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視角下,《小王子》中成人荒誕的內在原因

2020-12-03 小羊落葉

《小王子》是一本風靡全球的兒童小說,由法國著名作家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於1942年寫成。從1943年出版至今,《小王子》已經被翻譯成200多種語言和方言,其中光是日語就有超過16種譯本,中國的翻譯版本更多達50餘種。

它之所以受到全國人民的喜愛,不僅是因為它那富於童趣的語言,更是深入淺出的表達背後暗含的深刻人生哲理。它的讀者不僅是孩子,更有成年人。

有人說,《小王子》是一本寫給大人的兒童小說。其實,不僅讀者這樣認為,作者安託萬在書的開篇也傳達過類似的信息:「我懇請讀到這本書的孩子原諒我把它獻給一個大人」。文中用極度誇張的手法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用以批判成年世界中的荒誕和虛無、欲望和迷失,而這些人物形象都源自於現實生活。作者安託萬用藝術的手法將其刻畫出來,更令人印象深刻。這些看似荒誕的人,可能就是你,是我,是千千萬萬個現實生活中的我們。

今天,我們不妨用心理學的視角來解讀《小王子》中那些誇張的人物形象,看清人物荒誕背後的心理,找出其不能意識到的潛意識是如何「暗箱操作」人們的行為和思想,進而指導我們的生活。

01.國王和虛榮的人:全能自戀的滿足,只能依靠潛意識將假想自我當作真實自我

書中對於成人世界荒誕的諷刺都集中在小說的第十章至十五章,也就是小王子離開自己的星球,訪問周邊其他小行星的時候。

小王子訪問的第一顆星球上住著國王。他對權力有著極度的渴望,認為全世界所有人都是他的子民,可其實他的星球上就只有他一個人;他在乎自己的權威是否受到了尊重,他無法容忍反抗,是一個專制的君王,當小王子不能對他的命令言聽計從的時候,他會生氣;可對於他無法掌控的事情,他又能夠找到合理的解釋來維護自己的權威,他會告訴小王子「你不能命令別人去做他做不到的事情,權威是建立在合理的基礎之上的……」

第二個星球上住著的是一個虛榮的人,在他眼裡,所有的人都是自己的崇拜者。他揮舞著頭上的帽子,用來感謝人們對他的歡呼和吶喊;他聽不見別人的話,只能聽見讚美;他要求別人承認自己是全世界最優秀、穿的衣服最漂亮、最富裕和最聰明的人。可他的星球上也只有他一個人。

國王和虛榮的人都有著全能自戀的特質。所謂全能自戀,是指人在嬰兒早期發展出來的心理特質,嬰兒認為世界與自己渾然一體,不分彼此,自己心念一動,整個世界都會圍著他轉。這在嬰兒期是正常的心理現象。可如果養育者在孩子嬰幼兒時期沒有很好地照顧他的全能自戀,到了成年時期,就會出現病理性的自戀狀態。主要表現為他的需要大於他的能力。

就如《小王子》中的國王和虛榮的人,他們一個想要擁有掌控全世界的權利,一個想要獲得所有人的崇拜,可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為了滿足自己這份全能自戀,他們只能幻想一個假想自我來苦苦維持。把幻想當現實,這是自戀者們的潛意識常常會幹的事情。

當現實慘痛地打破他們的自戀時,他們會生氣,也會對現實進行合理化。就如同小王子不對國王言聽計從時,國王會生氣;對於他無法掌控的星星、其他行星、恆星以及太陽,他又能夠自我欺騙,聲稱自己只能發布合理的命令,而非是這些星球不服從自己的命令。

現實生活中,自戀的人並不少見。如去年我國疫情剛開始爆發時,就有人公然宣揚不用戴口罩,自己不怕病毒,病毒也絕不會感染到自己身上;前陣子澳大利亞返京的「跑步女」無視國內的疫情政策和措施,在被相關人員勸阻後,還能無理抵賴,大喊「我要鍛鍊身體,我病了誰管我?」,以致於最後被公司解聘。所有這些,都是自戀的表現。

