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能源所李朝旭團隊《AM》:利用液態金屬引發開環聚合製備多功能液態金屬納米膠囊

2020-09-22 高分子科學前沿

液態金屬(Liquid metal, LM)具有導電性、導熱性、流動性、低模量和生物相容性等諸多優異性能,是製備柔性仿生功能材料的理想原料。然而,LM的超高表面張力(例如共晶鎵銦合金EGaIn,624 mN m-1)限制了其與高分子等柔性材料的有效複合,通常將LM進行納米化與表面包覆來提高其可加工與可複合性能。多數情況下,採用超聲的方法納米化LM,依靠氧化物或單分子配體層表面修飾獲得包覆型LM納米液滴。但是,目前方法獲得的包覆納米液滴仍然存在製備困難、易變性、難加工複合等問題。所以獲得膠體/化學穩定性好、易於加工和處理,且功能豐富的LM液滴仍存在極大的挑戰。

青島能源所李朝旭研究員帶領的仿生智能材料研究組,在前期利用生物高分子(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8, 28, 1804197)及其納米纖維(Nature Communications,2019, 10, 1-9)製備穩定的LM納米液滴膠囊的基礎上,發現LM在超聲條件下能夠引發乙烯基單體的自由基聚合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20, 392, 123788)。近期,該研究組首次通過在己內酯單體或其溶液中超聲LM引發開環聚合,製備聚己內酯(PCL)殼層厚度可控的包覆型LM納米液滴膠囊。這種LM納米膠囊除了具有超高的化學穩定性和在有機溶劑分散性外,還具良好的光熱效應、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高分子相容性。同時,LM納米膠囊不僅可以通過壓力燒結,製備可拉伸柔性電子器件,而且可通過簡單的熱壓、澆築等方法構築具有光熱效應、耐撕裂等多功能的熱塑性複合材料(圖1)。這種LM引發的開環聚合策略為製備穩定且熱/光可塑的LM納米膠囊及其多功能複合材料提供了途徑,在生物醫學、軟電子和智慧機器人等眾多領域具有巨大的前景。相關成果近期發表於材料領域頂級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先進材料》)上。

圖1. 液態金屬引發e-己內酯開環聚合製備液態金屬膠囊粉體及其應用展示。

上述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人才工程基金、大連化物所-青島能源所融合基金、青島能源所科研創新基金、山東省海洋生物質纖維材料與紡織品協同創新中心等項目和機構的經費支持。 (文/圖 李明傑 李現凱)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ma.202003553

來源:能源所

投稿模板:

單篇報導:

系統報導:

歷史進展:

