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能源所製備出新型納米液態金屬電子墨水和智能柔性導電器件

2020-11-27 光明網

  隨著電子科技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柔性電子器件的需求與日俱增。柔性電子技術需要電子器件具有柔性、可拉伸性、生物相容性等諸多新特性。液體金屬(Liquid Metal, LM)完美結合了液體的形變能力與金屬的導電能力,而且具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和優異的生物相容性,是理想的柔性電路材料。然而,LM表面張力極大(例如鎵銦合金(其中74.5 wt% Ga和25.5 wt %In),624 mN m–1),難以加工,也難以與其它基底等材料複合,大大限制了LM在柔性電子領域的實際應用。

  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李朝旭帶領的仿生智能材料研究組,通過將LM在海藻酸鹽溶液中超聲處理,製備成包覆有海藻酸鹽微凝膠的LM微納液滴。在超聲的過程中海藻酸鹽不僅可以通過羧基與Ga3+配位促進粒徑的降低,而且可以螯合Ga3+形成微凝膠,從而抑制Ga3+的進一步釋放,提高了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包覆海藻酸鹽微凝膠的LM分散液不僅增加了膠體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還可以大幅增加其與柔性基底的親和性,可用於電子墨水。雖然微納液滴組成的電路由於氧化層外殼呈現絕緣狀態,但是可以通過外加壓力的方法恢復其導電性(4.8×105 S m–1)。這種電路可應用於可穿戴微電路、電熱驅動器和電子皮膚等領域(圖1)。相關成果已發表在《先進功能材料》(Adv. Funct. Mater. 2018, 28,1804197)上。

  由於LM微納液滴表面存在氧化層或者穩定劑,以其沉積的電路需要通過外加壓力、雷射、高溫等處理恢復其導電性,這些後處理技術不僅耗費能量,而且在應用上存在諸多局限性。該研究組通過研究發現,在生物質納米纖維(Nanofibers, NFs)(例如:纖維素NFs、甲殼素NFs、蠶絲NFs等)的水分散液中超聲LM,可以得到穩定分散的LM微納液滴。常溫常壓下乾燥分散液,LM微納液滴能夠燒結成連續的液體金屬導電薄膜(圖2)。深入研究表明,生物基NFs可能具有三個方面的作用:第一,生物基NFs具有豐富的親水基團(例如羥基、羧基等),可以在超聲過程中與Ga3+交聯,降低液態金屬的粒徑和增加液態金屬液滴的膠體穩定性;第二,生物基NFs在蒸發過程中可以產生很高的毛細作用力,進而破壞LM微納液滴外面包覆的殼層;第三,增大液態金屬層對基底的粘附力,使其可以穩定附著在玻璃、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tyrene-ethylene-butene-styrene block copolymer, SEBS)、聚二甲基矽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油紙等多種材質表面。基於蒸發燒結製備的薄膜或者塗層材料具有柔性、高反射率、可伸縮導電性(伸長率達200%)、良好的電磁屏蔽效果、生物降解性和對溼度、光、電具有超快的刺激響應性等特點,蒸發燒結的方法可廣泛應用於微電路、傳感、可穿戴設備和柔性機器人等柔性電子學領域。相關成果發表於近期的《自然-通訊》(Nat. Commun. 2019, 10, 3514)上。

  上述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s.21474125, 51608509)、山東省傑出青年基金(Nos. JQ201609)、山東省博士基金(ZR2016EEB25)、研究所一三五重點培育項目等的支持。

圖1. 海藻酸鹽輔助超聲製備LM納米液滴及應用

圖2. 生物質NFs輔助超聲製備LM微納液滴及燒結展示

[ 責編:戰釗 ]