他們都覺得自己是那個特殊的、與眾不同、高高在上的人,應該要被病毒特殊對待,要被國人特殊對待。一旦自戀被傷害,就會變得怒不可遏。

自戀,說到底不過是一個人的孤芳自賞,令人感到哀傷而痛心。

02.愛喝酒的人:強迫性重複行為的背後,是潛意識的「另類思維」

小王子訪問的第三個星球上住著一個愛喝酒的人。他的星球上堆滿了空瓶子和許多裝滿酒的瓶子,愛喝酒的人就坐在這些瓶子旁邊。他傷感又難過。他喝酒是為了忘記自己的羞愧,他羞愧的原因就是喝酒。如此循環往復,傷感著,頹廢著,卻又停不下來。

愛喝酒的人看似荒唐可笑,可現實生活中有著類似行為的人並不在少數。如一個人總是規劃好要努力,要上進,卻總是白白浪費了時間,然後又陷入十足的懊惱和後悔中,但是到了下一次,他還是會頹廢不堪,進而在荒廢與後悔中循環往復。又如有的女性覺得自己太胖,立誓要減肥,卻總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甚至貪吃甜食,吃完後會產生痛苦,但下次依舊照吃不誤……

所有這些現象都是強迫性重複。這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弗洛伊德在提出的一個概念。弗洛伊德發現一個5歲男孩總是不斷地把一個玩具弄丟,然後又不斷地尋找,他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強迫性重複。強迫性重複是指人們總是重複地、不可控制地去做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體驗相同的情緒,建立類似的關係,但往往感受到的是痛苦的體驗。

我們不妨例舉幾個生活中常見的強迫性重複的案例,分析一下其背後潛意識是如何運作的。

強迫性後悔。人們在做選擇時,常常會出現潛意識壓抑智力的情況,做出不恰當的選擇,進而導致糟糕的後果,個人就沉浸在後悔的情緒當中。這種情況周而復始。從精神分析來看,這種人是對後悔成癮。因為後悔,他幻想自己可以回到當初做決定的那一刻,使得一切從頭來過。這裡也有自戀的成分,出現了一個假想自我,讓時光倒流。意識層面看到的是「因為我錯了錯誤的決定,所以我後悔」,但是潛意識卻有奇葩的「另類思維」——因為我想要後悔,所以我每次都會做出錯誤的決定。

強迫性衝動。強迫性衝動是指在人在衝動的情境下,做出有失明智的行為,如家庭暴力、暴飲暴食、瘋狂購物等。社會上這類新聞也不少見,其中較為經典的是2019年主播宇芽被前男友沱沱家暴,這一案例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影響。沱沱每次對宇芽動手都非常狠毒,但每次他的道歉和愧疚也是真的。這種強迫性衝動的行為背後,是潛意識中對愧疚產生的懲戒心理成癮。或許,有了自我的懲戒,自己的良心上會過得更好。

強迫性痛苦。《小王子》中描寫的愛喝酒的人就屬於強迫性痛苦的範疇。喝酒讓他感到難過、痛苦,但他依舊要喝,因為喝酒帶來的痛苦可以抵消他內心的羞愧感。當人們無法直面痛苦時,潛意識就會幫助人們用一種痛苦來減輕另一種痛苦

其實,所有的強迫性重複都是內心有著無法面對的情緒,為了不用直面這種不好的情緒,潛意識就會想辦法用另一種人們能夠承受的情緒來替代、緩解之前的情緒。如對後悔成癮,對懲戒成癮,對痛苦成癮等。

但這種心理上的「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坦白地、誠實地面對原本的情緒。

03.如何擺脫潛意識的「魔咒」?唯有將潛意識意識化

「潛意識」這個名詞,生活中應該比較常見,它是與意識相對的,是指人類心理活動中未被覺察的部分,比如不能夠被覺察到的認識、情緒、情感等,是人們「已經發生但並未達到意識狀態的心理活動過程」。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曾說:「你的潛意識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卻稱其為命運。」

的確,當我們的潛意識沒有被意識到的時候,它的確會操控我們的人生。可一旦潛意識被意識化,一切都將不同。為此,榮格又說了另一句話:「當潛意識被呈現,提升到意識層面,命運就被改寫了。

其實,一切心理治療的目的都莫過於此:擴大意識的範圍,將潛意識意識化,讓我們每個人都更加覺醒地活著。

怎樣將潛意識意識化,將命運車輪的牽引之繩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或許,我們可以考慮嘗試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①自我覺察