相關焦點

  • 青島能源所利用液態金屬引發開環聚合製備多功能液態金屬納米膠囊
    >帶領的仿生智能材料研究組,在前期利用生物高分子(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8, 28, 1804197)及其納米纖維(Nature Communications,2019, 10, 1-9)製備穩定的LM納米液滴膠囊的基礎上,發現LM在超聲條件下能夠引發乙烯基單體的自由基聚合
  • 青島能源所製備出新型納米液態金屬電子墨水和智能柔性導電器件
    液體金屬(Liquid Metal, LM)完美結合了液體的形變能力與金屬的導電能力,而且具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和優異的生物相容性,是理想的柔性電路材料。然而,LM表面張力極大(例如鎵銦合金(其中74.5 wt% Ga和25.5 wt %In),624 mN m–1),難以加工,也難以與其它基底等材料複合,大大限制了LM在柔性電子領域的實際應用。
  • 液態金屬熱點前瞻 非晶合金時代液態金屬迎爆發契機
    液態金屬的製備過程看起來跟製備其他合金無異,都是將金屬原料融化,然後冷卻。不過,製備液態金屬的秘訣在於:冷得足夠快!只有冷得快,才能把把液體狀金屬中的無序保存下來。有的液態金屬冷卻速度需要達到100萬度/秒,所以製備起來相當困難。
  • 陸洋團隊:首次製備液態金屬-聚合物核殼結構的微點陣力學超材料
    原標題:陸洋團隊:首次製備液態金屬-聚合物核殼結構的微點陣力學超材料
  • 液態金屬的意義與作用
    早在去年iPhone5尚未面世的時候,坊間就流傳著蘋果將會在下一代產品中拋棄鋼化玻璃,轉而採用液態金屬外殼。雖然最終答案並非如人所願,但是期待卻絲毫沒有降低。2013年,當美國專利及商標局授予蘋果子公司Crucible一項用於量產液態金屬薄片的技術專利;而蘋果的競爭對手HTC和中國臺灣當地的外殼製造商傑邦國際達成了合作,且從日本捐募了一個研發團隊,著力液態金屬手機開發,人們相信未來的手機一定會穿上這「磨不壞,壓不扁」的金剛戰衣。
  • 「液態金屬」或將引發網際網路硬體革新
    不過,圖靈機器工業日前在上海液態金融手機框,這也標誌著液態金融將實現量產,這或將引發網際網路硬體的一次革新。  所謂液態金屬,這是一種含鋯、銅、鋁、鎳、銀的非晶合金,由李揚德教授(東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和材料科學家Atakan Peker博士共同研發而成,未來宜安科技將為圖靈手機的液態金屬框供貨。
  • AM:磁極可重構的液態金屬永磁體
    磁性複合功能材料的磁控效應使其在軟體機器人、柔性電子、能源技術和生物醫學等領域顯示出巨大的應用價值,引起了人們極大的研究興趣。比如,磁流體由順磁性固體顆粒、界面活性劑和基載液等混合而成的一種穩定的懸浮液,既具有液體的流動變形性又具有固體的順磁性。但該磁性僅當外界磁場激勵時才存在,本身並不具備永磁特性。
  • 液態金屬科技與工業的崛起:進展與機遇
    此類材料系首次在自然界被創造出來,所發現的機理將液態金屬智能材料與裝備的研發推向新的高度。有研究發現基於液態金屬製備寬溫區可調 CIT 材料的通用策略 [8,9],關鍵在於利用複合材料內部物質間的相互配合來實現材料的導電絕緣轉變功能。典型案例之一是將具有反常體積膨脹率的液態金屬與流動性良好的二甲基矽油結合,構造出液態 CIT 材料。由此基本原理出發,可藉助不同熔點的液態金屬與協同材料,發展出更多寬溫區工作的液態 CIT 材料體系。
  • 蘇州納米所研發新非對稱凝膠電解質助力無枝晶金屬鋰電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具有高理論比容量、低氧化還原電位的金屬鋰負極,有望助力下一代高能量電池的實現。然而,液態電解液體系中金屬鋰負極的枝晶問題飽受詬病。枝晶生長不但能夠導致鋰的不可逆容量損失,還可能引發電池短路乃至爆炸。
  • 課堂|液態金屬科技與工業的崛起:進展與機遇
    本文扼要介紹了液態金屬物質科學領域湧現出的若干典型進展、基礎問題與工業應用範例,剖析現象背後的科學規律,具體包括:晶片冷卻與能源利用、印刷電子學與增材製造(3D列印)、生物材料學、柔性智能機器學。在此基礎上,論述了提出「液態金屬谷」的時代背景、發展液態金屬新工業體系的基本途徑,闡述了推進液態金屬材料基因工程研究並構建相應資料庫的重要意義。
  • 戰略研究丨液態金屬科技與工業的崛起
    近期,中國工程院院刊《中國工程科學》刊發《液態金屬科技與工業的崛起:進展與機遇》,介紹了液態金屬物質科學領域湧現出的若干典型進展、基礎問題與工業應用範例,剖析現象背後的科學規律,如晶片冷卻與能源利用、印刷電子學與增材製造(3D列印)、生物材料學、柔性智能機器學。
  • 從液態金屬溶劑中提取合成納米金屬材料
