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科技大學獲批省大數據發展創新平臺

2021-01-14 大眾日報

日前,山東省工信廳發布了《關於公布2020年度山東省大數據發展創新平臺的通知》,依託青島科技大學建設的「山東省大數據科學與智能技術發展創新實驗室」獲批建設。

山東省大數據科學與智能技術發展創新實驗室以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優化技術應用成果為基礎,整合大數據智能採集與傳輸、大數據智能處理技術服務資源和體系,圍繞衛星大數據、海洋大數據、工業大數據和醫養健康大數據等關鍵技術進行研究和攻關,旨在建立合作共贏的運行模式,形成大數據應用的新業態。目前該實驗室已掌握以工業、醫療、海洋等為主要應用領域的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核心技術,承擔多項醫療健康信息化體系建設項目,具有深厚的科研和產業化能力。山東省大數據科學與智能技術發展創新實驗室的獲批,對建立大數據理論模型、推動我國海洋、工業、醫療、農業以及生態保護等行業的智慧應用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為深入貫徹國家大數據戰略,落實《關於工業大數據發展的指導意見》(工信部信發〔2020〕67號)、《山東省推進工業大數據發展的實施方案(2020-2022年)》(魯政辦字〔2020〕160號)等文件要求,構建大數據產業創新生態,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組織開展了2020年度山東省大數據發展創新平臺申報工作。經單位申報、市局推薦、專家評審、網上公示等程序,確定了青島科技大學等15家單位申報的創新實驗室為2020年度山東省大數據發展創新實驗室。今後,青島科技大學將繼續積極引導鼓勵各類科研平臺圍繞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聚焦山東省八大發展戰略,結合學校優勢特色,統籌承擔重大科技任務的能力,催生重大科技成果的產出,著力提升學校科研核心競爭力。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薄克國 通訊員 李鯤鵬 報導)