每一種「事與願違」的行為背後都有當事人沒有意識到的認知、情緒和思想,如前面提到的強迫性後悔,其實潛意識的邏輯是「因為我想後悔,所以我要做錯事」。而潛意識的操控我們所做出的每一種選擇都是對我們有好處的。「後悔」的好處就是讓我們擁有超自然的力量,能夠回到過去,回到當初做選擇的那一刻;「自戀」的好處就是人們可以不用面對那個不完美的,有各種缺點且無能為力的真實自我。

如果,我們能夠通過自我覺察來發現潛意識的這些邏輯,看清潛意識操作背後的真相,潛意識自然就能夠意識化了。

在進行自我覺察時,我們要在行為發生的當下,將注意力從外在轉向內在,關注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情緒,體會身體細微的起伏和變化。當我們可以與那些自己不能面對的情緒和平共處時,原本理智、冷靜的頭腦就會發揮作用。好像另一個自己如上帝般平和地觀察著人類的貪、痴、慎,卻只是莞爾一笑。

②反覆傾訴

傾訴是心理治療上的一劑良藥,它能讓人壓抑的情緒有一個合適的釋放窗口,也能讓人在情緒的過程中整理自己的思緒,關照自己的內在,撫平自己的創傷。人在傾訴時,關注點不再是外界的具體事務,而是內心的感受和情緒。

將所有的心理變化、內在感受語言化,可以讓我們更加明晰自己的心路歷程。傾訴的過程也是一個反思的過程,它可以讓我們看到意識層面是如何運作,進而將意識擴大化。

但是,傾訴的對象一定要是安全的。所謂安全,就是無論你說了怎樣的感受,表達了怎樣的情緒,對方都能夠接納。他要能夠不帶道德的眼光進行評價,接納你的一切認知、情緒和情感,哪怕這些心理活動是負面的,而不是以一種教育者的口吻來教你應該如何做。只有這樣,你才敢大膽地、真實地進行自我表達。

③刻意訓練

對於強迫性重複的人來說,通過外界的幫助來進行刻意的訓練,切斷行為的循環上是有很顯著的效果的。

如瘋狂購物的人,可以讓家人代為管理財務,監督自己的行為。在這一過程中,他難免會出現痛苦、難受、抓狂的狀態,但切不可因此就放棄,否則必然功虧一簣。其實,這個時候是審視自己內在,將潛意識意識化的最佳時機。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上,看清內在的運作機制,與痛苦、難受、抓狂的自己和平共處。

弗洛伊德的學生,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德勒說過一句至理名言:「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其實我們很多荒誕的行為,都與童年的經歷有關。而那在背後默默操控我們人生的潛意識,也與原生家庭中遭受的創傷密不可分。想要將潛意識意識化,將命運進行改寫,這註定是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

但,不管前路多難,我們都可以像小王子那樣,遵從內心的指引,通過覺察內在的感受,來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之泉。

