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紮根理論的虛擬健康社區用戶使用意願研究

2021-01-08 中國社會科學網
基於紮根理論的虛擬健康社區用戶使用意願研究

2017年12月29日 09:57 來源:《情報資料工作》 作者:王文韜 謝陽群 劉坤鋒

字號

內容摘要:構建了各主範疇間關係的「故事線」,明確了虛擬健康社區用戶使用意願影響因素和模型,為虛擬健康社區的發展提出了一些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虛擬健康社區;使用意願;紮根理論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王文韜(1986- ),男,安徽大學管理學院講師。合肥 230601;謝陽群(1962- ),男,淮北師範大學教授。淮北 235000;劉坤鋒(1989- ),男,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情報學博士研究生。武漢 430072

  內容提要:文章利用紮根理論對虛擬健康社區用戶使用意願進行研究。通過文獻搜集、問題確定、資料收集、分析等步驟,對虛擬健康社區的用戶進行半結構化訪談,經過開放編碼、主軸編碼和選擇編碼過程,共得到146個概念、25個子範疇和7個主範疇。構建了各主範疇間關係的「故事線」,明確了虛擬健康社區用戶使用意願影響因素和模型,為虛擬健康社區的發展提出了一些對策和建議。

  關 鍵 詞:虛擬健康社區 使用意願 紮根理論

  標題注釋: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差錯文化、歸因傾向和差錯報告:作用機制和情境因素」(編號:71273109)、安徽大學博士科研啟動經費項目資助「電子健康信息服務用戶信任及使用意願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1 引言

  當前,線下醫療資源與服務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醫療水平不均,醫療資源不平衡[1],城鄉衛生資源配置嚴重不公[2]。虛擬健康社區的出現正是通過網絡化、信息化的方式完善社會醫療體系,讓醫生與患者、患者與患者間更便捷的溝通,幫助用戶了解健康知識、疾病治療等信息。相對現實中的醫療健康環境,虛擬健康社區是一個更自由的生態圈,虛擬健康社區的發展和應用,將有助於緩解我國目前醫療資源不平衡、城鄉衛生資源配置不公等問題,並將現有的醫療健康服務資源社會化和網絡化。

  2 虛擬健康社區

  目前,很多學者從用戶使用意願的視角對網絡環境下的健康信息服務進行探索[3-7],如張馨遙等[8]對健康網站信息服務用戶滿意度進行了探討,並提出了用戶評價指標體系。Duttabergma[9]從民族志的視角,研究用戶對電子健康信息服務的態度,通過對HealthStyles資料庫中2636位用戶的使用數據進行統計,通過對比分析得出教育程度和健康信息等變量對用戶信任和使用意願具有正向影響。類似的,Smith[10]也從人口統計視角,探討用戶對在線健康信息的使用,研究發現年少者、女性、高學歷者和高收入者等群體更容易接受在線健康信息。Bernhardt和Felter[11]則面向特定群體(年輕媽媽)對網絡環境下健康信息的接受意願進行研究,通過分組焦點小組討論發現,信息的多渠道和來源於醫生和護士的信息對用戶接受具有積極的影響。Harris等[12]則利用結構方程建模對561位在線用戶進行調查,發現信息質量和可靠的設計等變量對形成用戶信任並接受健康信息具有積極的作用。

  虛擬健康社區作為網絡環境下健康信息服務的重要渠道之一,對其用戶使用意願的研究則相對較少。虛擬健康社區作為虛擬社區中的一種類型,由用戶彼此可能認識也可能不認識的群體組成[13,14],群體彼此間利用網際網路基於興趣、健康狀況等原因建立起共同體[15]在共同體中用戶彼此間有某種認同、如朋友般關懷,彼此會分享健康醫療信息和知識等[16],甚至可找到與患者病情相對應的醫療服務資源提供機構等[17]。

  現有的一些研究如從用戶信息獲取角度出發,探討虛擬健康社區能夠滿足用戶的哪些信息需求[18-21]或從個人健康管理的角度探討虛擬健康社區[22-23]。作為健康信息服務獲取的主要媒介之一[24],研究其用戶使用意願具有較強的實際意義。由於使用意願更多的是用戶主觀的感受,因此,本文從社會科學研究視角出發,利用質性研究方法之一的紮根理論對虛擬健康社區用戶使用意願展開分析。

