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莎 等:成人參與在線學習共同體意願的內在影響機制

2020-12-05 同花順財經

原標題:成人參與在線學習共同體意願的內在影響機制

作者簡介:於莎,寧波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教師,寧波江北社區教育學院特聘研究員。浙江寧波315211;劉奉越,通訊作者,博士,教授,河北大學教育學院。河北保定071002

內容提要:以網絡為載體構建的在線學習共同體,由於不受時間、地點等條件制約,深受成人學習者的歡迎。學習參與意願作為影響成人參與在線學習共同體決策的關鍵因素,正在成為學界關注的焦點。鑑於成人參與學習的行為決策大多伴有明確的目標,且成人學習具有鮮明的自我導向特徵,因此以目標導向行為理論和自我決定理論為指導來探究成人參與在線學習共同體行為意願的內在影響機制,是推進該領域研究的新視角和重要途徑。已有研究指出,影響成人參與在線學習共同體意願的內在變量主要有態度、主觀規範、預期情緒、勝任力、關聯感、欲望和感知行為控制。為進一步探究這些內在變量與行為意願之間的關係,通過模型假設、量表編制、信度分析,並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對研究假設進行檢驗,研究結果發現:關聯感和感知行為控制對成人參與在線學習共同體的欲望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而欲望又進一步正向影響成人參與行為意願的產生,此外感知行為控制對成人參與在線學習共同體行為意願有著直接的正向影響。

關 鍵詞:成人學習者在線學習共同體參與意願影響機制結構方程模型

標題注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鄉村振興下職業教育促進農村『空心化』治理的機理與模式研究」(BJA180100)。

中圖分類號:G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195(2018)05-0086-09

一、研究背景

網際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與廣泛應用,使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和交流等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張際平等,2011)。越來越多的企業員工、政府公務員、學校教師以及社會工作者都將採取在線學習的方式來實現終身學習(吳峰等,2015)。以網絡為載體而構建的各類非正式在線學習共同體,由於不受時間、地點等條件制約,而受到成人學習者的青睞,並在其學習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它可以解決傳統學習共同體存在的時空受限、運用資源困難和遠距離交互缺乏等問題;能夠增加信息交流、相互支持、團隊承諾、合作以及對學習經歷的滿意度(Rovai,2001);使成員在網絡上能找到志同道合、共同進步的學習夥伴,共同的學習願景也能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歸屬感(唐燕兒等,2017);有利於建構知識,交流情感(董利亞等,2016);為成員的共同成長和知識鴻溝的減少鋪平道路(Shafipour et al.,2017)。隨著「網際網路+教育」的深度融合,成人在線學習共同體的意義和價值不斷得以彰顯,在不同專業領域的實際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然而,實踐中成人參與在線學習共同體意願不足、對移動學習接受和利用不足(鮑日勤,2017)、成員間互動程度不足(王詩蓓等,2017)等問題仍層出不窮。究竟是哪些因素影響了成人參與在線學習共同體的意願?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這些問題引起國內外研究者的關注。Bette對阿爾伯塔社區成人學習委員會協調員參與在線學習共同體的研究結果顯示,他們的參與動機主要包括學習新技能和獲得工作實踐的機會、與同事和職業加強聯繫以及減少因工作職能和地理位置造成的隔離(Gray,2004)。Barría等人基於社會比較理論,認為與同輩的比較尤其是可視化比較能夠激發成人參與在線學習共同體的意願(Barría et al.,2014)。Karunanayaka以教師為個案的研究結果表明,互動式和協作式課程設計、在線輔導者扮演的角色、在線學習者採用的各種策略會對在線學習共同體的學習效果產生影響(Karunanayaka,2008)。Dadze-Arthur等人認為,學習者對原有知識和經驗的概念化,注重以計算機為媒介的溝通,參與課程和項目,能夠提升他們對在線學習共同體的認知和社會參與(Dadze-Arthur et al.,2016)。張際平等人的研究表明,成人是否選擇加入在線實踐共同體,與緩解壓力、增加社會交往、服務社區和提高工作水平等內在因素相關(張際平等,2011)。楊剛等人認為,在虛擬學習社區學習活動中,主持者的角色非常重要,既能幫助參與者之間形成有效的溝通,又能在有效管理活動進程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楊剛等,2013)。葛楠等人指出,在非正式網絡學習共同體中,社會存在感影響參與者的滿意度和持續關注度(葛楠等,2017)。