相關焦點

  • 《小王子》:童趣的語言背後,是對荒誕的批判,對純真的讚美
    作者在這部小說裡用小王子兒童的視角帶我們看清成人世界的虛無和荒誕,用誇張而具體的人或事象徵現實世界中人內心的欲望或情感,以此來謳歌兒童內心的純真與善美。它那富有童趣的對白、平淡樸實的語言是一個小孩也能讀懂的,可這背後卻有著深刻的哲學意義。
  • 以兒童視角寫就的童話故事《小王子》,其文字背後隱藏了什麼
    ——《小王子》前言《小王子》是法國著名作家安東尼·聖埃克蘇佩裡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也是他作品中唯一的一部童話著作,於1943年出版。這名兼飛行員的偉大作家在1944年執行飛行任務時失事失蹤,成為文學史上一個最神秘的傳奇。
  • 《小王子》:送給成人的童話故事,願旅途多一份孩童空間
    「有一天,我看了四十三次日落」「你知道……一個人總是在感到非常憂傷的時候,他就喜歡看日落」《小王子》一書通過孩子的視角講述了一篇送給成人的童話。故事發生在宇宙之中,B612星球的主人小王子在外遊歷,經過六顆小行星,最終經歷「尋找—失望—回歸」的過程。
  • 《小王子》|一部感人至深的經典,揭示三個人生啟示
    《小王子》以兒童視角,單純、睿智的表達成人世界的現實與功利,表達作者聖埃克絮佩裡身為成人,不想長大,卻不得不長大,不得不適應成人世界的自我。因此,不僅是一部寫給成人的童話,更像是作家的一個夢,富有虛幻感。又像一部自傳體小說,記錄了自己的心路歷程。
  • 《小王子》:成人的世界沒有童話
    第三次讀《小王子》。不像是第一次讀,只記得小王子的鬱郁和玫瑰花的傲嬌。也不像第二次讀,只記得小狐狸的儀式感和「馴養」理論。這次讀完,讀懂了小王子的結局,讓人難過。【1】一直被我忽略的飛行員和他的畫《小王子》開篇是飛機墜毀在沙漠裡的飛行員回憶起自己小時候畫的一幅畫。畫的是一條蛇吞了一隻大象的樣子。
  • 《小王子》:這個世界太複雜,需要簡單和童真
    在地理學家的建議下,小王子又來到了地球。在這裡他看到了金色的蛇,馴服了狐狸,還認識了扳道工和賣止渴藥丸的商人。旅行中的小王子,面龐總是有著憂傷。他始終牽掛著他那顆星星上面的玫瑰花。狐狸的話讓他明白了愛與責任。於是他結束旅行,要去守護自己的花。小王子來到了看得見自己星球、也是最初離開自己星球的地方,讓金色的蛇送他回了家。
  • 《小王子》-心中有希望,保持希望,守護你內心的孩子
    在原子中,原子核的內部結構尚不清楚,但發現電子與原子核之間的引力相當於地球與太陽之間的引力。如果你把一個原子核擴大到網球大小,那麼他周圍的電子相當於兩公裡外的一粒塵埃。當我讀到這篇文章時,我非常興奮,我突然喜歡上了自然科學理解世界。因為我讀了陳教授寫的《有無之境》,從比較哲學的角度寫了王陽明心理學的哲學史,沒想到讀到考研比英語難的感覺。
  • 《小王子》:每一個讀懂這本書的人,都是戴著面具的大人
    小王子故事以一個飛行員的視角敘述了和小王子相遇的故事,他在故事一開始告訴讀者,他在大人世界找不到一個說話投機的人飛行員和小王子在沙漠中共同擁有過一段極為珍貴的友誼。當小王子離開地球時,飛行員非常悲傷。他一直非常懷念他們共度的時光。他為紀念小王子寫了這部小說。在到訪地球之前,小王子遊歷了六個星球,每個星球上都居住著一個人,他們分別是國王、愛虛榮的人、酒鬼、商人、點燈人、地理學家,這些人構成了書中的成人世界。
  • 電影《小王子》,這部成人的童話,你理解了多少?
    《小王子》的故事人盡皆知。可能你看過書,或是看過電影,又或許都沒看過,但你一定聽說過,因為這是一部「大人的童話」。今天我們來悅享《小王子》的電影。這是一部動畫電影,2015年上映時引發不小的關注度。為什麼小王子的故事引發如此多的成年人的反思和感動呢?長大了,童年回不去了。但不要緊,不要忘記曾經作為孩子的初心,不要忘記當初對愛和夢想的承諾。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裡,找回自己最初的狀態。
  • 中法版《小王子》將演 名人鐵粉愛那般
    因為前期觀眾和媒體當中爆發壓倒性的一致好評引發口碑狂潮,以至於音樂劇《小王子》再次登陸魔都出現了王子粉兒們的熱捧。據該劇出品方大牌傳媒CEO劉大毅介紹,童話《小王子》在全球銷量超過5億,作者聖•埃克蘇佩裡把小王子、玫瑰花及狐狸,以及許多有象徵色彩的人物融入在童話故事中,故事中既有大人們的「荒唐」,也有世間的溫暖,簡單又富有哲理的故事受到了許多文化名人的追捧。
  • 《小王子》的世界,成人的世界是怎樣的?為什麼大人都不可愛了?
    《小王子》告訴我們孩子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大人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失去初心的大人真的快樂嗎?我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是什麼人開始規定,成人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成人應該要掙錢養家,需要拋棄一切與金錢無關的事情,成人不能在幼稚,過著按部就班的日子。我認為這是一件很很殘忍也很恐怖的事情。
