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實驗室 | 液態金屬

2020-09-05 51DESIGN我要設計


在美國有家名叫 LiquidMetal 的材料生產商,生產的材料是非晶態合金(Amorphous Alloy),也叫做金屬玻璃。在進入中國時,媒體根據這家生產商的名稱直譯後,原本的「非晶態合金」在國內的叫法就變成了「液態金屬」。


01

簡介

液態金屬也稱非晶合金或金屬玻璃,是一種新型的金屬合金。液態金屬擁有獨特的原子結構,其原子排列完全無序,而傳統金屬材料原子結構則排列有序。它是金屬卻有了流動的形態;它極輕卻又極強、極硬,是超越鋁、鎂、鈦等傳統輕合金的顛覆性材料;它可一次性成型,無需機加工的繁複程序;它是輕合金材料的顛覆者,可應用於3C、汽車、醫療等多個領域,正在逐步佔領市場。



02

非晶合金的特點

非晶合金的特點主要取決於其不定型的原子結構,沒有特定的晶格結構,所以導致非晶合金具有極佳的力學特性,如高強度、高硬度等機械性能,但是在電力學性能和化學性能上沒有明顯的優勢。



(1)高強韌性:明顯高於傳統的鋼鐵材料,可以作複合增強材料,如釣魚杆等。國外已經把塊狀非晶合金應用於高爾夫球擊球拍頭和微型齒輪。非晶合金絲材可用在結構零件中,起強化作用。


(2)優良的磁性:與傳統的金屬磁性材料相比,由於非晶合金原子排列無序,沒有晶體的各向異性,而且電阻率高,因此具有高的磁導率、低的損耗,是優良的軟磁材料,代替矽鋼、坡莫合金和鐵氧體等作為變壓器鐵心、互感器、傳感器等,可以大大提高變壓器效率、縮小體積、減輕重量、降低能耗。非晶合金的磁性能實際上是迄今為止非晶合金最主要的應用領域。



(3)簡單的製造工藝:非晶合金的製造是在煉鋼之後直接噴帶,只需一步就製造出了薄帶成品,工藝大大簡化,節約了大量寶貴的能源,同時無汙染物排放,對環境保護非常有利。正是由於非晶合金製造過程節能,同時它的磁性能優良, 降低變壓器使用過程中的損耗,因此被稱為綠色材料和二十一世紀的材料。

03

非晶合金的應用

非晶合金是目前世界各國爭相研製的重要新型材料,從智慧型手機外殼到穿甲彈,從變壓器鋼片到專業高爾夫球桿,這種新型材料的應用前景極為廣泛。目前,非晶合金運用的主要領域包括,電力電子元件,例如高級音響刺頭、高頻電源用變壓器、扼流圈、磁放大器等。


(1)航空航天領域:利用大塊非晶合金的高比強度,比剛度的優異力學性能,製造航空太空飛行器的主框架,結構珩架,軸承,反射鏡支架等結構材料,可大比例的減輕重量,相當於提高了航空發動機的推力比。

(2)軍事兵器領域:由於大塊非晶合金材料在高速載荷作用下具有非常高的動態斷裂韌性,是穿甲彈芯的首選材料之一。利用大塊非晶合金的高硬度特性還可以成為穿甲防護材料,如裝甲,防彈背心等。



(3)精密機械及汽車工業:利用非晶結構的特點可以加工出高精度無缺陷的微型齒輪傳動機構;利用其高硬度,高耐磨性能可製造汽車發動機中的液壓油缸,活塞等耐磨零部件,可大幅度提高其使用壽命。



