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大早,好友小王就發來消息吐苦水:
年底忙,最近老是熬夜加班,吃得也很隨便。報應來得很快——
昨晚臨睡時,突然感覺胃像一個充滿了氣的氣球,脹得厲害,有點噁心又吐不出。不得已起來隨手抓了顆胃藥吃,輾轉到半夜才睡下。
以前怎麼熬都沒事,吃嘛嘛香,怎麼現在像林妹妹似的,弱不禁風。
我遲遲不敢把「因為你老了」這5個字說出口,只好安慰她。
不過話說回來,年輕人胃不舒服可真要注意。
畢竟胃癌近年來越來越年輕化,有時候你以為只是小毛病,想著忍一忍或者自己隨便買點胃藥吃就過去了。
但其實胃已經難受死了,它在「呼救」,而你的不作為對它來說是「雪上加霜」!
@浙大一院公眾號曾經報導過一則病例,浙江寧波的倩倩(化名)是90後,平時身體還可以,食慾也不錯。
但是這一年以來,她總覺得飯後脹氣、反胃,不是太難受也沒怎麼放在心上。
然而最近,症狀加重了,左上腹老是隱隱作痛,還出現了噁心、嘔吐的情況,嘔吐物中帶有咖啡色血絲。
到醫院做了胃鏡檢查,結果顯示:進展性胃癌。病理檢查考慮是低分化腺癌。到浙大一院求醫,檢查結果照舊,只能做化療。
倩倩媽後悔萬分,後悔沒有重視女兒的症狀,當時只是覺得她年輕,沒有好好吃飯才得了胃病;如果當初讓她早些去做胃鏡……
可惜,世上從來就沒有如果。
中國是名副其實的「胃癌」大國,每年新發的胃癌病例和死亡數,都佔了全世界一半左右。
胃癌來勢兇猛,不少人在確診時就已經是中晚期了。
今年年初,青年男演員王苗因胃癌而逝世。他從被確診住院到去世僅僅20天,病情發展的速度讓人不寒而慄。
這是因為,胃癌有「隱形殺手」之稱,早期胃癌很容易和普通的胃炎、胃病混淆。但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留心,多一分注意,胃癌還是有跡可循的。
1. 正常飲食後出現上腹部不適、輕微飽脹、噁心噯氣,有輕度消化不良的症狀,病情加重之後,會有胃脹氣和輕度胃痛。
2. 上腹部心窩處有隱痛,不要輕視,疼痛是中晚進展期胃癌最常見的臨床症狀。
3. 體重減輕、突然消瘦。幾乎大部分癌症都有突然消瘦的症狀。
4. 食慾欲大幅下降,對肉類、魚類等產生噁心感。
5. 大便變黑,像柏油發黑髮亮,這可能是腫瘤侵襲胃黏膜,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6. 嘔血,出現這種情況應立即到醫院就診,不能再耽擱。
一旦出現了以上症狀,其實胃正在向你發出「報警」信號!不要忽視,不要一忍再忍、一拖再拖,需考慮做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很多人聽到「胃鏡「這兩個字,心就慌了:「看過很多帖子,據說非常痛苦,疼到想爆打自己……」
首先給你吃顆定心丸,沒那麼誇張!別把胃鏡檢查給妖魔化了。
目前來說,胃鏡分為普通胃鏡和無痛胃鏡。
普通胃鏡也會麻醉!也會麻醉!也會麻醉!病人會通過口服或噴灑藥物的方式對咽喉進行局部麻醉,所以一般來說不會痛,但是會因為咽喉受到異物的刺激而感到噁心、乾嘔。
不信你把手指放到嗓子眼試試,肯定會想吐。
做了普通胃鏡的網友表示——
@凌晨四點的洛杉磯:閉著眼一直乾嘔,難受得都流淚了。
@山無稜:全程大約五分鐘,不疼,就是覺得噁心,會不斷地乾嘔。
@仰望星空的螞蟻:會一直嘔吐、有點噁心,其實沒那麼痛苦的
總結來說就是:會有不舒服的感覺,但可以忍受。
當然,如果是在忍受不了這種不適或者對異物比較敏感,也可以做全身麻醉的無痛胃鏡。
其次,做胃鏡通常不會對胃和身體造成傷害,反倒是不做這個檢查,可能會耽誤慢性胃病的治療,甚至錯過早期胃癌的警告!
目前來說,診斷食管、胃和十二指腸疾病,胃鏡是最可靠、最直觀的方法,其他檢查方法,包括上消化道鋇餐造影、胃電圖和胃腸道B超等,都不能替代它。
40歲以上有胃病、胃癌家族史或處於胃癌高發區的(如東北、山東、河北、福建等地),要定期做胃鏡檢查,才能避免「胃癌一發現就是晚期「的悲劇。
怎麼護好胃,遠離胃癌,我們已經聽過太多,不外乎這七字箴言——「三分治七分養」。
但到底怎麼「治」和「養」?具體來說:
「三分治」
胃病積極治、及時治
別以為胃不舒服只是小事,自己亂吃藥可能導致病情延誤甚至惡化,不管不顧極可能會發展成胃癌。
根除幽門螺桿菌
如果查出幽門螺桿菌陽性,且本身有胃息肉、胃潰瘍、萎縮性胃炎等癌前病變,或者一級親屬患有胃癌,最好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
胃鏡檢查
這裡不再贅述。
「七分養」
戒菸酒
菸酒對腸胃的刺激非常大,會加重胃潰瘍、慢性胃炎。
放寬心
整天愁眉苦臉,胃也不好受。
講衛生
不共用餐具,是目前預防幽門螺桿菌傳染比較有效的方法。
吃慢些,吃好些
細嚼慢咽,胃才容易消化。
注意藥物的副作用
有些藥是很傷胃的,比如阿司匹林,激素(例如強的松、可的松等),退熱、止疼藥物(布洛芬、雙氯芬酸鈉、撲熱息痛等)。
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藥物,同時用一些保護胃黏膜的藥物,來預防對胃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