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冥想學:意識和量子的相似性,意識的量子法則

2020-08-28 冥想雲部落

當我們能夠探索量子世界的時候,我們才發現我們的意念本身的秘密-----道玄

量子的世界是最微觀的世界,比細菌、病毒、細胞還微觀,比分子、原子還小的世界。在這個至微的世界裡,我們遵循的各種宏觀的物理、化學、數學的法則,都被改變得面目全非,有著一套完成的量子世界法則。

各種量子世界的個體,在這個至微的世界中,遵循著量子法則,或重、或輕、或電、或磁、或變,構建著這整個世界的最細微的基礎。

量子世界的已知個體,重子、輕子、夸克、膠子等等,在無極無限的量子世界中,生滅無常。在能量的海洋中,或凝聚、或破碎、或穿梭、或重組、或生衍。

它們具有各種量子特性:無限性,創造性,生滅性,自由性,隨機性,衍生性等等。

我們的意識:存在於我們的大腦中。意識本身,可以創造,可以破滅,可以隨機,可以無限,可以幻想,可以自由,可以束縛等等。

量子世界的特性和我們意識的特性是不是很像。不是已經有研究表明了,我們的意識的流動就是大腦中電荷信號的變化,光電磁信號的傳輸,那麼是不是可以證明一點:

人類的意識本身遵循一切量子世界的法則。

我們的意識本身,遵循的法則就是我們所觀察到量子世界的法則。所以我們的意識本身,可以創造,可以無限,可以自由,可以破滅,可以阻滯,可以吸納,可以刻印,可以記憶等。

當你明白了這一點之後,你就知道,我們的意識本身也是有著自己的多維性。我們通過學習、冥想、研究,以了解量子世界的方式去了解意識世界,從而可以掌握更深層、更精細、更清晰的意識運用。

本次關於冥想的分享就到這裡,你是否有收穫呢!