  3 基於紮根理論的虛擬健康社區用戶使用意願研究

  3.1 研究問題、方法及程序

  基於紮根理論對虛擬健康社區用戶使用意願進行分析,通過用戶對虛擬健康社區的接觸、使用和評價等過程來了解虛擬健康社區用戶的使用情況,分析用戶使用虛擬健康社區的意願。

  利用半結構訪談對虛擬健康社區的用戶進行訪談,基於紮根理論,通過開放編碼、主軸編碼、選擇編碼[25]等步驟對虛擬健康社區用戶訪談的內容進行整理和分析。為避免在利用紮根理論時出現先入為主,導致研究結果出現主觀臆想的情況,因此,本研究在使用紮根理論方法時嚴格遵循Pandit的紮根理論五階段程序[26],見圖1。在正式訪談前,對3位虛擬健康社區用戶進行預訪談,通過受訪者的實際體驗和反饋,對半結構化訪談大綱內容進行修改和完善,形成最終的半結構化訪談大綱。

  

圖1 紮根理論分析流程

  3.2 研究對象

  根據艾瑞mUserTracker 2015年對100萬名IOS和Android系統的智能終端用戶使用行為的長期監測發現,35歲以下年輕人群是在線醫療健康App的主要用戶,平均達到65%左右[27]。因此,本研究在選擇採訪對象時,以35歲以下的用戶為主。各訪談參與者使用Pn來表示,n由訪談參與順序依次排序,如P1、P2、P3等。在採訪前與被採訪者進行溝通,在被允許的情況下,對訪談的全過程進行錄音,並以「數字序號/訪談年月日/訪談時長/訪談參與者姓名/訪談地點」的形式命名錄音原始資料文件。具體訪談對象信息見表1。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畢雁)