雖然學界不乏從動機因素探討成人參與在線學習共同體行為決策過程及識別影響成人學習行為的關鍵因素,但是較少從動機角度考察成人參與在線學習共同體行為發生的心理機制。鑑於成人參與在線學習共同體的行為決策大多伴有明確的目標,且成人學習具有鮮明的自我導向特徵,本研究將引入目標導向行為理論和自我決定理論,從微觀視角釐清成人參與在線學習共同體的驅動因素及其內在機制,並為提升參與效度提供理論支撐。

二、理論基礎與模型假設

1.理論基礎

目標導向行為理論的建構源於計劃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簡稱TPB)。由於計劃行為理論存在注重認知變量而忽視情感變量對行為驅動的重要作用之缺陷,Perugini和Bagozzi構建了目標導向行為模型(The Model of Goal-Directed Behaviour,簡稱MGB)。目標導向行為理論強調動機、情感和習慣的價值,把它們有機地融為一體。具體來說,既保留計劃行為理論的原始變量,即態度、主觀規範和感知行為控制,又借鑑Parker等人提出的預期情緒影響決策過程理論,引入預期情緒變量(Leone et al.,2004)。相對於計劃行為理論,目標導向行為理論具有較強的行為預測能力和解釋力,能夠更加系統深入地分析特定行為的生成機理(Song et al.,2014),因而近年來被廣泛應用於教育、計算機、醫療、商業和旅遊等領域。因此,本研究嘗試以目標導向行為理論為基礎進行成人參與在線學習共同體行為的研究。

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簡稱SDT)假定個體是活動的有機體,具有積極的自我整合、自我完善和不斷學習的傾向,但這些傾向並非自然而然發生,而是需要藉助社會情境的支持才能發生(Deci&Ryan,1985)。自我決定理論認為,內在動機或外在動機的內在化取決於自主感、勝任感和關聯感三種基本心理需要,通過這些需要,個體能體驗到一種精心設計的幸福感。為了更好地實現個體的自我成長,有必要準確把握其基本心理需要與外部社會環境之間的關係。自我決定理論能夠使研究者探查到通過情境因素(如指導者行為、社會互動)來增強或抑制在線學習者動機的機制,也有助於教師和教學設計者確定更好的在線學習者支持策略(Chen&Jang,2010)。本文將在運用目標導向行為理論的基礎上,引入自我決定理論的關聯感和勝任感要素,分析外在因素對於個體學習欲望產生的影響,進而探討成人對於在線學習共同體的認知與行為意願之間的關係。