相關焦點

  • 青島能源所利用液態金屬引發開環聚合製備多功能液態金屬納米膠囊
    液態金屬(Liquid metal, LM)具有導電性、導熱性、流動性、低模量和生物相容性等諸多優異性能,是製備柔性仿生功能材料的理想原料。然而,LM的超高表面張力(例如共晶鎵銦合金EGaIn,624 mN m-1)限制了其與高分子等柔性材料的有效複合,通常將LM進行納米化與表面包覆來提高其可加工與可複合性能。多數情況下,採用超聲的方法納米化LM,依靠氧化物或單分子配體層表面修飾獲得包覆型LM納米液滴。但是,目前方法獲得的包覆納米液滴仍然存在製備困難、易變性、難加工複合等問題。
  • 青島能源所李朝旭團隊《AM》:利用液態金屬引發開環聚合製備多功能液態金屬納米膠囊
    液態金屬(Liquid metal, LM)具有導電性、導熱性、流動性、低模量和生物相容性等諸多優異性能,是製備柔性仿生功能材料的理想原料。青島能源所李朝旭研究員帶領的仿生智能材料研究組,在前期利用生物高分子
  • 微流控和液態金屬結合 助力柔性電子器件大規模製造
    打開APP 微流控和液態金屬結合 助力柔性電子器件大規模製造 胡薇 發表於 2018-07-27 15:52:02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蔣興宇研究員小組結合微流控和液態金屬開發了一種可大規模製造柔性電子器件的方法,通過絲網印刷、噴墨列印、微流道等方法能在各種基底材料上得到高導電、高彈性、高生物相容性的電路。
  • 柔性電致變色器件中的納米電極材料
    如何克服其脆性和提升導電性以及柔性是這一領域的技術瓶頸。而且,由於銦是一種世界範圍內的非常稀缺和貴重的元素,找到另一種導電材料來替代傳統的ITO薄膜是研究的熱點。在研究的過程中,納米導電材料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金屬納米材料(如金屬納米線和金屬網格),碳材料(如碳納米管和石墨烯),以及納米摻雜金屬氧化物被廣泛地研究。
  • 柔性透明導電膜助力柔性電子的未來發展
    打開APP 柔性透明導電膜助力柔性電子的未來發展 發表於 2019-08-27 16:39:41 由於5G通信的商用,新技術的飛速發展,催生人們建立以柔性電子器件為媒介,建立人與外界的信息傳輸系統,實現人類生活娛樂的交互式應用場景。如今,柔性電子技術成為全球範圍內電子技術領域的研究熱點。 最初期,柔性電子概念的提出,很多人認為是異想天開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柔性電子元器件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
  • 導電銀漿在柔性印刷電子中的應用
    SMM10月27日訊:在2020中國國際白銀產業鏈高峰論壇暨中國白銀市場應用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周春山帶來了導電銀漿在柔性印刷電子中的應用主題發言。周春山表示印刷電子技術相比傳統技術來說有多個優勢:工藝簡單,工序少;新產品、新應用(傳統技術無法實現);增材製造(環保、無汙染);低成本(工藝環節簡單、生產效率高);柔性化(適用各種基材)和大面積(可卷對卷印刷生產)等。印刷電子技術關鍵點主要是納米新材料 + 材料處理工藝。
  • 柔性透明導電膜市場藍海廣闊,廠商布局產業化應用
    大尺寸、柔性摺疊屏是面板廠商所看好的未來應用方向。我國政府引導和鼓勵相關企業加快統籌規劃,推動顯示產業技術進步,加強大尺寸、柔性面板等量產技術的研發,以推動新型顯示產業向全球高端領域邁進。目前,市場上流行的手機、智能家居以及可穿戴等電子設備的消費行為發生轉變,人們青睞小巧、輕薄的電子產品,因此對電子元器件的內部構件提出更為嚴苛的要求。以OLED高清面板為例,面板廠商想要實現大尺寸、柔性摺疊屏,內部構件要輕薄、耐揉搓,材料性能需大幅度提升,同時還要降低生產成本要,現有的技術力量無法擺脫電子器件的應用問題。
  • 夢之墨革新電子製造技術 全球首創液態金屬印表機
    而液態金屬是一類多金屬合金的新興功能材料,在常溫下呈液態,具有沸點高、導電性強、熱導率高等特點,其製造工藝無須高溫冶煉、環保無毒,近年來的突破性成果被認為是人類利用金屬的第二次革命,可廣泛應用於電子信息、先進位造、智能機器與傳感、熱控能源、生物醫療、航空航天、軍工國防、教育與文化創意等領域。
  • 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合作在柔性聲學器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該工作首次實現了二維MXene材料在聲源器件方面的應用,為進一步拓展新型二維(2D)過渡金屬碳化物和氮化物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同時,此項成果對於柔性可穿戴聲源器件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MXene作為新型的二維(2D)過渡金屬碳化物和氮化物材料,具有較高的比表面積、優良的金屬導電性、豐富的表面官能團等,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儲能器、傳感器等領域。
  • 柔性、可彎曲化將是未來電子設備的發展潮流
    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電極就必須使用本徵具有柔性的活性材料,或者把活性物質與柔性材料進行複合。本徵具有柔性的材料主要有碳系材料和高分子。在碳系材料中,碳納米管和石墨烯是研究比較多的兩類,而在柔性器件中,這兩種材料本徵的良好的力學性能和天然的柔性使它們具有了在普通電池領域中不具有的巨大優勢,非常有研發潛力。此外,碳紙也很有用。從複合材料上看,纖維素-紙張/織物是一類非常值得重視的材料。