  • 成人高等學校心理學專業核心課程《社會心理學》複習題一
    成人高等學校心理學專業核心課程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1分,共5分。請在你認為對的題後括號內打一個「√」不需說明原因,認為錯的題後括號內打一個「×」並做簡要原因說明。)1、當內在動機比較強的情況下,外在的獎勵可以進一步加強這種內在的動機。( )2、人際吸引因素中的相似性和互補性是矛盾的( )3、親密關係中往往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它往往也導致致命的攻擊。( )4、過多的挫折往往會導致攻擊性行為。
  • 《小王子》:從存在主義角度解讀影片中主角的心路歷程
    看完影片,我被影片中兒童和成人世界的對立觀所震撼,同時也為苦悶、壓抑悲觀的世界中小王子、小女孩和老飛行員的積極反抗的行動所感動,然而這一切都是存在主義哲學最真實的體現。本文將從存在主義視角出發,探討影片中小王子、小女孩及飛行員與成年人荒謬世界觀的對立及其對自由意志的選擇。
  •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小王子——《小王子》書評
    我想是相信的,唯一相信的就是《小王子》。《小王子》最大的藝術特色就是全篇極具象徵性的語言,極具象徵性的人物,通過小王子與這些人物的對話,那淺顯易懂的語言被賦予更多的象徵性。似乎每一句話,都可以讀的出現實世界的某個哲理。
  • 《小王子》中的小行星冒險:六顆行星,六種體驗和六種生命
    法國作家St埃克superi的《小王子》通過描述「我」和小王子之間的相識,小王子在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以及從兒童視角觀察成人世界的各種現象,體現了兒童獨特的童真和純潔。曾經是孩子的成年人,在消失的時代洪流已經留下了孩子們的好品質。他也被稱為「人類有史以來最佳讀物」,因為他的啟示。
  • 《小王子》,遇見是夢想中的紅玫瑰,還是現實中的紅玫瑰
    其實很多童話書是帶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因為很多時候這種童話書都比較適合小孩和成人看。一方面這種童話在孩子們看來具有可讀性並且孩子們在孩童時代的時候也能讀懂,另一方面成人讀起來也更加具有現實意義。《小王子》一直是業界比較有名的童話書,直到現在我也沒有徹底讀懂《小王子》的想要表的是什麼,在這本童話書裡仿佛看見的不是童話而是具有一定的追求,無論是對各種各樣的感情都有一定的表述。
  • 《小王子》:成年人必讀童話,誰不是越長大,越世俗,越孤單
    作者以天真的語言,從小王子的視角出發,寫出了成年人的死板以及孤獨,對真正美好的追求。通篇《小王子》,整整兩萬五千餘字當中,都充斥著這種對真正不摻雜任何人類利益的愛與美的謳歌。表面上看,它是一部童話,實際上,卻道盡了每一個大人,在成長路中逐漸失去的初心。
  • 小書中的大智慧,深度剖析《小王子》一書受人歡迎的秘密
    《小王子》一書的寫作手法是以一個飛行員作為敘述者身份,講述主人公小王子從自己星球出發遊歷不同星球的故事,非常的通俗易懂。作者以小王子童真的眼光來看待世間的萬事萬物,反襯出成人世界的空虛、教條、愚妄無知等特性。小書中的大智慧,今天就來深度剖析一下《小王子》精妙絕倫之處。
  • 於莎 等:成人參與在線學習共同體意願的內在影響機制
    鑑於成人參與學習的行為決策大多伴有明確的目標,且成人學習具有鮮明的自我導向特徵,因此以目標導向行為理論和自我決定理論為指導來探究成人參與在線學習共同體行為意願的內在影響機制,是推進該領域研究的新視角和重要途徑。已有研究指出,影響成人參與在線學習共同體意願的內在變量主要有態度、主觀規範、預期情緒、勝任力、關聯感、欲望和感知行為控制。
  • 用心看世界——讀《小王子》有感
    通過理解成人世界與兒童世界的差距、物質欲望與精神家園之間的差距,我們能夠學會如何去生活,如何用心去體會生活中平凡而溫馨的細節。關鍵詞: 心靈;愛;回歸「這些大人們真是奇怪極了。」這是遊歷完325到330號小行星的小王子發出的感慨。和小王子一樣,在成長過程中我們也曾經產生過這樣的疑問。小王子用他在其他星球上旅行的經歷告訴我們,大人與小孩,不僅是年齡上的區別,更本質的差異是:大人們用眼睛看世界,小孩用心靈觀察世界,而「實質性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小王子》是一部屬於成人的童話,更確切地說,是一部獻給曾經擁有過童心的成年人的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