(4)化學工業:利用其抗多種介質腐蝕的特性,可採用大塊非晶合金材料製備耐腐蝕零部件,可大幅度提高其使用壽命。

(5)醫療與體育器材:大塊非晶合金的耐腐蝕性能可成為固定骨折夾板和釘的首選材料;優良的比剛度,比強度和高的硬度是高級體育競賽如單槓,雙槓和撐杆的最好材料。



(6)3C行業:金屬玻璃最顯著的優勢,就是高強度、高硬度、高耐磨性,而且既輕又薄,恰好滿足3C產品的核心特質。金屬玻璃注塑、壓鑄的塑形方式,可以滿足時尚、美觀的外形訴求形狀訴求。液態金屬在工藝上接近「淨成形」,所需要的後期加工較少,可以有效降低後加工成本。金屬玻璃可通過改變表面結構來改變顏色,後期裝飾工藝豐富,顏色更自然,同時耐磨損,不易刮擦掉色。



04

製備工藝


一般來說,常規非晶合金的製備方法有很多,主要分為三大類,即近快速凝固法、快速凝固法和深過冷凝固技術。顧名思義,近快速凝固法和快速凝固法可以獲得很快的冷卻速率,從而形成非晶合金。而深過冷凝固技術是指提高液體的過冷度達到製備非晶的目的,但冷卻速率一般。



近快速凝固技術

近快速凝固法的冷卻速率一般都小於103K/s,主要有:①銅模吸鑄法;②粉末冶金技術;③熔體水淬法;④壓鑄法;⑤非晶條帶直接複合一爆炸焊接;⑥定向凝固鑄造法;⑦磁懸浮熔煉銅模冷卻法;⑧固態反應;⑨從液相中直接製取。

水淬法:水淬法是製備塊體非晶的常規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將母合金置於一石英管中,熔化後連同石英管一起淬入流動水中,以實現快速冷卻,形成大塊非晶合金。實現這個過程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將石英管置於封閉的保護氣體系統中進行加熱(石英管口敞開),同時水淬過程也是在封閉的保護氣體系統中進行;另一種是將石英管直接在空氣中加熱(石英管口須封閉),管內須充入保護氣體,待合金熔化後再將石英管淬入流動水中。這種方法熔融金屬直接跟流動的水接觸,水的比熱比較大,可以達到較高的冷卻速率,有利於大塊非晶合金的形成,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銅模吸鑄法:銅模吸鑄法是製備非晶合金最常用、最便捷的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就是,在惰性氣體的保護下用電弧迅速將合金加熱至液態後,利用負壓將熔融合金直接吸入循環水進行冷卻,這樣能夠實現合金的快速冷卻,以此來獲得大塊非晶合金。這種方法在製備塊體金屬非晶方面具有其他方法不可超越的優勢,該辦法就是在環境壓力與大氣壓接近的保護氣體體系中熔煉合金,所以沒有明顯的氣孔;由液態轉入冷卻模的時間較短,加上銅模具有優秀的導熱性能和高壓水強烈的散熱效果,能達到較高的冷卻速率,工藝過程比較簡單,也易於操作。但是這種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會導致合金熔體在銅模冷卻過程中會出現樣品表面收縮的現象,這樣成品就會存在空隙從而導致樣品冷卻速率下降,或者是樣品表面不夠光滑的現象。

快速凝固技術

目前主要的快速凝固法都是通過液態金屬與高導熱係數的冷襯底之間的緊密相貼來實現熱量的快速傳遞。快速凝固技術的冷卻速率可以達到105K/s以上,製備非晶粉末、薄帶等小尺寸(至少在某一維度上)的非晶材料很方便。

氣槍法(Qun technique):基本原理是將熔融的合金液滴,在高壓(>50atm)下射向用高導熱率材料(一般為純銅)製成的急冷襯底上獲得非晶。由於液態合金與襯底緊密相貼,這種方法的冷卻速度極高(>109K/s),這樣由此得到的是合金薄膜,最薄處厚度小於0.5~1.0um。

