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版
圖文版
告訴你啊,好傢夥,最近包租婆變化那叫一個大啊!
大冬天的穿著薄衫,怕熱愛出汗;一頓巨無霸漢堡能吃好幾十個;包租公說她吃得多就拳腳相向,大發脾氣;她不停上廁所,拉個不停。已經不來大姨媽了。但是啊,奇了怪,吃了那麼多,反而瘦出小蠻腰了!
OMG, 包租婆不會得了甲亢吧?!
「甲亢」是什麼?
甲亢全稱是甲狀腺功能亢進。在頸部前方有個腺體叫甲狀腺,它能產生甲狀腺激素,產出過多引起多系統興奮性增高和代謝亢進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症狀(甲狀腺毒症)。
▲▼上下滑動查看全部內容
下丘腦—垂體—甲狀腺
甲狀腺激素受上面的領導調節管控,大領導叫「下丘腦」,二領導叫「垂體」,它倆都是袖珍領導,下丘腦佔腦 0.3%,也就 4 g 重,草綠色的小點點就是垂體,不到 1 cm 大小,重也就 0.5 g。
垂體有個兩居室房子,前面的叫腺垂體,後面的叫神經垂體。下丘腦裡面有一種細胞叫「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分泌細胞」,這個名字有點長,意思說白了就是它官銜最大!它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決定了二領導能不能釋放「促甲狀腺激素」。
二領導的腺垂體部分,分泌「促甲狀腺激素」入血液循環,運送到靶器官甲狀腺,調控甲狀腺生產「甲狀腺激素」,這甲狀腺激素裡主要是 T3 和 T4。
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過程」
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圍成圈像玉米棒橫切面,叫做濾泡,中心黃色部分是膠質
▲▼上下滑動查看全部內容
有些人學醫很久,認為「甲狀腺激素」和「甲狀腺素」是一回事,其實不是的!
甲狀腺激素是濾泡上皮細胞合成的酪氨酸碘化物,包括四碘甲狀腺原氨酸、三碘甲腺原氨酸、逆-三碘甲腺原氨酸。因為甲狀腺激素以 T4 為主,所以 T4 又叫做甲狀腺素,所以甲狀腺激素包括甲狀腺素,是個範疇問題。
給「濾泡上皮細胞」來個大特寫。
因為甲狀腺受下丘腦垂體領導調控,接收調控信息的是促甲狀腺激素受體(TSH 受體),當垂體分泌的 TSH 入血至甲狀腺時,與 TSH 受體結合細胞之鎖被打開,甲狀腺立刻接收指令開始製造甲狀腺球蛋白(TG)。
同時,還要吸收循環中的「碘離子」,循環中碘離子經過鈉碘泵運輸至細胞內,然後轉運至膠質,在膠質中,經過過氧化物酶氧化後成為碘元素,這個碘元素會「碘化」甲狀腺球蛋白(TG)。
碘化的部位是甲狀腺球蛋白的酪氨酸殘基,10% 左右的殘基能夠被碘化(紫色部分即為碘化部位)。形成二碘酪氨酸(DIT)和一碘酪氨酸 (MIT),在 TPO 的催化下,碘化酪氨酸殘基之間可以相互縮合,2 個 DIT 就能形成 1 個 T4 前身,1 個 DIT 和 1 個 MIT 就形成 1 個 T3 前身。
隨著胞吞作用,膠質小滴進入細胞,在多種蛋白酶的催化下,形成 T4 和 T3,就是最終的甲狀腺激素,當然還有 rT3。
甲狀腺激素——血漿蛋白結合狀態就是無活性的狀態。這裡再說回頭,沒有縮合的部分被水解為 MIT 和 DIT ,經過脫碘酶脫碘,產物重新利用,這就是「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全過程。
經過血液循環運輸至全身各個靶細胞調節內分泌代謝,在細胞內也是和細胞蛋白結合,形成甲狀腺激素儲備庫,緩衝甲狀腺分泌功能的變化。
甲狀腺激素的「生理功能」
講了這麼多,你能想到甲亢有哪些「原因」?
(▲▼上下滑動查看全部內容)
瀰漫性毒性甲狀腺腫
最常見,即「 Graves 病」,佔甲亢病例的 60% ~ 90%,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某些因素誘導產生「自身抗體」,這個抗體名字叫做「甲狀腺刺激性抗體 TsAb」,聽名字就知道作用,就是競爭性地與 TSH 受體結合,刺激甲狀腺。
從而,甲狀腺濾泡細胞增生,產生過量的甲狀腺激素,導致甲狀腺瀰漫性腫大,不僅腫大,還有毒性!體現在對心臟、循環、消化多系統的影響。
Graves 病裡不得不提到「 Graves 眼病 」,這裡畫了一個憨豆先生,尤其那雙眼睛實在是目光炯炯,研究提示「眶後的成纖維細胞和脂肪細胞」也有 TSH 受體,自身抗體一刺激導致淋巴細胞浸潤,成纖維細胞分泌的黏多糖、糖胺聚糖增多最終出現突眼。
Graves 病是領導和甲狀腺之間被抗體鑽了空子,那如果「領導本身/甲狀腺本身」就不合格呢?
(▲▼上下滑動查看全部內容)
TSH 腺瘤
是垂體 TSH 細胞異常增殖,但是這個非常罕見,佔甲亢病因不到 1%。一般是做好術前準備,可以手術切除。
多結節性毒性甲狀腺腫
一般是先有結節性甲狀腺腫多年後才出現甲亢症狀,碘缺乏地區發生率會高,一般沒有眼球突出,但是容易出現心肌損害。
自主高功能腺瘤
又稱為 Plummer 病,之所以叫自主高功能,是因為這個 Plummer 病不受 TSH 調節,不受領導的調節,那就開除,一般手術切除。
再說說其他「外因」導致的甲亢,吃進去的碘甲亢。
(▲▼上下滑動查看全部內容)
1 型碘致甲亢
主要發生在缺碘地區,流行病學資料發現在碘缺乏區補充碘劑後,甲亢發生率明顯升高。
2 型碘致甲亢
是藥物導致的,例如治療心律失常的胺碘酮。胺碘酮對甲狀腺的藥理學作用是複雜的,數個機制包括:減少甲狀腺激素脫碘,抑制 T4 向 T3 轉化,使 T4 升高,T3 正常。減少 T3 和核受體結合,在胺碘酮治療後,引起 TSH 暫時升高。細胞毒作用,誘發破壞性甲狀腺炎。
最後還有新生兒甲亢
「新生兒甲亢」係指患甲亢的母親分娩的新生兒,出生後所發生的甲亢。發病率不足新生兒的 2%,本症主要發生妊娠期患瀰漫性毒性甲狀腺腫的婦女所生嬰兒,緣於母親患甲亢未得到妥善治療,母體的促甲狀腺素受體抗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所致。
參考文獻
內科學 第9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 |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維基百科 | 甲亢症
2018 ETA指南:Graves甲亢的管理
版權聲明
以上圖、文、視頻為原創,版權歸知易社所有
侵權必究!
編輯 | 琦敏
首發 | 知易社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