    從液態金屬溶劑中提取合成納米金屬材料研究表明可以通過改變表面張力或在合金界面處引起可逆的氧化還原反應而發生。被排出的金屬表現出納米級和多孔的形態,根據細胞的電化學,這些金屬可以被氧化層鈍化或被完全氧化成不同的納米結構。
  • iCANX Talks 今晚八點直播︱液態金屬!
    蔣興宇教授將給大家介紹液態金屬-彈性聚合物微流控與柔性生物電子的最新進展。饒偉教授將為大家帶來柔性液態金屬材料的硬科技的精彩報告。把液態金屬和用彈性高分子微流控晶片整合成柔性電子電路後,我們發現這些柔性電子電路可以在生物醫學傳感、組織工程、人用器官以及生物計算領域發揮非常大的作用。例如,使用液態金屬-彈性高分子微流控可以製備全柔性血氧傳感器、全柔性的汗液檢測裝置。還可以用這些新材料製備具有修復功能的電子血管和功能強大的血管支架來進行靶向基因治療。
  • 金屬的密度低於水?劉靜團隊再次實現液態金屬領域新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雙聘研究員、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劉靜團隊首次提出「輕質液態金屬」的概念,研發出了密度低於水的液態金屬複合材料,為打造液態金屬機器人奠定基礎。作為可變形智能機器的基本要素,液體金屬為可變形體(尤其是液體機器)的設計、製造開闢了全新途徑。正如劉靜教授所說:柔性機器、可變形機器在材料學和機器學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而柔性正是液態金屬特有的行為。但同時,液態金屬的一個缺點在於密度較高,這就意味著給機器增加了額外重量,其便利性因而被削弱。
  • 餘桂華團隊ACS Cent. Sci.:基於易熔合金的下一代液態金屬電池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依賴於對新能源的有效利用。相比於傳統的化石能源,太陽能、潮汐能、風能等環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其隨機性、間歇性等特點又需要發展高效快捷的儲能技術以滿足人類的能源需求。
  • 「納米」可重構的活性液態金屬遊動納米機器人集群
    液態金屬,尤其是鎵以及鎵合金,在室溫下即可呈液態,具有流動性、黏度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熱導率等特性,這些特性使得鎵基液態金屬在軟物質材料、智慧機器人和可穿戴器件等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提出了模擬自然界中蒲公英花生長過程的可重構非平衡液態金屬納米集群的研究成果。
  • 中美科研團隊製備特殊「液態金屬」,永久磁性打開超廣應用空間
    據新華社7月19日報導,中美兩國科研人員採用全液相3D列印技術,製備出一種新型磁性液滴,既具有液體的流動性又具有永久磁性,為研製柔性電子、可靶向輸送藥物的磁控液體機器人等提供了新途徑。在納米級層面,傳統的鐵磁流體本身不存在磁極,只有在外加磁場作用下被持續磁化才能表現出特定磁性。但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這種新的磁性液滴材料不需要外加磁場就能表現得像一塊固體磁鐵,且看起來仍然像液體一樣。
  • 液態金屬在雲南曲靖首次用於骨科臨床 宣威液態金屬產業...
    7月20日,液態金屬骨科外固定支具(又稱外骨骼)在雲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首次用於骨科臨床,免費為患者試用。這也標誌著宣威液態金屬產業在生物醫學領域從理論研究到運用取得了重大突破。據悉,該項突破在全國乃至全球的骨科醫學領域治療上都屬走在前列,意義深遠。
  • CMF實驗室 | 液態金屬
    金屬玻璃注塑、壓鑄的塑形方式,可以滿足時尚、美觀的外形訴求形狀訴求。液態金屬在工藝上接近「淨成形」,所需要的後期加工較少,可以有效降低後加工成本。金屬玻璃可通過改變表面結構來改變顏色,後期裝飾工藝豐富,顏色更自然,同時耐磨損,不易刮擦掉色。
  • 液態金屬概念股已被「搶瘋」
    據cnBeta.COM網站消息,最近一項由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NCSU)研究人員開發的新技術可能真正成為癌症終結者,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用新型液態金屬技術製成的納米機器人「納米終結者(Nano-Terminators)」。這種機器人能夠有效地攜帶藥物,精準地吸附並殺死癌變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