熔體旋轉法(Chill Block Melt-spinning):將熔融的合金液自坩堝底孔射向一個由高導熱係數材料製成的輥子表面上,我們稱為,輥子高速旋轉,液態合金在輥面上凝固為一條很薄的條帶(厚度約20~50 um,寬度約2-5mm)。該的冷卻速率一般為105~106K/s。而輥面運動的線速越高的時候,合金液的流量就越小,這樣得到的合金條帶就會愈薄,冷卻速度也就愈高。旋鑄法使非晶的連續生產成為了可能,目前已成為製取非晶合金條帶的一種常規方法。



深過冷技術

深過冷快速凝固技術是指在儘可能消除異質形核的前提下,使液態金屬保持在液相線下數百度不凝固,然後瞬間形核完成液固轉變的一種技術。當過冷度足夠大時,晶體的形核與長大過冷將受到抑制,由於凝固潛熱通過固液界面被過冷熔體吸收,其凝固過程不受外部散熱條件所控制,液態金屬將凝固為非晶體合金。

玻璃包裹法(Flux Melting Technique):玻璃包裹法是利用熔融氧化物作為淨化劑,通過熔融氧化物的黏性吸附作用和界面化學作用,使金屬熔體中的異質核心轉移到熔融氧化物中,使其失去異質形核作用,從而獲得較大的過冷度。

電磁懸浮法(Electromagetic levitation):電磁懸浮由高頻電流和懸浮線圈組成,懸浮線圈之間存在對稱的懸浮力勢阱可導致樣品能克服重力的束縛,但懸浮線圈又充當加熱源,難以保證樣品始終處於一個穩定的位置。電磁懸浮是利用強電磁場波來懸浮和定位導電材料,當導電樣品置於電磁場中時,將會在樣品中誘導產生渦流。由於誘導電流和電磁場的接觸,將有一個力作用於樣品,這個力可以克服重力而使物體處於平衡狀態。這種誘導渦流通過歐姆損失產生焦耳熱,因此,如果沒有冷卻系統,樣品可被加熱到熔化。在樣品中的電磁力將會誘導熔融試樣的流動。所以,電磁懸浮有兩大限制:(1)只能是導電樣品;(2)樣品能夠內部加熱。


本篇文章部分圖片素材來源自網絡

更多近期閱讀精選

想要了解更多材料方面的知識嗎?

  • 關注我們,並私信「材料」,即可獲得關於材料/工藝/CMF的滿滿乾貨哦!