相關焦點

  • 場景視域下微信小程序用戶使用意願研究
    本研究在相關理論基礎上,從感知利得與感知利失2個維度,結合場景維度變量去分析用戶使用意願影響因素,從而進一步為小程序的發展建設提供理論和實踐上的補充。曹繼娟[4]基於整合型技術接受與使用模型,研究發現影響消費者使用小程序進行購物的因素包括努力期望、績效期望、社會影響和個人創新性。趙雪芹等[5]則整合技術接受模型和期望確認模型對微信小程序用戶的持續使用意願進行了研究, 研究發現用戶的滿意度是影響持續使用意願的重要因素。然而小程序作為一項提供即時服務的工具,基於「場景」服務是它運行的基本原理。
  • 移動視頻直播平臺用戶持續使用意願影響因素研究
    目前學術界關於移動視頻直播平臺的用戶研究並不多,其中關於用戶持續使用意願的研究更是稀少,因此,筆者試圖以移動視頻直播平臺為研究對象,以用戶體驗為研究視角,結合技術接受模型(TAM)和相關需求理論,探究移動視頻直播平臺用戶持續使用意願的影響因素,為移動視頻直播平臺開發運營者優化平臺構建與運營、提高用戶體驗水平、增強用戶持續使用意願提供參考意見,進而促進移動視頻直播行業持續良好地發展。
  • 虛擬技術的在場效應認知:基於隱喻抽取法(ZMET)的研究
    黃琴,2015),用戶潛在的期望值研究(謝彥君等,2009)等。(二)ZMET與紮根理論的關係紮根理論是指「研究者在研究開始之前一般沒有理論假設,直接從實際觀察入手,從原始資料中歸納出經驗概括,然後從下往上,上升到理論模型構建的一種研究方法。主要目的是尋找核心概念,然後構造這些概念之間的相互關係」(陳向明,1999)。
  • 【紮根理論】孫曉娥:紮根理論在深度訪談研究中的實例探析
    在這兩本書中,他們用獨立的篇章對深度訪談研究和紮根理論進行了比較詳細的介紹,在闡釋紮根理論產生的理論背景和意義的同時,講述了紮根理論的三種編碼和抽樣方法。這兩本書的不足之處在於只有綜合介紹,卻沒有具體運用的研究實例。陳向明在2000年出版的《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書中,是國內第一本系統介紹質性研究的專著。
  • 紮根理論方法與國內公共管理研究
    誠如該文回顧指出的,紮根理論方法在國內公共管理研究中的使用尚待加強,故釐清相關基本問題、形成對其更為系統和全面的認識正當其時,這也是本文目的所在。由於在特定領域引入一種新方法主要緣於藉此能改進該領域研究或能克服其中一些既有困難,就紮根理論方法之於國內公共管理研究而言亦如此,故本文先闡明國內公共管理研究為何存在對紮根理論方法的需求。
  • 一文讀懂紮根理論的研究應用
    本部分以論文:在基於紮根理論的突發性網絡輿情演化影響因素研究為例,來具體闡述紮根理論的應用。第一,開放式解碼過程。在紮根理論研究方法的主軸解碼中,有一個重要的分析工具是典範模型,它通過將「因果條件—現象—脈絡—中介條件—行動/互動策略—結果」六個方面串聯起來,進一步將開放式解碼中所得範疇和概念關聯在一起,挖掘彼此間的聯繫,更有利於把握整個事件,同時為選擇性解碼選取出主範疇做好準備,本研究的主軸解碼典範模型見下圖。第三,選擇性解碼過程。
  • ...公共事件中的謠言傳播進路研究——一項基於NC市XH事件的紮根研究
    本文通過對公共事件的實地調研,以紮根理論為研究方法,對調研文本採取了三級編碼與登陸,旨在釐清公共事件中謠言傳播的獨特進路與傳播邏輯。本文懸置了已有學術框架下的謠言傳播研究,在對備忘錄及調研報告進行反思的基礎上,調研組獲得的啟示是:需將公共事件中的謠言研究置於中國本土情景下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環境之中,公共事件下的謠言傳播具有一套獨特的傳播機制與邏輯,需要用底層視角重新考量謠言的多元維度。
  • 傳播學新解:當2020年的網際網路「遇見」使用與滿足理論
    使用與滿足理論將受眾視為有特定需求的個體,認為不同的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性。受眾接觸和使用媒介內容是基於受眾的社會及心理需求,並通過這種接觸和使用來滿足自己的特定需求。 受眾研究的先河由此開啟,該理論認為受眾也掌握著媒體的使用權和選擇權,強調了受眾需求對媒體傳播的制約作用。
  • 紮根理論的起源、流派與一般性方法
    本文所探討的紮根理論,如果從價值取向與研究目的上來說,屬於實證研究範式;從理論視角上來說,屬於解釋主義範式;從研究方法上來說,屬於質性研究;從研究形態上來說,屬於經驗研究範式;而從認識論(哲學基礎)上來說,它又屬於建構主義範疇。這也使它成為近年來在社會學領域內使用最為廣泛,卻又是誤解最深的研究方法論之一。
  • 重點‖一文帶你破解紮根理論「叢林」的秘密,乾貨!
    本文在充分回顧國內外有關紮根理論的代表性研究基礎上,梳理了紮根理論發展的脈絡及不同學派,對最具代表性的經典紮根理論、程序化紮根理論、建構型紮根理論的數據編碼流程進行了比較,基於定性與定量研究思想的視角梳理了其演化過程與路徑。本文認為,「紮根精神」是紮根理論不同學派共同的學術精神,在秉持「紮根精神」的基礎上交流融合是紮根理論未來的發展方向。