你是否知道,如何通過冥想來運用意識的量子法則呢!感謝關注,下期分享。


相關焦點

  • 量子冥想學:量子與意識的相似性,意識的量子法則
    當我們能夠探索量子世界的時候,我們才發現我們的意念本身的秘密-----道玄量子的世界是最微觀的世界,比細菌、病毒、細胞還微觀,比分子、原子還小的世界。在這個至微的世界裡,我們遵循的各種宏觀的物理、化學、數學的法則,都被改變得面目全非,有著一套完成的量子世界法則。各種量子世界的個體,在這個至微的世界中,遵循著量子法則,或重、或輕、或電、或磁、或變,構建著這整個世界的最細微的基礎。量子世界的已知個體,重子、輕子、夸克、膠子等等,在無極無限的量子世界中,生滅無常。
  • 量子冥想學二:意識秩序和量子秩序的統一性
    當我們明悟自身意識遵循量子世界法則的時候,那是我們意識無限自由的開端-----道玄微觀量子世界的各種個體,遵循了量子世界的法則,每一個基本粒子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特性。我們自身的意識,通過各種實踐的研究表明,我們 的意識遵循量子世界法則
  • 高維意識:量子暫停-人生量子跳躍的鑰匙
    音符振頻將帶領你進入恢宏的星際意識。文字帷幕背後是浩瀚無垠的星空。盡情暢遊於星海吧!是一種特定的呼吸方式一個簡單的四階段過程-6秒的吸氣、3-6秒的量子暫停3-6秒的呼氣、3-6秒的量子暫停如此往復、3-4輪為一組然後回到日常呼吸、以舒服的坐姿保持3-5分鐘的冥想狀態作為觀者、看著你的念頭整個過程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感覺進行重複
  • 冥想學:意識和能量的冥想聯繫
    或許在那個時代很難理解,但是在當代的科學分析很容易理解:強弱法則:強的物體對於弱的物體有絕對的影響。對於散布在試管中的光子而言,人類的DNA從物質角度來說是多種高能強大的分子聚合體,而分子中包含原子,原子中再有質子和中子,最後才是電子和光子。而電子都已經能夠束縛影響光子,那麼對於人類DNA來說影響光子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麼,畢竟差了三個量級。
  • 朱清時:不可思議的量子意識
    意識和觀念的能量又是什麼?很多年,我都為這樣的問題所困惑。佛學博大精深,一念起萬水千山,一念滅滄海桑田。我們所有悟,但沒有辦法用科學的思維來解釋。科學和佛教思想能否象朱先生說的那樣,從不同的路徑能夠走到世界之巔峰相會呢?很有幸,在這個時刻,讀到朱清時先生所討論的《量子力學崩塌你的「科學」世界觀:人類的主觀意識是客觀物質世界的基礎》這篇演講。
  • 量子意識簡單解釋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當今世界上存在有兩種不同狀態的量子意識:第一種量子意識:只是在意識前面簡單地冠以量子二字,隨意發揮的量子意識思潮。由於並不是基於量子力學理論及其分析方式予以具體、深入的考察,所以被科學界納入如神學、佔星術、鍊金術、看相術等之類的偽科學。
  • 冥想:量子、DNA、細胞的全息法則的秘密
    在微觀的世界中,全息的法則存在於宇宙的各個角落---道玄20世紀40年代,科學家丹尼斯·加伯運用複雜的傅立葉變換公式,創造出了第一幅全息圖,並在1971年的獲得了諾貝爾獎。科學界一直在探尋一些秘密,從量子領域開始到細胞之間的所有存在的法則的秘密。其中有一個秘密那就是:全息法則存在於我們的宇宙的 任何角落。全息圖中的每個部分都能映照整體。一部分擁有的特質即是全部。量子糾纏 現象,或許大家都有所了解,千裡之外的兩個連接過的光子表現出相同的特性,一個光子改變另一個光子同樣改變。
  • 冥想:量子、DNA、細胞的全息法則的秘密
    ​科學界一直在探尋一些秘密,從量子領域開始到細胞之間的所有存在的法則的秘密大腦同樣是按照全息法則的模式來運作的。同樣我們的心靈也是可以通過全息法則的模式進行運作,我們心靈保持寧靜,整個身心都能感受到寧靜。
  • 朱清時院士:不可思議的量子意識
    量子意識(節選)作者:朱清時院士剪輯:緣和 朱清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前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獲海外華人物理學會亞洲成就獎和湯普遜紀念獎。 意識怎麼會是量子?量子這個東西大家可能都覺得很神秘,實際上一點兒也不神秘。二十世紀被最精密地證實的自然科學理論就是量子理論。 二十世紀有大量的科技成就和社會的技術發展,都是跟量子理論有關的,像核能、半導體,我們現在用的手機、計算機,這些都和量子理論有關。下面我再簡要介紹量子理論。
  • 量子力學解釋意識何以可能
    量子力學可以解釋意識問題嗎?相信在被問到這一問題時,大多數人的臉上都充滿了疑惑。或許在他們看來,意識只是人腦內神經信息之間複雜的計算行為,是一種生物現象,它又如何能和量子力學這一描述微觀世界中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產生關聯呢?然而,意識研究的過往事實卻對此提出了反駁。自20世紀下半葉以來,有關從大腦中尋找量子效應的研究就從未停止過。
