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最近沒有減肥,飲食、作息也十分規律,那麼突然消瘦是什麼原因呢?有人說突然消瘦是癌症的症狀,那麼一定是患癌了嗎?別著急,今天就讓我們看一看突然消瘦的原因以及突然消瘦檢查哪些方面。
突然消瘦是什麼原因
除了癌症,突然消瘦也有可能是下面這四種疾病所導致的。
1.甲亢
甲亢指的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是由於甲狀腺合成釋放過多的甲狀腺激素,造成機體代謝亢進和交感神經興奮,引起心悸、出汗、進食和便次增多和體重減少的病症。甲亢患者胃口不受影響,進食量依然,但是體重卻明顯下降,並伴有脖子粗大或心慌、失眠等症狀。
2.糖尿病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狀,具體指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少。患糖尿病也會令人 明顯消瘦。這主要是因為患者體內沒有足夠的胰島素,無法充分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轉而消耗身體的脂肪和蛋白質供能所致。
3.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出現消瘦主要因為肝臟疾病造成人體合成代謝下降、消耗代謝上升,脂肪消耗多因而變瘦。另外,肝硬化患者會出現食慾減退、腹脹、胃腸功能紊亂甚至吸收不良症候群,吃得少並且不吸收,人自然會變瘦。
4.慢性胃腸疾病
患有慢性胃腸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十二指腸球炎,慢性非特異性腸炎等,使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從而引起人體消瘦。
患有以上幾種疾病一般會出現突然消瘦的症狀,如果你本身體重超重,並且有進行運動和節食,體重一周瘦1斤~3斤都是健康的。節食過度或採取其他極端減肥方法讓自己在一周快速變瘦的方法並不可取。如果你發現自己並沒有特意節食,運動也照常,但是體重卻突然迅速下降就要及時到醫院去進行檢查,看看是否患有以上疾病。
消瘦是惡性腫瘤的重要症狀
李某今年51歲,去年12月份因為咳嗽兩個月,拍片時發現患了肺癌。而在此之前,其實已經有先兆———半年前,李某莫名其妙地消瘦,半年時間體重減輕了5公斤多。可惜起初李某並沒有在意,以為是勞累所致,哪知是癌細胞在體內作怪。
為什麼過分消瘦可能是癌症作祟?對這個問題,專家表示,消瘦雖然不是腫瘤患者的專利,很多疾病都會引起消瘦,甚至健康的人群中也會有瘦骨嶙峋的人。
然而消瘦,特別是不明原因的消瘦或進行性消瘦,則是惡性腫瘤的重要症狀,有時消瘦還是某些腫瘤的首發症狀。而且,大多數癌症病人出現此症狀時已處於晚期。
如原發性肝癌起病隱匿而緩慢,早期症狀常不明顯,除有食欲不振、噁心、腹脹等消化道一般症狀外,還有的症狀就是進行性消瘦和右上腹肝區不適。
另外,消瘦也常常是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惡性淋巴瘤等造血系統惡性腫瘤的早期症狀。由於機體核蛋白代謝亢進,免疫力降低,同時體溫也持續升高,使得蛋白質大量分解,患者會日漸消瘦。還有就是胃癌早期往往沒有特殊症狀,但進行性消瘦卻很明顯。此外,腹腔進行性增長的惡性腫瘤也會首先表現為消瘦。
癌細胞搶了正常細胞的營養,結果使人消瘦
專家介紹,癌症造成消瘦的主要原因是慢性消耗,腫瘤不斷地生長,癌細胞無節制地增長、擴散,其生長速度之快、掠奪性之強,是正常細胞所望塵莫及的。
他們與正常組織細胞爭奪必需的營養物質,使機體所需的營養缺乏,因而患者就表現為日益明顯的消瘦和虛弱。
另外,慢性出血也是引起消瘦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在胃癌等消化道癌症中表現更為突出。