來源: 社科院網站

相關焦點

  • 調查顯示:疫情以來上海成人每周在線學習時間大為延長
    報告顯示,上海成人每周在線學習時間大為延長,在線學習者佔比提高了26個百分點。上海開放大學承擔的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大數據下在線學習用戶畫像的構建及其應用研究」課題組已連續三年對上海在線成人學習者的在線學習需求與態度等情況進行抽樣跟蹤調查。本次調查通過社區、園區、大學及街頭攔截等形式發放問卷,有效回收問卷6061份。
  • 報告顯示:後疫情期上海成人每周在線學習時間大為延長
    上海開放大學承擔的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大數據下在線學習用戶畫像的構建及其應用研究」課題組已連續三年對上海在線成人學習者的在線學習需求與態度等情況進行抽樣跟蹤調查。本次調查通過社區、園區、大學及街頭攔截等形式發放問卷,有效回收問卷6061份。  調查顯示,相較於兩年前,參加過在線學習的上海成人在線學習者佔比提高了26.72個百分點。
  • 報告顯示:後疫情期上海成人每周在線學習時間大為延長_新聞中心...
    上海開放大學承擔的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大數據下在線學習用戶畫像的構建及其應用研究」課題組已連續三年對上海在線成人學習者的在線學習需求與態度等情況進行抽樣跟蹤調查。本次調查通過社區、園區、大學及街頭攔截等形式發放問卷,有效回收問卷6061份。調查顯示,相較於兩年前,參加過在線學習的上海成人在線學習者佔比提高了26.72個百分點。
  • 認知與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內在有機性
    有機性是與機械性相對而言的,有機性影響著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活性和韌性,有助於克服內部組成部分的差異性衍生的解構效應,能夠不斷優化共同體的內部結構,提升共同體在發展進程中的抗震性、抗阻性,從而保障共同體的內部聚合,最終促進共同體整體前行。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內在有機性包括「橫向」有機性和「縱向」有機性,橫向內在有機性影響著共同體的內部組成部分之間的團結與融匯,縱向有機性則對共同體的延續、發展發揮作用。
  • 學習者信息素養、在線學習投入及學習績效關係的實證研究
    在線學習投入聚焦於學習者在線學習交互活動和學習體驗[2],作為在線學習質量的具體觀測評估指標之一備受關注,已有研究從學習者、教師、課程設計及學習資源、學習支持服務及技術等等多樣化視角探尋其影響因素[3,4,5,6],並從學習情緒、學習動機、自我效能感等不同心理維度考察對學習者在線學習投入的作用機制和影響效應[7,8,9]。
  • 基於紮根理論的虛擬健康社區用戶使用意願研究
    構建了各主範疇間關係的「故事線」,明確了虛擬健康社區用戶使用意願影響因素和模型,為虛擬健康社區的發展提出了一些對策和建議。  關 鍵 詞:虛擬健康社區 使用意願 紮根理論  標題注釋: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差錯文化、歸因傾向和差錯報告:作用機制和情境因素」(編號:71273109)、安徽大學博士科研啟動經費項目資助「電子健康信息服務用戶信任及使用意願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 注重英語學習的內在規律
    全面提高語言技能任何一種語言都是一個完整的體系,這個體系包括語言知識(語音、詞彙、語法、語篇等)和語言技能(聽、說、讀、寫)兩個部分,兩者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相互促進。語言知識是發展語言技能的基礎。不具備一定的語音知識,不掌握足夠的詞彙,不了解英語語法和語篇知識,就不可能發展任何語言技能。
  • 教師即時性和臨場感對學生情感學習、認知和動機的影響——基於在線學習情境的思考
    這些發現為此問題的後續研究提供方向:一是開展基於不同技術傳達的教師即時性研究;二是發揮教學臨場感在不同變量影響下的作用與機制;三是發揮教師即時性和臨場感的線性組合的影響機制與作用,並以此為切入點,尋求行之有效的在線教學策略以改善學生的學習績效。
  • 強化學習如何使用內在動機?
    雖然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都傾向於涉及共同的生物學進化的學習機制,並改變相同的大腦結構,但它們涉及不同的指導機制:內在動機是基於驅動技能和知識學習的機制的動機,以及基於在大腦內直接檢測到的這些技能和知識的水平和變化而對行為和行為進行剝削和激勵的動力。內在動機使得生物體能夠學習技能和知識,而無需在獲取技能時直接影響體內的穩態需求和健康狀況。
  • 2015.11:民營經濟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意願分析(裴蕾等)
    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對政策實施效果的評價、融資狀況、企業規模及出口外向型企業對民營企業願意參與國企改革的選擇有正向影響;管理障礙包括控股權、企業運行方式等對意願選擇有顯著影響,而行政幹擾因素的作用不明顯;企業行業屬性對意願選擇有一定影響,而企業年齡對這一選擇並無顯著影響。