更多51design的信息請點擊「了解更多」

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液態金屬的意義與作用
    液態金屬是指一種不定型金屬,液態金屬可看作由正離子流體和自由電子氣組成的混合物。液態金屬也是一種不定型、可流動液體的金屬。液態金屬成形過程及控制,液態金屬充型過程的水力學特性及流動情況充型過程對鑄件質量的影響很大可能造成的各種缺陷,如冷隔、澆不足、夾雜、氣孔、夾砂、粘砂等缺陷,都是在液態金屬充型不利的情況下產生的。
  • 雲南宣威市液態金屬產業園項目開工 重點發展液態金屬合金材料等...
    雲南網訊(記者 李銀髮 通訊員王正花)1月18日,宣威市液態金屬產業園項目開工,建設液態金屬產業園是宣威市委、市政府打造液態金屬谷的近期目標,計劃用2年時間,結合城宣威市南片區「兩區共建」整體城鎮化項目和浦發行扶貧發展基金支持,新建標準廠房8萬平方米,新建專家公寓樓、辦公樓2萬平方米,建液態金屬省級「五中心一委員會」,年產500噸液態金屬生產線。
  • 液態金屬氫新生寵兒
    液態金屬氫,一種普遍認為存在於,木星,土星,海王星等氣態巨行星的一種奇特物質,需要在高溫高壓下形成,1936年美國科學家維娜對氫轉變成金屬氫做了首次測量,得到的結果,氫氣轉變成金屬氫需要壓力大概是,100萬到1000萬個大氣壓力,這個壓力是巨大的,所以金屬氫的製取很大一部分都只是在理論階段。
  • 液態金屬熱點前瞻 非晶合金時代液態金屬迎爆發契機
    在通常的印象中,金屬多為固體,而液態金屬則是指熔點低於200攝氏度的低熔點合金,在室溫下呈液態。液態金屬也稱金屬玻璃或非晶合金。這個名字看起來是一個矛盾集合體:液態與金屬。液態金屬的正式名稱為「非晶合金」,是通過人為幹預金屬從高溫液態到固態的凝固過程,打破金屬的結晶,形成非晶體合金,從而獲得高硬度、高韌性、高強度的優越性能。
  • 液態金屬機器人前沿技術高峰論壇暨第一屆中國液態金屬柔性感知機...
    11月21日,由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所主辦,雲南靖創液態金屬熱控技術研發有限公司、雲南中宣液態金屬科技有限公司、雲南科威液態金屬谷研發有限公司承辦的液態金屬機器人前沿技術高峰論壇暨第一屆中國液態金屬柔性感知機器大賽在曲靖市隆重舉行。
  • CMF實驗室 | 鎳合金
    (1)鍛造:鍛造是最普遍的金屬加工工藝,通過反覆將金屬加熱錘擊淬火,直到得到想要的形狀。適合單件和小批量生產。工藝流程:開合模具鍛造:加熱的金屬塊通過上下模具錘壓成型,用於延長金屬形狀,必須由經驗豐富的操作工手工操作;閉合模具鍛造:加熱的金屬塊(黃色部分)通過上下模具錘壓成型,用於金屬的快速成型
  • 利用過冷液態金屬粒子實現冷焊
    愛荷華州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助教,兼艾姆斯能源實驗室的研究員Martin Thuo一直想要尋找一種經濟且清潔的新方法把科學與技術運用到實際之中。「怎樣充分地應用高水平科學與技術?怎麼用最少資源、最大化地解決問題?」這也是他實驗室的一直追求節儉創新的目標。為此,他們研發出一種奇特的液態金屬微型粒子,在室溫下即可相互融合。這種新型液固混合形式有望應用於無熱焊接及電路修復上。
  • 液態金屬機器人:從神經修復開始
    沒錯,就是那個身體呈液態,被打穿之後能迅速自我修復的液態金屬機器人。 今天要介紹的高科技與它有關,當然,以目前的技術水平,還做不到它那種變態的修復能力,不過好消息是,我們正在接近中。 最近,由劉靜研究員帶領的中科院物理化所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究小組,提出了一種全新原理的液態金屬神經連接和修復技術。
  • 什麼是液態金屬 液態金屬iPhone靠譜嗎?(全文)
    之前有消息稱蘋果收購了主攻液態金屬研發的公司Liquidmetal,而兩者的合作也在秘密的進行中,同時蘋果還積極的遞交液態金屬在iPhone、iPad用途、製造方面有關的專利,很多人都曾大膽假設,下一代iPhone或許就會採用液態金屬材質的機身。
  • 自驅動液態金屬:不是物質,是生命?
    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的專家教授聯合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在學術期刊《Advanced Materials》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Self-Fueled Biomimetic Liquid Metal Mollusk》(仿生型自驅動液態金屬
  • 5G熱管理時代,液態金屬能做什麼?