  • 如何設計在線教育用戶調研問卷?藉助消費行為學理論
    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理論基礎研究運營經驗總結用戶深度訪談1. 理論基礎研究理論基礎研究就是從前人學者已經研究的理論中,找到可以套用到自己研究的方法,也是學術研究的慣用方法。(4)感知信任理論在線課程作為虛擬商品進行交易時,很可能導致信任缺失。國內外學者通過研究提出,感知信任對用戶的購買行為的有顯著影響。
  • 社區差異與環境正義——基於上海市社區調查的研究
    恰如美國前副總統阿爾戈爾在本書前言中寫的那樣:「猶如曠野中的一聲吶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辯的論點改變了歷史的進程。」[1]   工業社會的迅速發展催生了對原材料的巨大需求,對於自然資源掠奪式的使用也使環境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壞和浪費。
  • 生育意願研究:理論與實證|鄭真真|生育率|二孩|失業_網易訂閱
    關鍵詞  生育意願;超低生育意願;低生育率;生育赤字;家庭政策  一、引言  生育意願是生育研究的重要領域,自1936年美國學者喬治·蓋洛普(George Gallup)在一項民意調查中首次使用「理想子女數」(ideal family size)這個概念之後,生育意願就進入了生育研究的視野
  • 【李平專欄】案例研究之所見 ③ 紮根理論和案例研究的研究目的有...
    【李平專欄】案例研究之所見②Eisenhardt與Yin的案例研究方法衝突嗎?  Q   提問:紮根理論和案例研究都是定性研究,其研究目的有什麼本質區別?  紮根理論(應該譯為「紮根理論構建」grounded theory-building)和案例研究都屬於定性研究方法範疇,在研究目的方面並沒有本質區別,而且兩者在某些具體實踐操作方面具有不少相似之處,但兩者也在另外一些具體實踐操作方面有所不同,各具特色。需要特別指出,案例研究方法之一的Eisenhardt範式正是在「紮根理論構建」方法的基礎上改良而成。以下會詳細介紹。
  • 基於社會化媒體的品牌認同及其影響因素
    不過,與企業的實踐相比,相關的理論研究才剛剛起步。 品牌理論自上世紀50年代起已有較大發展。近年來,針對「虛擬品牌社區」有了許多研究。如Muniz 等(2001)發現,品牌社區成員具有所謂的對抗忠誠度(oppositional brand loyalty);沙振權等(2010)研究了用戶在虛擬社區中的品牌體驗對其品牌認同的影響。
  • 「經濟學基礎」紮根理論在深度訪談研究中的實例探析
    而在質性研究的書籍中,對深度訪談和紮根理論的介紹則會更加詳細和具體,通常會用單獨的一章來分別闡述深度訪談和紮根理論。如範明林,吳軍的《質性研究》,文軍,蔣逸民的《質性研究概論》。在這兩本書中,他們用獨立的篇章對深度訪談研究和紮根理論進行了比較詳細的介紹,在闡釋紮根理論產生的理論背景和意義的同時,講述了紮根理論的三種編碼和抽樣方法。這兩本書的不足之處在於只有綜合介紹,卻沒有具體運用的研究實例。
  • 於莎 等:成人參與在線學習共同體意願的內在影響機制
    學習參與意願作為影響成人參與在線學習共同體決策的關鍵因素,正在成為學界關注的焦點。鑑於成人參與學習的行為決策大多伴有明確的目標,且成人學習具有鮮明的自我導向特徵,因此以目標導向行為理論和自我決定理論為指導來探究成人參與在線學習共同體行為意願的內在影響機制,是推進該領域研究的新視角和重要途徑。
  • 期刊精粹 | 健康社區建設的研究進展與關鍵維度探索——基於國際知識圖譜分析「2020.5期」
    目前,我國健康社區的建設仍處於初步探索階段,相關研究較少,實踐項目的指標大多指向民政和衛生部門,且寬泛而難實施,缺乏環境、建築、交通等物質空間層面的具體建設策略。本文對國際範圍內近40年的健康社區理論研究進行梳理,並結合中國實際,概括健康社區的內涵,提出健康社區建設關鍵思路。
  • 民族志傳播研究:概念、理論及研究取向——基於中文相關文獻的綱要...
    徐桂權對受眾研究的理論話語進行了較為詳盡的梳理,區分出大眾社會理論、自由民主理論、媒介使用與效果研究、接受研究、傳播政治經濟學、受眾經濟學等幾種類型(徐桂權,2016:72),在這幾種理論話語中,「接受研究」應該是與「民族志傳播研究」關係最近的,援引如下: (1)編碼/解碼模式及其檢驗 (2)大眾媒介的社會使用與詮釋:受眾民族志研究
  • 紮根理論|19北師大新傳專碩真題解析04
    2019年 北京師範大學新傳專碩334名詞解釋4紮根理論答題思路 對於研究方法的學習,即,理解過後,直接背就是了,這樣在考場上就不會出錯。紮根理論要明確其提出者、淵源、建構程序,同時還要了解對它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