  • 在線教育冰與火:K12賽道擠破頭,成人教育無爆款?
    職場焦慮下,白領們決定「投資自己」在北京做行政文員的彭雅雅第一次對在線成人教育動了念頭,是在一個加完班的夜晚。疲憊的她站在站臺前,一邊玩手機一邊等待著地鐵呼嘯而來,無意間一抬頭,看見了「尚德機構」印在玻璃上的廣告,「學習,就是一件值得被鼓勵的事兒。」
  • 極光大數據:2018年6月成人英語學習用戶研究報告
    從行業背景、總體情況勾勒成人英語教育行業圖景,並就職場人士和大學生兩大學習群體的用戶畫像及英語學習情況、培訓班偏好、培訓機構偏好等進行全面解析。行業背景成人英語學習目的性非常強成人英語學習群體的目的性非常強,常常是為了實現某個目標(如考證)或解決某個問題(如求職)才進行學習然而,隨著學以致用觀念和終身學習理念的普及,以及英語逐漸成為日常工作生活的常用工具的趨勢下,成人英語學習的未來將會轉向提高綜合英語水平的方向
  •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構的心理機制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本質表現為一致性或共識性的集體身份認同。認同的共享性對於群體的凝聚力和歸屬感是十分重要的,共享的社會認同為相互信任和相互影響提供了強大的基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對於「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而言,既有歷史連續性和繼承性,又是現實依託的上位共同體認同意識。
  • 曾慶香丨「飯圈」的認同邏輯:從個人到共同體
    而「飯圈」「養成偶像」的一系列操作,既滿足了成員在認知、情感和行動等三個層面的認同需求,又使靜態的「想像的共同體」轉變為動態的「互動的共同體」,最終達到了強化群體認同、增強凝聚力的效果。「飯圈」是如何建構群體認同的?「飯圈」的種種操作包括兩個功能:首先是搭建平臺促成群體,其次是動員群體中的全體粉絲參與各種活動,強化群體認同。
  • Current Biology:參與語言學習的大腦機制
    2018年3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學習一門新的語言與其說是一種藝術,不如說是一種科學。來自Sussex大學的研究者們發現當我們學習陌生事物的名字時,大腦參與學習的區域會主動的預測這些名字對應的事物的形態。而大腦對這些預測進行檢驗的方式就像科學家們檢驗其科學理論一樣。
  • 極光大數據:報告顯示成人英語學習離不開背單詞的魔咒
    極光大數據《2018年6月成人英語學習用戶研究報告》新鮮出爐。從行業背景、總體情況勾勒成人英語教育行業圖景,並就職場人士和大學生兩大學習群體的用戶畫像及英語學習情況、培訓班偏好、培訓機構偏好等進行全面解析。
  • 中國共產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使命、責任和擔當
    1、發揮引領作用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踐發展的內在要求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是一個散發宏闊睿智的思想理念,更是一個「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的時代命題,實質是放眼人類未來,堅持和平與發展主題,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和治理體系。
  • 為什麼要警惕「科學共同體」
    下面用兩個小事例來直觀的說明它(科學共同體)對我們每一個人的影響。為什麼成人還要每天一杯奶呢?這個就是做牛奶產業的企業,找了研究牛奶的科學家,他們一起做了一個牛奶科學,來告訴公眾牛奶能補什麼,來論證牛奶有什麼好處。牛奶確實可以補這個補那個,但不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完全需要它。
  • 中國積極參與北極公域治理的路徑與方法
    北極地區的公域部分則不存在主權性權利,涉及到全球公益,其治理需要全球國家的共同參與。因此,對北極公域治理的研究具有深遠影響和重要意義。北極公域治理機制現狀北極公域系全球公域的一部分,全球公域所適用的全球治理機制在北極公域亦同樣適用。
  • 北京大學課題組:新冠疫情下的在線直播教學研究報告
    這可能是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在新冠疫情條件下最早的遠程教學活動,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是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教育學院Ed.D項目學生主要來自教育領域,大多從事教育管理、教學、研發等工作,具有豐富的教育實踐經歷,重返學校一方面要提升理論修養,更重要的是要發展其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的形成,受多種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