    液態金屬熱界面材料對於以上案例所出現的導熱凝膠這一熱界面材料,其實使用液態金屬來替代或許會有更好的效果。一般來說熱界面材料導熱率越高其自然熱阻越小,那麼相應的界面熱阻也就越小,對於導熱來說效果也就越好。
  • 科幻電影裡的液態金屬成真
    它由特殊液態金屬組成,時而堅不可摧,時而柔軟似水,像橡皮泥一般可任意改變自己的形狀。最近,科學家在液態金屬方面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突破。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CMU)科學家研發出一種在室溫下呈液態的金屬合金,並將其注入橡膠後製成像天然皮膚一樣柔軟和富有彈性的電晶體。這一最新成果預示著,這些軟性材料或將開創液態計算機新時代。
  • 「很好用」的液態金屬走進生活
    現在,液態金屬這種充滿科幻色彩的新型功能材料正從實驗室、產業基地向我們日常生活走來。而正在雲南省宣威市蓬勃崛起的「中國液態金屬谷」,正成為產學研企融合發展的一個「傳奇」。「液態金屬很好用!」  什麼是液態金屬?大家眼中的金屬常溫下不是固態嗎?
  • 液態金屬或可修復人體神經
    不久前,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究小組,首次報導了一種基於全新原理的液態金屬神經連接與修復技術,有望提升人類的自身「修復」能力。   神經網絡遍布於人體全身,因而神經損傷與斷裂在醫學上極為普遍。據統計,有多達100種以上的因素均可造成神經破損。
  • 3D列印金屬基複合材料-含碳纖維的液態金屬
    與減材製造相比,增材製造的獨特優勢在於更容易加工金屬,具有生產獨特幾何形狀的部件的額外好處。除了開放處理難於加工的材料(如難熔金屬)之外,增材製造還使金屬基複合材料的加工(MMC)成為可能。一項發表在《機械工程學報》的研究記錄了一個研究小組為結合金屬和增強纖維的不同性能而採用的3D列印MMC的方法。來自陝西省快速製造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將錫鉛與碳纖維結合起來,一方面探索利用鉛的輻射屏蔽性能,另一方面利用碳纖維強度的可能性。同時,這項研究試圖展示鉛的3D列印能力,以前由於鉛的潤溼性(液態時無法粘在固體表面)而很難實現。
  • 液態金屬概念股龍頭有哪些?液態金屬概念股一覽
    研究發現,溶液環境中的液態金屬液滴,在受到電場或化學物質的作用時,會產生類似於細胞吞噬外界顆粒的胞吞效應,能高效地將周圍的顆粒吞入體內。這一發現也開闢了一條構築高性能納米金屬流體材料的新途徑。  據介紹,液態金屬具有自主形態變化等多種特性,在電場磁場作用下還能表現出很多神奇變化,能廣泛應用於3D列印、柔性智能機器、血管機器人(20.21 +0.40%)等領域,類生物學行為的新發現將進一步開拓液態金屬研究的新領域。
  • 理化所等提出液態金屬神經連接與修復技術
    近期,由劉靜研究員帶領的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究小組,首次報導了一種全新原理的液態金屬神經連接與修復技術,在國際上引起持續廣泛的影響。正是出於這一考慮,研究小組基於10餘年來在液態金屬材料學與生物醫學工程學領域的長期積累和實踐,首次提出了具有突破性意義的液態金屬神經連接與修復技術,旨在迅速建立切斷神經之間的信號通路及生長空間,從而提高神經再生效率並降低肌肉功能喪失的風險。
  • 中國誕生「終結者」:液態金屬機器領先世界
    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和清華大學醫學院聯合研究小組發現,液態金屬可在「吞食」少量物質後以可變形機器形態長時間高速運動,實現無需外部電力的自主運動,這樣可變形、可高能運轉的液態金屬讓人不禁想到科幻電影《終結者》中由液態金屬製成的T-1000和T-X型終結者,這一針對液態金屬的最新發現很可能讓液態金屬機器人成為現實。
  • 液態金屬將帶來技術領域的新變革—新聞—科學網
    不久前,在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劉靜的實驗室裡,科研人員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了他們首次發現並報導的上述奇妙現象。這裡的室溫液態金屬是一大類物理化學行為十分獨特的新興功能物質,然而其諸多屬性和用途卻長期鮮為人知。
  • 液態金屬研究獲進展 液態金屬概念龍頭股解析
    血製品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 相關龍頭股值得關注  =====閱讀全文=====  至誠網(www.zhicheng.com)8月31日訊  中科院網站30日披露,旗下理化技術研究所聯合清華大學研究組,研發出鍍有磁性功能層的自驅動液態金屬機器乃至以液態金屬為車輪的微型車輛。