  • 液態金屬可當作「墨水」 列印柔性電路
    在頂尖大學和高科技企業的傾力合作下,柔軟的機器人和可延展的電子產品已經變成了現實。近日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的科研團隊聲稱已經找到了正確的量產工藝來生產此類產品。該方式使用裝載液態金屬合金的噴墨印表機來列印出電路。
  • 【白銀會議】導電銀漿在柔性印刷電子中的應用__上海有色網
    SMM10月27日訊:在2020中國國際白銀產業鏈高峰論壇暨中國白銀市場應用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周春山帶來了導電銀漿在柔性印刷電子中的應用主題發言。、柔性化、低成本製備電子系統的大門。
  • 液態金屬能「進化」成計算機?中國首提全液態量子器件與計算技術概念
    液態金屬可以用來製造計算機核心電子元件,進而引發計算機的革命?不久前,我國一個研究小組發表了一項成果,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基於液態金屬的全液態量子器件技術的概念,並明確指出這一超越傳統的可變形柔性器件,有望助推新一代量子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系統的發展。相關論文近日公布在美國物理學預印本網站上。
  • 可拉伸性一維柔性電子器件首篇綜述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電子終端設備變得越來越小,在尺寸和便攜性方面的要求帶動了可穿戴電子產品的快速發展。一維結構電子設備具有獨特的柔軟性、可拉伸性、透氣性和高耐磨性等,使其在可穿戴電子產品領域有廣闊前景。然而,目前為止,很少有有文章對可拉伸性一維柔性電子器件進行討論。
  • 液態金屬熱點前瞻 非晶合金時代液態金屬迎爆發契機
    1993年,Liquidmetal Technologies公司(據稱全球唯一可以生產大塊液體金屬的公司)的創始人,加州理工的Johnson教授 和他的學生Peker,開發出一類新型大塊非晶合金體系,Zr-Ti-Cu-Ni-Be,為液態金屬商業化奠定了基礎。
  • ...Nano》:兼具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的柔性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隨著高功率、高集成度電子器件以及智能穿戴設備等的快速發展,越來越趨於小型化、輕量化、高效化,對電子器件的功率密度及高效熱管理系統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工作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這些熱量如不及時排除,將會嚴重影響到電子器部件的工作穩定性和安全可靠性。
  • 科學家利用聚吡咯-銅金屬海綿製備能量轉換和存儲一體化器件
    柔性電子器件作為一種可彎曲、可形變的新型電子器件,日益受到廣泛關注。近年來的科學研究也推動了柔性電子器件在信息、能源、醫療等領域的飛速發展,但現有的柔性電子器件依然存在質量大、形變不易恢復等不足之處。因此,製備機械穩定性高、質量小的柔性電子器件迫在眉睫。海綿是一種形變可逆的多孔材料,其已被廣泛應用在儲能、傳感器、光催化等領域。
  • 「墨水」成液態金屬 在紙上「列印」電路板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劉靜帶領的科研團隊,首次研製出紙上直接生成電子電路的技術,並做出了桌面式3D自動列印原型樣機。有了這臺設備,設定好程序,就可以「打」出自己需要的電路系統了。   「墨水」就是液態金屬,電路直接列印在紙上   紙上「列印」電子電路,得益於室溫狀態下液態金屬直接印刷電子方法的突破。
  • 物理所等基於碳納米管薄膜的柔性儲能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最近,該課題組牛志強博士、周維亞研究員、解思深院士等與本所清潔能源實驗室黃學傑研究組馮國星博士、李泓研究員、胡勇勝研究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陳曉東教授和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智能聚合物研究所陳俊博士合作,充分利用直接生長的自支撐柔性碳納米管薄膜獨特的連續網絡結構、高電導率、高力學強度、高透光率等特點,研究了這種碳納米管薄膜在儲能器件和透明柔性電子學等領域的應用。
  • Nature液態金屬印刷柔性電子在透明顯示器應用的前景
    Nature液態金屬印刷柔性電子在透明顯示器應用的前景透明導電氧化物(TCO)由於其獨特的電子帶結構而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這使得它們具有高導電性和透明性。當前,TCO廣泛應用於液晶顯示器、有機發光二極體(LED)、觸摸感應屏中的透明電極、光電器件、太陽能電池、電致變色窗口等領域。其中,氧化銦錫是已在工業上使用了幾十年的主要TCO,但是它通常是使用基於真空的物理氣相沉積技術來製備的,該技術依賴於真空技術和批處理,成本很高且產物薄膜易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