癌腫的出血可以是大量的,也可以是微量不斷滲血。前者往往能一眼看出,如嘔血、黑便。後者因持續少量出血,缺乏症狀,肉眼無法發現,僅能靠大便隱血試驗陽性才能察覺。這類病人大多先表現為消瘦、乏力、貧血等。
此外,晚期癌症引起厭食、消化不良,會加重患者惡性程度。如食管癌梗阻,水米不進,堵塞了機體攝入營養的途徑,更使患者骨瘦如柴。
還有癌症疼痛等,既在肉體上折磨患者,又加重其精神負擔,會造成癌症病人更加消瘦憔悴。
胖起來是戰勝癌症的一大表現
陳女士患直腸癌已經兩年了,治療後每3個月複查,從未間斷過。最近一次複查結果表明:陳女士的健康狀況正在往好的方面發展。
據了解,兩年來陳女士積極治療,心態良好,而且手術後沒有瘦下去,反而一直都保持著合理的體重,整個體態比以往還稍顯豐盈。她自己逢人便說「發福了」。
專家表示,良好的康復還歸功於她的「胖」。人胖了,證明癌細胞的肆虐得到了控制。癌症患者治療後如果體重回升,證明癌細胞殺滅成功,正常細胞佔了上風,機體耐受力增高。
相反,則是癌症治療失敗,癌細胞依舊氣焰囂張。所以說,胖起來是戰勝癌症的很重要一步。
消瘦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掉以輕心,一定要做好防備。
當出現不明原因的消瘦後,一定要及時就醫,到醫院裡做全面的檢查,這樣才能避免癌症造成的消瘦給我們帶來更大的危害,而也只有這樣,才能把握病情的最佳治療時機,恢復健康。
突然消瘦檢查哪些方面
一、病 史
(一)遺傳和家族史
體質性消瘦者常有家族史而無病理表現。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糖尿病、嗜鉻細胞瘤(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症候群)常有家族史。某些惡性腫瘤有家族發病史。
(二)經濟狀況和飲食習慣
如熱量攝人是否充足,有無足夠的蛋白質,是否偏食或異食,是否有生吃魚蝦蟹、生吃蔬菜、生吃牛羊肉習慣,如生食水紅菱、李養、藕等水生植物可引起薑片蟲病,寄生於小腸,引起腹瀉、消化功能紊亂、營養不良;生食或食用未燒熟的魚、蝦、蟹等可感染華支睪吸蟲病、生食溪 蟹或煙始感染肺吸蟲病;生食或食用未燒熟的牛肉、豬肉會感染絛蟲病;食用帶有寄生蟲卵的蔬菜、瓜果,飲水不潔等可感染囊蟲病、包囊蟲病、蛔蟲病等,均可引起消瘦。
(三)籍貫、職業
我國南方水田較多,農民或漁民反覆接觸血吸蟲尾蝴汙染的疫水,感染血吸蟲病;牧區接觸牛羊、畜舍可能感染包囊蟲病、囊蟲病;鉤蟲病和蛔蟲病以農村多見,嚴重感染時可有消瘦。
(四)其他病史
詢問性接觸史、男性同性戀史、有否吸毒或用麻醉藥史,因使用不潔或共用針具等可傳播愛滋病,即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人。
(五)注意消瘦者的發病年齡及詢問伴隨症狀
1.消瘦而伴有食慾亢進:應考慮有否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糖尿病、嗜鉻細胞瘤。
2.青少年消瘦 如伴有發熱、盜汗、淋巴結腫大、咳嗽時,應除外結核病;如伴有身材矮小。肝脾腫大,去過血吸蟲病流行地區者應除外血吸蟲病或其他寄生蟲病。
3.消瘦伴發食慾缺乏、噁心、嘔吐、腹瀉或吞咽困難等消化道症狀者,應除外消化道疾病。
4.對女性應詢問月經史、生育史,有無產後大出血史,如有消瘦、閉經、產後大出血史,應考慮席漢合徵。
5.消瘦伴長期發熱:應考慮結核病、慢性化膿性感染如肝膿腫、傳染性疾病、結締組織病。惡性腫瘤等,尤其患有肝肺腎的惡性腫瘤及白血病、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病等可有長期發熱,但起病時常先有消瘦、乏力、食慾缺乏等。
總結:突然消瘦總是讓人十分擔驚受怕,甚至有些朋友因為突然消瘦而將自己嚇出病來,所以在生活中出現不明原因的消瘦時,一定要積極檢查,避免可能的疾病給我們帶來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