相關焦點

  • 青島科技大學獲批山東省大數據發展創新平臺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金震 日前,山東省工信廳發布了《關於公布2020年度山東省大數據發展創新平臺的通知》(魯工信數據[2020]238號),依託青島科技大學建設的「山東省大數據科學與智能技術發展創新實驗室」獲批建設。
  • 3個省級科技創新平臺獲批
    西工大太倉長三角研究院打造「三高兩核」一流研究機構蘇報訊(駐太倉首席記者 顧志敏 通訊員 張瑜)日前,江蘇省科技廳、人社廳、發改委先後公布一批省級科技創新平臺立項名單,西工大太倉長三角研究院設立的江蘇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江蘇省外國專家工作室、江蘇省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培育單位等3個省級科技創新平臺正式獲批,標誌著該研究院省部級平臺建設再次取得新突破
  • 青島理工:科技創新破「堵點」、解「難點」
    其中,由長江學者趙正旭領銜的青島理工大學複雜網絡與可視化研究所航天可視化團隊研製的,探月工程三期遙操作作業平臺再次發揮關鍵性作用。聚焦國家重大需求,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和地方發展,是高校的責任與擔當。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青島科技大學:破除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障
    青島科技大學:破除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障礙激勵教師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多年來,青島科技大學始終堅持走「科研強校」之路,以突出的科技成果轉化支撐起了「政產學研」融合辦學特色,創造了社會各界高度評價的「青科大現象」,被社會讚譽為「中國橡膠工業的黃埔」。
  • 青島科技大學4個團隊獲省高校「青創科技計劃」立項支持
    近日,山東省教育廳公布了《2020年度山東省高等學校「青創科技計劃」立項支持名單》,青島科技大學限項推薦的4個青年創新團隊全部獲批立項,立項總經費76萬元。獲立項支持的4個團隊分別為:化工學院高傳慧副教授為帶頭人的「生物基水性聚酯功能材料設計與應用」團隊,高分子學院趙英傑教授為帶頭人的「二維石墨炔碳材料製備及能源催化應用」團隊,中德科技學院趙健副教授為帶頭人的「N摻雜SiC納米線基複合電極材料的可控構築及電化學儲能應用」團隊,經管學院呂承超教授為帶頭人的「山東省社會保障收入再分配效應研究」團隊。
  • 青島將全力建設海洋大數據國家級中心
    2019年11月2日上午,西海岸新區與青島藍色地球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在香格裡拉大酒店籤署藍色地球大數據項目合作協議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出席籤約儀式並會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大學教授張國偉一行。據了解,藍色地球大數據項目,總投資額27億元,分兩期建設。
  • 青島市國家海洋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批山東省技術創新中心
    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4月30日訊(記者 孫秀青 通訊員 趙曉峰)今日,記者從青島市科技局獲悉,青島市國家海洋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入選山東省技術創新中心獲批建設名單。省技術創新中心是山東省科技創新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省技術創新的重要載體和策源地,承擔著推動重大關鍵核心技術、顛覆性技術、高端跨界融合技術研發與轉化應用,帶動產業邁向高端、搶佔產業技術創新制高點的重要任務。
  • 科技創新賦能海門高質量發展!
    落戶於謇公湖科創中心的江蘇武珞科技園則主要依託武漢大學人才、優質科技成果,根據開發區的產業定位,導入武漢大學蘇州研究院資源,積極引進培育高科技企業。運營總監楊濤說,選擇落戶謇公湖科創中心,就是因為這裡鮮明的產業發展定位。
  • 新一輪省校合作協議籤約,「復旦·山東創新發展...
    山東省和復旦大學開展新一輪戰略合作,在人才培養、平臺建設、成果轉化、智庫建設等方面強強聯合、互惠共贏,必將取得更為豐碩的成果,繼續譜寫省校合作新篇章,打造省校合作新典範。  焦揚在致辭中回顧了2014年籤署省校合作協議以來取得的成果,對山東省委、省政府長期以來的支持表示感謝,並指出要深入貫徹五中全會精神,聚山東之力、復旦之智,推動省校合作實現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青島大學:展知識之翼助創新飛翔,高質量推
    學校目前有56個學校直屬科研機構,設立了專門的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在學校科技處還設立了科技合作辦公室、平臺建設辦公室、項目與成果辦公室,負責推進科技協同創新與後續發展等工作。立足青島、面向山東、服務國家,是青島大學推進協同創新、服務社會發展的理念。在持續推進產、學、研融合發展的同時,青島大學也積極推進區域協作創新發展。青島大學利用學科綜合優勢、整合校內外研究力量,成立了青島大學齊魯鄉村振興研究院,並於2018年5月獲批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重點研究基地。
  • 2020大數據智能化發展暨AI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成功召開
    、CAAI粒計算與知識發現專委會、CAAI人工智慧與安全專委會承辦的「2020大數據智能化發展暨人工智慧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重慶郵電大學成功召開。,共同探討信息科技的前沿發展動態與趨勢,信息化向智能化邁進過程中的科技革命問題,以及科學技術創新和社會經濟發展的交叉融合問題。
  • 專業化引才 平臺化聚才 市場化用才 生態化留才 青島平度:精準引才...
    今年元旦前夕,在平度市「智創未來·精彩平度」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上,北京智山機器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崔傑,帶領研發團隊和基於自主導航的工業搬運機器人項目一同落戶平度。人才是第一資源。2020年,平度市堅持「適合的就是最好的」人才引育理念,培育打造「專業化引才、平臺化聚才、市場化用才、生態化留才」的人才發展環境。
  • 「三中心一平臺」授牌 青島要當AI策源地
    濟南市聚力建設大數據中心、超級計算等智能基礎設施,建有國際最早的面向實用化的「濟南量子通信試驗網」。青島市積極創新工作方法,以「1+4」領域為先導,著力推進人工智慧共同體建設,探索建立先導區「三中心一平臺」發展模式,全方面構建人工智慧賦能、展示、培訓和公共服務平臺生態。
  • 青島理工大學:聚焦特色發展 全力推進一流學科建設工程
    實施一流學科重點建設計劃 打造高峰高原學科按照「學科、科研、人才、基地、資源」五位一體的學科建設思路,學校緊密對接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對一流學科進行分類指導和分層支持,實施一流學科重點建設計劃,圍繞智能、綠色兩大主題,做強「土木建築」「機械製造」兩大特色學科群,帶動其它學科協調發展。
  • 2019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圓滿閉幕
    面向未來,自主發展一批智能空天地海無人觀測平臺,尤其是水下無人系統裝備。要高度重視傳感器和通訊技術的研究;加強大深度、長時間、多學科、綜合集成觀測的智能水下無人平臺研發;建設多時空尺度、多學科綜合的立體科學觀測系統。倡議國內優勢單位聯合起來,以實際行動為建設海洋強國、為世界海洋的未來十年發展做出貢獻。
  • 東營市以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東營市堅持需求導向,以重點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為抓手,在農業科技投入、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等方面持續加大工作力度,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為農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農高區1處、省級農業科技園區7家,市級農業科技園區12家、國家級星創天地3個、省級農科驛站13所,農業科技平臺建設成效顯著。
  • 青島農業大學2019年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風採展
    二、研究生教育實踐情況2013年美國訪學歸來後,共畢業三屆(5名)研究生,其中1人獲得國家公派出國留學資助、3人獲得了研究生國家獎學金、1人獲得山東省優秀畢業研究生榮譽稱號、4人獲得百伯瑞研究生科技創新獎、2人獲得「布萊凱特」杯科技英才獎、3人獲得青島農業大學優秀畢業研究生榮譽稱號以及3人獲得青島農業大學研究生學術論壇獎。
  • 科技創新助力自貿港建設_今日海南_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武昊 攝大數據、5G通信、無人機應用等技術讓人們的生產生活便捷高效,醫療健康領域的創新技術和醫用防護用品的研發生產尤為重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社會發展更為迫切地依靠科技創新的引領和支撐。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為推進南繁種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科技創新,省科技廳組織實施「主要南繁作物抗性服務平臺建設與應用」等省重大科技計劃項目,建設南繁作物抗性服務平臺,不斷積極爭取科技部支持海南承擔科技創新2030—「種業自主創新工程」重大項目。近年來,一系列熱帶農業領域的科研項目相繼傳來喜訊。
  • CIO時代APP微講座:青島大學李勁華——大數據與生物信息學的應用...
    2月20日,青島大學數據科學與軟體工程學院教授、博士、副院長李勁華在CIO時代APP微講座欄目作了題為《大數據與生物信息學的應用研究與實踐 (二)青島大學生物信息學研究背景  1.2009年,位於武漢大學的國家軟體工程重點實驗室在青島舉辦暑期學校,首次聽到西方學者提到計算機以生物學跨學科研究,主要包括基因測序、生物大數據可視化等。  2.2011年起,青島大學與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聯合創立青島大學華大基因創新班,培養大數據時代生物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領域拔尖創新人才。
  • 科技創新推進黑龍江省石墨新材料產業發展
    鶴崗市發展情況: 近年來,鶴崗市委託中國建築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制定石墨新材料科技發展規劃;充分發揮省石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省石墨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作用,依託蘇州中材非金屬研究院分析石墨資源基礎數據,雲山碳業石墨公司、中鐵資源集團分別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立了石墨新材料聯合研究中心;南海石油、溢祥、海達等企業引進黑龍江科技學院科技成果,顯著提升了石墨浮選、球形石墨、石墨提純等工藝和設備水平;黑金石墨公司通過合作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