  • 暗物質與暗能量與量子意識組成的世界
    正原子與正分子中的正粒子和反原子與反分子中的反粒子都是對應同等關係,其作用相同,互為返向,每個相對應的正反原子整體為中性,稱其為&34;,其正粒子與反粒子是互為隱形關係,其最小粒子單位量子也存在正量子與反量子對應關係,其作用相同,互為返向,互為隱形。
  • 意識糾纏與量子糾纏,明心見性與量子塌縮
    意識的宇宙——意識就是物質、能量、信息。當我們把意識投入到外物時,不僅會消耗能量,而且會被外物的能量所糾纏,就會產生能量的疊加,所以,觀察是在創造,也是在消耗。「注意力」這個詞很微妙,就是注入意識能量的能力。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哪裡,哪裡就會產生能量疊加,哪裡就會出現能量顯化,這就是創造。你的注意力在什麼地方,你的內心世界就會創造出什麼。
  • 量子物理學家發現:人腦「微管」連接意識與量子時空,與宇宙相通
    近年來,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麻醉學和心理學系榮譽教授、意識研究中心負責人斯圖亞特·哈梅羅夫和彭羅斯共同提出了一種新觀點:編制-客觀還原(Orchestrate Objective Reduction)理論,也稱Orch-OR理論,認為意識是產生於量子水平的時空結構,其生理基礎是神經元內部的「微管」結構。
  • 超越基本粒子的量子現象,稱之為意識
    是微觀粒子,也就是微觀粒子發生的相互作用,物質的量子相互作用,比如說引力相互作用,都屬於量子相互作用的一種,但是現在的表述,給量子力學扣了帽子,將其所指的微觀粒子,升格為純粒子,而微觀粒子,是基本粒子的子集,換言之,量子力學否定了基本粒子,不承認基本粒子是基本粒子,是錯誤的。
  • 量子糾纏產生了意識?你是什麼看法?
    從意識的產生到長期記憶的形成,我們的大腦是如何與眾不同。我們的大腦如何產生自由意識並保存記憶的?最近幾年,一些量子物理學家提出了令人大跌眼鏡的觀點:意識產生於大腦內原子核自旋的相互糾纏。馬修·費希爾(Matthew Fisher)擔心他同行們會如何看待他的項目。但最後他鬆了口氣,因為他的想法沒有遭到在場者的嘲笑。
  • 冥想學:萬物統一的能量場
    而科學家看到的是量子層面,原子層面的無限變化,是無限大的整個宇宙,是生命的神奇和無限可能。從我們自身出發,我們先明白,我們的身體 所有組成都是由各種細胞組織等組成。冥想學至微方向探索:從細胞到光子到能量態。再深層次一點我們自身是有機物,無機物,各種稀有元素的組合體。
  • 人的意識可能是量子糾纏和疊加作用產生的,量子研究對藝術評論提出新挑戰
    現代物理學的量子意識的最新研究成果,已經進入與文化領域的跨界研究。科學家們正在不斷研究這樣的可能性:振動頻率高的成為無形的物質,如人的思想、感覺和意識;振動頻率低的成為有形物質,如看得到的桌子、椅子、人體等等。人的意識本質是神經系統的電流,它是由許許多多的電子相互糾纏而產生,電子相互碰撞疊加產生了人的意識。人們常說的「思維碰撞的火花」、「靈感」或許正是基於此。
  • 諾獎得主彭羅斯採訪記錄:談論他的量子意識物理學
    也許有的不太了解,彭羅斯在很大程度上還開創了意識的量子物理學(Quantum Physics of Consciousness),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彭羅斯的量子意識理論。這一理論主要體現在他與神經學家斯圖爾特·哈梅羅夫所提出的著名的微管理論,以及他所出的幾本名著上,包括《皇帝新腦》、《意識的陰影》、《龐大、渺小、及人類意識》、《接近真實:宇宙法則導引》等。
  • 你的大腦是臺量子計算機!人腦產生意識或因量子糾纏
    物理學家們早就受夠了這樣的理論——最著名的一個例子發生在1989年,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聲稱意識是神經元細胞微管(構成細胞骨架的蛋白質)中量子引力效應的結果。相信這個假說的研究者寥寥無幾,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神經生物學家帕特裡夏·丘吉蘭(Patricia Churchland)就用一個有趣的說法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她認為,認為意識來源於量子引力效應,就跟認為意識來源於神經元突觸中閃著金光的的魔法粉塵差不多(想像一下彼得潘裡小精靈身上閃著金光的粉塵)。
  • 量子物理可以用來解釋意識的存在嗎?
    意識與量子物理有關嗎?首先,讓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簡單方面:是的,量子物理學與意識有關。大腦是一種傳遞電化學信號的物理生物。這些都是通過生物化學來解釋的,並且最終與分子和原子的基本電磁行為有關,這些行為是由量子物理定律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