是有目共睹的,它所釋放的一小部分能量傳遞到地球上就足以孕育地球生命,這讓科學家看到了核聚變的可能性,目前地球上所有的核反應堆採用的是核裂變技術,這種技術存在一定安全隱患,而且反應需要較多燃料,產生的廢料需要經過特殊處理,而核裂變所需的燃料更少,產生的能量更多,而且在產生能量的過程中並不會產生溫室氣體。
人造太陽就是模仿太陽內部產能的一種裝置,工作原理是核聚變反應,看到這個專業名詞,很多人都一頭霧水,實際上核聚變反應不難理解,這種反應屬於物理反應,指的是兩顆質量小的原子核在超高壓和超高溫的條件下發生融合形成了一顆新的原子核,而在融合的過程中,由於原子核裡的中子和核外的電子都逃逸了,從而釋放出了巨大的能量。
看著每天東升西落的太陽,不少人對我國研發「人造太陽」的意義,產生了較大的懷疑,在我國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中,就展示了開發核聚變能源的目的,地球上的資源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就連可提供龐大能量的核燃料,其同樣不是可再生能源,雖然核燃料並不是可再生能源,但現存核燃料資源的可提供能量,是礦石燃料的10萬倍。
這整個過程都在低溫恆溫器中進行,低溫恆溫器作為核心部件,被安裝在反應堆底部,其功能就是可以容納整個反應堆的工作過程並為其保持一個極低的溫度的環境。與傳統的核裂變電站相同,為其提供冷卻的主要是水,但也會配備其它材料作為輔助,比如熱護罩和一些低溫冷卻材料,以便於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將熱量傳遞出去。
我們國家在這項技術上的突破必須領先歐洲和美國至少六十年,並沒有吹,我們的國家就是這樣的牛!這並不是第一次嘗試集中太陽能,他們參與了許多促進聚光太陽能熱發電和熱化學循環水解系統的項目。
德國航天航空中心是西班牙水溶膠二號試點項目的合作夥伴,這是一個自2008年開始運行,用於太陽能熱化學制氫的反應堆,他們還參與了西班牙第一個商業運營的太陽能塔的建設,這是一個11兆瓦的系統,被稱為PS10太陽能塔。
現在來看這就是個燒錢的裝置,離造福人類還有一定的距離,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在可控核聚變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環流器二號M在溫度上也有了巨大的突破,未來我們很有可能製造出人類第一座可控聚變反應堆,徹底取代汙染環境的化石燃料,造福人類,保護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