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帆科技獲批成為中國信通院資料庫應用創新實驗室共建單位

2020-11-30 站長之家

近日,睿帆科技獲中國信通院批准成功加入中國信通院資料庫應用創新實驗室,成為資料庫應用創新實驗室共建單位。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作為國家高端專業智庫,一直致力於推動我國信息產業的發展。 2019 年 10 月 31 日,資料庫應用創新實驗室在2019(第二屆)金融科技產業峰會正式揭牌,目前已在各領域開展資料庫產品的功能測試、性能測試和第三方驗證測試,助推資料庫產業應用創新。

睿帆科技作為實驗室共建單位的成員,將在履行共建單位義務的同時,聯合政、產、學、研、用等多方力量,以實際問題為導向,以合作共贏為目標,協同推進資料庫領域應用創新的相關工作。

作為國內少有的擁有PB級別數據處理核心技術的大數據公司,睿帆科技擁有頂尖的大數據技術團隊。公司成立 5 年來,在大數據核心技術上不斷突破,支持PB級數據處理+低代碼所形成支持海量數據的高效、低成本、靈活開放,以及「無代碼」+「低代碼」+「SDK」三級開發模式所形成的獨特優勢。公司自主研發PB級處理能力的Baymax大數據科技平臺、分布式分析型資料庫雪球DB、大禹中文智慧平臺、零距中臺等核心產品已,尤其是在資料庫的研發上,睿帆科技通過持續創新,取得了重大突破。其自主研發的分布式分析型資料庫雪球DB已成為國產資料庫領域的一個新銳產品。

據了解,資料庫雪球DB是一款基於PB級數據在線高並發極速即席查詢的聯機分析處理(OLAP)MPP列式資料庫管理系統。可提供PB級數據的在線多維查詢和分布式存儲,特別適用於海量結構化數據存儲、高並發查詢、高吞吐即席查詢(Ad-hoc)、多維分析和實時查詢場景,能夠實現PB級數據超高的壓縮比,節省硬體成本。近年來已在在通信、公安、交通、金融等行業實現落地應用。

睿帆科技此次成為共建單位不僅是對公司科研實力的高度認可,更是為其開展一系列的大數據技術研發和應用實踐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助力以基礎軟體、資料庫國產化替代,實現自主可控。

未來,睿帆科技將進一步聯動資料庫產業鏈上下遊,以兼容適配形式,推進資料庫快速與行業核心系統、底層多類型硬體、軟體的兼容互操作能力,推動整體解決方案的快速形成;凝聚產業共識,整合優質資源,開展技術攻關,完善規範體系,擴大合作範圍,提升產業總體競爭力,實現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共同提升。

相關焦點

  • 中國信通院與中國船級社共建工業網際網路創新中心
    11月5日,為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在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的應用發展,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舉辦了「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工業網際網路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成立儀式活動。中國信通院院長劉多、中國船級社總裁莫鑑輝出席活動並致辭,共同為創新中心揭牌。中國信通院副院長餘曉暉與中國船級社副總裁孫峰代表雙方籤署了合作協議。
  • 鵬城實驗室與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建單位籤署合作協議
    央廣網深圳10月15日消息(記者鄭柱子)作為廣東省首批啟動建設的實驗室之一,鵬城實驗室自今年3月正式落戶深圳以來,首批五個科研項目已具備開展試驗條件。日前,鵬城實驗室與6家高校共建單位以及8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開發創新平臺籤署了合作共建協議。
  • BAT 相繼經發改委批覆,共建 AI 相關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管)屬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依託企業、轉制科研機構、科研院所或高校等設立的研究開發實體。百度今日雷鋒網得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由百度牽頭籌建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除此之外,百度還將作為共建單位共同參與「大數據系統軟體國家工程實驗室」和「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的建設工作。
  • 國家級資料庫適配驗證中心建設正式啟動,亞信科技助推國產資料庫...
    9月24日上午,由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牽頭的工信部2020年資料庫適配驗證中心項目啟動會在京召開。研究中心黨委副書記呂堅出席會議並致辭,評測鑑定所副所長李衛主持會議,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教授杜小勇等專家學者以及各行業領軍企業代表數十人與會。亞信科技作為國內資料庫產品或相關行業代表,深入參與了該項目有關工作。
  • 中國信通院發布《「5G+金融」應用發展白皮書》,同盾科技參與編寫
    近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主辦,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中心的承辦2019(第二屆)中國金融科技產業峰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此次峰會吸引了包括監管部門、行業協會、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科研院所及媒體等金融科技產業相關各方共計3000餘人出席。
  • 國星宇航成為泰伯產業加速器衛星網際網路實驗室首批共建單位
    近日,泰伯產業加速器衛星網際網路實驗室在北京正式開營。國星宇航作為實驗室首批共建單位應邀出席開營儀式,國星宇航CEO王磊博士參加閉門研討。開營儀式上,國防科工局遙感衛星應用總工程師趙文波,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國科學院院士、「墨子號」量子衛星工程常務副總設計師、衛星系統總指揮王建宇,北鬥系統國際合作專家組副組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蘇州創新研究院院長景貴飛、中國聯通研究院首席科學家、中國聯通科技委主任委員唐雄燕被授予實驗室導師證書
  • 武漢紡織大學獲批一國家重點實驗室!
    省部共建紡織新材料與先進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在我校2010年獲批的「湖北省紡織新材料與先進加工技術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基礎上,進一步整合校內優質資源組建而成。實驗室自建設以來,緊緊圍繞紡織產業鏈的關鍵共性科學問題和國家重要需求,以原創性突破為引領,瞄準行業前沿,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並重,凝練了纖維結構和性能、紡織品加工新理論與新方法、紡織加工新裝備與信息化等三個研究方向。
  • 文獻中心申報「新聞出版業科技與標準重點實驗室」獲批
    》以及《關於加快新聞出版業實驗室建設的指導意見》,逐步完善新聞出版業科技創新體系,提高新聞出版領域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前沿技術跟蹤與應用研發,根據新聞出版業實驗室建設的統一部署,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於2016年10月啟動了首批新聞出版業科技與標準重點實驗室申報評審工作。
  • 天津將再添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張伯禮任主任
    天津中醫藥大學是實驗室的依託單位,須為實驗室建設提供實驗用房、科研儀器設施、科研經費等必要的基礎條件,並在人才引進和培養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國科發基〔2020〕92號天津市科技局:為提高區域自主創新能力,推進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加大創新驅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力度,落實科技部與天津市部市會商會議相關議定事項,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推薦和專家論證,省部共建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已基本具備建設運行條件
  • 年終盤點 | 2020星環科技不忘初心、載譽前行,踏上新徵程
    2020.12第四次參加新加坡金融科技節聯合主辦的第二屆廣西大學生人工智慧設計大賽圓滿落幕斬獲2020「星河」行業大數據應用優秀案例成為信通院「隱私計算聯盟」的初創成員獲得首批最高等級大數據(唯一一家)、資料庫服務能力評估獲2020大數據科技傳播獎聯邦學習軟體
  • 優必選科技與華南理工大學共建「類人情感智能」聯合創新實驗室
    11月11日,優必選科技和華南理工大學合作共建的「類人情感智能」聯合創新實驗室在廣州正式揭牌。雙方將在多模態情感計算、類人情感交互等類人情感智能的關鍵領域開展高水平合作研究,促成類人情感智能技術在機器人產業化中的應用,深入推動人工智慧行業的發展。
  • 青島科技大學獲批山東省大數據發展創新平臺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金震 日前,山東省工信廳發布了《關於公布2020年度山東省大數據發展創新平臺的通知》(魯工信數據[2020]238號),依託青島科技大學建設的「山東省大數據科學與智能技術發展創新實驗室」獲批建設。
  • 青島科技大學獲批省大數據發展創新平臺
    日前,山東省工信廳發布了《關於公布2020年度山東省大數據發展創新平臺的通知》,依託青島科技大學建設的「山東省大數據科學與智能技術發展創新實驗室」獲批建設。山東省大數據科學與智能技術發展創新實驗室以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優化技術應用成果為基礎,整合大數據智能採集與傳輸、大數據智能處理技術服務資源和體系,圍繞衛星大數據、海洋大數據、工業大數據和醫養健康大數據等關鍵技術進行研究和攻關,旨在建立合作共贏的運行模式,形成大數據應用的新業態。
  • 網神獲批成為「信息安全等級保護關鍵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參建單位
    近日,國家發改委下發文件:為了增強信息安全等級保護關鍵技術的創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滿足我國網際網路重要信息系統安全防護重大需求,經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主管部門決定,網神公司與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國家信息中心、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等8家單位共同承擔建設「信息安全等級保護關鍵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重任。
  • 湖南省新增一家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日前,科技部公布了2009年新建34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名單,湖南師範大學和湖南省疾控中心聯合申報的「湖南省微生物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位列其中
  • 華米科技與中科大共建腦機智能聯合實驗室
    5月25日,華米科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宣布,共同建立「腦機智能聯合實驗室」,共同突破關鍵技術,構建主動健康新模式。隨著人工智慧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從信息化邁向智能化,結合腦科學和神經科學發展智能技術成為大勢所趨。
  • 南科大的2019年:創新,再創新!
    近年來,統計高水平論文發表信息的資料庫的自然指數(Nature index)逐漸成為評價高校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數之一。自然指數依託於全球82種頂級期刊,統計各高校、科研院所(國家)在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數量,代表原始創新綜合能力。最新自然指數(2018年10月1日-2019年9月30日)顯示,南科大位列全球大學99名。
  • 【科技日報】開放科學數據,助推科技創新
    當前,世界各科技強國已經把科研信息化作為21世紀科技創新的戰略舉措。在我國,科研活動信息化已是提高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的必要手段。  作為中國科技的「國家隊」,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一直高度重視科學數據在科研發現、信息化建設中的創新及應用。上世紀70年代,中科院開始建設專業資料庫。1982年科學資料庫被列入中科院「七五」和後十年的10項重大基本建設項目。
  • 數智創新,共建生態,DTCC2020 GaussDB精彩回顧
    在這場中國資料庫技術發展探討最高規格的大會上,華為雲資料庫攜手優秀客戶和合作夥伴圍繞"驅動數據創新,共建GaussDB生態"發表了重要演講,深度剖析雲資料庫的架構創新、技術優勢、生態開放以及行業實踐等內容,還斬獲DTCC兩項創新大獎,備受業界關注和認可。
  • 2020年東莞科技工作交出亮眼答卷:躋身國家科創大局 打造源頭創新...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建設成效突出,全鏈條創新模式初步形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已引進超過786人,其中全職人員413人(含博士以上學歷110人,碩士以上學歷164人),「前沿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產業技術創新—產業轉化」的全鏈條研究模式初步形成。前沿研究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